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12164)
2023(17454)
2022(14355)
2021(13321)
2020(10757)
2019(24458)
2018(24461)
2017(45853)
2016(25485)
2015(28522)
2014(29103)
2013(28238)
2012(26186)
2011(23732)
2010(23882)
2009(21771)
2008(21077)
2007(18729)
2006(16775)
2005(15202)
作者
(75819)
(62702)
(62320)
(59103)
(39979)
(29941)
(28274)
(24718)
(24049)
(22482)
(21433)
(21287)
(20168)
(20061)
(19426)
(19336)
(18654)
(18446)
(18009)
(17840)
(15861)
(15691)
(15248)
(14376)
(14085)
(14046)
(13954)
(13834)
(12759)
(12639)
学科
(106075)
经济(105959)
管理(68951)
(65830)
(52051)
企业(52051)
方法(39346)
中国(33830)
数学(33053)
(32946)
数学方法(32686)
地方(29371)
业经(26801)
(24387)
(23578)
农业(22386)
(20493)
理论(17969)
(17962)
银行(17908)
(17406)
金融(17397)
(17273)
(17246)
(17050)
贸易(17035)
(16983)
环境(16930)
(16388)
技术(16222)
机构
学院(359756)
大学(359518)
(138754)
管理(136470)
经济(135432)
研究(129265)
理学(116480)
理学院(115042)
管理学(112990)
管理学院(112335)
中国(95913)
科学(81969)
(79455)
(66426)
(63870)
(63742)
研究所(60470)
中心(57552)
(55678)
业大(54972)
(51850)
师范(51301)
北京(50604)
财经(49818)
农业(49641)
(47496)
(45196)
(45106)
师范大学(41326)
技术(40884)
基金
项目(243751)
科学(190342)
研究(180008)
基金(172866)
(151659)
国家(150290)
科学基金(127396)
社会(111229)
社会科(105067)
社会科学(105040)
(97144)
基金项目(91442)
教育(82174)
(81835)
自然(81499)
自然科(79534)
自然科学(79513)
自然科学基金(78032)
编号(74853)
资助(69949)
成果(61591)
(56142)
重点(55229)
课题(53074)
(52190)
(50236)
创新(46775)
科研(45910)
国家社会(45243)
项目编号(45064)
期刊
(163349)
经济(163349)
研究(109885)
中国(78553)
(60733)
学报(60605)
科学(55402)
管理(51551)
教育(49105)
(46528)
大学(45175)
学学(42150)
农业(41895)
(33361)
金融(33361)
技术(32348)
业经(28743)
经济研究(25092)
财经(23736)
问题(21413)
图书(21241)
(20957)
(20272)
科技(18234)
(17685)
理论(16843)
技术经济(16695)
资源(16648)
现代(16474)
商业(16017)
共检索到549886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上海经济研究  [作者] 王红霞  
加快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是加快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建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建设的坚实基础。在现代化经济体系建设框架下,基于区域发展理论分析和全球区域政策实践演进的研究,本文探讨了现代化城乡区域发展体系建设的意义和内涵特征:现代化城乡区域发展体系是区域发展的三个客观基础和三个基本现象相互作用、相互关系形成和决定的有机系统,包括建立发挥比较优势的区域协调机制、建立有利于区域增长和创新的区域治理机制、建立城乡融合发展机制和乡村振兴机制以及建立区域统筹发展支持体系的四大机制和体系。现代化城乡区域发展体系建设是中国区域政策实践的转型探索与创新。研究指出:要尊重客观规律和客观事实,以"人民"的发展权利为中心而不是以"地区"发展绩效为中心,重视和基于中国区域发展最新形成的三个基本空间:即传统地理划分的宏观空间、城市群空间和具有中国特色的城乡二元空间,构建优势互补、协调联动的现代化城乡区域发展体系,彰显中国社会主义建设的制度优势和显著特色。
[期刊] 上海经济研究  [作者] 王红霞  
