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4944)
- 2023(7121)
- 2022(5216)
- 2021(4835)
- 2020(3645)
- 2019(7996)
- 2018(8123)
- 2017(14224)
- 2016(7862)
- 2015(8873)
- 2014(9079)
- 2013(8291)
- 2012(7389)
- 2011(6606)
- 2010(6778)
- 2009(6040)
- 2008(6126)
- 2007(5954)
- 2006(5496)
- 2005(4816)
- 学科
- 济(32127)
- 经济(31982)
- 管理(19473)
- 业(17700)
- 企(14833)
- 企业(14833)
- 中国(14653)
- 农(12510)
- 业经(12196)
- 理论(8988)
- 方法(8920)
- 地方(8803)
- 农业(8096)
- 和(7810)
- 教育(6958)
- 发(6937)
- 学(6820)
- 制(6576)
- 财(6551)
- 发展(5922)
- 展(5911)
- 产业(5100)
- 体(4949)
- 策(4934)
- 银(4709)
- 银行(4704)
- 数学(4671)
- 数学方法(4623)
- 信息(4577)
- 行(4523)
- 机构
- 学院(106893)
- 大学(106613)
- 济(40242)
- 经济(39191)
- 研究(38504)
- 管理(36234)
- 理学(29988)
- 理学院(29602)
- 管理学(28963)
- 管理学院(28767)
- 中国(28156)
- 京(23522)
- 科学(22247)
- 财(20040)
- 所(18388)
- 江(18012)
- 范(17893)
- 师范(17775)
- 中心(17237)
- 研究所(16432)
- 农(15938)
- 财经(15092)
- 北京(14936)
- 师范大学(14338)
- 州(14197)
- 院(14091)
- 经(13665)
- 业大(13514)
- 技术(12806)
- 教育(12798)
- 基金
- 项目(67559)
- 研究(55428)
- 科学(53314)
- 基金(46376)
- 家(39233)
- 国家(38792)
- 社会(36900)
- 社会科(33554)
- 社会科学(33541)
- 科学基金(33130)
- 省(27082)
- 教育(26410)
- 编号(24368)
- 基金项目(23849)
- 划(22305)
- 成果(21505)
- 课题(17996)
- 自然(17754)
- 自然科(17305)
- 自然科学(17303)
- 自然科学基金(16998)
- 资助(16813)
- 重点(15793)
- 发(15621)
- 年(15603)
- 部(14668)
- 国家社会(14639)
- 项目编号(14556)
- 性(14173)
- 规划(13842)
共检索到176144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宏观经济管理
[作者]
陈丹 张越
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提出,我国开启了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的新征程。在新时期要把握现代化建设历史规律,掌握"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时代内涵。我国要建设的现代化,既包含了人类社会现代化的一般规律,又实现了对西方现代化模式的反思和超越。我国的现代化是坚持社会主义制度下的富有中国特色的现代化,是在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下新的探索。
关键词:
现代化 社会主义现代化
[期刊] 上海对外经贸大学学报
[作者]
许凯
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引领区的立法定位兼具自贸试验区与自由贸易港的叠加效应,表现为"比照经济特区"的授权立法方式。因此,引领区的司法保障也应兼顾传承与创新两大方面,在秉持"法治化、市场化、国际化"基本理念的基础上,从四个方面实现保障路径的贯通:一是司法主动回应立法变动,填补引领区"立法真空";二是准确定位政策功能,辩证把握引领区创新政策的司法运用;三是依法维护市场创新,贯彻司法对市场的谦抑原则;四是全面契合国际化需求,提升引领区司法的国际公信力。上述举措的实现需要构建全新的支撑平台,故设立国际商事法院不仅符合引领区的政策定位,而且具备相当之必要性与可行性。国际商事法院在管辖围界方面需要充分考虑"放宽协议管辖"等改革方向,在审判规则创新方面则应全面对接商事领域的国际通行规则。
[期刊] 技术经济
[作者]
杜家忠 王传旭
[期刊] 教育研究
[作者]
黄伟
着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化和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科教兴国”已经成为全党全国人民的共识。在这样的形势下,重温五六十年代党和国家领导人刘少奇关于教育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的思想,会发现其中有许多独到的见解和闪光的思想观点。尤其是他提倡大力发展教育事业,提高...
[期刊] 现代经济探讨
[作者]
王树华 宋颖弘
开展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试点是江苏立足新时代发展要求所作出的重大战略部署。江苏选择苏南6个县(市、区)进行现代化建设试点在理论上符合区域现代化发展的时空演进规律、动力转换规律和协调发展规律,在政策上契合政策试验从"要素整合"到"吸纳—扩散"的制度变迁过程。苏南开展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试点具备良好的发展基础,苏南6个试点地区开展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试点将在探索现代化建设内涵、深化体制机制改革、推动高质量发展、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等方面取得重大突破。
关键词:
现代化建设试点 理论逻辑 区域现代化
[期刊] 经济社会体制比较
[作者]
王辛刚 刘凤义
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远景目标的科学内涵蕴含着四重逻辑:一是中国共产党完成国家现代化建设历史任务的战略节点;二是21世纪马克思主义关于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理论的创新发展;三是加快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破解“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关键一步;四是以人民为中心发展理念的纲举目张。正确把握四重逻辑的内在联系与互动,既是深入理解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远景目标科学内涵的需要,也是充分发挥其指向、激励、凝聚作用的先决条件。
关键词:
社会主义现代化 远景目标 内在逻辑
[期刊] 云南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作者]
陈江波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鲜明地回应了时代主题——要建设"全面现代化"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习近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思想历史背景深远、时代特征鲜明,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的本质,以"五位一体"统筹发展为框架,以"五大发展理念"引领的经济现代化为基础,重心向政治和社会现代化转移,以"党的领导"核心制度优势为支撑实现对发达国家经济现代化的赶超,立足于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新高度,以"实现人的全面而自由发展"的共产主义为最终目标,与时代同步、与国际同轨,形成了系统的极具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现代化思想体系。
关键词:
习近平 新时代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现代化
[期刊] 当代财经
[作者]
史忠良
建设双文明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江西财经大学校长、教授史忠良现代化文明国家有两个标志:一是具有高度的现代物质文明,二是具有高度的现代精神文明。我国改革开放以来,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经济建设取得了举世瞩目的历史性成就,经济实力和综合国力大力增强,人民物质生...
