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3450)
2023(4927)
2022(3402)
2021(2820)
2020(2099)
2019(4592)
2018(4745)
2017(9063)
2016(5124)
2015(5796)
2014(6092)
2013(5466)
2012(4603)
2011(4025)
2010(4129)
2009(3781)
2008(3797)
2007(3382)
2006(3175)
2005(3054)
作者
(14563)
(12031)
(11873)
(11453)
(7782)
(5617)
(5461)
(4712)
(4600)
(4155)
(4142)
(4023)
(3871)
(3820)
(3703)
(3693)
(3581)
(3462)
(3453)
(3438)
(2975)
(2925)
(2853)
(2776)
(2670)
(2666)
(2665)
(2571)
(2399)
(2363)
学科
(24710)
经济(24683)
管理(12841)
中国(12077)
(11866)
(8069)
企业(8069)
地方(8002)
(7735)
城市(6999)
业经(6974)
(5814)
方法(5580)
农业(5409)
城市经济(5275)
发展(4616)
(4611)
数学(4461)
数学方法(4431)
产业(4430)
(4114)
(4074)
理论(3920)
信息(3826)
环境(3761)
总论(3594)
(3592)
(3582)
信息产业(3547)
方城(3424)
机构
学院(72436)
大学(71730)
(29300)
经济(28472)
研究(26787)
管理(25104)
理学(21131)
理学院(20828)
管理学(20419)
管理学院(20289)
中国(18954)
科学(16412)
(16208)
(12860)
(12610)
研究所(11661)
中心(11569)
(11482)
(11438)
师范(11355)
(11247)
(10197)
财经(10068)
北京(9983)
业大(9827)
经济学(9623)
(9348)
师范大学(9309)
(9162)
农业(8681)
基金
项目(48968)
科学(39444)
研究(36209)
基金(35491)
(30777)
国家(30536)
科学基金(26743)
社会(24680)
社会科(23396)
社会科学(23389)
(19102)
基金项目(19013)
自然(16116)
教育(16090)
(16071)
自然科(15778)
自然科学(15776)
自然科学基金(15464)
编号(14553)
资助(12721)
(11708)
成果(11337)
重点(11206)
国家社会(10661)
课题(10653)
(10001)
发展(9790)
(9652)
(9538)
(9349)
期刊
(35660)
经济(35660)
研究(24426)
中国(14972)
(11289)
科学(10445)
学报(10123)
管理(9431)
教育(9100)
(8904)
大学(7945)
农业(7601)
学学(7400)
城市(6939)
问题(6747)
技术(6521)
业经(6202)
(6118)
金融(6118)
经济研究(5607)
(5369)
财经(4956)
现代(4828)
(4391)
(3861)
资源(3651)
发展(3563)
(3563)
商业(3465)
图书(3424)
共检索到110544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城市问题  [作者] 邹农俭  
对城市化和城市现代化的多种解释进行了梳理,认为这是两个各有特指的概念,不能混为一谈,但二者也有互相联系的方面,并就现实生活中二者的联系做了解析。
[期刊] 城市问题  [作者] 王尔琪  
近代工业的发展,使城市成为人类现代文明的主体和策源地,也使城市成为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的最充分、最典型的标志。城市化最直观的特征就是人口向城市的集中和城市地域的变化。伴随着农村人口向城市人口的转变,人们的行为方式和生活方式也发生了深刻的变化,并引起和促进了与农村截然不同的社会关系和经济关系的产生和发展;农村经济不断地_向城市经济转化;第二、第三产业获得较大发展,在国民经济
[期刊] 城市问题  [作者] 赵春音  
本文在承认城镇化是必经的特殊历史阶段的前提下 ,分析了伴随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与经济社会的发展 ,作为全球化浪潮的城市化在 2 1世纪中叶的中国必将全面实现 ;剖析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中国城镇化与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存在的冲突 ,认为目前经济结构的调整是中国城市从城镇化上升到城市化的契机 ,提出重组乡镇企业产业布局、发挥地区工业聚集效应、推进农业规模经营及其产业化 ,从而使我国的城市化向更高水平迈进
[期刊] 上海经济研究  [作者] 冷观  
上海目前正在进行的“城市精神”大讨论,必将对上海的现代化进程增添巨大动力,使上海这一国际化大都市更具独持魅力。城市精神应是城市发展所追求的更高境界、城市的社会氛围、历史积淀和人文特色的综合结晶,是对城市丰富内涵的一个概括性表述,并对城市发展及其形象和影响具有长期的促进效用。就上海来说,对城市精神的讨论不宜过分集中于市民素质问题,虽然城市精神的实践需要市民素质的支撑,但市民素质毕竟不是城市精神本身。本文通过对城市精神内涵的分析及对国外若干大都市城市精神的介绍,提出上海的城市精神应定位于“向世界展示魅力”的这一核心基调上。