加快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是加快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建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建设的坚实基础。在现代化经济体系建设框架下,基于区域发展理论分析和全球区域政策实践演进的研究,本文探讨了现代化城乡区域发展体系建设的意义和内涵特征:现代化城乡区域发展体系是区域发展的三个客观基础和三个基本现象相互作用、相互关系形成和决定的有机系统,包括建立发挥比较优势的区域协调机制、建立有利于区域增长和创新的区域治理机制、建立城乡融合发展机制和乡村振兴机制和建立区域统筹发展的支持体系四大机制和体系。现代化城乡区域发展体系建设是中国区域政策实践的转型探索与创新。研究指出:要尊重客观规律和客观事实,以“人民”的发展权利为中心而不是以“地区”发展绩效为中心,重视和基于中国区域发展最新形成的三个基本空间:即传统地理划分的宏观空间、城市群空间和具有中国特色的城乡二元空间,构建优势互补、协调联动的现代化城乡区域发展体系,彰显中国社会主义建设的制度优势和显著特色。
[期刊] 财经科学  [作者]
2018年10月20日至10月21日,由中国区域科学协会主办,四川省区域科学学会、西南交通大学经济管理学院、中国区域科学协会长江经济带研究专业委员会承办的"2018年中国区域科学协会年会暨‘现代化城乡区域发展体系探索’主题研讨会"在成都市望江宾馆成功举行。来自全国25个省市、近100所高校及科研机构从事区域科学研究和实践的专家学者、硕博士研究生、政府和企业工作
[期刊] 宏观经济管理  [作者] 肖金成  
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建立现代化区域发展体系的讲话为区域经济发展指明了方向。现代化区域发展体系以实现全国现代化为导向,以区域协调发展为总战略,统筹东中西、协调南北方,促进经济要素在更大范围、更高层次、更广空间顺畅流动与合理配置;顺应小城镇、中心城市、大都市、都市圈梯次发展的趋势,构建城市群、经济带、经济区为支撑的彰显优势、各具特色、城乡一体、协调联动的区域发展体系。基于此,应着力统筹协调发展、轴带引领发展、群区耦合发展、城乡联动发展。
[期刊] 调研世界  [作者] 任英华   王传引   张晨瑜   高婷婷  
本文在构建现代化产业体系发展评价指标体系的基础上,使用熵权法测算中国30个省(区、市)2012—2021年现代化产业体系发展水平指数,借助修正的引力模型和社会网络分析法测算现代化产业体系区域协同发展水平,采用二次指派程序(QAP)考察现代化产业体系区域协同发展的驱动因素。研究发现,样本考察期内,东部及中部地区现代化产业体系发展水平较高,西部及东北地区发展水平较低;省份间空间关联较弱,区域协同发展程度较低;块模型分析表明,净溢出板块现代化产业体系发展协同性最好;总体而言,内部驱动因素中的产业绿色化、产业数字化、产业基础高级化以及外部驱动因素中的政府创新支持度、人口流动对现代化产业体系区域协同发展促进作用较强。
[期刊] 调研世界  [作者] 任英华   王传引   张晨瑜   高婷婷  
本文在构建现代化产业体系发展评价指标体系的基础上,使用熵权法测算中国30个省(区、市)2012—2021年现代化产业体系发展水平指数,借助修正的引力模型和社会网络分析法测算现代化产业体系区域协同发展水平,采用二次指派程序(QAP)考察现代化产业体系区域协同发展的驱动因素。研究发现,样本考察期内,东部及中部地区现代化产业体系发展水平较高,西部及东北地区发展水平较低;省份间空间关联较弱,区域协同发展程度较低;块模型分析表明,净溢出板块现代化产业体系发展协同性最好;总体而言,内部驱动因素中的产业绿色化、产业数字化、产业基础高级化以及外部驱动因素中的政府创新支持度、人口流动对现代化产业体系区域协同发展促进作用较强。
[期刊] 开放导报  [作者] 肖金成  
建立现代化区域发展体系,应以实现国家现代化为导向,以区域协调发展为总战略,统筹东中西,协调南北方,促进经济要素在更大范围、更高层次、更广空间顺畅流动与合理配置。要以系统的思维,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建设都市圈,形成城市群,发展经济带,规划经济区,培育增长极,构建彰显优势、各具特色、相互耦合、协调联动的区域发展新格局。城市是区域的中心,区域靠城市带动并支撑城市的发展,因此,城市与区域是不可分割的。
[期刊] 经济问题  [作者] 熊玲  
城乡融合发展是中国式现代化进程下实现共同富裕的必由之路,也是中国必须长期坚持的发展战略。基于中国式现代化特征,构建涵盖融合动力与融合目标的城乡融合发展评价体系,利用2012—2021年省域数据进行城乡融合发展水平测度。结果显示:各省区市融合动力存在明显差异,东部地区融合动力总体较强,中、西部地区较弱,东北地区则出现明显下降;融合目标达成总体较低,仅北京、上海、浙江、广东城乡融合目标达成度较高;中部、西部、东北部地区总体处于城乡融合发展中低水平段。各省区市城乡融合发展动力与目标达成均存在省域差距明显,东部与中、西部总体水平差距较大的缺陷。长期来看,中国城乡融合发展任务十分艰巨。基于实证研究结论,提出中国式现代化进程下推进城乡融合发展的政策建议,包括构建城乡统一的要素市场、促进城乡产业融合发展、优化现有城乡利益分配格局、提升公共产品供给水平。
