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7676)
2023(10938)
2022(9105)
2021(8083)
2020(7111)
2019(16276)
2018(16080)
2017(31554)
2016(17134)
2015(19620)
2014(19981)
2013(19734)
2012(18410)
2011(16710)
2010(16888)
2009(15874)
2008(16060)
2007(14878)
2006(12822)
2005(11721)
作者
(50774)
(42822)
(42537)
(40698)
(26904)
(20281)
(19394)
(16467)
(15880)
(15232)
(14401)
(14091)
(13510)
(13470)
(13332)
(13289)
(13064)
(12639)
(12345)
(12198)
(10583)
(10561)
(10360)
(9635)
(9586)
(9556)
(9456)
(9449)
(8620)
(8422)
学科
(77557)
经济(77454)
管理(53594)
(51838)
(42240)
企业(42240)
方法(33959)
数学(29647)
数学方法(29407)
(22110)
(21711)
中国(19605)
(18754)
业经(18452)
地方(16342)
(15023)
贸易(15020)
(14547)
农业(14281)
(13957)
(12935)
(12927)
财务(12901)
财务管理(12863)
(12298)
银行(12271)
企业财务(12158)
(12095)
金融(12091)
产业(12056)
机构
学院(257224)
大学(256711)
(111960)
经济(109730)
管理(98363)
研究(85502)
理学(84583)
理学院(83666)
管理学(82449)
管理学院(81942)
中国(64039)
(53339)
(53160)
科学(50707)
(43269)
(42965)
财经(41951)
(39827)
中心(39536)
研究所(38932)
(37825)
业大(37172)
经济学(35602)
农业(33759)
北京(33243)
经济学院(32378)
(31959)
师范(31651)
财经大学(30919)
(30845)
基金
项目(167885)
科学(132596)
研究(123724)
基金(122144)
(105445)
国家(104598)
科学基金(89796)
社会(80513)
社会科(76530)
社会科学(76508)
(66305)
基金项目(64826)
教育(56416)
自然(56028)
(55090)
自然科(54708)
自然科学(54692)
自然科学基金(53742)
编号(49726)
资助(49248)
成果(40503)
重点(37949)
(37931)
(37117)
(35516)
(35377)
课题(34529)
国家社会(33710)
创新(33299)
教育部(32784)
期刊
(125047)
经济(125047)
研究(76797)
中国(49861)
(43083)
(39955)
学报(38684)
管理(36056)
科学(35785)
大学(29687)
学学(28080)
农业(26583)
教育(23824)
(23234)
金融(23234)
技术(22765)
财经(21579)
业经(21307)
经济研究(20342)
(18671)
问题(17142)
(14055)
技术经济(13717)
(13371)
商业(13017)
(12418)
理论(12194)
统计(12099)
现代(11891)
科技(11532)
共检索到381326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经济问题探索  [作者] 张廷海  
产业集聚是现代商务中心区最典型的经济学特征,是扩大城市商业规模的有效途径。CBD产业集聚效应是现代商务中心区发展的内在动力,其效应的发挥是通过产业集聚机制得以实现的。本文从CBD产业集聚的内涵出发,着重分析了CBD产业集聚的经济效应与动力机制,最后针对安徽省CBD产业集聚的现状提出推动安徽省现代商务中心区发展的相应对策。
