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4209)
2023(6210)
2022(4691)
2021(4358)
2020(3518)
2019(7535)
2018(7793)
2017(14876)
2016(8346)
2015(9705)
2014(10120)
2013(9352)
2012(8710)
2011(7521)
2010(7603)
2009(7312)
2008(7577)
2007(7302)
2006(6664)
2005(6076)
作者
(23980)
(19970)
(19820)
(19008)
(12735)
(9675)
(9148)
(7695)
(7693)
(7169)
(6890)
(6765)
(6405)
(6378)
(6187)
(5981)
(5959)
(5951)
(5752)
(5667)
(5158)
(4893)
(4813)
(4653)
(4628)
(4488)
(4485)
(4414)
(4091)
(4043)
学科
(34731)
经济(34581)
管理(21478)
(21251)
(18879)
企业(18879)
中国(13748)
方法(12712)
(12507)
业经(12383)
理论(10207)
(8322)
(8128)
农业(8012)
地方(7991)
(7636)
(7623)
数学(7282)
数学方法(7105)
教育(6826)
(6194)
产业(6148)
(5905)
(5468)
发展(5426)
经济理论(5422)
(5410)
企业经济(5338)
(5063)
银行(5053)
机构
大学(120986)
学院(120208)
(44367)
经济(43217)
研究(42225)
管理(41012)
理学(34470)
理学院(33998)
管理学(33103)
管理学院(32881)
中国(31352)
(26626)
科学(26266)
(22087)
(21614)
(20331)
(19770)
(19358)
研究所(19306)
师范(19190)
中心(19064)
财经(17020)
北京(16853)
业大(16552)
(15762)
农业(15685)
师范大学(15374)
(15259)
(14686)
经济学(13603)
基金
项目(74437)
科学(58320)
研究(56823)
基金(52516)
(45198)
国家(44711)
科学基金(37875)
社会(37751)
社会科(34384)
社会科学(34370)
(28891)
基金项目(27051)
教育(26638)
编号(24466)
(24173)
自然(22275)
成果(21870)
自然科(21793)
自然科学(21789)
自然科学基金(21394)
资助(20493)
课题(17237)
重点(17034)
(16304)
(16056)
项目编号(14923)
国家社会(14864)
(14815)
(14632)
(14477)
期刊
(58335)
经济(58335)
研究(38803)
中国(29881)
(21315)
学报(21259)
教育(21100)
科学(19117)
(18108)
管理(17102)
大学(16864)
学学(15455)
农业(14230)
技术(10772)
(10304)
金融(10304)
业经(9514)
财经(9453)
经济研究(8582)
(8306)
图书(8300)
问题(7806)
(7613)
(7196)
书馆(6364)
图书馆(6364)
(5936)
论坛(5936)
现代(5899)
社会(5810)
共检索到194214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云南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作者] 曾少聪  季涛  
作为横亘于欧亚大陆中间地带的一个组成部分,古代被中原文化笼统称为西域之一部分的新疆不仅仅是一个地理概念,也代表着一种独特的文明发展方式。一方面,作为欧、亚文明传播的桥梁,以游牧、贸易文化为主要代表的中亚各民族人们,在以流动为主要特征的社会生活方式过程中促进了欧亚文明之间的良性交流互动;另一方面,中亚各民族在自身的历史发展过程中也创造出各种独具特色的文化,对欧亚文化圈的发展发生作用,共同促进了世界文明的进步。从近代以来,中国社会开始走上现代化道路,新疆各民族社会文化在现代化进程中发生巨变,无论是以哈萨克族为代表的游牧社会,抑或是以汉族、维吾尔族为代表的农耕定居社会,都遭遇到整体社会环境变迁所带来的影响。在新的发展时期,新疆各族人民主动适应经济、社会和文化环境的变迁,现代大众文化正在成为各民族文化发展的趋势。
[期刊] 农业现代化研究  [作者] 简小鹰  
本文通过对不同农业状态下社会文化现象的透视,提出了农业与社会文化两者之间相互适应的关系。从社会文化的角度出发,克服传统文化中的弊端对农业现代化的障碍,形成新型的农业自然观,处理好农业生产中人与人的关系,以及不断努力提高人类自身素质,是农业实现现代化的重要前提和保证。
[期刊] 旅游学刊  [作者] Dean MacCannell  张进福  
西方休闲理论家对旅游的理解通常基于人类对乐趣、享受、消遣和逃离枯燥日常生活的需要。这可能是对度假旅游地及其大众性进行局部研究所需的全部理论,但却无法囊括旅游者丰富多样的活动类型,也无法完全解释旅游者度假或旅游时所造访的各种类型的旅游地。对于每年参观纽约曼哈顿世贸遗址、广岛核弹原爆中心和"二战"纳粹死亡集中营的数百万游客来说,旅游并无多少乐趣可言。在攀
[期刊] 贵州财经学院学报  [作者] 赵泉民  
20世纪现代化进程的中国,是一个"主义"话语纷繁时期。以"平民经济的原则"相标识,实现"各分子皆有独立的精神,有自由发展的机会"和"人人都是劳动者、工人,又都是企业管理者、资本家"的合作自治社会为终极目标的合作主义经济思潮,是诸多"主义"话语之一种。它是人们在既要避免竞争求利的资本制度在中国发生与成长,而又对社会主义变革手段和前途不信任的两难心态下,试图从经济上寻求变革社会"第三条道路"的产物,最终认定合作社制度是寻求公正合理经济制度的最佳途径。其作为一种力图在时代的经济学中去寻找中国社会变迁"终极原因"的新潮流,不仅为社会变革多了一种可资借鉴的理念,而且也是合作经济学的本土化或构建中国合作经...
