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3670)
2023(5308)
2022(3745)
2021(3160)
2020(2480)
2019(5336)
2018(5488)
2017(10523)
2016(5855)
2015(6666)
2014(6962)
2013(6278)
2012(5298)
2011(4729)
2010(4758)
2009(4396)
2008(4488)
2007(3833)
2006(3650)
2005(3549)
作者
(16122)
(13334)
(13122)
(12703)
(8530)
(6317)
(6097)
(5188)
(5101)
(4773)
(4567)
(4543)
(4356)
(4189)
(4182)
(4129)
(4048)
(3854)
(3823)
(3781)
(3406)
(3288)
(3278)
(3085)
(3083)
(3000)
(2959)
(2881)
(2645)
(2589)
学科
(26153)
经济(26128)
管理(16438)
(15872)
(11937)
企业(11937)
中国(10275)
(8986)
地方(8383)
业经(7869)
方法(6600)
农业(6211)
(5654)
数学(5310)
数学方法(5223)
(5028)
(4988)
发展(4854)
(4847)
产业(4429)
(4292)
(4173)
理论(4125)
地方经济(4012)
信息(3778)
(3753)
银行(3748)
(3682)
金融(3681)
环境(3651)
机构
学院(80168)
大学(79208)
(32075)
经济(31273)
研究(28846)
管理(28731)
理学(24213)
理学院(23929)
管理学(23475)
管理学院(23328)
中国(21211)
(17517)
科学(16991)
(14595)
(14056)
(13025)
(12731)
研究所(12574)
中心(12553)
(11822)
师范(11730)
财经(11375)
(11075)
业大(11009)
北京(11004)
(10347)
(10275)
经济学(9906)
农业(9764)
师范大学(9479)
基金
项目(53075)
科学(42444)
研究(40537)
基金(37820)
(32559)
国家(32303)
科学基金(28119)
社会(26573)
社会科(25147)
社会科学(25141)
(21392)
基金项目(19673)
教育(18464)
(18169)
编号(16810)
自然(16761)
自然科(16391)
自然科学(16387)
自然科学基金(16069)
资助(14337)
成果(13637)
(12796)
课题(12419)
重点(12193)
国家社会(11134)
(11015)
(10951)
发展(10694)
(10518)
(10326)
期刊
(38944)
经济(38944)
研究(26668)
中国(19864)
(13227)
教育(12063)
管理(11909)
学报(11408)
科学(11271)
(11110)
大学(9070)
农业(9050)
学学(8321)
技术(7974)
业经(7107)
(7036)
金融(7036)
经济研究(6378)
问题(5721)
财经(5556)
(4984)
(4858)
现代(4765)
(4432)
图书(4210)
职业(4016)
(3996)
商业(3979)
城市(3900)
科技(3850)
共检索到127195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城市发展研究  [作者] 石晓冬  和朝东  王蓓  陈科比  张东昇  杨明  徐勤政  伍毅敏  