[期刊] 经济问题探索  [作者] 张廷海  
产业集聚是现代商务中心区最典型的经济学特征,是扩大城市商业规模的有效途径。CBD产业集聚效应是现代商务中心区发展的内在动力,其效应的发挥是通过产业集聚机制得以实现的。本文从CBD产业集聚的内涵出发,着重分析了CBD产业集聚的经济效应与动力机制,最后针对安徽省CBD产业集聚的现状,提出推动安徽省现代商务中心区发展的相应对策。
[期刊] 现代经济探讨  [作者] 张映红  
目前,我国不少城市正在兴起建设商务中心区(CBD)的热潮。城市商务中心区功能的核心在于它在城市经济、区域经济发展过程中发挥的产业集群功能。本文深入分析了城市商务中心区产业集群功能的演变、现代商务中心区产业集群功能的突出特征和功能,提出建设我国城市商务中心区的几点启示和建议。
[期刊] 工业技术经济  [作者] 白明  
本文使用线性模型和乘法模型建立了综合评价北京商务中心区的数学模型。在模型的基础上,对北京商务中心区在开发建设、基础设施、投资环境、政策法规、人口就业和企业经营等社会经济发展情况进行了量化分析,从而客观地反应北京商务中心区所处的发展阶段,为其今后科学地制定相应的决策和政策以及进行有效的区域经济管理提供有力的支持。
[期刊] 中国工业经济  [作者] 任继勤  季晓南  孙茂龙  
明确传统商务中心区与现代商务中心区的内涵,归纳商务中心区发展的三种模式,提出了理想的商务中心区发展模式是市场和政府有限引导共同作用的二元驱动模式。在世界范围内将商务中心区划分为四个等级,建立了建设和发展商务中心区满意度的评价指标体系。选择了26个有代表性的城市作为样本城市,采用聚类分析法,将样本城市划分为四大类别。提出了在中国现阶段商务中心区可能的区位分布是:上海、北京、广州和重庆,而其他城市的商务中心区可以考虑建设成为传统商务中心区。最后,进行了商务中心区合理布局的对策分析。
[期刊] 产经评论  [作者] 常远  吴鹏  
经济的快速发展使城乡居民收入水平有较大提高,但城乡收入差距却逐渐扩大,原因之一是结构性错配。产业集聚通过影响产业结构变化而对城乡收入差距产生影响。构建理论分析模型,阐述产业集聚对城乡收入差距的作用机制;利用省级面板数据,运用面板固定效应模型广义矩估计方法,引入地区虚拟变量和产业集聚虚拟变量,实证检验产业集聚的收入分配效应;并以政府参与经济程度为门槛变量,比较分析政府参与经济程度在产业集聚收入分配效应中的异质性作用。结果表明:产业集聚有利于缩小收入分配差距,且存在地区性差异和阶段性特征;但收入分配效应随着产业集聚度提高而递减,产业集聚度为中度集聚时,收入分配效应最为显著;政府参与经济程度存在适度区间,当政府参与经济程度介于0. 131和0. 206之间时,产业集聚的收入分配效应最为显著。新时期改进收入分配结构,不仅要关注产业集聚的影响,还要深层次地关注政府参与经济程度不同所带来的异质性。
[期刊] 经济管理  [作者] 彭新万  
国内外学者对新经济地理学理论的适用性问题进行实证研究的同时,对市场效应与产业集聚的关系也做了许多有益的分析,他们的研究结论为解释当前中国国内发生的产业集聚提供了理论支撑。本文的分析不仅于此,而是在总结一般性结论的同时,对当前中国一些地区、特别是经济欠发达地区产业集聚的政策安排寻找新的突破口,即在地区之间以及地区内部运输条件已基本一体化以及信息技术普遍化的背景下,欠发达地区政府的产业集聚政策应着眼于拓展、激活市场效应、特别是本地市场效应。
[期刊] 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  [作者] 王晓硕   吕延方  
城镇化作为内需的最大潜力,是高质量发展阶段“双循环”政策的重要内涵之一。基于高技术产业与生产性服务业协同集聚视角,选取2010—2021年30个省级面板数据,从基础、异质性、调节作用角度实证分析对城镇化的影响,并结合“以国内大循环为主”的新发展格局背景和外部性理论,使用门槛和空间杜宾模型对作用机制进行检验。研究发现:协同集聚助力城镇化,且存在异质性影响;政府干预抑制协同集聚的提升作用;本土规模市场效应增强协同集聚效应;MAR&Jacobs外部性的空间溢出是协同集聚促进城镇化的主要作用机制。
[期刊] 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  [作者] 王晓硕   吕延方  
