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6946)
- 2023(9932)
- 2022(7540)
- 2021(6615)
- 2020(5301)
- 2019(11589)
- 2018(11694)
- 2017(21207)
- 2016(11874)
- 2015(13575)
- 2014(14170)
- 2013(13435)
- 2012(12622)
- 2011(11721)
- 2010(12064)
- 2009(11235)
- 2008(10893)
- 2007(10326)
- 2006(9688)
- 2005(8771)
- 学科
- 济(69439)
- 经济(69379)
- 管理(31435)
- 业(24054)
- 地方(20983)
- 中国(20655)
- 企(18067)
- 企业(18067)
- 方法(16606)
- 农(16350)
- 业经(15431)
- 学(14771)
- 数学(13611)
- 数学方法(13514)
- 地方经济(13012)
- 制(11634)
- 农业(11070)
- 发(10610)
- 体(10398)
- 财(10229)
- 理论(9965)
- 融(9479)
- 金融(9472)
- 和(9176)
- 环境(9140)
- 银(9010)
- 银行(8986)
- 行(8738)
- 产业(8633)
- 教育(8263)
- 机构
- 学院(175134)
- 大学(174184)
- 济(77249)
- 经济(75524)
- 研究(69105)
- 管理(58048)
- 中国(51249)
- 理学(47626)
- 理学院(47007)
- 管理学(46047)
- 管理学院(45736)
- 科学(41244)
- 京(38534)
- 所(35545)
- 财(34797)
- 研究所(31937)
- 农(30367)
- 中心(30127)
- 江(29846)
- 财经(26314)
- 范(25594)
- 师范(25313)
- 院(25087)
- 经济学(24897)
- 北京(24692)
- 业大(24323)
- 经(23629)
- 农业(23348)
- 州(23256)
- 省(22191)
- 基金
- 项目(108227)
- 科学(83963)
- 研究(83038)
- 基金(74498)
- 家(65168)
- 国家(64584)
- 科学基金(53708)
- 社会(52534)
- 社会科(49506)
- 社会科学(49493)
- 省(44000)
- 教育(38100)
- 基金项目(38015)
- 划(36069)
- 编号(34548)
- 自然(30943)
- 自然科(30145)
- 自然科学(30132)
- 成果(29879)
- 资助(29582)
- 自然科学基金(29556)
- 课题(26231)
- 发(26058)
- 重点(25326)
- 部(22745)
- 国家社会(22066)
- 发展(21608)
- 创(21519)
- 年(21506)
- 展(21267)
共检索到295114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财经问题研究
[作者]
石建勋 张凯文 李兆玉
党的十九大报告首次提出"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这一新的概念,是新时代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的目标和任务。如何深刻理解现代化经济体系的基本内涵?为什么要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如何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这是需要认真研究阐释的三个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本文在认真学习研读十九大报告精神的基础上,从三个层面深入解析现代化经济体系的科学内涵,从实现"两个一百年"的奋斗目标、不断解决中国社会主要矛盾等视角,研究分析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的必要性和紧迫性,进而研究阐释贯彻新发展理念,加快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的主要着力点。
[期刊] 改革
[作者]
冯柏 温彬 李洪侠
我国经济已从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着眼"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针对经济发展面临的一些突出瓶颈,应坚持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发展理念。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要实现"六个转变":发展目的从先富转向共富;发展动力从要素高投入和低价格转向科技创新和改革开放;产业体系从各自发展转向协同发展;市场环境要进一步优化;发展质量转向绿色发展;管理方式转向供给管理和处理好政府与市场的关系。
关键词:
现代化经济体系 高质量发展 经济转型发展
[期刊] 经济研究参考
[作者]
王曙光
