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7872)
- 2023(11254)
- 2022(8822)
- 2021(8097)
- 2020(6511)
- 2019(14518)
- 2018(14927)
- 2017(27071)
- 2016(15525)
- 2015(17920)
- 2014(18427)
- 2013(17479)
- 2012(16206)
- 2011(14663)
- 2010(15009)
- 2009(13772)
- 2008(13811)
- 2007(13223)
- 2006(11909)
- 2005(11059)
- 学科
- 济(59036)
- 经济(58954)
- 管理(40591)
- 业(37792)
- 企(30847)
- 企业(30847)
- 中国(20720)
- 农(18552)
- 方法(18063)
- 业经(17394)
- 学(16577)
- 地方(15338)
- 理论(14935)
- 制(14917)
- 财(14114)
- 数学(13274)
- 数学方法(13058)
- 农业(12412)
- 产业(12090)
- 体(11811)
- 教育(11787)
- 银(11006)
- 银行(10959)
- 融(10815)
- 金融(10807)
- 行(10523)
- 技术(9958)
- 和(9941)
- 发(9681)
- 教学(9460)
- 机构
- 学院(222988)
- 大学(222398)
- 研究(82249)
- 济(81805)
- 经济(79574)
- 管理(72852)
- 中国(61152)
- 理学(59836)
- 理学院(59026)
- 管理学(57710)
- 管理学院(57297)
- 科学(52574)
- 京(49638)
- 所(44114)
- 农(42511)
- 财(40845)
- 研究所(39554)
- 江(39279)
- 中心(36440)
- 范(34218)
- 业大(33930)
- 师范(33744)
- 农业(33406)
- 北京(31637)
- 州(31418)
- 财经(30749)
- 院(29913)
- 技术(29623)
- 省(28431)
- 经(27467)
- 基金
- 项目(138193)
- 科学(105384)
- 研究(104209)
- 基金(93372)
- 家(83040)
- 国家(82252)
- 科学基金(67394)
- 社会(61550)
- 社会科(57912)
- 社会科学(57895)
- 省(57043)
- 教育(49095)
- 划(48005)
- 基金项目(47716)
- 编号(44679)
- 自然(41673)
- 自然科(40597)
- 自然科学(40580)
- 自然科学基金(39862)
- 成果(39013)
- 资助(37903)
- 课题(34041)
- 重点(32588)
- 发(32040)
- 部(28692)
- 创(28653)
- 年(27725)
- 性(26788)
- 项目编号(26738)
- 创新(26708)
共检索到366693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新金融
[作者]
张军 石烁
如何落实党的二十大报告对现代化产业体系的部署要求,已成为地方政府和市场主体关心的重要命题。本文认为,领会现代化产业体系的性质定位必须坚持问题导向,立足新时代面临的经济发展质量问题、经济增长标准问题、市场体制定位问题、外部环境约束问题、产业体系支撑问题。阐释现代化产业体系深刻内涵必须坚持系统观念,强调产业体系向基础能力的“强”、不惧外部冲击的“韧”和数字产业的“精”不断升级优化。上海落实现代化产业体系发展实践必须坚持守正创新,打造“产业引领、科创领先、产城融合、科学布局”的现代化产业体系上海模式。现代化产业体系必将为中国实现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宏伟目标提供基于实体经济增长的充沛动能。
[期刊]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赵麑 刘衍峰
西方生态现代化理论是建立在资本主义制度之上,以资本增殖为目标的传统生态理论。中国式生态现代化在充分借鉴的基础上克服了西方生态现代化的弊病,将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内在融通。中国式生态现代化是立足本国国情,坚持人与自然和谐共生、人民至上,以及关注生态与经济、文化协调发展的现代化。在未来实践指向上,我国可通过生态执政现代化、生态产业体系化、生态治理体系现代化、发展繁荣生态文化事业,在现代化进程中充分发挥生态优势,实现经济发展和环境保护的双赢,为探索解决现代化进程中人类共同面对的环境问题提供中国模式。
[期刊]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赵麑 刘衍峰
