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9579)
2023(13962)
2022(11198)
2021(9864)
2020(8232)
2019(17999)
2018(18056)
2017(33504)
2016(18478)
2015(20808)
2014(20848)
2013(19961)
2012(18166)
2011(16743)
2010(17113)
2009(16020)
2008(15352)
2007(13860)
2006(12717)
2005(11554)
作者
(53777)
(44861)
(44670)
(42716)
(28537)
(21170)
(20314)
(17466)
(17055)
(16087)
(15464)
(14963)
(14612)
(14522)
(14216)
(13814)
(13463)
(13089)
(13079)
(12633)
(11813)
(11101)
(11098)
(10283)
(10225)
(9991)
(9917)
(9895)
(9221)
(8878)
学科
(93357)
经济(93285)
管理(50718)
(44744)
(35534)
企业(35534)
方法(27463)
中国(25933)
地方(25191)
数学(23081)
(22994)
数学方法(22864)
业经(21483)
(19010)
(16470)
(16190)
地方经济(15889)
农业(15623)
理论(15361)
产业(14820)
(13893)
(13192)
(12685)
金融(12677)
环境(12647)
(12597)
(12425)
银行(12389)
(12002)
(11992)
机构
学院(265491)
大学(260506)
(114384)
经济(112019)
研究(97237)
管理(93475)
理学(79156)
理学院(78242)
管理学(76747)
管理学院(76268)
中国(71048)
科学(58671)
(55683)
(49968)
(49925)
研究所(45216)
(44198)
(42666)
中心(42258)
财经(39098)
业大(37217)
(37040)
师范(36619)
经济学(36102)
(35289)
(35161)
北京(35099)
农业(34304)
(33821)
经济学院(32118)
基金
项目(172459)
科学(134572)
研究(129877)
基金(120386)
(105061)
国家(104203)
科学基金(88111)
社会(82271)
社会科(77970)
社会科学(77952)
(71265)
基金项目(62427)
教育(60087)
(57990)
编号(53825)
自然(53326)
自然科(51933)
自然科学(51913)
自然科学基金(50965)
资助(48755)
成果(44051)
(41023)
重点(39921)
课题(39333)
(36485)
(36011)
国家社会(34277)
创新(33679)
发展(33460)
(32976)
期刊
(140407)
经济(140407)
研究(82711)
中国(61064)
学报(42051)
(42007)
(38039)
管理(37991)
科学(37974)
教育(36693)
大学(31251)
学学(29200)
农业(28528)
技术(26158)
经济研究(23842)
业经(23292)
(22543)
金融(22543)
财经(20375)
(18024)
问题(17999)
(14990)
技术经济(13918)
图书(13303)
(13159)
商业(12865)
职业(12552)
统计(12370)
现代(12292)
(12261)
共检索到417094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宏观经济研究  [作者] 张曼茵  李扬帆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中国经济建设的战略目标是贯彻新发展理念,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现代化经济体系建设的着力点是实体经济,基本框架是现代化的产业结构。中国应敏锐把握全球产业升级的智能化、平台化、服务化、高端化、绿色化五大趋势,重视产业结构升级对人力资源培养提出的新要求,从提升培养层次、更新知识结构、适应市场需求、优化服务管理四个主要方面入手,加快形成符合现代化经济体系要求的人才资源培养体系。
[期刊] 宏观经济管理  [作者] 张燕生  梁婧姝  
为把我国从一个经济大国建设成为经济强国,必须建立和完善现代化经济体系。依据党的十九大绘制的发展蓝图,可从供需平衡体系、产业体系、市场体系、收入体系、区域发展体系、城乡发展体系、绿色发展体系、开放体系和经济体制机制几个方面设定指标,构建2020年、2035年、2050年分阶段的现代化经济体系指标体系,并运用熵值方法测算2020指标体系的区域排名,为各地区根据自身情况调整和完善现代化经济体系建设提供量化参考。
