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7682)
- 2023(11214)
- 2022(9775)
- 2021(9313)
- 2020(7772)
- 2019(18148)
- 2018(18147)
- 2017(35344)
- 2016(19387)
- 2015(21845)
- 2014(22136)
- 2013(21726)
- 2012(19745)
- 2011(17592)
- 2010(17753)
- 2009(16315)
- 2008(15961)
- 2007(13965)
- 2006(12475)
- 2005(11086)
- 学科
- 济(78547)
- 经济(78451)
- 管理(58047)
- 业(54197)
- 企(45386)
- 企业(45386)
- 方法(35963)
- 数学(30863)
- 数学方法(30466)
- 中国(23047)
- 财(20772)
- 农(20283)
- 地方(17347)
- 学(17022)
- 业经(17002)
- 务(14069)
- 财务(13995)
- 财务管理(13965)
- 理论(13872)
- 农业(13810)
- 制(13704)
- 企业财务(13308)
- 环境(12651)
- 和(12565)
- 贸(12410)
- 贸易(12404)
- 易(11957)
- 技术(11868)
- 银(11152)
- 银行(11118)
- 机构
- 大学(277287)
- 学院(274615)
- 管理(111963)
- 济(105832)
- 经济(103167)
- 理学(96745)
- 理学院(95671)
- 管理学(93966)
- 管理学院(93482)
- 研究(90585)
- 中国(66748)
- 京(60436)
- 科学(57161)
- 财(48952)
- 所(45249)
- 研究所(41007)
- 中心(40676)
- 农(40540)
- 业大(40358)
- 江(39487)
- 财经(39401)
- 北京(38808)
- 范(37234)
- 师范(36935)
- 经(35681)
- 院(33355)
- 州(33044)
- 农业(31561)
- 经济学(30356)
- 师范大学(30066)
- 基金
- 项目(188081)
- 科学(147909)
- 研究(137756)
- 基金(136069)
- 家(117716)
- 国家(116725)
- 科学基金(101041)
- 社会(85335)
- 社会科(80811)
- 社会科学(80784)
- 基金项目(73429)
- 省(72677)
- 自然(66958)
- 自然科(65391)
- 自然科学(65379)
- 自然科学基金(64159)
- 教育(62939)
- 划(61705)
- 编号(56813)
- 资助(55937)
- 成果(45894)
- 重点(41426)
- 部(40867)
- 发(39193)
- 课题(38817)
- 创(38457)
- 创新(35780)
- 科研(35583)
- 教育部(35137)
- 项目编号(35105)
- 期刊
- 济(117658)
- 经济(117658)
- 研究(83556)
- 中国(48307)
- 学报(41701)
- 管理(41032)
- 科学(38888)
- 财(36784)
- 农(36422)
- 大学(31556)
- 教育(31252)
- 学学(29368)
- 农业(25649)
- 技术(24774)
- 融(22370)
- 金融(22370)
- 业经(18810)
- 财经(18633)
- 经济研究(17441)
- 问题(17208)
- 图书(16313)
- 经(15779)
- 理论(14443)
- 技术经济(13611)
- 现代(13405)
- 实践(13340)
- 践(13340)
- 科技(13233)
- 业(12238)
- 资源(12190)
共检索到400678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城市发展研究
[作者]
马林 徐文珍 陈莎 杨少辉
