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12626)
2023(18386)
2022(15434)
2021(14269)
2020(11833)
2019(26832)
2018(26673)
2017(50521)
2016(28090)
2015(31761)
2014(32202)
2013(30931)
2012(28393)
2011(25568)
2010(25788)
2009(23670)
2008(22507)
2007(19855)
2006(17714)
2005(15932)
作者
(81302)
(67236)
(66866)
(64037)
(42871)
(32192)
(30540)
(26301)
(25768)
(24019)
(22840)
(22811)
(21628)
(21427)
(21025)
(20849)
(20057)
(19820)
(19438)
(19198)
(17073)
(16651)
(16357)
(15391)
(15199)
(14994)
(14894)
(14823)
(13682)
(13378)
学科
(122971)
经济(122837)
管理(77201)
(68508)
(56528)
企业(56528)
方法(46047)
数学(39395)
数学方法(38875)
中国(34350)
(30384)
地方(28998)
(28027)
业经(26867)
(26174)
(22225)
理论(21518)
农业(20139)
(17936)
贸易(17924)
(17728)
(17631)
环境(17554)
(17250)
(17109)
银行(17050)
(16789)
金融(16780)
技术(16361)
(16333)
机构
学院(396767)
大学(391145)
(156742)
经济(153111)
管理(147135)
研究(138054)
理学(126173)
理学院(124669)
管理学(122231)
管理学院(121539)
中国(100112)
科学(86529)
(84506)
(70581)
(70191)
(64729)
研究所(63874)
中心(60593)
(60234)
业大(58410)
财经(56044)
(54848)
师范(54264)
北京(53345)
(50746)
(50722)
农业(50545)
(48806)
技术(47686)
经济学(47462)
基金
项目(265577)
科学(207557)
研究(196122)
基金(188369)
(164478)
国家(163084)
科学基金(139172)
社会(121105)
社会科(114510)
社会科学(114478)
(106337)
基金项目(99234)
教育(92322)
自然(89708)
(88913)
自然科(87611)
自然科学(87587)
自然科学基金(85975)
编号(81830)
资助(77489)
成果(66832)
重点(60399)
课题(58475)
(57842)
(57045)
(54433)
创新(50762)
科研(50047)
项目编号(49219)
国家社会(49060)
期刊
(181678)
经济(181678)
研究(120364)
中国(80010)
学报(64118)
(59483)
科学(57926)
管理(56040)
教育(54633)
(53233)
大学(48158)
学学(45198)
农业(40577)
技术(38837)
(32814)
金融(32814)
经济研究(29799)
业经(29100)
财经(27799)
问题(24361)
(23997)
图书(20701)
(20484)
技术经济(19053)
职业(18478)
(18394)
科技(18150)
现代(17921)
(17492)
论坛(17492)
共检索到594010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中国职业技术教育  [作者] 林海龙  
当前,中国正处在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优化经济结构和转换增长动力的攻关期,国家及区域经济发展模式和发展方向都在动态调整。从城市职能分工的视角,通过构建协同系数测度珠三角城市群高职院校专业结构与产业结构的吻合度水平,并结合现代化经济体系建设对人才结构调整的要求,探讨高职院校专业体系如何更好地与地方经济体系动态对接,为高职院校人才培养与区域产业结构协同发展提供理论和实证依据。
[期刊] 经济师  [作者] 何晖  
现代化经济体系的构建要求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结构的优化以及增长动力的转换,为适应国家及地区现代化经济体系的构建,专业人才的培养显得尤为重要。文章以清远市为例,通过搜集相关高职院校数据,构建"专业-行业协同系数"进行实证分析,并对当前高职院校专业设置和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提出了相应建议。
[期刊] 教育与职业  [作者] 陈基纯  
专业是连接职业教育与社会经济的桥梁与纽带,是人才类型与区域社会经济发展契合程度的"晴雨表"。文章以珠三角地区为例,分析了该区域及各城市专业设置的基本情况及特征,重点分析了产业升级背景下珠三角专业设置与产业结构的契合度状况及其存在的问题,在此基础上提出政校行企联动建立专业动态调整机制、依据区域产业结构及升级需要调整专业结构、坚持错位发展打造地方特色专业群等优化专业设置的具体建议。
[期刊] 教育与职业  [作者] 韩佳圻  郝春东  
加快现代化经济体系建设是党的十九大提出的我国经济建设总纲领,强调构建实体经济、科技创新、现代金融、人力资源四位一体的现代产业体系。在现代化经济体系建设中,职业教育不能缺位,需要通过深化产教融合来进一步改造提升传统产业,培育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现代服务业,培育新业态和新商业模式。推动职业教育产教融合发展改革,要牢牢把握现代化经济体系的建设主线,着力做好"四个融合",即"园教"融合、"教产链"融合、"专产"融合、"校企"融合,实现职业教育和产业发展的无缝对接,激活职业教育产教融合的内生动力,提升行业在产教融合中的参与度,构架"双元分层交融"的产教融合模式,加强职业教育与产业发展的同步规划。
[期刊] 经济体制改革  [作者] 盛毅  王玉林  
