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9306)
- 2023(13350)
- 2022(10816)
- 2021(10111)
- 2020(8203)
- 2019(18337)
- 2018(18154)
- 2017(32871)
- 2016(17786)
- 2015(20630)
- 2014(20513)
- 2013(19564)
- 2012(18141)
- 2011(16622)
- 2010(16620)
- 2009(15163)
- 2008(14961)
- 2007(13574)
- 2006(12161)
- 2005(11120)
- 学科
- 济(77282)
- 经济(77103)
- 业(46525)
- 管理(46369)
- 企(37526)
- 企业(37526)
- 方法(28580)
- 中国(28138)
- 农(23197)
- 数学(22607)
- 数学方法(22407)
- 业经(20580)
- 技术(16522)
- 学(16132)
- 制(15928)
- 财(15475)
- 农业(15174)
- 地方(15133)
- 理论(14642)
- 贸(14466)
- 贸易(14454)
- 易(14123)
- 产业(13620)
- 体(12932)
- 和(12842)
- 教育(12611)
- 银(12267)
- 银行(12235)
- 发(11985)
- 融(11906)
- 机构
- 大学(257910)
- 学院(254852)
- 济(112025)
- 经济(109977)
- 研究(97680)
- 管理(91172)
- 理学(77399)
- 理学院(76459)
- 管理学(75202)
- 管理学院(74721)
- 中国(72132)
- 京(56788)
- 科学(56691)
- 财(49434)
- 所(49232)
- 研究所(44830)
- 农(42694)
- 中心(42594)
- 财经(38917)
- 江(38629)
- 范(37501)
- 师范(37136)
- 北京(36791)
- 经济学(36100)
- 经(35596)
- 业大(35437)
- 院(34741)
- 农业(33191)
- 经济学院(32443)
- 师范大学(30234)
- 基金
- 项目(168181)
- 科学(133306)
- 研究(128166)
- 基金(121687)
- 家(107267)
- 国家(106036)
- 科学基金(89151)
- 社会(84645)
- 社会科(79329)
- 社会科学(79308)
- 省(64217)
- 基金项目(62765)
- 教育(59257)
- 划(54758)
- 自然(52695)
- 自然科(51503)
- 自然科学(51486)
- 编号(51090)
- 自然科学基金(50619)
- 资助(48634)
- 成果(43289)
- 重点(39037)
- 发(38574)
- 部(38505)
- 课题(37232)
- 国家社会(36207)
- 创(35634)
- 创新(33437)
- 教育部(33267)
- 中国(32918)
- 期刊
- 济(129504)
- 经济(129504)
- 研究(83895)
- 中国(62543)
- 学报(41805)
- 农(41450)
- 教育(40170)
- 科学(39178)
- 财(37314)
- 管理(36869)
- 大学(32433)
- 学学(29982)
- 农业(28612)
- 技术(24593)
- 经济研究(22016)
- 融(21744)
- 金融(21744)
- 财经(20700)
- 业经(19672)
- 经(18316)
- 问题(17244)
- 业(16270)
- 贸(15233)
- 世界(15170)
- 国际(13759)
- 技术经济(13544)
- 科技(13072)
- 图书(13062)
- 坛(13032)
- 论坛(13032)
共检索到404445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银行家
[作者]
王力
2023年是建设中国式现代化的开局之年,实现高质量发展是中国式现代化的本质要求之一,现代化产业体系是现代化国家的物质技术基础。党的二十大报告赋予了“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丰富而深刻的内涵,加快凝聚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的共识合力,成为当前我国经济领域亟须研究的重要课题。一、认识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的科学内涵
[期刊] 江西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万绍红
国家治理体系现代化思想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重要内容。中国在治理方面的成就主要得益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制度,以中国政治制度为基础建立的国家治理体系,具有浓厚的历史底蕴,反映中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的要求,融合中国优秀传统文化、党的革命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精髓,具有强大的治理能力,取得了举世公认的
[期刊] 云南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作者]
陈江波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鲜明地回应了时代主题——要建设"全面现代化"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习近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思想历史背景深远、时代特征鲜明,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的本质,以"五位一体"统筹发展为框架,以"五大发展理念"引领的经济现代化为基础,重心向政治和社会现代化转移,以"党的领导"核心制度优势为支撑实现对发达国家经济现代化的赶超,立足于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新高度,以"实现人的全面而自由发展"的共产主义为最终目标,与时代同步、与国际同轨,形成了系统的极具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现代化思想体系。
关键词:
习近平 新时代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现代化
[期刊] 经济纵横
[作者]
张俊山
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是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的重要战略任务,是对现代化认识的深化。现代化经济体系建设必须坚持新发展理念的指导,坚持在党的领导下走自主创新发展的社会主义道路。现代化经济建设理论包括马克思列宁主义的经济理论、我国社会主义建设各时期形成的社会主义理论、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中的经济建设方略。我国现代化经济体系是以实体经济为中心、建立在最新科技成果的应用基础之上、以质量第一为评价标准,并有着与之相适应的社会主义消费方式。
[期刊] 宏观经济管理
[作者]
胡祖才