[期刊] 经济学家  [作者] 蔡之兵  
经济体系是反映经济发展整体质量的系统性概念,而区域则是经济体系的载体。基于区域经济理论视角,从现代化经济体系的客观运行规律要求与区域的主观能动性、效率要求与产业的空间要素性以及空间叠加性、持续升级要求与区域经济的空间级差性等三个层面来讨论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的难点。进一步地采取这一理论框架对我国经济发展过程进行了全面比较分析并据此提出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需要以完全的空间一体化、深化产业本质与规律研究、赋予先发地区自主发展权为前提。
[期刊] 中国金融  [作者] 周月秋  
现代金融不仅是整个现代产业体系的组成部分,在现代化经济体系建设中扮演重要的角色,更是现代化经济体系的重要支撑党的十九大报告首次提出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和"现代金融"。现代化经济包含着广泛的涵义,与追赶型、粗放式发展的经济体系不同,强调的是具有更高效益的经济增
[期刊] 国际税收  [作者] 何代欣  
中国改革从来离不开税制变迁。"新时代"现代化经济体系指出了经济由高速增长向高质量发展转变的发展目标。为此,关于中国税制改革的长期性和规律性特征的探索持续推进。税制改革正肩负着在宏观调控、中观运行与微观治理等领域全方位发挥作用的使命。研究发现的改革趋势体现在三个方面:第一,税制优化与税负合理可成为助力经济发展质量提升的推进剂;第二,很多公共领域的问题与税制改革紧密关联起来;第三,全球化及后工业化时代的现代税收制度设计正在加速。
[期刊] 经济理论与经济管理  [作者] 金碚  
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明确指出:"我国经济已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正处在转变发展方式、优化经济结构、转换增长动力的攻关期,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是跨越关口的迫切要求和我国发展的战略目标。"[1]而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必须贯彻新发展理念,并且把发展经济的着力点放在实体经济上。这是一个非常深刻的经济
关键词: 货币贮藏  
[期刊] 地方财政研究  [作者] 产健  许正中  
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是实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基本要求,是实现高质量发展的基础和基本手段。本文对2007年-2019年间全国30个省、市、自治区财政支出结构同现代化经济体系之间的关系做了实证研究。研究发现:(1)现代化经济体系水平在全国总体上呈现自东向西梯度递减的格局。(2)全样本空间杜宾(SDM)回归结果显示,科、环、医卫、社保及就业、交通运输、城乡社区事务等财政支出比重增加对现代化经济体系水平提升表现为显著的正向促进作用,且教育和科技支出为正的空间溢出效应,农林水事务和交通运输支出则表现为空间外溢效应。(3)分区域的回归中,东部地区在科技、农林水事务、社会保障和就业支出方面表现为正向的促进效应,而医疗卫生支出的回归系数则为负数。中部地区在教育、科技、医疗卫生以及城乡社区事务支出方面表现为正向的促进效应。西部地区在教育、医疗卫生以及城乡社区事务支出方面表现出显著的正向效应,科技支出表现为负效应。东北地区则在环境保护和医疗卫生支出方面表现为正向的促进效应,在科技、农林水务支出方面表现为负效应。
[期刊] 中国职业技术教育  [作者] 林海龙  
当前,中国正处在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优化经济结构和转换增长动力的攻关期,国家及区域经济发展模式和发展方向都在动态调整。从城市职能分工的视角,通过构建协同系数测度珠三角城市群高职院校专业结构与产业结构的吻合度水平,并结合现代化经济体系建设对人才结构调整的要求,探讨高职院校专业体系如何更好地与地方经济体系动态对接,为高职院校人才培养与区域产业结构协同发展提供理论和实证依据。
[期刊] 中国金融  [作者] 王一鸣  
我国现阶段对加快转变发展方式、优化经济结构、转换增长动力提出紧迫要求,必须按照党的十九大"加快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要求,将有关任务落到实处党的十九大报告明确指出:"我国经济已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经济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不仅要求经济发展将提高质量和效益放在中心位置,跨越转变发展方式、优化经济结构、转换增长动力的"三大关口",而且对金融业提高为实体经济服务的效率和水平、防范化解金融风险提出更高的要求。
