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4358)
2023(6335)
2022(4507)
2021(4058)
2020(3112)
2019(6957)
2018(7149)
2017(13211)
2016(7547)
2015(8583)
2014(8997)
2013(8232)
2012(7464)
2011(6778)
2010(7002)
2009(6549)
2008(6890)
2007(6244)
2006(5801)
2005(5495)
作者
(22862)
(19197)
(19060)
(18188)
(12415)
(9033)
(8498)
(7437)
(7295)
(6910)
(6796)
(6525)
(6288)
(6174)
(6156)
(6042)
(5660)
(5607)
(5582)
(5443)
(5059)
(4780)
(4715)
(4540)
(4361)
(4360)
(4260)
(4120)
(3900)
(3864)
学科
(33661)
经济(33613)
(19843)
管理(19722)
(15952)
企业(15952)
中国(11812)
方法(11268)
(10961)
业经(10277)
(9618)
理论(8407)
数学(8064)
数学方法(7916)
农业(7570)
地方(6720)
(6677)
(6425)
(6423)
发展(5519)
(5499)
(5473)
(5441)
(5425)
金融(5424)
银行(5424)
(5282)
(5224)
产业(5213)
教育(5141)
机构
大学(118217)
学院(116513)
(45682)
经济(44683)
研究(42789)
管理(40008)
理学(34257)
理学院(33796)
管理学(33015)
管理学院(32824)
中国(30626)
科学(26892)
(25817)
(22203)
(21812)
研究所(20413)
(20284)
(18553)
(18437)
师范(18270)
中心(17721)
财经(17418)
业大(16631)
北京(16098)
农业(15862)
(15799)
(15203)
经济学(15055)
师范大学(14958)
(14583)
基金
项目(75054)
科学(59642)
研究(55757)
基金(54437)
(48060)
国家(47658)
科学基金(40115)
社会(35944)
社会科(33881)
社会科学(33870)
(28871)
基金项目(28067)
教育(26227)
(24854)
自然(24647)
自然科(24068)
自然科学(24057)
自然科学基金(23632)
编号(22820)
资助(21037)
成果(19930)
重点(17921)
(16981)
课题(16570)
(16491)
国家社会(15303)
(15283)
创新(14276)
(14211)
教育部(14146)
期刊
(54922)
经济(54922)
研究(36490)
中国(23823)
学报(20278)
(19956)
科学(18929)
教育(17701)
(16257)
管理(15514)
大学(15328)
学学(14241)
农业(13495)
技术(9890)
(9648)
金融(9648)
财经(9151)
业经(8759)
经济研究(8636)
(7967)
问题(7664)
(6808)
(6705)
图书(6113)
现代(5883)
世界(5490)
(5300)
(5204)
论坛(5204)
技术经济(5156)
共检索到176125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经济研究参考  [作者] 陈柳钦  
"现代化"一词的确切含义及其实质究竟是什么,众说纷纭,学术界迄今没有一致的看法,更没有大家公认的定义。本文综合国内外研究成果,对"现代化"作一个全方位的判断,并从发展的视角界定了现代化的内涵。作为一种世界范围的社会运动,现代化的实践和理论是紧密联系在一起的。本文认真梳理了经典现代化理论、后现代化理论、再现代化理论、生态现代化理论、第二现代化理论和综合现代化理论,并一一予以简要评价。
[期刊] 宏观经济管理  [作者] 陈丹  张越  
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提出,我国开启了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的新征程。在新时期要把握现代化建设历史规律,掌握"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时代内涵。我国要建设的现代化,既包含了人类社会现代化的一般规律,又实现了对西方现代化模式的反思和超越。我国的现代化是坚持社会主义制度下的富有中国特色的现代化,是在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下新的探索。