一、近年来新型城镇化建设取得了显著成就党的十八大以来,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城镇化工作。2013年召开了改革开放以来第一次中央城镇化工作会议,2014年印发了《国家新型城镇化规划》,2015年召开了中央城市工作会议,2016年国务院印发了《关于深入推进新型城镇化建设的若干意见》,对新型城镇化工作作出了全面部署。各地区、各部门认真贯彻落实中央决策部署,坚持
[期刊] 中国货币市场
[作者]
<正>4月以来,在中国人民银行党委巡回指导组的关心指导下,中国外汇交易中心党委将主题教育作为首要政治任务,严格落实各项工作安排,在以学铸魂、以学增智、以学正风、以学促干方面取得了切切实实的成效。一是加强组织领导。成立主题教育领导小组,党委书记霍颖励同志任组长,履行第一责任人职责,
[期刊] 中国高等教育
[作者]
思政文
以县处级以上领导干部为重点在全党深入开展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主题教育,是党中央为全面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动员全党同志为完成党的中心任务而团结奋斗作出的重大部署,是深入推进新时代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的重大部署。习近平总书记4月3日在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主题教育工作会议上发表的重要讲话,精辟回答了这次主题教育为什么开展、根本任务是什么、如何组织安排等一系列重大问题,立意深远,思想深邃,内涵深刻,为全党同志上了一堂培根铸魂、锤炼党性、激扬斗志的“思政大课”。
[期刊] 宏观经济管理
[作者]
本刊记者
本刊讯4月24日下午,国家发展改革委党组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主题教育读书班举行开班式,委党组书记、主任郑栅洁围绕“坚定做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忠实践行者”主题作讲话和专题辅导,中央主题教育领导小组第三十一指导组副组长崔少鹏到会指导。
[期刊] 管理世界
[作者]
马建堂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思想,根植于波澜壮阔的中国经济建设伟大实践,对中国经济发展改革问题进行了系统阐释,明确回答了经济形势怎么看、发展阶段怎么判、发展目标怎么定、经济工作怎么干等重大问题。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思想,系统完整、博大精深、逻辑严密,每一方面的论述都有富有创见的重大观点、前瞻性的战略部署和"四梁八柱"的关键举措。本文结合对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十九大精神的深入学习,尝试从方向论、目标论、主体论、认识论、方略论、动力论、底线论等7个方面,梳理归述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思想。
关键词:
经济思想 中国梦 两个一百年 党的十九大
[期刊] 中国财政
[作者]
本刊记者
习近平总书记在主题教育工作会议上的重要讲话,从新时代新征程党和国家事业发展的战略高度,深刻阐述开展主题教育的重大意义和目标要求,对主题教育各项工作作出全面部署。财政部党员、干部要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深刻认识开展主题教育的重要意义,切实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党中央决策部署上来,不断增强开展主题教育的思想自觉、政治自觉、行动自觉。
[期刊] 经济问题
[作者]
任保平 付雅梅
新时代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的新时代,现代化是从传统农业社会逐渐向现代工业社会转化的过程。自新中国成立以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经历了改革开放前的探索、改革开放后的发展以及新时代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建设三个发展阶段。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进行了一系列的理论和实践创新。其中,理论创新体现在以历史条件和历史任务改变确立了阶段性主题,提出了以新发展理念为精髓的现代化理念,以国家治理现代化为实质的现代化制度创新,以"中国梦"为线索的现代化蓝图的升华。实践创新体现在从外向经济到双向驱动的开放现代化之路,兼顾经济增长和环境保护的绿色现代化之路,着眼短期发展和长期趋势的创新现代化之路,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共享现代化之路,以消除不平衡为目标的协调现代化之路。
[期刊] 经济社会体制比较
[作者]
方俊
国家治理观的主旨在于回应三个核心问题:国家治理目的是为了谁,应以谁为中心?国家治理的标杆是什么,目标指向何在?权力是国家治理的核心依托,它是一柄双刃剑,国家治理应如何实现公权的有效约束?文章认为,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国家治理观对这三个问题给出了响亮的回答,也就是:构建以人民为中心的治理价值观,以实现国家治理现代化为目标的治理指向观,以实现有效约束为前提的公权监督观。
[期刊] 教育学报
[作者]
喻聪舟 温恒福
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现代化应当以实现理性精神为核心的经典现代化诉求为当前阶段基本任务,着力解决教育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的主要矛盾。仅从经典现代化的诉求去理解新时代的教育现代化是不够的,后现代理论对教育现代性过盛的危机提出了有益的警示,新现代化理论反应了当今时代教育现代化发展的新趋势,为超越经典现代化、实现对建设社会主义强国的引领提供了两种可能。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现代化,应当是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指导下,立足我国教育传统,集西方经典现代化宝贵经验、后现代批判与建设中的合理因素
关键词:
新时代 现代化 现代性 融合式教育
[期刊] 中国注册会计师
[作者]
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主题教育工作会议4月3日在北京召开。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出席会议并发表重要讲话。他强调,强国建设、民族复兴的宏伟目标令人鼓舞、催人奋进,我们这一代共产党人使命光荣、责任重大。我们要以这次主题教育为契机,加强党的创新理论武装,不断提高全党马克思主义水平,不断提高党的执政能力和领导水平,为奋进新征程凝心聚力,踔厉奋发、勇毅前行,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团结奋斗。习近平强调,这次主题教育要牢牢把握“学思想、
[期刊] 中国注册会计师
[作者]
5月1日出版的第9期《求是》杂志发表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的重要文章《在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主题教育工作会议上的讲话》。文章强调,要深刻认识开展这次主题教育的重大意义。第一,这是统一全党思想意志行动、始终保持党的强大凝聚力、战斗力的必然要求。思想上的统一是党的团结统一最深厚最持久最可靠的保证。我们这么大一个党,领导着这么大一个国家,肩负着带领全国各族人民实现国家强盛、民族复兴这个艰巨任务,全党必须统一思想、统一意志、统一行动。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