[期刊] 统计研究  [作者] 华汉阳   朱启贵   李旭辉  
本文基于我国现代化经济体系的“6+1”战略构想,从7个维度选取33个指标构建我国现代化经济体系建设水平评价指标体系,测度了2011—2020年我国30个省份以及四大地区的现代化经济体系建设水平并进行了相关分析。研究结果表明,我国现代化经济体系建设水平总体上呈增长态势,但区域差异显著,呈现“东—中—西”依次递减的格局;区域间差异是总体差异产生的主要来源,东部地区对区域内差异的贡献率最大;空间分布上呈现非均衡性和渐进演化趋势,存在显著的空间集聚特征。本文揭示了我国现代化经济体系建设的演变特征,为进一步推进现代化经济体系建设提供了参考。
[期刊] 经济研究参考  [作者] 吴俊  
2020年,习近平对建成现代化经济体系的时间点、"十四五"时期的现代化经济体系建设要求、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的生力军和重点,以及建设有区域特色的现代化经济体系作了一系列重要论述。学术界围绕习近平对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的重要论述展开研究,重点是理论、量化评价、实践路径和构建区域特色的现代化经济体系等。
[期刊] 税务研究  [作者] 马海涛  郝晓婧  
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当前我国经济"正处在转变发展方式、优化经济结构、转换增长动力的攻关期,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是跨越关口的迫切要求和我国发展的战略目标",首次提出了"现代化经济体系"的概念。本文根据十九大报告的基本精神,系统梳理和解读了现代化经济体系的科学内涵以及建立现代化经济体系的重要意义。在此基础上,以史为鉴,认为税收是联系财政与经济、政府与市场的纽带,税制改革不仅是财税体制改革的重要组成部分,更成为整个经济体制改革的重要支柱。为此要紧紧围绕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的各项要求,深化税制改革,助力构建现代化经济
[期刊] 经济研究参考  [作者] 吴俊  
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是我国发展的战略目标,事关我国能否顺利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2019年,习近平总书记从定位、速度和部署三方面对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作了新的论述。围绕这些论述,学术界展开相关研究,主要包括现代化经济体系的内涵与意义、理论基础和逻辑框架、评价指标、细分领域及实践路径五个方面,但在现代化经济体系的理论特性、理论和实践有机结合方面的研究有待加强。
[期刊] 经济研究参考  [作者] 吴俊  
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是我国发展的战略目标,事关我国能否顺利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2019年,习近平总书记从定位、速度和部署三方面对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作了新的论述。围绕这些论述,学术界展开相关研究,主要包括现代化经济体系的内涵与意义、理论基础和逻辑框架、评价指标、细分领域及实践路径五个方面,但在现代化经济体系的理论特性、理论和实践有机结合方面的研究有待加强。
[期刊] 改革与战略  [作者] 刘威  周士跃  
文章主要从时代背景、内涵特征、基本要素、重大意义以及实现路径五个方面解读、梳理现代化经济体系建设问题。现代化经济体系建设的时代背景包括中国国情和国际发展趋势两个方面。内涵特征主要包括系统论和状态论,系统论认为现代化经济体系是一个系统;状态论认为现代化经济体系就是一种客观经济状态或结构。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的重大意义主要从中国发展面临的问题和对世界发展的意义进行分析,认为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有利于中国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优化发展结构、实现跨越性发展,更好应对社会主要矛盾变化带来的新困难和新挑战,是统筹国际国内、经济社会发展的必然要求。现代化经济体系的实现路径主要是从以党的十九大报告的论述为依据、政府与市场的关系和"系统论"角度进行论述。现代化经济体系研究不足主要体现为:对现代化经济体系概念的理解还停留在初始阶段,没有形成完整系统的解释;研究成果理论性阐述较多,缺乏量化分析;没有同世界其他国家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的经验做法进行对比分析。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