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10373)
2023(14563)
2022(11929)
2021(11018)
2020(9089)
2019(20502)
2018(20423)
2017(38931)
2016(20926)
2015(23666)
2014(23604)
2013(23294)
2012(21402)
2011(19385)
2010(20252)
2009(18991)
2008(19003)
2007(17495)
2006(15984)
2005(14946)
作者
(60166)
(50272)
(50030)
(47256)
(32079)
(24200)
(22594)
(19514)
(19126)
(18150)
(17101)
(16936)
(16303)
(16168)
(15508)
(15325)
(14831)
(14621)
(14576)
(14503)
(12781)
(12566)
(12284)
(11857)
(11484)
(11268)
(11252)
(11221)
(10176)
(9918)
学科
(98573)
经济(98447)
(91420)
(73212)
企业(73212)
管理(69811)
(47548)
方法(37340)
业经(32830)
农业(31860)
数学(28999)
中国(28650)
数学方法(28434)
(26204)
地方(23676)
(20682)
技术(19539)
(18267)
财务(18215)
财务管理(18184)
理论(17693)
(17178)
企业财务(17127)
(17037)
贸易(17016)
(16418)
(16341)
(15442)
银行(15431)
(15181)
机构
学院(306639)
大学(297283)
(130011)
经济(127371)
管理(122379)
理学(103872)
理学院(102868)
管理学(101191)
管理学院(100622)
研究(100278)
中国(81326)
(63083)
(60039)
(59783)
科学(57863)
(50808)
(50101)
中心(47596)
财经(45859)
业大(45743)
农业(45428)
研究所(44472)
(41305)
(40315)
北京(39943)
(39220)
师范(38886)
经济学(37486)
(35494)
经济管理(34733)
基金
项目(191896)
科学(153048)
研究(146491)
基金(137535)
(117322)
国家(116109)
科学基金(101893)
社会(94550)
社会科(89373)
社会科学(89351)
(78909)
基金项目(71601)
教育(66470)
(63288)
自然(63171)
自然科(61795)
自然科学(61783)
编号(61691)
自然科学基金(60691)
资助(55979)
成果(49165)
(46445)
(42562)
课题(42475)
重点(42473)
(41803)
(40346)
创新(38937)
国家社会(38373)
发展(38110)
期刊
(161626)
经济(161626)
研究(92826)
中国(70110)
(62373)
管理(50251)
(47932)
农业(41870)
科学(41352)
学报(40405)
教育(36438)
(34066)
金融(34066)
业经(33210)
大学(32948)
技术(32086)
学学(30906)
经济研究(23377)
财经(22662)
(22027)
问题(21125)
(19617)
技术经济(18158)
世界(15994)
商业(15517)
农村(15514)
(15514)
(15189)
统计(15145)
现代(15089)
共检索到487558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中国经济史研究  [作者] 蔡天新  陈国明  
20世纪50年代初,台湾开始了第一次土地改革,建立了自耕田制度,选择了外向型农业经济,并大力实施农业技术革新、农业机械应用和农作物品种改良等措施,使台湾农业持续快速地发展。同时,实施了适度"盘剥农业"以培养工业的经济发展战略。进入70年代后,随着台湾工业的快速发展,经济结构迅速转型,台湾农业的比较优势又迅速丧失。于是,台湾又进行了第二次土地改革,废除了土地兼并的限制,并采取了农产品价格补贴、关税壁垒、财政转移支付、提高农民福利、工业"反哺"农业等保护政策,以促进农业增效和农民增收,积累了一些可借鉴的经验与教训。
[期刊] 农业经济  [作者] 辽宁农经考察团  
2011年9月上旬,应台湾中华海峡两岸新农村建设促进会的邀请,以辽宁省农村经济委员会总经济师刘少鲁为团长的辽宁省农经考察团一行6人赴台湾进行了为期8天的考察学习和交流,先后参观考察了台北市、桃园县、苗栗县、嘉义县、宜兰县等地的农业发展情况,与台湾中华海峡两岸新
[期刊] 农业经济  [作者] 辽宁农业考察团  刘启明  
应台湾省农特产品整合营销推广协会的邀请,以辽宁省农村经济委员会副主任、省农业经济学会理事长李忠国为团长的辽宁农业考察团一行5人于8月上旬对台湾省的农民组织发展情况及农会组织机构进行了考察。此次考察虽时间不
[期刊] 中国农村经济  [作者] 海峡农业交流协会考察团  
[期刊] 世界农业  [作者] 刘小蓓  
发展休闲农业对于统筹城乡发展、调整产业结构、促进农业文明和生态农业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台湾地区十分重视休闲农业的开发模式,有着较为丰富的发展经验。本文通过对大陆和台湾地区休闲农业的发展模式、经营模式、管理,以及民间组织的作用等方面进行比较,分析大陆与台湾地区休闲农业发展存在的差距,借鉴台湾地区休闲农业发展的经验,结合大陆的实际情况,提出促进大陆休闲农业发展的建议与对策。
