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4817)
- 2023(7136)
- 2022(5490)
- 2021(5071)
- 2020(4095)
- 2019(9001)
- 2018(9336)
- 2017(17444)
- 2016(9862)
- 2015(11419)
- 2014(11439)
- 2013(10669)
- 2012(9920)
- 2011(8641)
- 2010(8676)
- 2009(8085)
- 2008(8062)
- 2007(7429)
- 2006(6624)
- 2005(6164)
- 学科
- 济(38199)
- 经济(38151)
- 管理(25637)
- 业(23914)
- 企(18014)
- 企业(18014)
- 农(14027)
- 中国(13154)
- 方法(11728)
- 地方(11422)
- 业经(10944)
- 农业(9521)
- 数学(9260)
- 学(9116)
- 数学方法(9054)
- 制(7840)
- 财(7776)
- 理论(7253)
- 发(6884)
- 体(6224)
- 贸(6108)
- 贸易(6101)
- 环境(5926)
- 和(5829)
- 易(5814)
- 银(5697)
- 银行(5685)
- 技术(5666)
- 产业(5584)
- 融(5573)
- 机构
- 学院(134960)
- 大学(134786)
- 济(48450)
- 研究(47400)
- 经济(47099)
- 管理(46103)
- 理学(38643)
- 理学院(38091)
- 管理学(37156)
- 管理学院(36907)
- 中国(36201)
- 科学(31049)
- 京(30514)
- 农(24779)
- 所(24144)
- 财(22648)
- 江(22435)
- 中心(22412)
- 研究所(21799)
- 范(21236)
- 师范(21031)
- 业大(20839)
- 农业(19230)
- 北京(18971)
- 州(18177)
- 财经(17497)
- 院(17475)
- 师范大学(16951)
- 技术(15947)
- 经(15621)
- 基金
- 项目(87996)
- 科学(68194)
- 研究(65498)
- 基金(61233)
- 家(53544)
- 国家(53030)
- 科学基金(44845)
- 社会(40236)
- 社会科(37804)
- 社会科学(37792)
- 省(35641)
- 基金项目(32658)
- 教育(29856)
- 划(29441)
- 自然(28404)
- 编号(28028)
- 自然科(27642)
- 自然科学(27634)
- 自然科学基金(27080)
- 资助(23933)
- 成果(23333)
- 重点(20002)
- 发(19948)
- 课题(19795)
- 部(18138)
- 创(17392)
- 年(16654)
- 项目编号(16364)
- 国家社会(16305)
- 创新(16295)
共检索到213093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现代城市研究
[作者]
黄鹄
传统聚落作为一种有形的建筑实体,是历史文化孕育和发展的见证。从文化层面上看,应当保护和尊重;从居住现状的层面上看,更需要加以更新和发展。通过对粤西北地区传统聚落所面临的现状问题进行探讨分析,提出了对粤西北地区传统聚落的适宜性保护与更新等相关策略,旨在为古村落的保护与开发提供一些参考。
关键词:
传统聚落 保护 更新 适宜性
[期刊] 城市发展研究
[作者]
杜佳 华晨 余压芳
对黔中屯堡聚落传统空间特征及发展演变阶段进行总结,梳理了当代屯堡聚落空间的演化路径,包括就地城镇化,衰退型和扩张型。并借助乡村聚落空间研究理论及量化方法,对比屯堡聚落传统区域与新建区域及整体形态的变化,得出扩张型屯堡聚落空间形态近年演变的特征:屯堡聚落边界形态由团状向指状拓展为主,新建区域空间肌理与原有空间差异较大,聚落空间结构性、整体性、致密性降低,建筑地域特征弱化。认为传统屯堡聚落围绕"防御"及"明清汉族文化"的空间组织机制已瓦解,交通便利性和个体价值成为左右近年空间组织的主要因素,而文化的自我认同、
[期刊] 城市发展研究
[作者]
杜佳 华晨 余压芳
