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10029)
- 2023(14003)
- 2022(11237)
- 2021(10487)
- 2020(8583)
- 2019(18910)
- 2018(18752)
- 2017(36420)
- 2016(19918)
- 2015(22295)
- 2014(22351)
- 2013(21763)
- 2012(20036)
- 2011(17681)
- 2010(18603)
- 2009(17630)
- 2008(18007)
- 2007(16875)
- 2006(15472)
- 2005(14242)
- 学科
- 业(89501)
- 济(82897)
- 经济(82692)
- 企(72025)
- 企业(72025)
- 管理(68281)
- 农(47382)
- 业经(31462)
- 农业(31371)
- 方法(30330)
- 财(27295)
- 中国(25460)
- 数学(21586)
- 制(21517)
- 数学方法(21287)
- 策(19620)
- 务(18651)
- 财务(18617)
- 财务管理(18591)
- 企业财务(17561)
- 技术(17437)
- 理论(16799)
- 地方(15545)
- 体(15465)
- 和(15223)
- 贸(14892)
- 贸易(14881)
- 划(14489)
- 易(14476)
- 学(13136)
- 机构
- 学院(289057)
- 大学(282338)
- 济(123199)
- 经济(120513)
- 管理(114130)
- 理学(96834)
- 研究(96261)
- 理学院(95930)
- 管理学(94439)
- 管理学院(93908)
- 中国(76812)
- 京(59255)
- 农(59124)
- 财(59064)
- 科学(54217)
- 江(48149)
- 所(47635)
- 财经(44849)
- 中心(44832)
- 农业(44728)
- 业大(43341)
- 研究所(42130)
- 经(40488)
- 州(37136)
- 北京(37097)
- 范(37038)
- 师范(36735)
- 经济学(35796)
- 院(33978)
- 财经大学(32182)
- 基金
- 项目(178998)
- 科学(142948)
- 研究(138885)
- 基金(129293)
- 家(109639)
- 国家(108390)
- 科学基金(94844)
- 社会(90850)
- 社会科(84949)
- 社会科学(84924)
- 省(72082)
- 基金项目(67189)
- 教育(63387)
- 编号(58980)
- 划(57913)
- 自然(57758)
- 自然科(56468)
- 自然科学(56455)
- 自然科学基金(55507)
- 资助(51480)
- 成果(48393)
- 课题(40266)
- 发(40086)
- 部(40069)
- 创(39510)
- 重点(39407)
- 业(38912)
- 制(36612)
- 国家社会(36603)
- 性(36544)
- 期刊
- 济(155993)
- 经济(155993)
- 研究(90998)
- 中国(67107)
- 农(62282)
- 财(48162)
- 管理(45771)
- 农业(41764)
- 科学(39578)
- 学报(39476)
- 教育(36596)
- 融(32807)
- 金融(32807)
- 大学(32331)
- 业经(30950)
- 学学(30454)
- 技术(27186)
- 财经(22888)
- 经济研究(22345)
- 业(21580)
- 问题(20254)
- 经(19866)
- 技术经济(16143)
- 世界(15983)
- 农村(15419)
- 村(15419)
- 版(15347)
- 农业经济(14737)
- 现代(14587)
- 贸(14543)
共检索到461067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李俏 王建华 张波
在现代化的发展进程中,中国农业生产大致经历了农户兼业化、农业商业化、农业产业化、农业社会化的发展过程。到目前为止,中国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已初具规模,但尚不健全且存在较多问题,还不能有效地满足农业生产发展的需要。对此,应以科学发展为主题,以转变农业经营方式为主线,深化政府涉农机构改革,广泛动员社会各方面的力量,协调处理好多方关系,促进其向多元化、多层次、多形式的方向发展。
[期刊] 农业经济问题
[作者]
雷坤洪 梁亚文 马睿泽 阮俊虎
提高农业社会化服务水平是促进小农户与现代农业有机衔接的重要途径。本文在梳理农业社会化服务发展逻辑的基础上,采用2000—2022年31个省份面板数据从农业社会化服务发展的基础设施条件、主体和环境及服务成效三个维度构建农业社会化服务水平测度指标体系。综合运用熵值法、泰尔指数、Kernel密度估计、标准差椭圆等分析方法对农业社会化服务的发展水平、区域差异、时空演变特征进行探讨。研究发现,中国农业社会化服务水平逐年上升,整体呈现“东高西低,南低北高”空间分布格局;农业社会化服务水平区域差异整体呈缩小趋势,地区内差异是总体差异主要来源,东部地区和粮食主产区农业社会化服务发展存在明显地区优势;区域农业社会化服务水平差距逐渐扩大,极化现象逐年减弱,逐步呈现区域梯度演变格局;农业社会化服务水平呈现显著空间正相关性,东部地区多表现为高—高和低—高型集聚,西部地区多为低—低型集聚,存在“高水平发展极”与“低水平发展陷阱”并存的分异规律。
