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6693)
2023(9551)
2022(7840)
2021(7111)
2020(5580)
2019(13250)
2018(13045)
2017(24209)
2016(13223)
2015(15079)
2014(15387)
2013(15021)
2012(14610)
2011(13671)
2010(14328)
2009(13149)
2008(13298)
2007(11963)
2006(11032)
2005(10380)
作者
(40717)
(33996)
(33959)
(31911)
(21934)
(16445)
(15354)
(13265)
(13032)
(12397)
(11765)
(11511)
(11164)
(11112)
(10816)
(10508)
(10039)
(9939)
(9904)
(9872)
(9004)
(8514)
(8328)
(7993)
(7663)
(7650)
(7570)
(7567)
(7115)
(6823)
学科
(65450)
经济(65381)
(31898)
管理(31826)
(24459)
企业(24459)
方法(21579)
(20942)
贸易(20928)
中国(20806)
地方(20681)
(20196)
(18008)
数学(17112)
数学方法(16861)
业经(15750)
(13771)
(12763)
金融(12762)
农业(12216)
(11411)
(11404)
银行(11392)
理论(11381)
(11174)
(11045)
地方经济(11004)
(10528)
(10510)
环境(10316)
机构
学院(202103)
大学(201198)
(86840)
经济(85026)
研究(78634)
管理(70513)
理学(58747)
中国(58663)
理学院(57928)
管理学(56933)
管理学院(56562)
科学(47089)
(45189)
(41071)
(38940)
研究所(37112)
(34602)
中心(33470)
(32459)
(30742)
师范(30478)
财经(29837)
北京(29351)
(28596)
业大(27747)
农业(26883)
(26848)
经济学(26602)
(26277)
师范大学(24707)
基金
项目(124589)
科学(97058)
研究(94242)
基金(86836)
(75577)
国家(74902)
科学基金(62230)
社会(58794)
社会科(55744)
社会科学(55727)
(49815)
基金项目(44700)
教育(42880)
(41940)
编号(38786)
自然(37373)
自然科(36453)
自然科学(36439)
资助(35791)
自然科学基金(35716)
(33533)
成果(33052)
重点(29330)
课题(28965)
(27383)
发展(27207)
(26722)
(25536)
创新(23958)
国家社会(23879)
期刊
(107445)
经济(107445)
研究(67575)
中国(45762)
(33144)
学报(30358)
科学(28915)
教育(28011)
(27456)
管理(27225)
农业(23354)
大学(23048)
(21483)
金融(21483)
学学(21342)
技术(18257)
业经(18110)
经济研究(17527)
(17063)
国际(16835)
问题(15285)
财经(14395)
(12660)
(12535)
世界(12157)
商业(10597)
技术经济(10281)
(9800)
论坛(9800)
图书(9736)
共检索到330308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财经科学  [作者] 李宗凯  毛永彪  
确切的讲,现代国际贸易理论是在战后产生和发展的,特别是在本世纪60年代有关国际贸易理论的学说可以说是百家争鸣。具有代表性的有:技术缺口理论、学习曲线理论、需求结构理论和区域内贸易理论等。本文试图对上述理论进行分析和评价,并看看它们是怎样为贸易全球化提...
[期刊] 经济理论与经济管理  [作者] 崔凡  
萨缪尔森认为在全球化进程中,中国在美国原来具有比较优势的领域里的技术进步,会导致美国贸易条件的恶化和福利的下降。但从现实数据看,中国在劳动密集型产品的出口扩大恶化了中国的贸易条件。从长远看,中国基于廉价劳动力为基础的纵向对外贸易的比重将逐步下降,而基于规模经济为基础的横向贸易的地位将逐渐上升。
[期刊] 国际贸易问题  [作者] 孙维炎  
今天,我们在这里隆重集会,举行一年一度的“安子介国际贸易研究奖”颁奖仪式,同时举行安子介国际贸易学术研讨会,发扬安老的学术研究精神,宏扬安老的国际贸易学术思想,并且借此机会共同总结国际贸易理论研究的进展,展望国际贸易发展的趋势,
[期刊] 世界经济文汇  [作者] 佟家栋  
国际贸易理论经历了从古典贸易论到新古典贸易理论,进而从新古典贸易论到新贸易理论三个发展阶段。这一发展的过程伴随着现实经济的发展,进而是经济学理论的发展而不断向前推进的。目前国内一些学者对这一发展过程的理解还有歧见,以致造成对某些理论甚至政策问题的混淆。因而我们有必要对国际贸易理论发展的阶段,及其有关的标准和内容加以阐述。本文试图研究国际贸易理论的发展阶段、划分阶段的标准及理论内容加以探讨。
[期刊] 国际贸易问题  [作者] 白树强  
世贸组织(WTO)的诞生是世界经济政治生活中的一件大事,必将对涉及整个世界贸易格局的全球化进程产生深远的影响。本文试图分析世贸组织及其前身关贸总协定(GATT)产生的经济理论基础及其对贸易政策的影响,以希冀加深对现行世界贸易体制的理解。一、关贸总协定...