能源逐渐枯竭和环境日益恶化成为世界各国所面临的最严峻的问题。城市交通是能源消耗、温室气体和污染物排放不容忽视的领域,加快城市交通节能降耗技术的研究和推广,是我国应对全球性能源危机不可缺少的环节,也是实现城市可持续发展、构建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的重要举措和发展策略。本文分析了城市交通能耗状况,提出了城市交通节能降耗技术政策建议。
关键词:
城市交通 节能降耗 技术政策
[期刊] 工业工程
[作者]
傅惠 伍乃骐 胡刚
根据城市路网交通需求与供给平衡关系,对城市交通问题产生的机理进行分析。通过对比分析国内外城市交通需求管理、交通运行管理及交通应急管理研究现状,指出多技术协同集成研究、交通参与者行为研究、交通政策评估与仿真研究、交通大数据应用研究,将成为未来研究的重要趋势。
[期刊] 运筹与管理
[作者]
韩强 马建华 刘家壮
从平衡性角度出发,提出了城市交通系统道路网络的合理定向定义,给出了合理定向的网络模型和数学规划模型,进而为城市交通系统道路合理定向设计了标号算法,给出了该算法的近似比。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毛蒋兴,阎小培
在评述国内外城市交通系统对土地利用影响作用研究的基础上,以广州为案例,利用有关政府部门资料、统计资料和实地调查资料,引入定量分析和GIS、RS空间分析技术,系统全面地研究了我国高密度开发城市交通系统对土地利用的影响作用。首先论述了城市交通系统发展对城市空间格局演化的引导作用;接着应用GIS和RS技术分析论证了城市交通系统建设对土地利用开发的刺激作用;然后应用GIS技术和多元统计分析方法探讨了城市交通系统对土地利用价格的影响作用;最后阐明了城市交通系统对广州各类用地布局的影响。
[期刊] 城市问题
[作者]
范凌云 雷诚
首先回顾了现代城市步行交通系统的发展,认为未来城市步行交通必将走多元和谐之路。其次通过介绍现代交通系统的多层次内涵拓展,进而解析多元和谐发展的原则,认为宜将人性化、生态化、景观化融为一体。最后,提出建立融"空间规划、交通组织、土地利用、景观设计、行为感知"五个方面为一体的现代城市步行交通体系规划的理论,并通过深圳市和重庆市两个步行规划的案例分析,比较和构建了城市步行环境与设施设计的指引,从控制城市步行环境质量方面指导下阶段的具体规划设计。
关键词:
城市步行交通系统 多元和谐 规划指引
[期刊] 中国科技论坛
[作者]
杨阳 贺德方 佟贺丰 屈慰双
本文构建了系统动力学模型用以分析城市的交通出行情况以及能源消耗情况。首先,构建了包括人口、经济、交通等多个子模块的大系统,通过模型模拟出城市不同车辆的情况、公交系统的情况、出行量的情况、出行选择的情况、能源消耗的情况等。然后,通过实证分析,以北京市作为案例,对该市2000年—2020年的人口及年龄结构、出行生成、出行方式选择、交通能源消耗进行分析。最后,通过情景分析模拟出4种情景下北京市出行结构和能源消耗的不同趋势,进一步探讨了今后的政策建议:①努力改变人们出行观念,减少汽车出行次数;②出租车保持目前的效率在未来将难以满足出行需要;③未来应更多注重对老旧汽车节能减排的关注力度。
关键词:
城市交通 仿真模型 系统动力学 情景模拟
[期刊] 城市问题
[作者]
张超
聚集效应主要决定于城市区域空间之间的互补性 ,而与土地价格不存在互为因果的关系。城市区域空间互补性越强 ,聚集经济越大 ,资源空间布局越有效率 ,城市通勤距离也越短。由此才可以形成有效率的城市多中心空间形态。大都市交通问题的根源在于城市资源空间布局的非互补性。
[期刊] 城市问题
[作者]
于清杨 刘寒冰 詹军 王书娟
在保持原有道路交通路网的条件下 ,单向交通是改善大中城市交通堵塞状况的经济而有效的方法之一。通过对单向交通及长春市交通路网情况分析 ,阐明长春市采用单向交通的优势、存在问题并提出完善长春市单向交通系统的建议。
关键词:
单向交通 单行线 交通 路网
[期刊] 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
[作者]
刘宁 李铁栓
通过对多个城市的观察,发现《中华人民共和国道路交通安全法》的许多条款形同虚设,得不到切实的执行。本文根据产权理论对这一现象进行了分析,解释当前城市交通问题的主要成因即:车辆的增多、无法识别、十字路口和交通意识。产权的主要作用是帮助人们形成与他人交流的信息的预期,有了清晰界定的产权,就可以减少城市交通中人与人之间的不确定性,减小冲突的发生。为此,本文提出了解决城市交通问题的政策建议,即限制行车数量、增强非机动车辆的识别能力和规范十字路口标识,提高公民城市交通意识。通过减少交易成本,清晰的界定产权等手段规范城
