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10823)
- 2023(15249)
- 2022(12212)
- 2021(11097)
- 2020(8934)
- 2019(19614)
- 2018(19485)
- 2017(37221)
- 2016(20458)
- 2015(22788)
- 2014(22784)
- 2013(22370)
- 2012(20516)
- 2011(18511)
- 2010(18460)
- 2009(17079)
- 2008(16797)
- 2007(15339)
- 2006(13578)
- 2005(11830)
- 学科
- 济(91586)
- 经济(91479)
- 业(62998)
- 管理(53203)
- 农(50479)
- 企(40683)
- 企业(40683)
- 方法(37121)
- 农业(33531)
- 数学(32835)
- 数学方法(32644)
- 业经(26705)
- 中国(25157)
- 财(20770)
- 地方(20050)
- 制(18117)
- 学(17191)
- 贸(15639)
- 贸易(15636)
- 易(15166)
- 发(14666)
- 产业(14582)
- 体(14492)
- 技术(14384)
- 银(13970)
- 银行(13918)
- 融(13489)
- 金融(13481)
- 行(13335)
- 农业经济(12604)
- 机构
- 学院(297812)
- 大学(291968)
- 济(124466)
- 经济(122181)
- 管理(111851)
- 研究(101572)
- 理学(97482)
- 理学院(96466)
- 管理学(94858)
- 管理学院(94349)
- 中国(76576)
- 农(74816)
- 科学(63542)
- 京(59860)
- 农业(58058)
- 财(54202)
- 业大(54064)
- 所(51834)
- 中心(47453)
- 研究所(47342)
- 江(45478)
- 财经(43488)
- 经(39730)
- 经济学(38282)
- 范(37277)
- 农业大学(36754)
- 师范(36750)
- 北京(36321)
- 院(35811)
- 州(35708)
- 基金
- 项目(206775)
- 科学(162332)
- 基金(149643)
- 研究(148802)
- 家(132721)
- 国家(131514)
- 科学基金(111585)
- 社会(97457)
- 社会科(92194)
- 社会科学(92172)
- 省(83640)
- 基金项目(79819)
- 自然(70568)
- 自然科(68960)
- 自然科学(68936)
- 划(68749)
- 自然科学基金(67729)
- 教育(66563)
- 编号(59565)
- 资助(58946)
- 成果(47111)
- 发(46677)
- 重点(46341)
- 部(45084)
- 创(43634)
- 课题(41264)
- 国家社会(41227)
- 创新(40748)
- 农(40517)
- 科研(39251)
- 期刊
- 济(139695)
- 经济(139695)
- 研究(80969)
- 农(77593)
- 中国(60273)
- 学报(55697)
- 农业(52309)
- 科学(47853)
- 大学(42204)
- 学学(40523)
- 财(39675)
- 管理(37002)
- 业经(30550)
- 融(29634)
- 金融(29634)
- 教育(27663)
- 业(25124)
- 技术(23795)
- 财经(21624)
- 经济研究(21421)
- 问题(20351)
- 经(18658)
- 版(18043)
- 业大(16168)
- 农业经济(15313)
- 农村(15277)
- 村(15277)
- 世界(15080)
- 科技(14833)
- 农业大学(14319)
共检索到435271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云南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作者]
胡海 庄天慧
基于2008—2021年中国31个省、市、自治区(不包含港澳台)面板数据,运用主成分分析法与优序图分析相结合的方法测算现代化产业体系构建水平,并研判现代化产业体系构建对农民农村共同富裕的影响。实证分析结果显示:现代化产业体系构建可有效赋能农民农村共同富裕。传导机制分析显示,现代化产业体系构建能够通过扩大财税规模、增加创业活动、缩小城乡数字鸿沟,赋能农民农村共同富裕。异质性检验证实,现代化产业体系构建对农民农村共同富裕的赋能作用在东部地区更为显著。空间效应分析显示,现代化产业体系构建对农民农村共同富裕具有正向空间溢出效应。针对于此,未来应构建现代乡村产业体系、激发农村创业创新活力、推动区域产业协调发展,加速推进农民农村共同富裕。
[期刊] 经济学家
[作者]
徐鹏杰 张文康 曹圣洁