西方生态现代化理论是建立在资本主义制度之上,以资本增殖为目标的传统生态理论。中国式生态现代化在充分借鉴的基础上克服了西方生态现代化的弊病,将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内在融通。中国式生态现代化是立足本国国情,坚持人与自然和谐共生、人民至上,以及关注生态与经济、文化协调发展的现代化。在未来实践指向上,我国可通过生态执政现代化、生态产业体系化、生态治理体系现代化、发展繁荣生态文化事业,在现代化进程中充分发挥生态优势,实现经济发展和环境保护的双赢,为探索解决现代化进程中人类共同面对的环境问题提供中国模式。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于法稳 林珊
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加快建设农业强国,扎实推动乡村产业、人才、文化、生态、组织振兴。在系统梳理文献的基础上,以中国式现代化为视角,从保障国家粮食安全的底线思维、优质安全健康营养的理念引领、农业生产全链条的方式绿色化、以农业生产环境系统健康为核心、以系统科学的标准化体系为指导五个方面,分析了新型生态农业的内涵特征,从理论层面对新型生态农业的目标体系、措施体系、支撑体系、保障体系等进行了阐释,并提出了推进新型生态农业建设的实践向度。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于法稳 林珊
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加快建设农业强国,扎实推动乡村产业、人才、文化、生态、组织振兴。在系统梳理文献的基础上,以中国式现代化为视角,从保障国家粮食安全的底线思维、优质安全健康营养的理念引领、农业生产全链条的方式绿色化、以农业生产环境系统健康为核心、以系统科学的标准化体系为指导五个方面,分析了新型生态农业的内涵特征,从理论层面对新型生态农业的目标体系、措施体系、支撑体系、保障体系等进行了阐释,并提出了推进新型生态农业建设的实践向度。
[期刊] 职业技术教育
[作者]
张雪翠 梁晨
构建实践教学体系能够优化职业教育实践教学供给资源配置、协调学生创新创业能力与职业发展的适应度、促进高职院校产业学院特色化发展。借鉴系统论,以贯通渐进为基准,以组织结构为引导,以能力提升为根本,以多元一体为目标,构建了由驱动系统、主导系统、支持系统和评价系统4个子系统、实践教学观念、实践教学目标、实践教学课程、实践教学过程、实践教学管理、实践教学保障以及实践教学评价7个要素组成的高职院校产业学院实践教学体系。实践过程中应以人才培养标准为参照,提升产业学院实践教学体系的适应度;以问题为引领,激活产业学院实践教学体系的动力源;以岗位能力结构为基准,建构产业学院实践教学体系的主支脉;以共建共享为准则,拓宽产业学院实践教学体系的实践域。
[期刊] 教育发展研究
[作者]
顾峰
[期刊] 教育与职业
[作者]
费云生 吴昊
高职院校建设现代内部治理体系是党委领导下的科学决策、章程统领下的依法办学、开放办学下的产教融合、共同治理下的质量自治、智慧服务下的精细管理,为高职院校办学水平提高特别是"双高"建设提供了系统性保障,不仅有利于办学理念的现代化演进和"双高"项目的高水平建设,还有利于内涵建设的整体化推进和管理水平的螺旋式上升。由此,探索建立以党委领导下的治理架构为核心,以建设制度体系、架构开放办学体系、落实内部质量保证、建设智慧服务平台为主要路径的"一核四维"现代化内部治理体系,通过优化评价体系、加强跟踪考核、形成质量文化保障内部治理体系功能的发挥,为办学规范、专业建设、产教融合、师资建设等质量的提升提供支撑,助力"双高"建设。
[期刊] 城市发展研究
[作者]
雷维群 徐姗 周勇 韦波 朱里莹
城市更新是保证城市土地与环境刚性约束、治疗"大城市病"、促进城市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手段。"城市双修"是综合、多维的更新理念,是针对城市生态、用地结构、建设风貌、人地和谐等方面问题而开展的多层次、多视角的修复与修补活动。通过梳理城市更新的相关理念与做法,剖析"城市双修"的理论渊源、演替轨迹及内涵特性,并总结国内试点实践的经验与不足,提出"全域化、持续化、精细化"的"城市双修"模式,最后以广西河池市"城市双修"建设为例探讨相关具体做法,以期为"城市双修"的理论建设和实践推广提供参考。
关键词:
城市双修 城市更新 河池市
[期刊] 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
[作者]
向红玲 张宜红 陈昭玖