[期刊] 西部论坛  [作者] 李佳   张成甦  
党的二十大以来,中国式现代化视域下的城乡融合发展研究不断深化和拓展,不仅探讨了城乡融合发展的时代内涵、目标任务、实践基础、短板约束与推进路径,还针对县域城乡融合发展及城乡产业融合发展、数字城乡融合发展等进行了深入分析,并结合中国式现代化的特征及其他重要内容展开了拓展研究。还需要进一步加强中国式现代化视域下的城乡融合发展研究,并从以下方面提升研究质量:一是加强实地调研研究,探索构建城乡融合发展的专业数据库;二是积极开展城乡融合发展的转型研究,探索从“物的融合”到“人的融合”的转换路径;三是深化城乡融合发展细分领域的研究,重视城乡融合发展的经验总结和模式推广。
[期刊] 政治经济学评论  [作者] 贺立龙  刘丸源  
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着力推进城乡融合和区域协调发展,是党中央在新时代新征程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经济工作重点。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指出,中国式现代化是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现代化。从经济基础看,“高质量发展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首要任务”,为此应“着力推进城乡融合和区域协调发展”,
[期刊] 农业经济  [作者] 周宁  
中国式现代化必然要求推进城乡融合发展,城乡融合发展方能实现中国式现代化。进一步说,城乡融合发展为中国式现代化提供动力支撑,中国式现代化则为城乡融合发展提供方向指引。基于中国式现代化的城乡融合发展内涵更加丰富、目标追求更为多元,既要体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特点和人民至上基本理念,又要切实服务农业农村发展、提高农民获得感与幸福感。立足系统理论视角,应实现目标定位上的整体性与辩证性统一,方法运用上的统筹性与创新性统一,动态过程上的层次性与开放性统一,成效导向上的人民性与协调性辩证统一,这就要求加快稳健系统模式构建、整合优化机制构建和聚合创新机制构建。
[期刊] 农业经济  [作者] 代兴梅   朱伽豪   汪昊莹  
城乡融合发展是中国特色城镇化道路的必然走向,更是实现中国式现代化的必然要求和路径遵循。推动城乡融合发展是中国式现代化在城镇化方面的集中体现,旨在通过突破城乡二元体制,畅通城乡要素流动壁垒,形成城市和乡村共同繁荣、协调发展的良好局面。鉴于此,本文着眼于中国式现代化视域下城乡融合发展的内涵、现状和对策研究。首先,阐释了中国式现代化视域下城乡融合发展的基本内涵。其次,基于中国式现代化的视域从人口、经济、文明、生态、外交五个方面分别探索当前城乡融合的发展状况。最后,从人口规模均衡发展、协力迈向共同富裕、物质精神文明并重、发展与保护两手抓、和平发展合作共赢五个角度提出扎实推进城乡融合发展的对策建议。
[期刊] 税务与经济  [作者] 王伟域  姬颜丽  
伴随着我国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新征程,构建科学合理的税收治理现代化指标体系对以税收治理现代化助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意义重大。结合税收治理现代化的主要内涵,从“税收经济现代化、税收法治现代化、税收征管现代化、税收服务现代化”四个维度构建了中国税收治理现代化发展评价指标体系,并对2013~2020年全国省级(含计划单列市)税务机关的现代化发展质量进行测算。结果显示,2020年中国税收治理现代化发展指数为72.37,比2013年的57.29提高了15.08。因此我国在继续深入推进税收服务现代化的同时,应更加注重加快税收法治、征管、经济现代化的同步提升,更加注重缩小地区间税收治理现代化发展差距。
[期刊] 当代经济研究  [作者] 洪银兴  
<正>2023年9月7日,习近平在主持召开新时代推动东北全面振兴座谈会上讲到,要整合科技创新资源,“积极培育新能源、新材料、先进制造、电子信息等战略性新兴产业,积极培育未来产业,加快形成新质生产力,增强发展新动能”,~([1])以科技创新引领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2023年12月,在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上,习近平再次指出:“要以科技创新推动产业创新,特别是以颠覆性技术和前沿技术催生新产业、新模式、新动能,发展新质生产力。”~([2])
关键词:
[期刊] 宏观经济管理  [作者] 张越   刘婷   周建波  
现代化产业体系是现代化经济体系的重要内容,是现代化国家的物质技术基础。我国产业体系具备坚实的发展基础,也面临着一些突出问题。面对时代之需、发展之需,应构建现代化产业的评价指标体系,发挥其引导和激励现代化进程的作用,推进实体经济发展、产业结构转型升级,提升产业体系现代化水平,构筑我国未来发展战略优势的重要支撑和坚强动力。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