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5990)
- 2023(8836)
- 2022(6703)
- 2021(5950)
- 2020(4543)
- 2019(9782)
- 2018(9884)
- 2017(18410)
- 2016(9854)
- 2015(10907)
- 2014(10774)
- 2013(9969)
- 2012(8594)
- 2011(7687)
- 2010(7808)
- 2009(7636)
- 2008(7142)
- 2007(6561)
- 2006(5881)
- 2005(5068)
- 学科
- 济(38358)
- 经济(38309)
- 业(27436)
- 农(27244)
- 管理(22382)
- 农业(18370)
- 企(17765)
- 企业(17765)
- 业经(15769)
- 中国(14857)
- 方法(10739)
- 地方(10449)
- 发(9310)
- 制(9290)
- 财(8809)
- 发展(8405)
- 展(8392)
- 农业经济(8073)
- 数学(7782)
- 数学方法(7674)
- 理论(7346)
- 产业(7295)
- 学(6753)
- 策(6678)
- 体(6577)
- 教育(6510)
- 银(6444)
- 银行(6438)
- 行(6209)
- 融(5976)
- 机构
- 学院(135385)
- 大学(128618)
- 济(51368)
- 经济(50066)
- 管理(47698)
- 研究(43742)
- 理学(40632)
- 理学院(40187)
- 管理学(39316)
- 管理学院(39073)
- 中国(33036)
- 农(26843)
- 京(26232)
- 科学(26067)
- 财(23424)
- 江(21749)
- 范(20856)
- 所(20838)
- 中心(20792)
- 师范(20702)
- 业大(19588)
- 农业(19540)
- 研究所(18734)
- 财经(18151)
- 州(17541)
- 经(16334)
- 师范大学(16000)
- 经济学(15728)
- 北京(15710)
- 院(15392)
- 基金
- 项目(89059)
- 研究(71080)
- 科学(70443)
- 基金(62259)
- 家(52839)
- 国家(52261)
- 社会(46498)
- 科学基金(45087)
- 社会科(43639)
- 社会科学(43632)
- 省(37451)
- 基金项目(32526)
- 教育(32207)
- 编号(31786)
- 划(29647)
- 成果(25969)
- 自然(25272)
- 自然科(24699)
- 自然科学(24695)
- 自然科学基金(24208)
- 资助(23069)
- 课题(21810)
- 发(21391)
- 重点(20077)
- 年(19298)
- 国家社会(19068)
- 创(18617)
- 性(18366)
- 部(18356)
- 项目编号(18048)
共检索到205582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农业经济
[作者]
李秀芳 刘建军 张素荣
现代化是指从传统的农业文明向现代工业文明转变的历史过程,是市场化、城市化、民主化、法制化等方面有机联系的整合过程,农业、乡村和农民是现代化演化的对象,在这个过程中迫切需要乡村文化发展的支撑和保证作用。另一方面,由于中国现代化的后发型特点,中国不能重走西方以物质消耗为主的现代化道路,进行乡村文化建设,提高农民精神层面的收益,对中国的现代化而言,意义深远。当前我国乡村文化相对滞后,加强乡村文化建设迫在眉睫。
关键词:
中国现代化 乡村文化建设
[期刊] 中国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张振 古周洋
中国是一个农民占据人口主体的国家,乡村变革成为20世纪中国革命的基本路径。中国共产党在乡村展开的革命政治实践及其创造性,已得到充分研究。但孕育于晚清而兴盛于民国的中国乡村建设运动同样也是复杂而重要的思想与实践。随着抗日战争的爆发、解放战争的推进以及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作为政治力量的乡村建设派与乡建运动似乎已宣告“失败”。而随着1990年代以来国内外宏观环境变化与“三农”危机凸显,
[期刊] 中国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张振 古周洋
中国是一个农民占据人口主体的国家,乡村变革成为20世纪中国革命的基本路径。中国共产党在乡村展开的革命政治实践及其创造性,已得到充分研究。但孕育于晚清而兴盛于民国的中国乡村建设运动同样也是复杂而重要的思想与实践。随着抗日战争的爆发、解放战争的推进以及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作为政治力量的乡村建设派与乡建运动似乎已宣告“失败”。而随着1990年代以来国内外宏观环境变化与“三农”危机凸显,
[期刊] 经济理论与经济管理
[作者]
刘守英
作为在一个历史节点召开的重要会议,党的十九大报告既要为第一个百年画句号做战略部署,又要为实现第二个百年目标做前瞻谋划。贯穿两个百年的核心是实现几代中国人的梦想———现代化。乡村现代化无疑是实现两个百年目标的重头。十九大报告关于农村的部分由三部分构成,加起来就是对未来乡村发展的目标、策略与方向的战
[期刊] 教育发展研究
[作者]
邬志辉
在城镇化背景下,出现了农村人口大量外流、乡村学校大量撤并的趋势,学术界也出现了"乡村教育现代化的过程就是让乡村学校全部进城、消灭农村教育的过程"的声音。那么,我们还需不需要乡村教育的现代化?需要什么样的乡村教育现代化?怎样才能实现乡村教育的现代化?对此三问,本文从逆城市化潮流、新型工业革命、中华文化复兴、维护粮食安全的高度提出实现乡村教育现代化的战略意义,反思了乡村教育城化论观点,倡导"积极过程主义的教育现代化"实践观,并进行了乡村教育现代化试验。
关键词:
现代化 教育现代化 乡村教育现代化
[期刊] 华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冯献 李瑾