构建现代化经济体系是我国未来的战略目标,是实现中国高质量发展和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保障。现代化经济体系的构建,要着重处理好政府和市场的关系,鼓励市场竞争防止垄断,鼓励产权多元化和多种所有制共同发展,并在构建法治经济、契约经济、开放经济、创新经济和经济安全等方面进行深刻的制度变革和机制创新。
[期刊] 经济学家
[作者]
郭威 杨弘业 李明浩
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作为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思想的集中体现,是党中央从党和国家事业全局出发,紧扣新时代矛盾变化、营造经济新动能成长环境、适应国际新形势竞争要求而作出的重大决策部署。本文通过阐释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的科学内涵,在总结20世纪中后期美日德三国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引导本国经济转型升级、实现高质量发展的实践经验的基础上,根据我国实际情况进一步提出包括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制度、夯实经济体系产业基础、转换经济体系内生增长动力、提高经济体系资源配置效率和强化经济体系人才支撑在内的,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的对策建议。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刘宇
<正>现代化经济体系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重要构成,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在推动经济持续健康发展、推进共同富裕、提高我国国际竞争力等方面具有重要意义。方凤玲等所著的《现代化经济体系建设的科学指引与实践路径》(人民出版社,2021年12月出版),全书共分为六章,紧紧围绕“现代化经济体系”这一主题展开论述,指出新发展理念是我国经济强起来和现代化经济体系建设的科学指引,“贯彻新发展理念,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这一重大论断和部署深刻反映了我国经济现代化的新要求和经济社会发展规律,不仅在理论上对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进行了丰富和发展,而且为现代化经济体系建设提供了实践指导。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刘宇
<正>现代化经济体系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重要构成,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在推动经济持续健康发展、推进共同富裕、提高我国国际竞争力等方面具有重要意义。方凤玲等所著的《现代化经济体系建设的科学指引与实践路径》(人民出版社,2021年12月出版),全书共分为六章,紧紧围绕“现代化经济体系”这一主题展开论述,指出新发展理念是我国经济强起来和现代化经济体系建设的科学指引,“贯彻新发展理念,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这一重大论断和部署深刻反映了我国经济现代化的新要求和经济社会发展规律,不仅在理论上对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进行了丰富和发展,而且为现代化经济体系建设提供了实践指导。
[期刊] 中国金融
[作者]
王一鸣
我国现阶段对加快转变发展方式、优化经济结构、转换增长动力提出紧迫要求,必须按照党的十九大"加快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要求,将有关任务落到实处党的十九大报告明确指出:"我国经济已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经济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不仅要求经济发展将提高质量和效益放在中心位置,跨越转变发展方式、优化经济结构、转换增长动力的"三大关口",而且对金融业提高为实体经济服务的效率和水平、防范化解金融风险提出更高的要求。
[期刊] 统计研究
[作者]
华汉阳 朱启贵 李旭辉
本文基于我国现代化经济体系的“6+1”战略构想,从7个维度选取33个指标构建我国现代化经济体系建设水平评价指标体系,测度了2011—2020年我国30个省份以及四大地区的现代化经济体系建设水平并进行了相关分析。研究结果表明,我国现代化经济体系建设水平总体上呈增长态势,但区域差异显著,呈现“东—中—西”依次递减的格局;区域间差异是总体差异产生的主要来源,东部地区对区域内差异的贡献率最大;空间分布上呈现非均衡性和渐进演化趋势,存在显著的空间集聚特征。本文揭示了我国现代化经济体系建设的演变特征,为进一步推进现代化经济体系建设提供了参考。
[期刊] 经济研究参考
[作者]
吴俊
2020年,习近平对建成现代化经济体系的时间点、"十四五"时期的现代化经济体系建设要求、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的生力军和重点,以及建设有区域特色的现代化经济体系作了一系列重要论述。学术界围绕习近平对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的重要论述展开研究,重点是理论、量化评价、实践路径和构建区域特色的现代化经济体系等。
