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9286)
- 2023(13617)
- 2022(11307)
- 2021(10696)
- 2020(8991)
- 2019(20779)
- 2018(20599)
- 2017(39506)
- 2016(21307)
- 2015(24170)
- 2014(24030)
- 2013(23354)
- 2012(21321)
- 2011(19191)
- 2010(19505)
- 2009(18077)
- 2008(17917)
- 2007(15786)
- 2006(14150)
- 2005(12914)
- 学科
- 济(95215)
- 经济(95025)
- 管理(55214)
- 业(55141)
- 企(44915)
- 企业(44915)
- 方法(42949)
- 数学(36879)
- 数学方法(36249)
- 中国(29657)
- 农(25685)
- 业经(20703)
- 财(20195)
- 学(19251)
- 地方(17869)
- 贸(17779)
- 贸易(17762)
- 制(17439)
- 易(17259)
- 农业(16480)
- 理论(16078)
- 银(14245)
- 银行(14217)
- 融(14098)
- 金融(14096)
- 和(13823)
- 行(13700)
- 体(12623)
- 技术(12576)
- 策(12473)
- 机构
- 大学(303116)
- 学院(299063)
- 济(128683)
- 经济(126359)
- 管理(111695)
- 研究(109948)
- 理学(96142)
- 理学院(94970)
- 管理学(92945)
- 管理学院(92404)
- 中国(83204)
- 京(66179)
- 科学(65675)
- 财(58769)
- 所(55759)
- 研究所(50832)
- 农(50105)
- 江(49264)
- 中心(48366)
- 财经(46720)
- 业大(43089)
- 经(42714)
- 北京(41544)
- 范(40947)
- 经济学(40747)
- 师范(40554)
- 院(39326)
- 农业(39000)
- 经济学院(36517)
- 州(35032)
- 基金
- 项目(200551)
- 科学(159829)
- 基金(148944)
- 研究(144837)
- 家(131941)
- 国家(130620)
- 科学基金(111219)
- 社会(95991)
- 社会科(90294)
- 社会科学(90267)
- 基金项目(76909)
- 省(75966)
- 自然(71214)
- 自然科(69676)
- 自然科学(69660)
- 自然科学基金(68460)
- 教育(67683)
- 划(64584)
- 资助(62075)
- 编号(56097)
- 成果(46526)
- 重点(46157)
- 部(45903)
- 发(42882)
- 创(41306)
- 国家社会(40694)
- 课题(40264)
- 教育部(39555)
- 创新(38730)
- 科研(38359)
共检索到459783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经济社会体制比较
[作者]
贺东航
国家与社会、政府与市场的关系一直是学术界关注的话题,研究者大多从二元对立的关系予以思考,或是从宏观层次上进行理论的演绎,缺乏实证的个案分析。有鉴于此,本文以晋江模式的演变作为具体展现当代中国国家与社会关系构建过程的现实样本,考察了1970年代以来该区域经济发展中的政府职能与社会生长之间的关系。作者的研究表明,在晋江的二次创业时期,其经济的动力已由民间力量驱动型转为政府与民间社会共同驱动。这种“强国家—强社会”的模式将为我国构建良性的国家与社会关系提供一个新的选择,应该成为构建中国未来国家与社会关系的目标和努力方向。
关键词:
现代化 国家与社会 重新定位 双强模式
[期刊] 经济社会体制比较
[作者]
章高荣
由于整体和历时研究的欠缺,中国国家社会关系研究一直缺乏共识。文章以社会组织"双重管理"体制和"一业一会"为切入点,分析了自2004年以来社会组织管理体制改革、《慈善法》立法以及三大条例修订等政策变迁及其实践。文章发现,国家社会关系在局部具备"多元主义"的特征和基础;"法团主义"则缺乏利益代表的本质,在制度层面也已经消解;整体来看全能主义介入方式的存在,使得"类全能主义"能够被用来较好的概括和解释当前中国国家社会关系。