[期刊] 中国农村经济
[作者]
梁伟
村集体是促进小农户与农业社会化服务有效衔接的重要力量,探讨其在农业社会化服务供给中的作用有重要价值。本文借助农业组织化的理论资源,构建“能力-载体-机制”的三维分析框架,以寿光市东斟灌村为例,探讨村集体如何作为农业社会化服务的供给主体发挥作用。研究发现:面对小农户的产业发展困境,村集体依托服务型合作社,为小农户提供组织化的农业社会化服务,促进了小农户的现代化转型。服务型合作社的运作模式可以概括为集体统筹制,村集体通过以农户需求回应为基础的服务统筹和以土地统筹经营为基础的农户组织化,实现农业社会化服务的组织化供给。农业社会化服务组织化的关键在于村集体对村庄社会的再组织,从而降低小农户获取农业社会化服务的成本与组织化难度。这种再组织包括三个方面:其一,充分调动村庄社会的土地资源和社会资源,实现对村庄资源的整合,推动村集体的组织化能力建设;其二,强化农户之间、农户与村集体的产业关联与土地利益关联,促使小农户形成紧密的利益关系,从而构建服务型合作社这一组织化载体;其三,以集体统筹农业社会化服务为基础,重塑统分结合的双层经营体制,推动集体经营机制创新,进而服务于组织化机制的生成。本文对更好发挥村集体在农业社会化服务中的作用具有启示意义。
[期刊] 财贸研究
[作者]
穆娜娜 孔祥智
以黑龙江省克山县仁发合作社为例,通过案例研究发现:初始阶段降低农机作业服务市场交易成本的需要,会诱使合作社吸收农户以家庭承包耕地入股,而土地统一经营会进一步促使合作社配套提供农资采购等产中服务,最终获得农业社会化服务的规模经济效益,解决了"谁来种地""怎么种地"的问题;随着规模经济到达极限和农业本身自然与市场风险的凸显,合作社一般会继续拓展其在产后与产前等环节的服务,通过产业链延伸来提高农产品附加值,确保合作社及其成员稳定增收,从而促进一二三产业融合,解决农业经济效益低下的问题。
[期刊] 中国农村经济
[作者]
郭晓鸣 温国强
农业社会化服务是实现中国式农业现代化和促进小农户与现代农业有机衔接的关键途径。本文基于理论、历史与实践视角,系统阐释农业社会化服务的发展逻辑;从市场发展与政策支持出发,重点分析农业社会化服务存在的现实阻滞;以消解现实阻滞为基本导向,提出农业社会化服务的优化路径。研究发现:在市场供需匹配与政策体系优化的相互影响下,农业社会化服务的发展是农业分工不断深化以及服务市场规模持续扩大的互促过程,农业社会化服务仍然面临存量需求整合困难与增量需求显化不足并存、服务供给主体自生能力不足、本土化发展迟缓与供给结构性失衡并存的市场短板,以及战略性支持不足、政策落实不佳、联动机制不健全和政策绩效有限的政策短板。因此,必须以突破双重短板为重点优化存量需求,拓展增量需求,进一步构建市场供需均衡、政策引导高效的可持续发展的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
[期刊] 农村金融研究
[作者]
李景福
农业社会化服务是在农业专业化、社会化的迫切需要下发展起来的,并将更加有力地促进农业专业化、社会化的进一步发展。基层农行在支持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的实践中,碰到了许多的问题,亟待认真研究和解决。
[期刊] 农村金融研究
[作者]
詹武
(一)我国农业社会化服务的历史发展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随着农村双包为主联产承包责任制的推行,有力推动着我国农业向专业化、社会化、现代化发展。社会化服务就在农业专业化、社会化的迫切需要下发展起来并促进专业化、社会化的进一步发展。十年来社会化服务大致经历了三个阶段: (1)农户间、农户与集体、国营经济部门间自发协作联合,以解决对社会化服务的需
[期刊] 农业技术经济
[作者]
杨子 张建 诸培新
农业现代化发展必须提升小农户的农业生产效率。本文利用2017年江苏省两县农户调查数据,构建引入交互项的随机前沿生产函数模型,从农业社会化服务、农户规模及两者匹配作用3方面考察农业生产技术效率的影响效应。研究结果表明,技术效率和生产规模存在负相关,小农户的技术效率高于规模经营主体;农业社会化服务整体上显著促进农业生产技术效率的提高,但对不同规模农户的技术效率提高程度存在显著差异,其中,规模经营主体的技术效率提高程度显著高于小农户。因此,从帮助和引领小农与农业现代化对接的目标出发,应在持续推动农业社会化服务发展的同时,加强小农生产的组织化建设,增加农业社会化服务对小农技术效率的提升程度。
[期刊] 南京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陈义媛
在有关农业社会化服务的讨论中,受关注较多的是各类经营主体提供的市场化服务,而对村集体提供的组织化服务讨论较少。本文以寿光市蔬菜大棚的旧棚改造为案例,讨论了村集体如何作为农业社会化服务主体发挥作用。在寿光市平沙村蔬菜大棚的旧棚改造案例中,村集体通过提供统筹服务,低成本地解决了小农户在产业升级中遇到的两个难题:因农户分化而导致的利益协调难题和农户自发进行旧棚改造导致的土地低效利用难题。村集体通过“返租”土地的方式对土地进行了整合和重新规划,让有意愿进行产业升级的农户可以在规划区域内新建大棚,不愿意新建大棚的农户则可以通过旧棚置换,在规划区域外的地块上继续种植,这一规划使土地得到了最大化的利用。从该案例来看,村集体提供的是一种组织化的社会化服务,其突出特征是提供服务的过程就是对小农户的组织过程。这种组织化服务有两重实践机制:一是村集体通过对土地的统筹经营来整合土地,并在此过程中组织小农户;二是村集体在调用村民自治资源的基础上,通过化私为公和民主协商的方式来建立村庄内部的公共博弈空间,减少小农户因利益分化而产生的矛盾。本文尝试为讨论村集体在农业社会化服务中可能发挥的作用打开空间。