对黔中屯堡聚落传统空间特征及发展演变阶段进行总结,梳理了当代屯堡聚落空间的演化路径,包括就地城镇化,衰退型和扩张型。并借助乡村聚落空间研究理论及量化方法,对比屯堡聚落传统区域与新建区域及整体形态的变化,得出扩张型屯堡聚落空间形态近年演变的特征:屯堡聚落边界形态由团状向指状拓展为主,新建区域空间肌理与原有空间差异较大,聚落空间结构性、整体性、致密性降低,建筑地域特征弱化。认为传统屯堡聚落围绕"防御"及"明清汉族文化"的空间组织机制已瓦解,交通便利性和个体价值成为左右近年空间组织的主要因素,而文化的自我认同、村民自组织机制、复杂的宅基地产权划分以及各级保护政策从一定程度上缓解了传统聚落空间的衰退。最后对屯堡聚落空间的未来发展进行了思考。
[期刊] 现代城市研究
[作者]
钱云 杨雯 郦大方
哈尼族是居住在我国西南山区的众多少数民族之一,长期以来保留了大量社会文化传统和独特的聚落形态,是乡土聚落研究中极有价值的研究对象。近年来受现代化进程的影响,哈尼族传统的聚落形态开始产生变化。本文基于乡土聚落形态演变理论,选择云南省勐海县曼冈寨为案例,充分利用测绘、访谈等研究方法,探讨了哈尼族血缘、政治、经济三种社会关系的变化与聚落形态演变的相互关系,为深入理解这一进程提供了良好的实证案例。
关键词:
哈尼族 曼冈寨 聚落形态 演变
[期刊] 现代城市研究
[作者]
朱梦源
具有少数民族特色的传统聚落在更新保护的过程中,往往会遇到产权复杂和经济、规划政策、产权制度的限制等诸多问题,如果照搬已有经验将可能对其产生不可逆转的伤害。以广西壮寨——鼓鸣寨为例,把旅游型传统聚落定为研究对象,引入"自主更新"的概念,从设计的角度探讨该模式运用于少数民族传统聚落的保护策略和更新过程,提出了一种既适应聚落发展要求又有利于村落保护的更新模式。
[期刊] 城市发展研究
[作者]
刘军民 唐伊娟 郑建栋
适宜的人居环境对促进人类社会经济系统与自然生态系统协调发展具有重要意义。以陕西省榆林市米脂窑洞古城为例,结合文献研究和实地调研,根据米脂窑洞古城保护规划的实践,总结提炼传统聚落人居环境保护对策,探索对传统聚落进行科学保护的方法。
关键词:
传统聚落 人居环境 米脂窑洞古城 保护
[期刊] 城市发展研究
[作者]
石亚灵 黄勇 杨林川 李骥
针对传统聚落在城镇化、工业化和现代化进程中的“商业化”现象,在城乡规划学、社会学等交叉研究领域,构建“基于社会网络演变视角的传统聚落商业化机制”为科学问题的研究方案。选取重庆龚滩镇、云南沙溪镇、贵州青岩镇分别作为“居民为主体的非生产性转型商业化”、“外部要素主导的去主体商业化”、“居民主体+外部要素综合型商业化”研究样本,采用社会网络分析方法构建传统聚落的社会网络模型,通过k-核指标计算1978~2018年血缘、业缘关系网络稳定性特征。结果显示:商业化过程中,血缘结构逐渐由初期的大家庭转向核心家庭,再迈向混合家庭结构,业缘结构由初期的同业结构转向合作结构,进而形成竞争结构。三者对比揭示出西南古镇在商业化初期为熟人社会结构,商业化中期转向半熟人社会结构,商业化成熟期形成陌生人社会结构,为不同商业化发展阶段的传统聚落保护提供新的社会视角。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刘沛林 刘春腊 邓运员 申秀英 胡最 李伯华
历史文化聚落保护与开发的问题是规划界长期困扰的问题。这些古聚落要实现自身的可持续发展,必须从景观基因的"点—线—网—面—体"等五个方面进行综合考虑,以确保聚落景观基因的完整性。以此为出发点,可以从摸清古聚落基因家底、准确定位价值、展示景观基因、构建完整的景观基因体系、加强配套措施等方面开展相应工作。
关键词:
景观基因 完整性 古聚落 传统聚落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曹帅强 贺建丹 邓运员
根据景观基因及其图谱理论,选取我国南方典型山丘区、多民族大聚居地,系统收集传统聚落的数据资料,并结合适量野外补充调查,建立可表征传统聚落景观基因符号的概念与构成。借助Arc GIS软件平台,构建了我国南方传统聚落景观基因符号的图谱及其数据库,并对其图谱数据进行了管理与表达。在此基础上,以大湘西地区为例,从民族基因的角度,分析了其景观基因符号的图谱特征。结果表明:(1)该区的民族性传统聚落隐含了多次迁徙后的历史传统与自然和谐相处的地域文化生态景观内涵,它的形成与发展除了拥有聚落空间本身应具有的景观特征和所存
[期刊] 现代城市研究
[作者]
李久林 储金龙 赵志远