关键词:
城市交通 交易成本 无法识别 交通意识
[期刊] 物流技术
[作者]
吴利霞 王勇
首先对国内外目前常见的智能交通系统(ITS)项目评价方法进行了文献综述,总结了各种评价方法的缺陷,通过分析ITS项目实施的特点与双重差分模型应用的相似性,将ITS项目实施作为外生政策变量,基于改进的双重差分模型,结合主成分分析法测算了智能交通系统项目对广州城市交通畅通性净贡献率。DID模型对测算ITS对城市交通其他方面的贡献率具有借鉴价值。由此得出ITS对提高城市交通运行速度、改善城市拥堵起到了积极的作用,为我国城市ITS项目的进一步大力实施提供了有力的现实依据。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刘细良 秦婷婷
低碳交通是降低能耗和碳排放,鼓励发展与完善公共交通系统,使用清洁能源,减少大排量汽车使用,最大限度降低污染、保护生态环境的交通方式。基于低碳理念的内涵和目标,分析长株潭城市群交通低碳化的实践基础,从确定交通模式,构建低碳指标,科学管理和强化引导来探索优化长株潭城市群交通系统的发展。
[期刊] 经济学家
[作者]
林擎国 叶文振
在高新科学技术发展迅猛,变化日新月异。应用于生产生活实践的周期缩短加快的新时代,在社会生产和生活信息化的大趋势中。仅仅具备方便的传统交通系统,没有畅达的信息流交通系统,已经不能适应现代社会经济运行的需要,也不可能把社会经济推向发达的信息化阶段。所以,我国需要解放思想,打破传统交通的观念,从国情出发,吸取发达国家沿革的先建立发达的传统交通系统、再发展包括信息流交通的现代大交通系统的经验教训。确定我国交通系统最佳的发展模式和战略。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胡西武 郭玮
城市交通生态系统是由人口、车辆、道路、绿地、空气、地域组成且不断发生空间冲突和进行空间耦合的特定空间结构。测度城市交通生态系统空间冲突,分析其影响因素,可以为优化城市交通生态提供决策依据。为此,选用我国2011—2017年31个省会城市(不含港澳台地区)的环境保护和城市建设数据,计算城市交通运输系统和空气承载系统的耦合度和耦合协调度,测度城市交通生态系统空间冲突水平,并运用地理探测器(GeoDetector)识别其影响因子。结果表明:(1)31个省会城市交通运输系统与空气承载系统作用程度较高(耦合度均值为0.675,处于磨合阶段)且空间冲突明显(耦合协调度均值为0.430,处于中度协调耦合)。(2)31个省会城市交通生态系统空间冲突时空分异明显。从时间上看,2014—2017年比2011—2013年的耦合度和耦合协调度均值分别高出0.067和0.020;从空间上看,西部地区耦合度均值最高(0.688),东部地区耦合协调度均值最高(0.459)。(3)城市交通生态系统空间冲突的显著影响因素是地形地貌和经济地带。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胡西武 郭玮
城市交通生态系统是由人口、车辆、道路、绿地、空气、地域组成且不断发生空间冲突和进行空间耦合的特定空间结构。测度城市交通生态系统空间冲突,分析其影响因素,可以为优化城市交通生态提供决策依据。为此,选用我国2011—2017年31个省会城市(不含港澳台地区)的环境保护和城市建设数据,计算城市交通运输系统和空气承载系统的耦合度和耦合协调度,测度城市交通生态系统空间冲突水平,并运用地理探测器(GeoDetector)识别其影响因子。结果表明:(1)31个省会城市交通运输系统与空气承载系统作用程度较高(耦合度均值为0.675,处于磨合阶段)且空间冲突明显(耦合协调度均值为0.430,处于中度协调耦合)。(2)31个省会城市交通生态系统空间冲突时空分异明显。从时间上看,2014—2017年比2011—2013年的耦合度和耦合协调度均值分别高出0.067和0.020;从空间上看,西部地区耦合度均值最高(0.688),东部地区耦合协调度均值最高(0.459)。(3)城市交通生态系统空间冲突的显著影响因素是地形地貌和经济地带。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