农民农村共同富裕作为共同富裕的有机构成,关系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目标的实现。本文在测算我国30个省(区、市)2006—2020年的农民农村共同富裕发展水平的基础上,借助动态面板模型与中介效应模型实证分析产业结构升级与构建现代产业体系对农民农村共同富裕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产业结构升级与构建现代产业体系均能显著提升农村富裕水平、缩小城乡差距,是推动农民农村共同富裕的有效手段,但同时也存在地区差异,东部地区的促进作用相对更强;构建现代产业体系对农民农村共同富裕的推动作用在新发展时期得到显著提升,产业结构升级则并未表现出明显的新时期效应;现代产业体系通过财税效应推动农民农村共同富裕的作用路径得到有效证实,而产业结构升级的这一影响路径并未得到验证。据此应持续推进产业结构内部的现代化升级;完善现代产业体系构建的区域协调体制机制;不断深化改革,加大税收、社保、转移支付等调节力度并提高精准性。
[期刊] 云南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作者]
王中伟 焦方义
构建农民农村共同富裕的评价指标体系,实证检验数字乡村建设赋能农民农村共同富裕的影响作用。结果表明:数字乡村建设对农民农村共同富裕具有正向促进作用,对农民富裕度与共同度的影响强于农村共享性与可持续性;数字乡村建设能够通过政府支持与金融发展赋能农民农村共同富裕实现;数字乡村建设对农民农村共同富裕的影响在不同农业劳动生产率地区具有明显差异。据此,提出注重数字乡村建设的赋能作用,夯实农民农村共同富裕的基础底座;充分发挥政府支持与金融发展的中介作用,拓展实现农民农村共同富裕的多维路径;探索区域差异化发展道路,落实多层次、有重点的农民农村共同富裕策略。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俞鹏 朱小玲 姚清
文章基于2011—2021年中国31个省份的面板数据,构建双向固定效应模型、中介效应模型、空间杜宾模型和门槛效应模型,实证探究创新要素配置对农民农村共同富裕的影响及传导机制。研究结果表明:创新要素配置可以显著促进农民农村共同富裕,该结论在通过一系列稳健性检验后依然成立;创新要素配置通过促进城乡融合助力农民农村共同富裕;创新要素配置对农民农村共同富裕的推动作用受到城乡融合的单一门槛影响;创新要素配置对农民农村共同富裕的影响具有空间溢出效应。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张梦飞 叶清娜
文章利用2011—2022年我国30个省份的样本数据,采用多种计量模型实证分析中国式新型农村集体经济对共同富裕的影响。研究表明,发展中国式新型农村集体经济是扎实推动共同富裕的重要抓手。异质性检验结果显示,在东部地区,中国式新型农村集体经济对共同富裕的促进作用更强。中介效应检验结果表明,乡村产业振兴和农村劳动力非农就业是中国式新型农村集体经济作用于共同富裕的重要传导路径。应探索多样化新型农村集体经济发展途径,全面推动乡村产业提质增速,提升农村劳动力非农就业质量。
[期刊] 商业经济研究
[作者]
李丽丽
普惠金融的目标是为了实现共同富裕,同时能够为乡村振兴的发展提供持续的资金支持。本文基于2015-2020年的省级面板数据,实证检验了普惠金融对乡村振兴的边际影响及其作用机制。研究结果表明,普惠金融有利于促进乡村振兴,在城乡发展差距较大的中西部地区,这一正向边际影响更大。此外,普惠金融被证实能够加速农村电商的发展,从而促进乡村振兴。为此,在持续推进普惠金融发展的背景下,需要加快普惠金融与农村电商的融合发展,以农村电商为突破口,为乡村振兴提供平台支持,进而实现共同富裕的宏伟目标。
[期刊] 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
[作者]
陈铭霞 吕锡月
选取2008—2021年中国30个省份面板数据,探究中国式现代化对共同富裕的影响。研究表明:就全国层面而言,中国式现代化对共同富裕具有明显正向影响,且该影响作用具有一定滞后效应。就时间层面而言,中国式现代化对共同富裕的影响表现出明显的时间差异性;伴随时间推移,中国式现代化对共同富裕的影响作用持续增强。就地区层面而言,中国式现代化对共同富裕的影响存在明显的区域异质性,呈现“西部地区>中部地区>东部地区”的分布格局。据此,提出多维深化中国式现代化发展路径、放大中国式现代化溢出效应、缩小地区经济差距的政策建议,为扎实推进共同富裕提供新思路。
[期刊] 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
[作者]
陈铭霞 吕锡月
选取2008—2021年中国30个省份面板数据,探究中国式现代化对共同富裕的影响。研究表明:就全国层面而言,中国式现代化对共同富裕具有明显正向影响,且该影响作用具有一定滞后效应。就时间层面而言,中国式现代化对共同富裕的影响表现出明显的时间差异性;伴随时间推移,中国式现代化对共同富裕的影响作用持续增强。就地区层面而言,中国式现代化对共同富裕的影响存在明显的区域异质性,呈现“西部地区>中部地区>东部地区”的分布格局。据此,提出多维深化中国式现代化发展路径、放大中国式现代化溢出效应、缩小地区经济差距的政策建议,为扎实推进共同富裕提供新思路。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穆鹏云 张守夫