建设现代化首都都市圈是深入落实京津冀协同发展战略的重要举措,首都都市圈规划则是实现都市圈治理现代化的重要抓手。首先从内部发展落差、城镇规模结构、区域要素流动、产业分工格局、创新空间效益、协同治理机制等几个方面剖析了首都都市圈的现状特征和主要问题,接着从首都与区域、中心与外围、质量与结构等几个方面剖析了对首都都市圈几个关键问题的理解与认识,最后从都市圈空间格局构建、首都功能框架搭建、圈层发展引导、结构嵌套作用发挥等几个方面提出首都都市圈空间互动与协同策略。
[期刊] 城市问题  [作者] 赵弘  
京津冀协同发展战略实施十年来,京津冀三地在非首都功能疏解、“两翼”建设以及交通、生态、产业等重点领域取得了重要成效。进入新阶段,在肯定成绩、提振信心的同时,还要直面问题,有新担当、新作为。习近平总书记“现代化都市圈”的提出是对城市及城市群发展规律认识的一次飞跃,对进一步深化京津冀协同发展具有重要指导作用。当前,应以现代化首都都市圈建设为突破口,聚焦京津冀协同发展中的重点、难点、痛点问题,开展探索,完善条件,实现突破并积累经验,切实推动京津冀协同发展战略走实走新。
[期刊] 经济纵横  [作者] 肖金成  马燕坤  张雪领  
都市圈是城镇格局中重要的空间形态,也是城市群形成的重要前提条件,在区域发展中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我国已有超过300万人的都市30个,都市对周边地区发展起到较大的辐射带动作用。随着我国经济由高速增长转向高质量发展,促进区域协调发展、推进乡村振兴、形成布局合理的城市群对都市圈建设提出了新的要求。本文在对都市圈概念进行科学界定的基础上,提出现代化都市圈规划的编制重点,引导现代化都市圈高质量发展,并在空间布局优化、产业协同发展、基础设施互联互通、生态环境联防联治、体制机制创新等方面明确合作路径与方向,促进形成空间布局合理、产业分工协调、交通往来顺畅、环境和谐宜居的现代化都市圈。
[期刊] 开放导报  [作者] 薛富智  杨荣喜  
城市规划和产业规划的协同是当前"多规统筹"实践中的重要内容,对于已经进入空间紧约束阶段的城市,城市和产业的协同问题变得更加复杂。应从政策机制到工作方法全面创新,以更加协调、有序、精准的空间和产业协同规划,实现二者更紧密的融合,推动城市和经济可持续发展。
[期刊] 现代城市研究  [作者] 王超深  赵炜  冯田  
在区域协同发展的理念下,都市圈日趋成为重要的区域发展单元,但其学理基础仍较为薄弱,难以有效地指导社会实践。针对该问题,文章系统地梳理了都市圈相关概念,明确了其内涵、空间尺度与典型特征。以成都都市圈为实证对象,以都市带内主要交通交换量为研究对象,对集计模型和非集计模型测算值进行校核,验证了空间联系规模,梳理了都市带重大交通设施情况,测算了规划运能,从交易成本和交往机会等空间组织视角研判了空间发展趋势,分别对德阳、眉山和资阳国土空间规划提出了相应的建议,提出当前应强化都市带布局与组织理念。对都市圈空间组织特征的定量描述有利于横向比较,提高相关规划与决策的科学性。
[期刊] 经济研究参考  [作者] 常艳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对打造首都经济圈、推进京津冀一体化做出了明确部署,并将其作为中国区域发展的重要战略加以推进。2014年以来,习近平总书记、李克强总理相继对加强京津冀协同发展、促进三地协作提出了明确要求,标志着全面推进京津冀协同发展的号角已经吹响。北京、天津、河北三地也积极响应中央号召,陆续推出多项政策,加快推动京津冀一体化。但必须承认,京津冀三地之间的合作还面临诸多瓶颈性制约,实现区域协同发展任重道远。
[期刊] 资源科学  [作者] 李琛  成升魁  陈远生  齐德利  吴月湖  邵筱叶  李永乐  刘俊  
承德市长期以来以观光旅游为主,以避暑山庄和外八庙为核心,形成了凝聚式的区域旅游空间结构。随着“首都都市旅游度假圈”的形成,在休闲度假旅游市场需求驱动之下,承德市紧邻京津的区位优势将导致区域旅游系统空间结构发生变化。本文根据距离衰减规律,采用“时间距离法”对“首都都市旅游度假圈”的范围做了界定。其次,本文从市场需求特征、区位特征、交通条件的角度分析了“首都都市旅游度假圈”对承德旅游空间结构的影响。最后,本文根据承德市旅游市场的发展趋势、旅游资源结构、区域旅游交通状况、旅游业发展基础、旅游业空间网络的完备性等原则,重新构建了由旅游目的地区域、旅游区、旅游节点、入口通道和客源市场等六大要素组成的承德...