传统聚落以其久远的历史和丰厚的文化底蕴,彰显了传统中华农耕文化的特质,具有重要的保护与传承价值。文章通过文献整理与实地调研,总结归纳古徽州传统聚落的总体特征与价值,对古徽州传统聚落进行多维度价值认知。基于特征认知和经典文献为依据,运用Delphi、AHP等方法构建古徽州传统聚落多维价值评价指标体系,选取建筑遗产价值、民俗文化价值、传统生产方式延续价值、人居环境价值四个维度架构指标体系框架。并在此基础上对地域内93个传统聚落展开多维度价值评价,继而进行类型划分。针对性提出传统聚落"因地制宜"的保护发展策略,探索不同类型传统聚落的活化路径。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曹帅强 贺建丹 邓运员
根据景观基因及其图谱理论,选取我国南方典型山丘区、多民族大聚居地,系统收集传统聚落的数据资料,并结合适量野外补充调查,建立可表征传统聚落景观基因符号的概念与构成。借助Arc GIS软件平台,构建了我国南方传统聚落景观基因符号的图谱及其数据库,并对其图谱数据进行了管理与表达。在此基础上,以大湘西地区为例,从民族基因的角度,分析了其景观基因符号的图谱特征。结果表明:(1)该区的民族性传统聚落隐含了多次迁徙后的历史传统与自然和谐相处的地域文化生态景观内涵,它的形成与发展除了拥有聚落空间本身应具有的景观特征和所存在的地理环境之外,还往往与周围其他聚落之间存在着密切的物质和信息联系;(2)通过建立景观基因符号特征,对于区域分异的划分有着重要参考作用;(3)在区域尺度上,将文化基因与自然环境结合,揭示这些基因符号的格局特征,有助于分析其地域差异及其原因,这使得文化地理学的研究与建筑学的分析有了区别;(4)研究工作解决了如何依托已有GIS平台构建景观基因符号的图谱并分析其特征的实践问题,这对今后全面开展区域尺度的景观基因信息图谱的构建与应用具有较强的借鉴意义。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李根
运用"空间结构理论"体系从陕南传统生态聚落空间结构的影响因素、结构形态、结构形式等角度进行分析研究,进一步提炼出陕南传统生态聚落空间结构的基本特征,为陕南的新农村建设提供一定的参考作用。
关键词:
聚落环境 空间结构 宜居性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姬琳 周浩明
信江流域传统聚落在生活用水上往往面临着春夏洪水威胁、秋冬水源供应不足的矛盾状况,所以如何保证生活用水安全,是聚落水系设计的重点内容之一。信江流域传统聚落在低技术背景下通过生态设计手段,借助自然力量,保障了聚落生活用水的安全,改善了聚落的水系及人居环境生态状况。体现了在不同地域、气候条件下不同地区聚落的生态设计智慧,这对于新时期背景下农村生态环境建设有着直接的借鉴意义。
关键词:
信江流域 聚落 用水安全 生态设计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胡慧 胡最 王帆 易臻照
"乡村振兴"和"传统文化传承"等社会经济战略给传统聚落的文化旅游发展带来了良好的机遇,同时也使得其景观特征识别、价值特征挖掘与保护等成为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景观基因信息链可以理解为传统聚落空间中的不同景观基因相互作用、共同构成的一种稳定的线状空间结构,文章从功能属性、形态结构、要素分布和等级地位等方面分析了景观基因信息链的分类、特征和意义。其次,结合面向对象的景观基因识别方法、地理集中指数和空间句法等方法构建了景观基因信息链的定量识别方法。最后,文章以湖南省衡山县萱洲古镇为案例进行了研究,相关分析表明:萱洲古镇的景观基因信息链在功能属性上属于典型的传统商贸型,在形态结构上属于条状型结构,过江码头巷—下河街是萱洲古镇主要的景观信息廊道,整体格局受到地形、河流、宗教思想及生活习俗等因素影响。
[期刊] 地理科学进展
[作者]
胡最 刘春腊 邓运员 杨立国
在市镇形态理论、生物基因理论等理论方法的启发下,我国学者在传统聚落的研究实践中提出了"传统聚落景观基因理论"。本文通过整理和分析近年来景观基因理论探索与应用的研究文献,分析以下基本问题:①景观基因的基本概念与产生的理论背景;②从景观基因的识别方法、传统聚落景观区划与群系研究、景观基因理论的应用与完善、GIS技术在景观基因信息图谱建立中的探索等方面论述了景观基因理论与应用的研究现状;③系统整理了景观基因理论的基本框架并分析了其理论研究方法的基本特点。本研究对传统聚落景观基因理论的完善和深入发展,具有一定的理论意义和方法论意义。最后,展望了今后景观基因理论研究需要解决的基本问题。
关键词:
传统聚落 景观基因 理论框架 展望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