[期刊] 中国财政
[作者]
张智军
随着脱贫攻坚的全面胜利,甘肃经济社会发展也站在了一个新的历史起点上,但经济总量偏小、人均水平偏低、发展不均衡不充分的问题依然比较突出,脱贫攻坚基础还不稳固,生态环保任重道远,民生保障仍然存在短板。在这样的形势下,财政工作要从"收""支""管""防"四个方面狠下功夫。"收"就是要持续优化营商环境,培植壮大优质财源;"支"就是要调整财政支出结构,优化资源配置,着力保障重点支出;"管"就是要全面实施绩效管理,强化资金使用监督检查,提高资金使用效益;"防"就是要统筹发展和安全,防范风险,增强财政可持续性。
[期刊] 经济学家
[作者]
丁任重
"举什么旗,走什么路",是中国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面临的首要问题。胡锦涛同志在党的十七大报告中提出,要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继续推进改革开放伟大工程,全面阐述了科学发展观的内涵与意义,为新时期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指明了方向。
[期刊] 中国经济史研究
[作者]
石康
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中国共产党不断推进经济管理体制和增长方式的转变,在探索适合中国国情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道路方面取得了积极进展。这些进展主要表现在:制定和实施"三步走"战略,实事求是地提出各个阶段的发展目标;不断推进增长方式和发展方式转变,坚持走中国特色新型工业化道路;不断深化经济管理体制改革,充分发挥市场机制在资源配置中的基础性作用;坚持对外开放的基本国策,在参与国际合作与竞争中推动经济发展;大力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建设创新型国家。总体看,沿着中国特色现代化建设道路发展,我国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的各个方面都取得举世瞩目的巨大成就,但是也面临着一系列新的挑战,需要我们进一步解放思想,深入贯彻落实...
关键词:
改革开放 解放思想 现代化建设
[期刊] 经济问题
[作者]
任保平 付雅梅
新时代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的新时代,现代化是从传统农业社会逐渐向现代工业社会转化的过程。自新中国成立以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经历了改革开放前的探索、改革开放后的发展以及新时代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建设三个发展阶段。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进行了一系列的理论和实践创新。其中,理论创新体现在以历史条件和历史任务改变确立了阶段性主题,提出了以新发展理念为精髓的现代化理念,以国家治理现代化为实质的现代化制度创新,以"中国梦"为线索的现代化蓝图的升华。实践创新体现在从外向经济到双向驱动的开放现代化之路,兼顾经济增长和环境保护的绿色现代化之路,着眼短期发展和长期趋势的创新现代化之路,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共享现代化之路,以消除不平衡为目标的协调现代化之路。
[期刊] 当代经济研究
[作者]
胡乐明
党的二十大报告明确指出,从现在起,中国共产党的中心任务就是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报告深刻阐述了中国式现代化的本质要求、中国特色和重大原则,明确了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根本遵循。这引发了学界对“中国式现代化”的广泛讨论。梳理学界已有研究可以发现,谈到“中国式现代化”,很多研究阐释都是基于党的二十大报告明确阐述的“五大中国特色”:
[期刊] 经济纵横
[作者]
张俊山
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是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的重要战略任务,是对现代化认识的深化。现代化经济体系建设必须坚持新发展理念的指导,坚持在党的领导下走自主创新发展的社会主义道路。现代化经济建设理论包括马克思列宁主义的经济理论、我国社会主义建设各时期形成的社会主义理论、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中的经济建设方略。我国现代化经济体系是以实体经济为中心、建立在最新科技成果的应用基础之上、以质量第一为评价标准,并有着与之相适应的社会主义消费方式。
[期刊] 中国科技论坛
[作者]
孙福全
当前,我国已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新征程。科学技术现代化与社会主义现代化是什么关系?习近平总书记在2020年9月11日召开的科学家座谈会上指出:“从最初提出‘四个现代化’到现在提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科学技术现代化从来都是我国实现现代化的重要内容。”从历史演进和现实实践来看,现代化进程都是由科技创新推动的,谁站在科技创新前沿,谁就引领现代化发展。加快实现科学技术现代化,既是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应有之义,也是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战略支撑。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
推荐搜索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中国现代化建设的重要战略任务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思想: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关于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创新发展
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道路的开拓性探索——纪念毛泽东诞辰110周年
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和区域协调战略,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
新教育方针的确立步履维艰——由“教育为无产阶级政治服务”向“教育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转变的曲折过程
在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中协同推进共同富裕
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际性城市研讨会综述
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社会主义现代化的理论探究
社会主义现代化与国民素质
始终服从和服务于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建设——新中国财政70年发展的历史逻辑、实践逻辑与理论逻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