[期刊] 世界农业  [作者] 刘小蓓  
发展休闲农业对于统筹城乡发展、调整产业结构、促进农业文明和生态农业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台湾地区十分重视休闲农业的开发模式,有着较为丰富的发展经验。本文通过对大陆和台湾地区休闲农业的发展模式、经营模式、管理,以及民间组织的作用等方面进行比较,分析大陆与台湾地区休闲农业发展存在的差距,借鉴台湾地区休闲农业发展的经验,结合大陆的实际情况,提出促进大陆休闲农业发展的建议与对策。
[期刊] 财贸研究  [作者] 彭江  
农业产业集群是现代农业发展的必然结果,已经开始引起中国学术界、产业界以及政府部门的共同关注。中国正处于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型时期,如何发挥区域农业资源优势,提升区域农业产业竞争力?农业产业集群是区域现代农业发展模式的重要战略选择,也是"工业化、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协调发展的重要载体。武云亮教授所著《农业产业集群理论与政策:基于安徽农业实践的考察》(经济科学出版社,2013年,以下简称《考察》),是把集群理论与农业实践较好
[期刊] 亚太经济  [作者] 蔡雪雄  张若男  
台湾农民创业园在促进闽台农业合作交流方面发挥着重要的作用。本文从产业链分工、生产要素流动合作两个层面总结了台湾农民创业园发展模式的特征,指出其未来发展趋势以及面临的困难,提出了先行先试探索合作机制、以规划为先导推进园区建设、加强闽台产业深度对接和完善农业合作经济组织建设等发展对策。
[期刊] 世界农业  [作者] 邓志红  危文高  
农会、农业合作社、农业产销班是中国台湾农业合作组织在发展过程中形成的最具特色的3种组织形式,已有很多成熟的做法和宝贵的经验,如坚持以农民需求为导向的组织原则、组织制度化较高、组织机构化健全等。鉴于海峡两岸农业合作组织在生发背景等方面具有较大的相似性,所以中国大陆在发展农业合作组织时亦可吸收台湾的先进经验,如实施多元化组织形式、健全内部体制、提高自治水平、提升资金筹集能力等,以助推大陆农业合作组织又好又快地发展。
[期刊] 世界农业  [作者] 叶春近  司嵬  
经过几十年的发展,中国台湾地区已全面进入现代农业发展阶段,总结其发展经验对推动中国大陆农业现代化具有重要意义。本文首先回顾了台湾地区现代农业转型发展历程及经验,研究发现,台湾地区通过两次农地改革及一系列制度创新,成功实现了农业现代化转型,而且具有深化农地改革、构建高效的农业管理制度体系、优化产业结构、发展精品农业等方面的成功经验。最后,提出了中国大陆应加快农地流转,扶持农民合作组织发展,走市场、品牌、生态农业之路,健全农业标准化体系等方面的启示,以加快农业现代化进程。
[期刊] 世界农业  [作者] 叶春近  司嵬  
经过几十年的发展,中国台湾地区已全面进入现代农业发展阶段,总结其发展经验对推动中国大陆农业现代化具有重要意义。本文首先回顾了台湾地区现代农业转型发展历程及经验,研究发现,台湾地区通过两次农地改革及一系列制度创新,成功实现了农业现代化转型,而且具有深化农地改革、构建高效的农业管理制度体系、优化产业结构、发展精品农业等方面的成功经验。最后,提出了中国大陆应加快农地流转,扶持农民合作组织发展,走市场、品牌、生态农业之路,健全农业标准化体系等方面的启示,以加快农业现代化进程。
[期刊] 农业经济  [作者] 陈文强  
本文在分析台湾现代农业发展的历程、模式及道路的基础上,提出要推进河南现代农业的进一步发展,必须认真研究和借鉴台湾现代农业发展的成功经验,立足河南农业发展的实际,加快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有序流转,推进农地适度规模化经营;走特色农业、品牌农业、生态农业之路;加大对农民的人力资本投入,努力造就建设现代农业的人才队伍;大力发展农业科技,促进河南农业科技进步;进一步健全农业标准化体系;进一步改善农业生产条件;加快先进适用农机的推广应用;大力扶持和发展农民合作组织。
[期刊] 当代财经  [作者] 许经勇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台湾农业曾经有个较快发展的时期。目前正陷入难以摆脱的困境。我国大陆地区在设计制定农业保护政策时,应当吸取台湾省的教训,走一条以非价格保护为主、价格保护为辅的道路;着力于推进农业规模经营。
[期刊] 中国农村经济  [作者] 徐海明  
一、两种发展模式 回顾一下苏州农村经济发展的历程,我们就会发现,1990年前后苏州的农村经济发展显示了明显不同的特征。为什么有这种不同?笔者从发展极理论出发,认为这种差异,绝不仅仅是发展程度上的差别,而且更意味着发展模式的变迁。 本世纪50年代,法国发展经济学家佩鲁提出了区域发展的发展极理论。他认为,在经济发展中,由于某些先导部门或有创新能力的企业或行业在一些地区或大城市集聚,形成一种资本集中、技术集中、具有规模经济效果、自身迅速增长并能对邻近地区产生支配效应的“推进型单元”,这种推进型单元就是发展极。发展极对邻近地区的支配效应主要表现在两个
[期刊] 世界农业  [作者] 朱桂香  王炫  樊万选  
自20世纪40年代末期以来的60余年中,中国台湾先后经历了三次土地改革,其农业生产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基本实现了农业专业化、企业化和机械化。但在城镇化风潮及工业化蓬勃发展趋势下,人口大量向城市集中,造成农村人口外移严重,农村发展严重滞后,城乡差距越来越大,以至于农村生活及文化特色逐渐丧失。中国台湾农业管理部门为了重振农村经济,制定了《农村再生条例》。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