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6663)
- 2023(9713)
- 2022(7625)
- 2021(6697)
- 2020(5297)
- 2019(11791)
- 2018(11838)
- 2017(21927)
- 2016(12223)
- 2015(13934)
- 2014(14233)
- 2013(13792)
- 2012(13116)
- 2011(12023)
- 2010(12457)
- 2009(11523)
- 2008(11590)
- 2007(10841)
- 2006(10123)
- 2005(9735)
- 学科
- 济(58392)
- 经济(58323)
- 业(32022)
- 管理(31409)
- 企(23426)
- 企业(23426)
- 中国(22489)
- 地方(20406)
- 农(19355)
- 业经(16080)
- 方法(14437)
- 农业(13245)
- 发(12583)
- 学(11809)
- 制(11460)
- 数学(11268)
- 银(11077)
- 数学方法(11061)
- 银行(11059)
- 融(10859)
- 金融(10858)
- 行(10772)
- 地方经济(10727)
- 财(10463)
- 发展(9844)
- 展(9817)
- 贸(9553)
- 贸易(9541)
- 易(9105)
- 理论(8985)
- 机构
- 学院(180063)
- 大学(177486)
- 济(71757)
- 经济(69988)
- 研究(69816)
- 管理(60941)
- 中国(54011)
- 理学(49877)
- 理学院(49182)
- 管理学(48117)
- 管理学院(47785)
- 科学(43105)
- 京(40839)
- 所(36910)
- 财(33714)
- 农(33614)
- 研究所(32936)
- 中心(31351)
- 江(31165)
- 范(27728)
- 师范(27431)
- 北京(26741)
- 农业(25786)
- 业大(25621)
- 州(25363)
- 院(25118)
- 财经(25117)
- 省(23825)
- 经(22534)
- 师范大学(21846)
- 基金
- 项目(108903)
- 科学(84623)
- 研究(82090)
- 基金(74906)
- 家(65547)
- 国家(64875)
- 科学基金(54296)
- 社会(51085)
- 社会科(48218)
- 社会科学(48207)
- 省(44376)
- 基金项目(38457)
- 教育(37140)
- 划(36781)
- 编号(34481)
- 自然(32632)
- 自然科(31863)
- 自然科学(31856)
- 自然科学基金(31255)
- 资助(30358)
- 发(30149)
- 成果(29364)
- 课题(25744)
- 重点(25104)
- 发展(24495)
- 展(24075)
- 部(22616)
- 创(22028)
- 年(21126)
- 国家社会(20814)
共检索到305898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浙江林学院学报
[作者]
李勇华 胡云江 钱杭园 姜晓东 李明华
集镇是山区社会现代化过程中的首要承载体和牵导力量,对山区经济社会发展意义重大。本文从社会学的角度分析了临安(山区县)集镇发展的体系结构、文化特征、现状水平和发育机制,有针对性地提出了今后发展的目标和对策。
关键词:
山区城镇,城乡建设,临安县
[期刊] 经济学动态
[作者]
杨先明 王希元
针对传统"结构分析"的局限性,本文基于结构现代化分析框架指出,经济发展实质上就是通过结构转型和技术赶超,以缩小与前沿国家生产率差距的过程。各国经验事实表明,经济发展必然伴随结构现代化,结构现代化滞后是陷入中等收入陷阱的重要原因。分析表明,经济发展程度越接近前沿国家,结构转型的空间越窄,技术赶超的作用越重要;赶超成功或失败,与结构现代化驱动力能否实现从结构转型为主向技术赶超为主转换紧密相关。而人均GDP处于8000~10000美元的发展阶段,是驱动力转换的关键区间,当前中国正处于此区间;要实现驱动力转换,重点在于强化技术创新—产业动态化机制、提升制造业与服务业生产率、推进农业内部现代化。