[期刊] 南京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陈义媛
在有关农业社会化服务的讨论中,受关注较多的是各类经营主体提供的市场化服务,而对村集体提供的组织化服务讨论较少。本文以寿光市蔬菜大棚的旧棚改造为案例,讨论了村集体如何作为农业社会化服务主体发挥作用。在寿光市平沙村蔬菜大棚的旧棚改造案例中,村集体通过提供统筹服务,低成本地解决了小农户在产业升级中遇到的两个难题:因农户分化而导致的利益协调难题和农户自发进行旧棚改造导致的土地低效利用难题。村集体通过“返租”土地的方式对土地进行了整合和重新规划,让有意愿进行产业升级的农户可以在规划区域内新建大棚,不愿意新建大棚的农户则可以通过旧棚置换,在规划区域外的地块上继续种植,这一规划使土地得到了最大化的利用。从该案例来看,村集体提供的是一种组织化的社会化服务,其突出特征是提供服务的过程就是对小农户的组织过程。这种组织化服务有两重实践机制:一是村集体通过对土地的统筹经营来整合土地,并在此过程中组织小农户;二是村集体在调用村民自治资源的基础上,通过化私为公和民主协商的方式来建立村庄内部的公共博弈空间,减少小农户因利益分化而产生的矛盾。本文尝试为讨论村集体在农业社会化服务中可能发挥的作用打开空间。
[期刊] 经济师
[作者]
高嘉怡 魏玲丽
构建新型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既是我国实施农业现代化发展战略的要求,也是实现农业的小生产与大市场相衔接的客观要求。文章回顾我国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建设的历程,分析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建设中存在的问题,依据新型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的思路,提出构建新型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的对策。
关键词:
新型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 构建 思路 对策
[期刊] 管理世界
[作者]
黄佩民 孙振玉 梁艳
农业社会化服务业,是指国家专业经济技术部门、乡村合作经济组织和社会其他方面兴办的、为农业发展提供服务的各类企业、事业单位,形成相对于农业部门的独立产业部门,从总体来说,应属于第三产业范畴。农业社会化最早是在资本主义制度下发展起来的。其含义是"许多分散的生产过程融合成一个社会生产过程"(《列宁全集》第1卷,145页)。但是,"农业社会化服务"这个概念,是中国提出的。我国在实行家庭联产承包为主的责任制以后,农村商品经济有了较快发展,开始产生
[期刊] 改革与战略
[作者]
张子建 陈振亚
根据邓小平关于农业改革发展"两个飞跃"思想,农业社会化经营方式创新,是在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基础上和工业现代化条件下实施的农业发展第二个飞跃。它具有土地产权的明晰性、生产经营的规模性、组织管理的统一性、农业要素的整合性等特点。实行农业社会化经营对于进一步解放农业生产力、发展现代农业、增加农民收入、壮大集体经济、统筹城乡发展和加强基层民主政治建设等具有重要意义。要通过加强组织领导、培育经营主体、理顺管理关系和强化政策支持等措施,引导农业社会化经营发展。
关键词:
农业 社会化 经营
[期刊] 中国财政
[作者]
吴振鹏
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是为农业生产提供成套社会化服务的组织机构和方法制度的总称,是运用社会各方面的力量,使经营规模相对较小的农业生产单位,适应大市场的要求,克服自身规模较小的弊端,获得大规模生产效益的一种社会化的农业经济组织形式。为加快推进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建设,有效促进农业持续稳定发展,笔者近期对河北省廊坊市的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
[期刊] 华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白仲林 李峰
通过建立静态离散博弈模型,并在可观测决策结果为参与者博弈均衡的假设下,根据中国家庭追踪调查数据库的样本数据,对数字时代农业社会化服务市场决策进行机理与实证分析。结果表明:农业社会化服务市场决策不仅是各类农业经营主体利润最大化的经济选择,更是市场参与者的博弈均衡;农业社会化服务的规模效应和收入效应驱动了专业农户的市场进入决策,但市场进入壁垒呈现明显的正向规模性偏好;在数字时代,潜在进入者间的“数字鸿沟”制约了服务市场发展中数字技术和农业技术的协同效应。因此,在农业社会化服务市场发展过程中,应以数字化农业社会化服务平台为重点,发展服务市场“金融”功能,提升服务主体数字化素养,营造服务市场公平竞争环境,形成服务供需均衡、政策有效的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