[期刊] 城市问题  [作者] 过杰  
面对90年代,面向未来,探索和推进城市现代化,是我国深化改革,扩大开放,进一步发挥城市主导作用,实现本世纪末以及下世纪中叶经济建设战略目标的迫切要求。本文拟就经济现代化与城市现代化的关系,当前城市经济现代化要着力解决的问题谈一些粗浅看法。城市现代化,尽管为人们所追求和向往,但是对城市现代化的认识,往往容易从城市外在形态上体察,诸如现代化的建筑物、构筑物,现代化的交通工具、邮电通讯,现代化的生活设施、娱乐场所;也往往
[期刊] 改革  [作者] 郑重  
我国现正处在从农业国向着工业国、从传统社会向着现代社会过渡并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现代化阶段。实现这一伟大的历史任务,必须深化改革,坚持城乡、工农业协调发展,支持和促进农村的现代化、工业化、城市化(以下简称农村"三化")。一、农村的现代化农村现代化首要的是农业现代化。农业现代化不只限于农业企业,也包括整个农村环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B、M戈赫曼  Γ、Д柯斯金斯基  佟素贤  
美利坚合众国属于世界上城市化最发达的国家,它是分析城市化在发达阶段上的一个很有意义的例证。现代城市化的一般特征在美国表现得十分清楚:人口在大城市的集聚,城市集合体的形成,它们对特大组合城市的影响,由此而引起整个聚落网点的变化,在城市集合体内部人口的地域分散趋势。同时,美国的城市化也有若干自己固有的不同于西欧或日本等高度城市化国家的特点。这与每个国家历史的发展道路,城市化的阶段、领土的大小等方面特点有关。 1970年,生活在美国城市有14,930万人,或者说人口的73.5%生活在城市。在这样高的城市化水平之下,城市人口增长速度曲线上升相对较慢,而且还在不断减慢。 1960—1970年同前一个10年一样,整个美国人口的增长与城市人口的增长相一致,因为此间农村人口不
[期刊] 华东经济管理  [作者] 施滋英  
城市化水平高低能衡量一个国家和地区的经济水平。本文从城市化发展战略构思、实施城市化发展战略应注意的问题两方面来阐明实施城市化发展的最终目的是加快经济增长,实现现代化。
[期刊]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学报  [作者] 周毅  
国内外对城市化内涵与城市化方式争议较多 ,城市化既是不可阻挡的全球性浪潮 ,也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必由之路 ,其内涵有二 :一是农村人口、地域转变为城市人口、地域的过程 ,即城市化数量过程 ;二是城市文化、生活方式及价值观等城市文明在农村地域扩散过程 ,即城市化质量过程。中国城市化的必然性 ,包括亿万农民的追求、人口众多的国情、耕地资源的稀缺性和大都市连绵带的辐射 ,以及经济全球化的推波助澜。中国城市现代化战略选择是城市发展多元化、创造世界特大城市群体、建立沿海城市经济带、开拓长江城市群体系、整合传统城市群和建立国家城市化目标等。
[期刊] 经济问题  [作者] 郭剑雄  
技术进步、结构转变和制度变迁是农业现代化的基本决定因素,而这些因素的成长对城市化存在着很高的依赖性。城市化的合理推进,是中国农业实现现代化的基本前提。
[期刊] 中国农村观察  [作者] 贺雪峰  
本文从国际比较的视野,讨论了中国城市化和现代化道路的路径选择问题。文章认为,中国城市化和现代化既有与世界一般发展中国家相似的一面,又有差异的一面,其中关键是经过新民主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革命所形成的新中国的基本制度安排,使中国走上了一条与众不同的现代化道路。新中国形成的基本制度安排既是改革开放取得伟大成就的重要基础,又是中国走出中等收入国家陷阱、由世界体系的边缘国家进入中心国家的制度红利。充分利用新中国基本制度安排的优势,走三轮驱动的中国现代化道路,是中华民族实现伟大复兴的重要保证。
[期刊] 经济社会体制比较  [作者] 杨雪锋  
一、城市治理与国家治理、社会治理的区别在研究城市治理现代化之前,需要对城市治理的定义和内涵进行界定。首先,需要指出,城市治理概念和通常所说的国家治理、社会治理是有区别的。第一个区别是城市的空间属性。按照城市学研究中的一句话"城市是尖的,世界是平的",有别于一般社会治理现实的特点,城市是一个边界清晰、高度集聚的有限空间,同时从发展性来讲,它充满阳刚之气,"乡村是阴柔的,城市是阳刚的",那么治理方面怎么
[期刊] 城市问题  [作者] 梅保华  
城市多目标、多因素的复杂性,决定了城市现代化是包含多领域发展过程的综合性很强的大系统工程。城市现代化首先是基础设施的现代化、城市管理的现代化、居民素质的现代化;其次是科学技术的现代化和生产的现代化。这种层次的划分主要是考虑到更紧密地结合城市特点的特殊需要,并非意味着何者重要,何者不重要。基础设施现代化是城市现代化的标志,城市管理的现代化是城市现代化的杠杆,居民素质的现代化是城市现代化的灵魂。以上三方面的现代化都是具有鲜明城市个性的现代化内涵,而科学技术的现代化和生产的现代
[期刊] 城市问题  [作者] 赵文生  
现代化城市是科技进步的良好园地,科技进步是城市现代化的根本依托。如果说在城市和科技问世的初期,它们这种互为条件、互相促进的关系并不怎么紧密的话,那么随着城市和科技的发展,这种关系就愈来愈密切了。特别是在城市已经成为科技的中心,科技已经成为“第一生产力”的今天,它们这种关系之密切就显得犹甚。因为,现代城市必须以高新科技去构筑,高新科技也只有在现代城市的构筑中去达到。欲加速城市现代化的进程,就应当充分发挥城市推动科技进步的园地作用。一、现代城市是科技的中心城市,这个生产力发展的产物,随着社会分工的不断深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