城镇化作为内需的最大潜力,是高质量发展阶段“双循环”政策的重要内涵之一。基于高技术产业与生产性服务业协同集聚视角,选取2010—2021年30个省级面板数据,从基础、异质性、调节作用角度实证分析对城镇化的影响,并结合“以国内大循环为主”的新发展格局背景和外部性理论,使用门槛和空间杜宾模型对作用机制进行检验。研究发现:协同集聚助力城镇化,且存在异质性影响;政府干预抑制协同集聚的提升作用;本土规模市场效应增强协同集聚效应;MAR&Jacobs外部性的空间溢出是协同集聚促进城镇化的主要作用机制。
[期刊] 经济与管理研究  [作者] 张杰  
北京商务中心区(CBD)是北京城市规划中重点发展的地区之一。自从2000年提出“CBD”概念以来,北京商务中心区在规划建设、产业发展、外资引进、企业集群等诸方面虽都取得了长足进展,但截至目前尚未形成整体性良性运转的产业发展链条,企业发展水平、战略管理层次、国际著名品牌加盟力度、知识管理等新型管理战略的应用深度等方面还亟待提升。因此,在分析商务中心区入驻企业特点的基础上,从纵向战略管理、竞争战略管理和知识管理三个角度进行探讨性的企业战略管理分析,就显得十分必要。
[期刊] 经济与管理研究  [作者] 杨河清  王丹  
目前,国内的过度劳动研究尚处于起步阶段,缺少对知识工作者过度劳动状况的实证研究与理论阐释。本文通过调研北京商务中心区的知识工作者,分析该地区知识工作者过度劳动和工作特性的状况及特征,并以此为数据支撑,从用人单位的角度提出缓解和解决知识工作者过度劳动问题的对策建议。
[期刊] 华东经济管理  [作者] 陈迅  陈军  
制造业是集聚特征最为明显的产业。文章采用区位熵对重庆市制造业的集聚情况进行分析,从而得到具有代表性的产业——交通运输设备制造业。然后以此产业为例,对产业集聚与经济增长间的关系进行实证分析。结果表明:交通运输设备制造业对重庆市经济增长具有推动作用,提升交通运输设备制造业的集聚程度可以提升区域经济增长水平。
[期刊] 财经研究  [作者] 王海宁  陈媛媛  
文章从外部性的角度探讨了能源效率的影响因素。鉴于产业外部性即产业集聚会促进经济增长、全要素生产率的已有研究,文章提出了产业集聚也可以提高能源效率的假说,并借助中国2001-2007年25个工业行业的数据,采用DEA的方法测度了全要素(各类)能源效率以及产业集聚程度指标。结果发现能源密集型行业的全要素能源效率较低,而能源非密集型行业全要素能源效率较高;资源依赖性行业及出口密集型等行业集聚程度较高;烟草行业的能源效率和集聚程度均居首位。随后文章采用实证的方法验证了产业集聚及其所引致的外部性可以有效提高全要素能源效率和单要素能源效率的假说。
[期刊] 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  [作者] 吴松岭  
本文改进了Ellision和Glaeser定义的地理集中度指数,建立了产业集中度指数并对河南省2003-2009年20个产业的集聚程度进行了测算。我们的结论是,河南省20个产业在2003-2006年间总体集聚程度提高,在2006-2009年间集聚程度大幅下降;河南省产业集聚程度变动的机制与各产业拥有的垄断优势强弱呈正相关关系;这种垄断优势不一定是大企业所特有的,中小企业如果在技术、管理和品牌方面拥有垄断优势也会加强产业的集聚程度,相反大企业仅仅生产规模大而没有其他的垄断优势,则产业的集聚程度会减弱。Por
[期刊] 广东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谢丽娟  丁焕峰  王露  
金融是促进创新的重要因素。采用2011—2019年269个城市的面板数据,构建空间杜宾模型实证检验金融集聚对区域创新的空间效应,研究发现:金融集聚不仅能有效助推区域创新水平的提升,还对邻近区域创新产生了空间正外溢性;异质性分析表明,金融集聚对实质性创新、东部地区和中心城市存在显著的空间正溢出效应,西部地区则表现为“虹吸效应”;机制分析表明,金融集聚能通过金融发展和人力资本积累两条渠道促进区域创新。基于此,当前应优化金融空间布局,充分发挥金融集聚的空间正溢出效应,因地制宜实施差异化的创新发展策略,同时应破除各种体制机制障碍,强化区域协同合作。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