乡村治理现代化是国家治理现代化的重要内容,构建科学的乡村治理现代化评价体系并对不同类型村庄进行评价比较分析,可为各地合理规划乡村治理现代化分类推进路径提供理论参考。基于综合评价指标体系法,构建了包含基础能力支撑现代化、公共服务治理现代化、公共事务治理现代化、公共安全治理现代化以及公共环境治理现代化5个评估维度,36个具体指标的乡村治理现代化评价体系,并以21个典型村庄为例进行了评价比较。研究结果显示,其中12个典型村庄基本实现治理现代化,其余均处于发展阶段。分指标看,环境治理现代化与公共安全治理现代化处于较高水平,而公共服务治理现代化水平是乡村治理现代化最突出的短板,基础能力支撑现代化与公共事务治理现代化水平相当;分村庄类型看,城郊融合类与特色保护类村庄治理短板在于公共服务治理现代化,集聚提升类与拆迁撤并类村庄短板在于基础能力支撑现代化,各地未来在推进乡村治理现代化进程中需发挥优势补齐短板精准发力。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王璐妍 何秋红
<正>“美丽宜居乡村”建设是美丽中国建设的重要内容。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明确指出,要按照“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要求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加快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一方面,美丽乡村建设要从人与自然、人与社会关系的多维度进行定位,是生产美、生活美、生态美的统一;另一方面,宜居乡村至少需要具备居住环境舒适、配套设施健全、文化氛围浓厚和社区服务优良四个方面的特征。可见,在加快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的实践中,必须把生态文明理念纳入“美丽宜居乡村”的建设框架。甘肃、宁夏、青海三省区位于我国西北地域的中心,是14个集中连片特殊困难地区之一的六盘山片区所在地,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王璐妍 何秋红
<正>“美丽宜居乡村”建设是美丽中国建设的重要内容。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明确指出,要按照“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要求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加快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一方面,美丽乡村建设要从人与自然、人与社会关系的多维度进行定位,是生产美、生活美、生态美的统一;另一方面,宜居乡村至少需要具备居住环境舒适、配套设施健全、文化氛围浓厚和社区服务优良四个方面的特征。可见,在加快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的实践中,必须把生态文明理念纳入“美丽宜居乡村”的建设框架。甘肃、宁夏、青海三省区位于我国西北地域的中心,是14个集中连片特殊困难地区之一的六盘山片区所在地,
[期刊] 农业经济
[作者]
张文彩
农村现代化是一个系统性的工程,包含农村经济、社会、政治、生态和文化的现代化。十九大报告提出的"乡村振兴战略"成为新时代农村现代化的必然选择与战略依据,两者之间有着趋同的价值追求,实践中又互为支撑。通过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推动农村现代化理念的升华,为农村现代化发展提供内生动力、注入文化灵魂,为以人为本的城镇化道路提供发展契机,进而从根本上解决"三农"难题。
关键词:
乡村振兴 农村现代化 路径选择
[期刊] 农业经济
[作者]
侯怡
“三农”问题作为实现乡村振兴的主要藩篱,与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的进程紧密相关。农民作为解决“三农”问题的重要主体,其自身的现代化发展对于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具有重要作用。目前,农民在综合素质、生产技能、生活方式等方面依然存在着很多问题,充分发挥农民在乡村建设中的主体作用,实现农民现代化发展,对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具有重要作用。
[期刊] 中国农村经济
[作者]
吴声怡 陈训明 王玉玲 谢向英
笔者基于东方管理文化,凝炼出S文化观来观瞻中国新农村建设,其探究核心是以建设和谐乡村为切入点,其创新点是以"和谐度"为视角来探索、研析各种矛盾的最佳处理,从根本上解决"三对文化"的冲突(东西方文化、城乡文化、现代文化和传统文化)、"三个主体"的协调(政府、社会和个人)、"四个关系"的统筹(人与自然、社会、人、自身的和谐关系),进而实现对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过程中各种决定要素和资源配置的"最佳值"和"黄金态"的把握,其理论基础与建设和谐社会的理念既一脉相承又自成体系,可为当前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提供参考。
关键词:
S文化观 新农村建设
[期刊] 求索
[作者]
贺雪峰
从乡村社会内部来看,当前中国农村正在发生巨大分化,不同地区的农村差异很大。大体可以将中国农村划分为两种类型:一种是农村人口流出、留在村庄农民仍然从事传统农业的中西部农村地区;另一种是农村人口流入、村庄工业化程度很高,农民主要收入来自二、三产业的东部沿海发达地区的农村。当前中国不同地区存在着不同的乡村管理体制的选择,并且这种选择仍在进行中。只有形成与当下中国农村相匹配的乡村管理体制,才能实现可行的基层治理现代化。
关键词:
乡村治理 乡村治理现代化 传统村庄
[期刊] 农业经济
[作者]
李虹
实现乡村有效治理是乡村振兴的重要内容,农村财务管理水平在促进乡村治理现代化过程中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针对新时期农村财务管理中存在的问题,优化农村财务管理机制体制,提升农村财务管理工作者的业务技能和综合素质,健全账务处理程序,规范账务档案管理,强化集体资产管理,打造科学合理的农村财务规范化管理队伍,推动乡村治理现代化。
关键词:
乡村治理现代化 农村财务管理 规范化路径
[期刊] 农业经济
[作者]
张春
实现乡村有效治理是乡村振兴的重要内容,农村财务管理水平在促进乡村治理现代化过程中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针对新时期农村财务管理中存在的问题,优化农村财务管理机制体制,提升农村财务管理工作者的业务技能和综合素质,健全账务处理程序,规范账务档案管理,强化集体资产管理,打造科学合理的农村财务规范化管理队伍,推动乡村治理现代化。
关键词:
乡村治理 财务管理 规范化 路径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