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标志着中国正式开启第二次现代化征程。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涉及要求、任务、动力、举措、体制五个方面,在实践中需要准确把握现代化的一般规律,紧密结合中国国情进行。中国人口多、区域发展不平衡、现代化起步晚,在建设中既要补第一次现代化的课,又要实现第二次现代化,以党的十九大报告确定的六项任务为基础,重点从科技、新经济、分区域部署、开放、制度等的协同推进中,探索具有中国特色的经济体系现代化之路。
[期刊] 教育与职业  [作者] 陈水斌  
从当前我国职业教育供给端来看,存在着办学水平和教育质量不高、对社会经济发展的支撑作用不强、职业教育资源区域配置失衡、扶贫职能发挥不充分、办学国际化水平较低等突出问题。为此,需要根据现代化经济体系建设的目标要求,加快推动职业教育供给侧改革。具体而言,要切实转变办学观念,促进职业教育提质增效;实施全面创新,提升职业教育社会服务能力;统筹配置资源,实现职业教育均衡发展;推动服务下沉,助力教育精准扶贫;拓展国际交流,推进职业教育国际化发展。
[期刊] 科技进步与对策  [作者] 苏屹  王洪彬  林周周  
在经济新常态背景下,构建东三省现代化经济体系创新要素结构测度体系,并以长三角地区创新要素结构为参照系,对东三省现代化经济体系创新要素结构现状进行比较分析。在此基础上,从基础条件、市场条件及环境条件3个方面,对东三省现代化经济体系创新要素结构影响因素进行系统性分析。基于创新要素结构影响因素的分析,从要素间结构与要素内结构两方面研究东三省现代化经济体系创新要素结构优化策略。
[期刊] 城市问题  [作者] 邓春玉  
引力模型、地缘经济关系理论、城市流强度模型是研究城市群际空间经济联系的主要方法。综合研究表明,珠三角与环珠三角已形成较为紧密的圈层结构,但是,空间经济联系与地缘经济关系匹配状况有待优化,主要外向服务部门的辐射与承接辐射能力有待提高。优化珠三角与环珠三角城市群空间经济联系,应加快环珠三角城市群快速交通网建设,培育承接极,调整产业结构,发挥地缘优势,实施反边缘化战略。
[期刊] 宏观经济管理  [作者] 张燕生  梁婧姝  
为把我国从一个经济大国建设成为经济强国,必须建立和完善现代化经济体系。依据党的十九大绘制的发展蓝图,可从供需平衡体系、产业体系、市场体系、收入体系、区域发展体系、城乡发展体系、绿色发展体系、开放体系和经济体制机制几个方面设定指标,构建2020年、2035年、2050年分阶段的现代化经济体系指标体系,并运用熵值方法测算2020指标体系的区域排名,为各地区根据自身情况调整和完善现代化经济体系建设提供量化参考。
[期刊] 经济学家  [作者] 蔡之兵  
经济体系是反映经济发展整体质量的系统性概念,而区域则是经济体系的载体。基于区域经济理论视角,从现代化经济体系的客观运行规律要求与区域的主观能动性、效率要求与产业的空间要素性以及空间叠加性、持续升级要求与区域经济的空间级差性等三个层面来讨论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的难点。进一步地采取这一理论框架对我国经济发展过程进行了全面比较分析并据此提出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需要以完全的空间一体化、深化产业本质与规律研究、赋予先发地区自主发展权为前提。
[期刊] 经济研究  [作者] 高培勇  杜创  刘霞辉  袁富华  汤铎铎  
本文以经济体系为核心概念,综合运用政治经济学、微观经济学与宏观经济学方法,建立一个逻辑框架,阐述现代化经济体系建设的理论逻辑。主要结论如下:(1)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本质上是经济体系转换的过程,即从传统经济体系转换到现代化经济体系;具体包括"四个转向":社会主要矛盾、资源配置方式、产业体系、增长阶段等方面的特征性变化。(2)与"四个转向"相对应,现代化经济体系运转体现为"四个机制",即社会主要矛盾的性质决定了资源配置方式的选择,资源配置方式决定产业体系特征,产业体系特征与经济增长阶段一致,高速增长引起社会主要矛盾转化。上述结果表明,现代化经济体系建设是社会经济系统的综合转型,是中国经济走向高质量发展的必由之路。
[期刊] 开放导报  [作者] 肖金成  
本文分析了珠江三角洲城市群经济结构、空间布局、区域合作方面存在的问题,提出珠江三角洲城市群产业结构升级有赖于企业结构调整、空间布局优化、加强城市的分工合作,以及在环"珠三角"地区培育新的经济增长极。
[期刊] 经济研究参考  [作者] 吴俊  
2020年,习近平对建成现代化经济体系的时间点、"十四五"时期的现代化经济体系建设要求、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的生力军和重点,以及建设有区域特色的现代化经济体系作了一系列重要论述。学术界围绕习近平对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的重要论述展开研究,重点是理论、量化评价、实践路径和构建区域特色的现代化经济体系等。
[期刊] 经济研究参考  [作者] 吴俊  
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是我国发展的战略目标,事关我国能否顺利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2019年,习近平总书记从定位、速度和部署三方面对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作了新的论述。围绕这些论述,学术界展开相关研究,主要包括现代化经济体系的内涵与意义、理论基础和逻辑框架、评价指标、细分领域及实践路径五个方面,但在现代化经济体系的理论特性、理论和实践有机结合方面的研究有待加强。
[期刊] 经济研究参考  [作者] 吴俊  
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是我国发展的战略目标,事关我国能否顺利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2019年,习近平总书记从定位、速度和部署三方面对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作了新的论述。围绕这些论述,学术界展开相关研究,主要包括现代化经济体系的内涵与意义、理论基础和逻辑框架、评价指标、细分领域及实践路径五个方面,但在现代化经济体系的理论特性、理论和实践有机结合方面的研究有待加强。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