关键词:
结构现代化 经济发展 结构转型 技术赶超
[期刊] 求索
[作者]
黄少安
在现代化过程中不同的发展中国家,既可能有一些特殊的机遇和条件,更可能遇到相同的问题和面对一些共同的规律性现象。在经济发展方面,以下几个方面具有一般性和规律性:大量土地改变用途、农业农村人口流入城市、村庄农房凋敝,技术创新和制度创新驱动和引领现代化,经济增长速度递减,经济增长波动率大,中等发达阶段再分配诉求强化,后发国家后发优势与后发劣势并存,相对实力越强大越强调自由开放、越弱越需要保护。
关键词:
发展中国家 现代化 一般经济规律
[期刊] 中国经济史研究
[作者]
高超群
[期刊] 林业经济问题
[作者]
吴韵琴 余学军
针对山区新农村建设中如何发展农村经济这一难题,通过对浙江省临安市银坑村和白沙村的全面调研,分析了制约中国山区农村经济发展的共性因素,利用2个调研村成功的发展经验,总结出山区农村基于发展优势林特产业的农村经济发展模式,并就推广应用该类发展模式的优势、作用、意义以及政策保障进行了讨论。
[期刊] 林业经济问题
[作者]
费喜敏 汤勇 徐秀英 王成军
调查了浙江临安98户山核桃种植户,从农户层面分析了山核桃种植的产业化、组织化、规模化和标准化的水平,并运用C-D生产函数分析了山核桃产出的主要影响因素,结果表明:山核桃生产处于高度依赖自然禀赋的初级发展阶段,不具备可持续发展能力。由于种植山核桃利润丰厚,制度变迁的需求诱致动因不足,需要加强政府引导,但是不能盲目推进组织化和规模化;同时还要提高政府服务水平和加强技术(包括管理水平)的投入。
[期刊] 林业经济
[作者]
吴伟光 敖贵艳 刘强 盛毅慧
在简要分析"两山"发展三种耦合关系的基础上,基于统计数据与农户调查数据,介绍杭州市临安区非木质林产品发展状况与主要做法,通过统计描述与计量经济学方法就非木质林产品发展对"绿水青山"和"金山银山"协调发展的贡献进行了实证检验。结果表明:(1)丘陵山区具有发展非木质林产品优势,非木质林产品发展对"两山"协调发展具有显著的促进作用;(2)政府制定实施长期稳定发展战略并给以持续的政策引导,是实现"两山"协调发展的制度保障;(3)建立完善的非木质林产品发展技术支撑体系,促进非木质林产品规模化与商品化经营,是实现"两山"协调发展的必要条件。提出建议:应积极鼓励非木质林产品发展,实现"两山"协调发展;政府与科研机构应该加强优良品种、经营方式、新产品开发等研究与示范;选择适宜的开发方式与开发强度,以免因不合理开发产生负面影响。
关键词:
“两山”理论 非木质林产品 协调发展
[期刊]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方敏 徐云松 章艺
通过网络评价研究临安旅游地意象。利用去哪儿网站收集网友点评,按照设定条件筛选得到临安乡村旅游过夜游客的302条点评。然后运用质性研究的文本分析法,得出游客对临安旅游地意象的感知。研究发现,较多游客喜欢临安山水景观,但普遍认为乡村旅游住宿设施不能令人满意。本文对临安民宿市场定位、基本原则、发展布局、保障体系等方面提出建议。
关键词:
网络评价 旅游地意象 民宿 临安
[期刊] 林业经济问题
[作者]
徐秀英 叶庆
[期刊] 浙江金融
[作者]
王革平
临安市经济近些年稳步发展,由于生产总值连年增长,也促进了金融业的发展。目前临安市金融业表现出五个主要特点:第一,城乡二元经济结构比较明显,即地区内存在有不同经济组织,一部分是劳动生产率很低的传统农业,工资水平极低,生活水准相应不高;另一部分是先进的现代工业生产,主要集中在城市,劳动生产率高且工资高,这导致城乡之间收入有差距,生产结构也不相同。
[期刊] 经济研究
[作者]
何梦笔 王志芳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李敏,安成谋
地理环境在发展浙江集镇市场中的作用李敏,安成谋(浙江教育学院,杭州)(兰州商学院)1浙江省地理环境的特点地理环境是人类赖以生存、社会用作场地的地球表层空间以及构成这个空间的全部物质能量和信息要素。它包括自然资源环境和人文环境两部分,是人类生产、生活及...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