[期刊] 商业时代  [作者] 张安驰  
现代化的重心是经济现代化,经济现代化的主要标志是现代产业体系和创新驱动。本文以国务院最新批复的苏南现代化示范区为依据,通过对苏南经济现代化的现状分析、创新驱动分析,提出在苏南五市推进区域协同创新,通过协同创新和协调发展推进苏南现代产业体系的构建,最终促进苏南的经济现代化和全面现代化。
[期刊] 商业经济研究  [作者] 王莹  陈智  
本文从信息技术现代化、人力与基础设施现代化、流通方式现代化、国际水平四个方面着手,构建商贸流通现代化综合指标,运用省级面板模型,探析商贸流通现代化对产销供应链协同的影响。研究发现,商贸流通现代化对产销供应链协同既有直接正向作用,也有通过提升库存周转率实现产销供应链协同发展的间接影响。商贸流通现代化对产销供应链协同发展同样存在地域差异,即东部地区>中部地区>西部地区。因此,有必要完善产业规范制度体系、加强数字化建设、增强产销专业人才培育、因地制宜推进商贸流通现代化建设,促进产销供应链协同持续发展。
[期刊] 经济研究参考  [作者] 程俊杰  刘建丽  
提升产业链现代化水平,是新形势下国家统筹产业安全和高质量发展的重大战略部署。产业链现代化是一个系统集成的概念,包括横向协同和纵向协同,分别指科技、资本、人力等各类生产要素与企业之间的协同以及产业链上下游之间的协同。提高产业链横向协同度和纵向协同度是促进集成电路产业链现代化的突破口,这就需要优化技术路线与发扬工匠精神并重,制定产业链地图,提升产业链和产业生态治理水平,提升政府基金投资效能,提升人才供给与产业需求的适配度。
[期刊] 中国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黄颖  税伟  温铁军  张林波  张永永  
为厘清区域发展特征、优化区域布局、实现生态转型和绿色可持续发展,研究生态系统服务之间的权衡和协同关系是发展的基础。本研究以安庆都市圈为研究对象,运用空间计量法估算安庆都市圈的水源涵养、土壤保持、NPP服务和食物供给等4种生态系统服务,分析不同生态系统服务之间的权衡与协同关系,并运用CA-Markov模型预测2030年的生态系统服务。结果表明:从空间上来看,西北的大别山余脉区域和东南的江湖平原区域在生态系统服务上呈现显著差异。西北山区属于土壤保持服务的高值区,东南平原区属于NPP服务、食物供给服务的高值区;从时间上来看,2000年以来,安庆都市圈的食物供给服务呈现明显的增长趋势,水源涵养服务基本保持稳定,NPP服务略有增长,土壤保持服务在2000—2010年增长较快,2010年以后较为保持在较为稳定的状态;从权衡与协同关系来看,水源涵养服务与NPP服务之间的协同关系最强,土壤保持服务与食物供给服务之间呈现权衡关系。最后,本研究预测2030年的生态系统服务之间的权衡关系在减弱,协同关系增强。
[期刊] 城市发展研究  [作者] 易成栋  樊正德  陈敬安  毕添宇  杨春志  
基于空间置换视角,探讨了首都都市圈住房发展和城市更新联动的时空过程和实施路径,包括在都市圈外围拓展区承接北京非首都功能疏解,在北京的多点地区承接中心城区的外迁安置人口,在北京的首都功能核心区进行空间置换和功能提升。在此基础上,通过梳理已有城市更新和都市圈住房发展联动的治理模式,分析了在政府主导、房地产开发商和城市运营商主导、其他社会组织和居民个体主导的不同治理模式的差异,提出了联动治理机制的优化方向。
[期刊] 农业经济  [作者] 杜兴端  常洁  
在都市圈发展过程中,农业的发展有其特殊性。从国内外典型都市圈农业发展来看,要充分发挥规划和政策的引导作用,实现经济发展、城市发展与农业发展之间的协调,合理规划农业区域布局、生产结构、功能结构。农业是成都都市圈经济、社会、生态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要在成都都市圈建设中充分重视规划和政策的引导作用,正确把握经济发展、城市发展与农业发展之间的关系,准确理解都市圈农业发展的一般规律,同时要深刻认识成都都市圈农业发展的特殊性,促进都市现代农业高质量发展。
[期刊] 现代日本经济  [作者] 王凯  周密  
日本首都圈协同发展经验显示:互惠性偏好是在权威、外部性与利益合理整合基础上,由内生的城市发展压力推动而成;空间通达性体现在交通基础设施的连通性与便利性上;双重互补性包括产业互补与城市功能互补;外部介入体现为以法律-规划-报告-评估为主体的正式制度约束以及协商、社会组织等多元机制。在上述四元概念模型框架下,区域的协同发展推动了经济社会的全面发展。
[期刊] 中国土地  [作者] 李紫薇  赵广德  舒建英  
成都市环城生态区以实施土地综合整治与生态修复为路径,对区域内"山水林田湖草沙冰"资源实施分区分类管控、全域全要素整治,优化"三生空间"布局,提升耕地数量和质量,促进生态环境保护,推动产业融合发展,并探索实施标准体系、生态价值评估、城市生态管理以及项目实施和空间管制的统筹等机制,全面保障项目落地。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