关键词:
现代化经济体系 现代化 区域
[期刊] 税务研究
[作者]
马海涛 郝晓婧
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当前我国经济"正处在转变发展方式、优化经济结构、转换增长动力的攻关期,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是跨越关口的迫切要求和我国发展的战略目标",首次提出了"现代化经济体系"的概念。本文根据十九大报告的基本精神,系统梳理和解读了现代化经济体系的科学内涵以及建立现代化经济体系的重要意义。在此基础上,以史为鉴,认为税收是联系财政与经济、政府与市场的纽带,税制改革不仅是财税体制改革的重要组成部分,更成为整个经济体制改革的重要支柱。为此要紧紧围绕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的各项要求,深化税制改革,助力构建现代化经济
关键词:
现代化经济体系 现代财政制度 税制改革
[期刊] 经济研究参考
[作者]
吴俊
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是我国发展的战略目标,事关我国能否顺利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2019年,习近平总书记从定位、速度和部署三方面对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作了新的论述。围绕这些论述,学术界展开相关研究,主要包括现代化经济体系的内涵与意义、理论基础和逻辑框架、评价指标、细分领域及实践路径五个方面,但在现代化经济体系的理论特性、理论和实践有机结合方面的研究有待加强。
关键词:
现代化经济体系 新论述 研究述评
[期刊] 经济研究参考
[作者]
吴俊
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是我国发展的战略目标,事关我国能否顺利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2019年,习近平总书记从定位、速度和部署三方面对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作了新的论述。围绕这些论述,学术界展开相关研究,主要包括现代化经济体系的内涵与意义、理论基础和逻辑框架、评价指标、细分领域及实践路径五个方面,但在现代化经济体系的理论特性、理论和实践有机结合方面的研究有待加强。
关键词:
新时代 现代化经济体系 研究述评
[期刊] 宏观经济管理
[作者]
毕吉耀 原倩
党的十九大报告围绕整个经济体系的现代化进程,登高望远、审时度势,作出"贯彻新发展理念,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的战略部署。现代化经济体系是由产业体系、市场体系、收入分配体系、城乡区域发展体系、绿色发展体系、全面开放体系和充分发挥市场作用、更好发挥政府作用的经济体制等7个领域共同构成的统一整体。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是顺应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转化的必然要求,是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重要保障,是适应我国经济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的应有之义,也是因应经济全球化潮流、有效应对中美贸易摩擦的关键环节。为此,必须大力发展实体经济,加快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积极推动城乡区域协调发展,着力发展开放型经济,深化经济体制改革,推动现代化经济体系建设蹄疾步稳向前推进。
关键词:
现代化经济体系 高质量发展 实体经济
[期刊] 经济研究参考
[作者]
沈文玮
第一,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要把着力点放在实体经济上,把提高供给体系质量作为主攻方向。实现这样目标显然是要从生产端,也就是供给侧入手。我国经济体系存在的问题主要在生产端,性质是结构性的,包括供给和需求结构、产业结构、区域结构等,这些结构性的问题,最终集中体现在市场上就是产能过剩和供给不足并存的矛盾。产能过剩主要体现在煤炭、钢铁、水泥、平板
关键词:
结构性改革
[期刊] 经济纵横
[作者]
乔晓楠 郗艳萍
人工智能作为新工业革命的核心技术之一,将进一步实现机器对人的脑力劳动的替代,进而促进劳动生产率的提高。因此,人工智能对于我国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具有重要意义。从政治经济学视角对人工智能进行审视,必须同时关注生产力与生产关系两个层面。一方面,发挥人工智能在促进生产力发展方面的积极作用,在农业、制造业、公共事业、批发零售、金融保险、健康医疗、物流运输、共享经济等领域全面导入人工智能,力争借助新工业革命的历史机遇迎头赶上,实现弯道超车。另一方面,必须重视人工智能对劳动就业与收入分配产生的冲击,政府需要在强化社会保障、着力促进就业、调节收入分配等方面发挥作用,在推动生产力发展的同时,持续调整优化生产关系,使之可以适应并促进生产力的发展,加速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