[期刊] 改革与战略
[作者]
和燕杰
文章对长江流域地区能力结构进行实证分析。研究表明,长江流域总能力最强的是上海,最弱的是贵州;长江下游地区总能力最强且要显著地强于流域其他地区,其次是中游地区,最后是上游地区,但中游和上游的能力差距并不是很大;能力结构接近均衡的是下游和上游地区,但上游地区是一种"弱均衡",而最不均衡的是中游地区。因此,长江流域经济一体化合作可以选择生态保护与可持续发展、国内价值链的构建、中心和外围的对接、产业分工与合作等领域着重开展,而短期政策应以缩短经济距离为主,长期政策则是以提高经济密度、减少经济分割为主,关键是提升长
[期刊] 改革
[作者]
徐顽强 王文彬
只有加快培育乡村振兴的主体自觉,才能真正将乡村振兴战略"内化于心""外化于行"。将主体自觉嵌入行动框架,可实现从振兴任务分解到主体自觉培育的逻辑递进。乡村振兴战略可以细分为动能培育、自主建设、组织强化和产业发展四项工作。通过任务与主体匹配,可以认定政府、农民、村级组织和市场主体应该成为共同的行动主体,且应该分别采取科学引领、主动参与、促成合作和支持援助的行动策略。着眼于工作需求和主体自觉分类,可以得出主体自觉的培育路径:强化政府统筹的理念自觉,赢取农民内心赞成的认同自觉,激励治理组织的合作自觉,激发市场主体的责任自觉。
关键词:
乡村振兴战略 乡村振兴主体 主体自觉培育
[期刊] 金融理论与实践
[作者]
任森 徐旸慜 柯杰瑞
如何在不影响各方利益的前提下,排除外生因素变化的不可控性,内生性提高企业年金替代率是整个社会的重要难题。借鉴新加坡的中央公积金制度,针对当前住房公积金使用效率低、资金沉淀多的现状,提出了将部分住房公积金转入到年金账户的设想,并在此基础之上测算了年金替代率的改善程度约为5.97%。
关键词:
企业年金 替代率 住房公积金改革
[期刊] 经济研究
[作者]
张宇燕
如果我们承认每一个人都是理性的经济人(即个人理性),那么究竟为什么人们要去设计并创造出与自身利益不甚吻合、或干脆是背道而驰的制度(即“制度悖论”)?在假定了“制度→人类选择→经济结果”之间的唇齿关系之后,这个问题的提法就变成了如下形式:为什么部分民族国家或地区的人们要去选择、或干脆说是默认了使自己所属的民族国家或地区长期停滞或趋向衰败的制度?本文试图解答的便是这样一个问题。
[期刊] 贵州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马光选 刘强
通过对扶贫治理研究中的发展主义范式、制度主义范式和政策主义范式比较分析,发现当前部分地区的精准扶贫实践更多遵从在政策主义范式指引下的政策性扶贫路径。这种路径可能导致扶贫效果的"棘轮效应",造成政策结果的"马太效应",引发基层政权"异化效应"。考察云南省大理州的扶贫治理实践,我们发现一种整合式扶贫模式,这种模式具有整合论意义上的整体涌现性特征,遵循内生性逻辑、整体性逻辑和综合性逻辑进行运转,提升了国家贫困治理政策的执行绩效,化解了地方政府的政策风险,可以看作是一种贫困治理模式的创新。
关键词:
精准扶贫 整合性扶贫 政策性扶贫
[期刊] 贵州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马光选 刘强
通过对扶贫治理研究中的发展主义范式、制度主义范式和政策主义范式比较分析,发现当前部分地区的精准扶贫实践更多遵从在政策主义范式指引下的政策性扶贫路径。这种路径可能导致扶贫效果的“棘轮效应”,造成政策结果的“马太效应”,引发基层政权“异化效应”。考察云南省大理州的扶贫治理实践,我们发现一种整合式扶贫模式,这种模式具有整合论意义上的整体涌现性特征,遵循内生性逻辑、整体性逻辑和综合性逻辑进行运转,提升了国家贫困治理政策的执行绩效,化解了地方政府的政策风险,可以看作是一种贫困治理模式的创新。
关键词:
精准扶贫 整合性扶贫 政策性扶贫
[期刊] 管理世界
[作者]
赵伟 古广东 何元庆
外向FDI之母国技术进步效应是国际经济学研究的一个较新论题,也是我国企业“走出去”各种效应中最值得关注的效应之一。本文在总览国内外现有研究文献的基础上,对外向FDI之母国技术进步效应的命题进行了系统梳理,鉴别出了外向FDI促进母国技术进步的几个机理,进而针对中国外向FDI分布现实做了必要的修正,由此构建了一个简单的实证分析框架。在此基础上,作者就中国正在涌动的外向FDI浪潮对我国技术进步的影响,进行了初步的经验性检验。研究表明,虽然中国企业的外向FDI历史不长,但规模已经不小,这种FDI对我国技术进步的影响也已开始显现。通过对FDI流量与要素生产率变化之间相关性的考察,能够较清晰地捕捉到这种影...