[期刊] 城市问题  [作者] 梅保华  
城市多目标、多因素的复杂性,决定了城市现代化是包含多领域发展过程的综合性很强的大系统工程。城市现代化首先是基础设施的现代化、城市管理的现代化、居民素质的现代化;其次是科学技术的现代化和生产的现代化。这种层次的划分主要是考虑到更紧密地结合城市特点的特殊需要,并非意味着何者重要,何者不重要。基础设施现代化是城市现代化的标志,城市管理的现代化是城市现代化的杠杆,居民素质的现代化是城市现代化的灵魂。以上三方面的现代化都是具有鲜明城市个性的现代化内涵,而科学技术的现代化和生产的现代
[期刊] 农业技术经济  [作者] 钱志林  吴万夫  
本文介绍了渔业现代化在保障粮食安全、拓展就业门路和推进渔业持续发展中的重要意义,指出了渔业现代化的目标是推动经济增长、增强渔业综合生产能力和提高渔业综合经营效益。实现渔业现代化就是要实现资源配置、物质装备、生产技术、产品流通、经营管理和渔村、渔民六个方面的现代化
[期刊] 经济纵横  [作者] 裴长洪  
中国式现代化理论作为党的二十大报告中的重大理论成果,是中国哲学社会科学的重大课题,认识和把握中国式现代化理论,需要深刻领会三个基本依据。一是中国式现代化理论是中国共产党深化对自身执政规律的探索和百年奋斗实践取得的理论认识。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是中国共产党的历史使命,这个历史使命就是通过中国式现代化来实现的,从而是科学社会主义的必然要求和客观规律,践行中国式现代化是中国共产党自身执政规律和科学社会主义规律的基本特征。二是中国式现代化理论是对社会主义建设规律和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规律的新认识。现代化是中国共产党人长期追求的目标,中国式现代化理论是中国共产党对社会主义建设规律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新认识的理论总结。三是中国式现代化理论是对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新认识。中国式现代化创造了人类文明新形态,同时也发展了马克思主义的历史唯物论。
[期刊] 职教论坛  [作者] 雷世平  姜群英  
高职院校治理能力是指高职院校统筹各个领域治理主体、处理各种主体关系,实现高等职业教育事业发展进步的水平与质量。高职院校治理能力现代化是指高职院校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适应现代社会发展要求的进化过程,具体是指以高职院校治理体系为依托,借助制度、机制、政策、技术等因素,促使高职院校多元治理能力保持协调进步、务实高效的一种趋向与动态过程。高职院校治理能力的现代化表现为治理主体的多元化、治理制度的体系化、治理方式的民主化、治理手段的统筹化以及治理环境的协同化。
[期刊] 求索  [作者] 江必新  
习近平在2023年中央政法工作会议上提出的“奋力推进政法工作现代化”“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贡献力量”等重要命题,深刻揭示了政法工作现代化与社会主义现代化之间的内在关系,蕴含着政法工作须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建设发挥支撑和保障作用的历史使命,标志着中国法治建设进入自我革新的新阶段。政法工作现代化回应的是新时代新征程对政法工作提出的新要求,具有鲜明的问题意识。推进政法工作现代化,要在习近平法治思想指引下,着力完善党对政法工作绝对领导的实现形式,忠诚履行“四大任务”,深入推进“四大建设”,全面深化政法体制改革,妥善处理重大关系。
[期刊] 中国软科学  [作者] 黄汉权   盛朝迅  
现代化产业体系是以战略性新兴产业为先导,以先进制造业、现代化服务业、现代化农业为基础,以现代化基础设施为支撑,不断实现产业基础高级化、产业结构高度化合理化、产业链现代化以及数字经济和实体经济融合化发展的产业体系,主要具有创新驱动、融合发展、结构优化、绿色智能、安全可控、高水平开放、竞争力强、效益良好等重要特征。当前,我国正处于加快构建现代化产业体系的关键时期,需要把握现代化产业体系的演进规律和阶段性特点,从横向产业体系构建和纵向产业能力提升两个方面同步发力,改造升级传统制造业,做大做强战略性资源产业,发展壮大战略性新兴产业,大力发展现代服务业,扎实推进农业现代化和农业强国建设,加快发展数字经济,推进产业基础高级化和产业链现代化,打造现代化基础设施体系,加快形成以实体经济为支撑的现代化产业体系,更好支撑和推动中国式现代化建设。
[期刊] 上海经济研究  [作者] 章玉贵  赵文成  