[期刊]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朱宏斌  王雯  
农民的现代化程度是衡量中国现代化发展进程的一个重要标志。在20世纪中国现代化发展的百年历程中,在不同的发展阶段,农民扮演了不同的历史角色;与之同时,农民的身份地位亦在各种因素的影响下发生了显著的变化,总体而言,呈现出一个由旁观者到主体这样不断纵深的历史进程。
[期刊] 阿拉伯世界研究  [作者] 孙慧敏  李茜  
约旦在现代化进程中经历了社会结构的变化,主要表现为传统结构与现代结构在社会内部同时存在且相互交织。传统部落与大家族势力通过攫取国家的政治权力,实现了权力在上层内部相对稳定的传递。部落成员依靠家族与部落势力,依据亲缘与血缘关系,获取了现代中间阶层的地位,且实现代际地位传承。由于约旦存在大批巴勒斯坦难民这一特殊群体,巴勒斯坦人在融入约旦社会的过程中面临地位落差的问题,这导致约旦的双重社会结构更趋复杂。约旦现代化与海湾国家石油经济的发展为社会结构中各阶层间的流动开辟了渠道。然而,约旦国内外政治与经济环境导致中产阶层仍面临向上流动的困难与向下流动的危险,其中阶层向下流动的压力易引发社会震荡。
[期刊] 旅游学刊  [作者] 杨俭波  
本文探讨的重点 ,包括以下方面 :①制约旅游地社会文化环境变迁的动因在于外界旅游流对旅游地的静态平衡系统产生冲击和干扰 ,分析旅游地社会文化环境变迁 ,必须从构成“流”的要素入手 ;②旅游者及其携带而来的物能流与旅游地各主体要素 (政府机构、旅游企业、旅游地原生居民等 )的竞争与协调产生旅游地社会文化环境变迁的动力机制
[期刊] 旅游学刊  [作者] 宗晓莲  
旅游产业已经蔓延到当今世界的各个角落,旅游对社会、文化、经济、政治、国际关系等带来的冲击也早已引起关注。可以说,旅游成为以文化为研究对象的社会学科不得不面对的议题,理解旅游也成为理解当代社会文化变迁的重要途径。早在20世纪中期,人类学者就已经注意到旅游在自己的调查地带来的巨大影响,因此,虽然人类学者对加入旅游研究曾有过种种顾虑,自60年代开始,旅游却被纳入各时期人类学的流行议题,如涵
[期刊] 城市问题  [作者] 赵继敏  
分析了圆明园画家村、宋庄艺术区和"798"艺术区的发展变迁历史,认为这些艺术区的形成及其区位的变迁不是偶然现象,也不是地方的集聚经济观象所能解释的,而是中国从封闭的计划经济到改革开放打开国门后,国际、国家、城市和社区四个空间尺度中的社会文化因素重组作用的结果。
[期刊]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李俊奎  
任何一个国家的现代化都是在既定的时空条件下展开。中国的国情决定了中国的现代化只能是一种后发外生型的现代化,这样的现代化特点就自然的决定了中国的政党必须担负起实现现代化的历史重任。本文从分析中国现代化的时空特点入手,分析了政党在中现代化进程中的作用,并进而提出伴随着社会的现代化实现中国政党现代化的几点思考。
[期刊]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姚自立  张红  
农业现代化的发展需要实现农民现代化转向,而农民生产经营观念的转变对整个农业现代化发展有着至关重要的影响。通过对关中4个村庄的调查发现,现代农业进入农村经历了接受——抵制——再接受的过程后才真正进入农村。而农业逐步现代化的过程中,农民生产观经营观念和学习观念也随之变化。这些变化与农民的理性基础、新的要素投入与外部社会环境密不可分。为实现农民生产经营观向更高层次发展,需要通过完善农村教育网络、内化现代农业价值等方式来实现。
[期刊] 经济研究参考  [作者] 易昌良  
"国家治理现代化"形成和提出是中国共产党认识现代化的最新理论成果,堪称现代化的"第五化"。推进国家治理现代化进程,政府除了强化制度机制等硬手段外,还需依靠行政文化底蕴的支撑。党的十八大、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了新形势下加强我国包括行政文化在内的文化建设与创新的必要性。本文正是基于十八大的要求,通过分析行政文化建设的现状,提出国家治理现代化进程中的行政文化建设和创新的对策,以期达到全面深化改革的目标。
[期刊] 经济师  [作者] 徐泽宇  
中华文明具有五千多年的悠久历史,是世界上唯一一个没有中断过的文明,在今天依旧焕发着强大的生机与活力。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文明智慧的结晶,中国式现代化源自于中华大地,要深入推进中国式现代化进程,就要明确好中国式现代化进程中的根与魂。同时,在推进中国式现代化进程中解决好面临的问题并针对相应的问题提出解决方案。
[期刊] 东北亚论坛  [作者] 张军涛,艾华  
在城市现代化进程中 ,引起城市形态和组织结构发展变化的动因来自于深层社会关系和技术领域的重大变革 ,而其关键因素又在于各种文化要素的活跃程度。因此 ,必须重视文化动因中的教育、科技以及城市人文素养等“动力源”的培育。大连市应采取相应的对策发展文化产业 ,为城市现代化培育新的“动力源”。
[期刊] 经济社会体制比较  [作者] 张尔升  蒋咏涛  
土地制度的变迁必然推动现代化建设 ,本文用西方国家的历史经验予以证实 ,并用历史资料证明了我国土地制度改革与现代化建设的高度相关 ,以此得出如下结论 ,在我国目前现代化水平不太高的情况下 ,继续调整现行的土地政策更为必要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