[期刊] 会计与经济研究
[作者]
陈冬华 范从来 徐巍
宏观层面持续之经济增长,必有其微观层面公司治理结构的有效支持。遗憾的是,无论在实践层面还是理论层面,当前中国公司治理在认识上似乎处于一种含混模棱的状态。实践中的形似而神不似,理论上的神似而形不似,构成了当前中国公司治理研究的困境与挑战。文章致力于提出一种新的公司治理论点——中国社会关系结构下之隐性契约解释,试图为破解上述困境尽微薄之力。公司治理是不同利益相关者的契约集合,任一社会的契约内容及形式都嵌入在交易各方所处的社会结构。离开了对契约的理解,就难以理解公司治理;同样,离开了对社会关系结构的理解,也难以理解契约。文章从历史分析视角,远承中国儒家道德哲学,近袭梁漱溟关于中国文化及陶孟和、费孝通、翟学伟等社会学先生之发明创见,勾勒当下社会所赖以建构的基础逻辑,分析契约内容及形式背后之社会决定,辨明东西方契约形式之关键差异,提出隐性契约在中国社会中形成的文化及伦理源起,厘清隐性契约的特征、利弊及所适,阐释构筑于隐性契约之上的中国公司治理的分析及框架模式,包括隐性契约之交易成本节约的缘由,及其在中国社会关系结构中的实施机制,对已有实证研究成果进行了梳理和解释,最后分析了隐性契约对交易的激发作用,从契约激发交易促进经济增长,于从一新侧面理解科斯定理亦有启发。文章提出的隐性契约视角,区别于英美模式下的显性契约视角,是内窥和展析中国历史传统下公司治理机制的有效路径,亦合于中国式现代化“深深植根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展现了不同于西方现代化模式的新图景”的要求,以及应奋力在哲学社会科学领域有所创新之精神。文章不排斥西方公司治理理论的既有逻辑,但更强调结合中国的制度社会文化背景,对不同的契约形式和适应情境进行深入分析和拓展。
[期刊] 中国人口科学
[作者]
肖振禹
中国计划生育一直得到中外学者的注目,许多人从各种角度进行研究,孙沐寒同志的《中国计划生育史稿》是这一研究的新的可喜成果。它是我国最先问世的一部计划生育史专著。这部专著的出版,
[期刊] 财经研究
[作者]
赵泉民
制度结构的特征直接影响制度变迁的方向和进程,制度结构决定着制度选择集合和制度选择的空间。中西方社会制度结构上的多元与二重的差异性,决定了内生于西方的合作经济制度,在被移植嵌入到中国乡村而作为一种制度安排在"强制"状态下单兵推进时,其原来与之匹配的各种制度之间协调演进而形成的均衡机制已不复存在,故而在运行方面出现的合作社的"异化"和"异化"的合作社等困境是情理之中的事情。对此探讨或许会有助于政府在倡导新农村建设运动时的制度安排。
[期刊] 经济评论
[作者]
丁晓安
在经济社会领域,公平与效率总是表现为人与人之间特定的关系束,这种关系束的相互性决定了公平与效率的相互性。在现代市场经济的竞争理念里,公平是一种以特定的人与人之间的契约关系为依托,以实现特定的目标为结果的游戏规则,这种游戏规则决定了游戏的均衡解——效率;效率是在由特定的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所决定的合意规则之下以实现特定目标为结果的游戏的可能均衡解。契约理性所体现的是,当事人在意见一致所约定的游戏规则之下达成以实现特定目标为结果的有约束力并可强制执行协议的过程,这一过程将当事人意见一致所约定的游戏规则和规则之下可以实现的特定目标融入到了一个统一的框架:公平与效率都是基于"经济人"理性及理性预期下的契约...
关键词:
公平 效率 契约理性
[期刊] 南开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作者]
宋道雷
专业主导式合作治理是当下中国国家社会关系的新形态。专业主导式合作治理是政府和社会组织基于专业化、精准化治理形成的互动类型。政府为实现社会治理专业化,形成了以专业社会组织参与治理为中心的社会治理策略。基层块状孵化、专业操作型社会组织和专业社区社会组织孵化,是这一策略的重要环节。社会组织以专业参与实现了与政府的合作治理,而非以前的对抗关系。社会组织凭借专业技术优势、社会化身份和项目制机制,成为弥补社会治理鸿沟的当然主体。这两大方面共同形塑了中国国家社会关系的专业主导式合作治理。
[期刊] 大学图书馆学报
[作者]
梁志菊
图书馆采取保证重点、兼顾一般、区别服务的政策,做好重点读者服务工作,是一个行之有效的方法。从确定读者的主体地位着手,变单向的被动服务为双向交流的主动参与服务,是服务职能转变的一种新尝试。
关键词:
图书馆 重点读者 服务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