文章选取2008—2021年我国31个省份的面板数据,实证检验了数字普惠金融、农业现代化、农民农村共同富裕三者间的内在关联。结果表明:数字普惠金融可促进农民农村共同富裕,且数字普惠金融对东北、西部地区农民农村共同富裕促进作用更为显著。中介效应检验结果表明,农业现代化在数字普惠金融影响农民农村共同富裕中发挥正向中介作用。推进数字普惠金融下乡、构建现代化农业经营体系、制定差异化发展战略,是赋能农业现代化发展、农民农村共同富裕提供经验借鉴的实践路径。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龚新蜀 李丹怡 刘越
文章分别测度了2011—2020年中国30个省份的数字乡村建设水平和共同富裕综合指数,并采用固定效应模型、中介效应模型检验了数字乡村建设对共同富裕的影响及作用机制。结果显示:数字乡村建设显著促进了共同富裕;中西部地区享受到的数字乡村建设红利比东部地区更为显著,且数字乡村建设的共富效应对粮食主产区、产销平衡区的影响大于粮食主销区;数字乡村建设能够通过提升农业现代化水平、增加农村居民收入、提高农村居民数字素养促进共同富裕目标的实现。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钟晓华
文章以2012—2021年我国省级面板数据为样本,测算了乡村振兴和农村共同富裕水平,并借助空间杜宾模型分析乡村振兴对农村共同富裕的空间溢出效应。研究结果表明:我国乡村振兴和农村共同富裕水平呈逐年上升趋势,东部地区的乡村振兴和农村共同富裕水平明显高于西部地区,存在显著的空间关联性。乡村振兴对农村共同富裕具有促进作用,区域差异调节了乡村振兴对农村共同富裕的影响,乡村振兴还可以通过空间溢出效应对邻近省份的农村共同富裕产生正向影响。
[期刊] 经济社会体制比较
[作者]
韩建雨 吴燕 张友祥
加快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是实现共同富裕的重要举措。文章基于中国31个省份2010~2020年的数据,实证分析了农业农村现代化助力共同富裕的内在机理和驱动路径。研究结果显示,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可以有效提升共同富裕水平。机制分析表明,农业农村现代化可以通过推动农村剩余劳动力非农化就业间接推进共同富裕。异质性分析发现,子维度、区域和时间段的差异会使得农业农村现代化的积极效应在不同样本中表现不一致,即农村现代化与东北地区对共同富裕的促进效果相对更强,并且农业农村现代化对共同富裕的积极影响自党的十八大以来逐渐增强。基于此,我国各地区可以立足自身实际制定差异化发展策略,加快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挖掘乡村剩余劳动力转移潜力,以此扎实推动共同富裕。
[期刊] 农村经济
[作者]
刘晨光
实现农民农村共同富裕既是高标准开展“三农”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亦是全面推动中国式现代化的长远目标。作为赋能农民农村共同富裕的新引擎,数字经济发展能够助力乡村产业振兴,促进高质量充分就业,推进乡村生态振兴,为提高产业增值收益、农民收入水平和生态福祉提供有力支撑。然而,当前乡村地区在产业发展、公共服务供给、绿色低碳转型等方面仍存在诸多短板,与实现农民农村共同富裕的内在要求相比存在一定差距。为此,在拓展中国式现代化新道路的征程中,扎实推进农民农村共同富裕需紧抓数字经济发展机遇,以促进乡村产业数字化转型、构建数字基本公共服务体系、加快乡村数字生态文明建设为战略任务,破解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问题,缩小城乡收入差距。从实现路径来看,应深化乡村数字治理变革,完善多元要素供给体系,推动数字城乡融合发展,为实现农民农村共同富裕注入新动能。
[期刊] 当代经济研究
[作者]
林星
农村集体经济的现代化转型以实现农民共同富裕为目标,发展“集体共富”的中国道路。农村集体经济现代化是包含市场化、规模化、组织化等三层结构的系统综合体,具有增进农民致富本领、农民致富机会、农民致富信念的积极效应。农村集体“三资”需遵循“分类转型”的逻辑,朝着“混合经营-联村抱团-党建引领”的改革方向发展。为了实现共同富裕,农村集体“三资”分别采取不同的现代化路径:对集体经营性资产进行产权治理,构建混合所有制产权结构,提升集体经济的经营效率;对集体资源性资产进行有效的公共治理,以集体经济组织为中介,实现规模化的资源整合;党建引领集体公益性资产的价值观治理方向,以“党建+”治理格局,强化集体经济公益性的服务功能。
[期刊] 农业经济
[作者]
陈辉 梁勇 田勇
乡村产业振兴是促进乡村高质量发展的基础,也是实现农民富足的支撑点。乡村产业振兴可以通过创新与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提升农民就业与创业技能,并通过提升农业生产效率缩小城乡经济差距,最终实现农民农村共同富裕。本文通过分析产业振兴促进农民农村共同富裕的内在机理,并基于产业振兴面临的困境,提出农民农村共同富裕的实现路径,即畅通要素自由流动,加强数字乡村建设,促进城乡产业深度融合,贯彻绿色发展理念,完善乡村公共服务与管理体系。
关键词:
产业振兴 共同富裕 内在机理 实现路径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