中国式现代化是中国共产党对现代化这一关键命题进行长期探索并取得重大创新突破的理论与实践结晶,它既有各国现代化的共同特征,更有基于中国国情的现实特点和前瞻性战略设计。本文从经济学和经济发展的视角,着重分析中国式现代化的经济内涵、逻辑演进和范式特征。研究发现:中国式现代化蕴含着相关指标体系的不断丰富和完善,是一个动态发展和进阶优化的过程;中国式现代化超越了美西方以资本为中心的现代化发展范式,在致力于破解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的同时,通过推进高水平对外开放与经济高质量发展为新兴经济体和广大发展中国家提供现代化的范式参照并形成良性互动,进而推动各国迈向繁荣共生之路。
[期刊] 中国人力资源开发  [作者] 刘福垣  
本文从现代化的概念和本质入手,探讨了目前教育在我国经济社会发展过程中的功能定位,阐述了教育现代化的科学内涵。笔者认为,应为教育重新定性、定位、定功能、定结构,脱胎换骨改造我们的教育。非义务教育市场化改革的顶层设计是大学企业化、企业大学化,大学的市场化、企业化、产业化、职业化和专业化的发展方向,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历史必然趋势。
[期刊] 城市问题  [作者] 邵颖萍  
中国的城市化和城市现代化已经取得了阶段性的成就,其主要标志是中国的城市化水平已经超过了50%。在这个基础上,中国的现代化和城市化发展战略必须有新的对策和主张。在明确发展模式和概念的前提下,根据中国特有的国情提出了中国本土化的理论思考:一是必须推行内涵式的发展模式,城市不仅仅是空间和规模的扩张;二是必须创建中国城市化的核心任务,即人的现代化;三是必须在理论和理念上,创造中国整体区域均好型城市化和现代化,这是社会整体现代化可持续发展的前提。
[期刊] 企业经济  [作者] 刘瑞  
党的"十九大"报告规划了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之后分两步走实现中国现代化的部署。现代化是一个国家或地区的社会经济发展规模和水平持续不断地从低向高迈进的过程。中国现代化任务的艰巨性与重要性是世界上无与伦比的;在现代化过程中缩小区域差距的任务格外引世人注目;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具有了承前启后、继往开来的历史感。党的"十九大"报告实际上提出了八个领域实现现代化的任务。我们要格外关注政治、军事、生态环境方面的现代化。为此,需要结合国际先进标准和中国国情特色推出中国现代化标准。
[期刊] 财会月刊  [作者] 邴薪颖  陈宸  
现代化建设的新征程对企业管理哲学提出了新的发展要求,中国式现代化的历史超越性和基本特征为企业管理提供了丰富的理论内涵。企业需要深刻领悟中国式现代化对资本逻辑和对抗性文化的超越,以强烈的历史主动精神将企业建设融入社会发展的进程中,实现企业长足发展与社会全面进步的共赢;应扎根优秀中华文化的沃土,超越西方二元对立的文化困境,以和合辩证的思维方式来构建具有中国特色和时代特征的企业管理哲学。企业要牢牢把握中国式现代化的基本特征,在推动企业高质量发展的同时实现人的自由全面发展、人与自然的和谐共生、人与社会的和谐统一。
[期刊] 经济研究参考  [作者] 王伟域  
本文系统地梳理了中国共产党百年来中国式税收现代化的探索历程,从演进逻辑、理论特质和话语构建三个方面阐释了中国式税收现代化的理论内涵,并以此为脉络和基点,以新时代新征程为阶段研判,以新发展理念为逻辑引领,从切实筑牢国家财力基础、增强税收服务保障能力、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积极参与全球税收治理、构建共同富裕实现机制五个方面提出推进中国式税收现代化的未来进路,以期形成新时代新征程高质量推进中国式税收现代化发展的新格局。
[期刊] 上海经济研究  [作者] 刘大志   王贺峰  
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人口规模巨大的现代化充分体现了新时代中国共产党的执政魄力和政策温度,具有深刻思想内涵、理论创新意义和丰富的时代价值。人口规模巨大的现代化的现实基础、实践逻辑和发展目标共同构成其思想内涵。这一论述的提出对马克思主义理论、现代化发展模式和人类文明发展构成了新的理论创新与突破。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实现14亿多人口的现代化将彻底改变世界现代化版图,将开启基于巨大人口规模的中国式现代化全新征程,破解世界现代化困境,并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奠定坚实基础。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