[期刊] 物流技术  [作者] 徐惟  
在分析我国现代物流与国际贸易发展现状的基础上,重点阐述了二者发展的互动关系并提出促进两者更好协调发展的对策。
[期刊] 经济学动态  [作者] 余智  
"新新国际贸易理论"(以Melitz(2003)为代表的"异质性企业模型")及其相关实证研究,是最近10余年来国际贸易研究领域的最重要进展。本文介绍近五六年来该理论与相关实证研究中出现的三个新的发展方向:(1)与企业产品质量相结合,解释经典Melitz(2003)模型所不能解释的实证研究方面的一些发现;(2)与企业产品多样化相结合,研究企业贸易产品的范围、组合与转换、广度与深度,及其他相关问题;三是与企业内贸易相结合,研究企业内贸易的决定因素,及其与企业间贸易的区别。
[期刊] 国际经贸探索  [作者] 程正军  
本文对70年代以来在西方贸易理论界较为流行的新李嘉图主义理论及该理论对李嘉图比较利益理论,对H—O—S理论的发展作出了较为系统地介绍。认为它是一种动态的国际贸易理论,是对新古典经济学的第二次革命。同时对其不足也作了一些分析
[期刊] 国际经贸探索  [作者] 裴长洪  
以“里昂惕夫反论”为契机,战后西方国际贸易理论的研究呈现出一个百花齐放的局面。本文对战后西方理论界出现的已较为完善的、影响较大的产品技术周期理论、新产品生产的技术阶段论及在其基础上产生的国际分包理论,以及规模经济、垄断竞争与差异产品等理论进行了较为系统的介绍和分析。
[期刊] 亚太经济  [作者] 钟乃仪  
企业活动的国际化在东亚日渐形成的国际分工体制中是个极其重要的关键因素,探索其为何要走向国际化,对我国参与国际分工、特别是积极实施“走出去”战略,显然具有适时和现实的实践意义。在当前分工最活跃的东亚地区,这些理论的新发展正在被实践所证实。
[期刊] 山西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王晓英  
比较优势理论作为国际贸易理论的重要基础 ,被奉为西方经济学理论的经典 ,对促进国际经济贸易发展起过非常重要的作用 ,我国也一直将其作为确定本国进出口结构的原则。但是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发展 ,比较优势理论已不能适应时代的要求 ,于是战略贸易理论取而代之成为国际贸易理论的核心理论。为适应新形势 ,应将战略贸易理论作为确定我国国际贸易格局的依据 ,把战略重心放在如何将比较优势转化为竞争优势上来。
[期刊] 中国工业经济  [作者] 金碚  
在全球化新时代,国际贸易领域出现了许多新现象、新情况,国际贸易理论也有了新发展。最近,人民出版社出版了戴翔和张二震合著的《要素分工与国际贸易理论新发展》(人民出版社,2017年7月)一书,对此进行了有益的探索。作者认为,要素流动成为当代经济全球化最重要的特征,"要素分工"成为国际分工的主要形式。以假定生产要素国际间不流动为前提的传统国际贸易理论,对当代国际贸易新现象新问题缺
[期刊] 当代财经  [作者] 赵爱清  
国际贸易理论虽然纷繁复杂,但是其产生和发展都有特定的理论和实际背景,一方面借助于经济学理论和研究方法的不断创新所提供的新的方法和视角;另一方面,国际贸易理论的发展更是为了更好地解释现实情况并为各经济体参与贸易并获得利益提供政策上的理论支持。因此,围绕着国际贸易产生的原因、结构的形成和利益的分配这三个基本问题,并且结合对贸易利益的追求而产生的贸易实践,国际贸易理论不断地发展。
[期刊] 经济经纬  [作者] 赵春明  郭界秀  
贸易理论的发展以技术差异分析为起点,立足于解释贸易和增长间现实联系,但发展过程中由于对技术的忽略却导致贸易利益的解释偏于狭隘。笔者基于贸易理论解释现实的需要,分析了技术从被忽略到外生处理的原因和局限,探究了现实经济驱动下技术内生化的路径。笔者认为只有把技术与要素禀赋差异、规模经济结合起来,国际贸易理论才可能对贸易动因、贸易模式变动、动态贸易利益等问题做出全面客观的解答。
[期刊] 中国工业经济  [作者] 金碚  
在全球化新时代,国际贸易领域出现了许多新现象、新情况,国际贸易理论也有了新发展。最近,人民出版社出版了戴翔和张二震合著的《要素分工与国际贸易理论新发展》(人民出版社,2017年7月)一书,对此进行了有益的探索。作者认为,要素流动成为当代经济全球化最重要的特征,"要素分工"成为国际分工的主要形式。以假定生产要素国际间不流动为前提的传统国际贸易理论,对当代国际贸易新现象新问题缺
关键词: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