[目的]通过系统论、分工深化等理论引导生态农业产业化,探索生产性服务在生态农业产业化过程中的作用机制,形成生态经济良性循环,实现农业生态效益最大化。[方法]文章在梳理生态农业发展脉络的基础上,基于交叉学科视角理清生态农业与乡村振兴、生产性服务等概念内涵及相互关系,并以江西林下生态循环经济产业发展为例,探索生态农业产业化的生产模式、利益联结机制及三产融合实现方式。[结果](1)生态农业产业化需将传统农业和现代农业相结合,发挥农业多功能性,拓展林下经济、复合经营等多种生态模式;(2)加强农业生产性服务的提供,注重生产性组织培育和支持;(3)建立生态效益补偿机制,践行生态农业认证机制和生态农业绿色清单制度,为实现乡村振兴提供理论探索和江西现实依据。[结论]生态农业产业化是乡村生态振兴的必然选择,而生产性服务则是实现生态农业产业化的重要路径之一。
[期刊] 职业技术教育
[作者]
刘冬冬 顾秀林 崔钰婷
治理体系现代化是实现职业教育内涵式发展、职业教育质量提升和职业教育现代化发展的关键环节。职业教育治理体系现代化是一个价值导向调整优先于治理技术革新的过程,职业教育治理体系现代化的实现需要价值引领,而职业教育治理体系本身蕴含着多层价值维度,主要体现在价值目标、价值尺度和价值取向三个层面。推进职业教育治理体系现代化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只有树立"多元共治、协治、善治"的治理理念愿景,构建和创新治理制度,明确治理主体的职责,建立系统全面的监控评价机制,才能最终实现职业教育治理体系的现代化。
关键词:
职业教育 治理体系 现代化 多维价值
[期刊] 中国土地科学
[作者]
罗姮 李林林 叶艳妹
研究目的:从内涵阐释、作用机理与实践探索等方面系统梳理当前国内有关保护地役权的研究成果,探讨未来研究方向与趋势。研究方法:文献研究法,归纳分析法,案例分析法。研究结果:保护地役权在法权性质上兼有公私属性,其通过调节私法利益与外部性内部化实现公益与私益的有效平衡。当前国内有关保护地役权的研究以理论研究为主,且就其入法路径尚有争论,相应的实践应用则处于探索阶段,未形成规范的实证研究体系。研究结论:在建立以国家公园为主体的自然保护地体系的现实背景下,引入保护地役权制度可推动实现人地关系平衡,未来在实践推广的基础上,需进一步开展保护地役权的参与互动研究与效果评估,进而探讨保护地役权的制度构建,研究法律调整的路径及其与相关制度的有效衔接。
[期刊] 改革与战略
[作者]
韩文龙 葛泽坤
做强做优做大国有企业和国有资本是现实的必然要求,两者是辩证统一的。由"管企业"向"管资本"的转变是当前国有企业和国有资本改革的重要方向,具体的实现方式主要是成立国有资产投资公司和国有资产运营公司,推进混合所有制改革和公司制改革等。在公司制改革和混合所有制改革中要实现"国民共进",防止国有资本流失和民营资本权益受侵犯等问题发生。当前,我国做强做优做大国有企业和国有资本的主要目的就是要进一步增强国有企业和国有资本的活力、竞争力、影响力和控制力,积极履行其制度性的社会责任和使命担当,使国有企业和国有资本真正成为党执政兴国和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战略支柱。
[期刊] 经济社会体制比较
[作者]
王希鹏 胡扬
国家腐败治理的逻辑起点是维护国家治理的有效性,中国的腐败治理不仅是当代中国国家治理越来越重要的组成部分,而且与国家治理体系转型构成一种相互需求的共生关系。腐败治理体系的目标定位是推动国家治理权威、秩序与活力的有机统一。当前改革党的纪律检查体制,必须按照中国特色腐败治理体系的内在逻辑,破解认识上的误区,理清有关整合反腐败专门机构、纪委与同级党委之间的关系、上下级纪委之间的关系这三个关键问题。
关键词:
中国特色 腐败治理体系 现代化
[期刊] 中国高教研究
[作者]
何杨勇
根据对产学研内涵的分析,认为产学研不仅仅是学校和企业的联合;产学研结合过程中要注意职业技术的人文维度;教学和研究的真正结合不能存在“两张皮”的现象;产学研结合的最终目的是为了学生发展的需要。
关键词:
产学研 以人为本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
推荐搜索
论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须坚持的基本原则——基于马克思产业理论体系的阐释
中国特色现代化产业体系构成要素研究——中共二十大报告精神学习阐释
以理念现代化引领体系和能力现代化:对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国应急管理事业发展的一个理论阐释
现代化产业体系的内涵特征、演进规律和构建途径
上海浦东图书馆在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上的探索与思考
中国式现代化进程中的共同富裕:内涵阐释、水平测度与路径展望
中国式现代化进程中农业强国建设:战略内涵、实践布局与政策体系
构建全域现代生态产业体系的内涵、路径及策略:重庆探索
质量、体系、成效:研究生教育内涵式发展的探索与实践
“研究阐释党的十九大精神”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大专项“中国特色现代文化产业体系和市场体系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