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5945)
2023(8303)
2022(6237)
2021(5572)
2020(4552)
2019(9915)
2018(10174)
2017(18735)
2016(10449)
2015(12029)
2014(12632)
2013(11778)
2012(10838)
2011(9612)
2010(9805)
2009(8905)
2008(8825)
2007(8453)
2006(7598)
2005(6694)
作者
(31279)
(25998)
(25831)
(24621)
(16324)
(12128)
(11790)
(10093)
(9951)
(9501)
(8880)
(8690)
(8544)
(8349)
(8293)
(8015)
(7643)
(7515)
(7420)
(7349)
(6817)
(6499)
(6432)
(5998)
(5884)
(5873)
(5846)
(5764)
(5398)
(5394)
学科
(43238)
经济(43193)
管理(26197)
(24308)
(18596)
企业(18596)
中国(16209)
(14897)
业经(13649)
地方(13379)
产业(11268)
方法(11228)
(9992)
(9856)
农业(9851)
(8809)
数学(8460)
理论(8414)
数学方法(8382)
(8157)
(8150)
技术(7533)
(7322)
银行(7296)
(7128)
金融(7121)
(7062)
教育(6898)
(6785)
发展(6569)
机构
学院(145573)
大学(142514)
(56797)
经济(55419)
研究(55296)
管理(49829)
理学(41245)
理学院(40752)
中国(40599)
管理学(39899)
管理学院(39641)
科学(34380)
(32151)
(28729)
(28444)
(25946)
研究所(25728)
(25211)
中心(24525)
业大(22807)
农业(22391)
(21058)
(20850)
师范(20780)
北京(20290)
(19907)
技术(19819)
财经(19431)
(18849)
(17433)
基金
项目(95506)
科学(73695)
研究(73236)
基金(64380)
(56895)
国家(56381)
科学基金(46750)
社会(44697)
社会科(42191)
社会科学(42183)
(40607)
基金项目(33557)
教育(33097)
(32965)
编号(31128)
自然(27672)
自然科(26950)
自然科学(26939)
自然科学基金(26440)
成果(26098)
资助(24894)
课题(23544)
(23397)
重点(22343)
(20061)
(19469)
发展(19229)
(19201)
(18919)
创新(18774)
期刊
(72700)
经济(72700)
研究(45643)
中国(38825)
(28409)
学报(25557)
教育(24599)
科学(22326)
管理(20674)
(19880)
农业(19265)
大学(19209)
学学(17675)
技术(15214)
业经(13992)
(13285)
金融(13285)
经济研究(11276)
(9997)
问题(9936)
财经(9830)
图书(9546)
(8788)
职业(8571)
(8074)
论坛(8074)
(7818)
科技(7728)
现代(7234)
书馆(7145)
共检索到238139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改革  [作者] 许召元   许振凌   刘凡   胡秀蓉  
现代化产业体系是中国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物质基础和产业支撑。中国已经建立全球最齐全、最完备的产业体系,不少产业的规模和发展水平居于全球前列。与2035年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目标的要求相比,中国现代化产业体系的差距主要体现在关键核心技术存在短板环节、制造业劳动生产率差距较大、绿色低碳水平不高、部分生产性服务业发展滞后、创新驱动投入产出效率偏低等五个方面。应持续推进数字化智能化绿色化升级以提高生产效率、发挥新型举国体制和超大规模国内市场需求拉动的合力加快突破关键核心技术、以促进商务服务业发展为核心促进制造业与服务业融合发展、加快建设绿色低碳能源体系助力绿色转型,并坚持高水平对外开放、优化劳动力资源在产业间的配置,持续提高中国现代化产业体系的水平与国际竞争力。
[期刊] 价格理论与实践  [作者] 许光建  孙伟  
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是跨越关口的迫切要求和我国发展的战略目标。现代化经济体系的提出符合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发生转化的基本国情和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新时代的要求。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的任务包括大力发展实体经济、提升创新地位、乡村振兴、区域协调发展、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和全面开放等六个方面。在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过程中,需要处理好四个关系,即政府与市场的关系、推进"放管服"改革与完善市场经济体制的关系、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与破除体制机制障碍的关系、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与深化制度改
[期刊] 经济研究参考  [作者] 沈文玮  
第一,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要把着力点放在实体经济上,把提高供给体系质量作为主攻方向。实现这样目标显然是要从生产端,也就是供给侧入手。我国经济体系存在的问题主要在生产端,性质是结构性的,包括供给和需求结构、产业结构、区域结构等,这些结构性的问题,最终集中体现在市场上就是产能过剩和供给不足并存的矛盾。产能过剩主要体现在煤炭、钢铁、水泥、平板
[期刊] 经济纵横  [作者] 李文军  
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是我国跨越经济转型升级关口的迫切要求和战略目标,是全面建成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根本保证。在深刻理解现代化与现代化经济体系基本内涵的基础上,明确构建科技创新、现代金融、人力资源与实体经济相互融合并协调发展的现代产业体系是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的核心任务,全面深化改革开放为构建现代化经济体系提供根本保障。
[期刊] 中国高教研究  [作者]
一是把方向,落实好立德树人根本任务。要把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国民教育全过程抓好"三爱"教育和"三节"活动,突出诚信教育,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汲取营养,完善"青少年志愿服务制度"。要切实改进体育、美育工作,养成学生一辈子锻炼身体的习惯,培养一两项艺术爱好。要部署推进课程改革,把党的教育方针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细化、实化、具体化,转化为学生的核心素养和学业质
[期刊] 改革  [作者] 徐金海   夏杰长  
加快建设以实体经济为支撑的现代化产业体系,是实现中国式现代化的根本支撑。目前中国产业体系现代化水平还不高,尚未构建起以实体经济为支撑的现代化产业体系,具体表现为:实体经济大而不强,产业体系的根基不牢;原始创新能力较为薄弱,产业体系的创新力不足;产业基础能力较弱,产业体系的控制力不强;产业链供应链现代化水平较低,产业体系的安全性不高。加快建设以实体经济为支撑的现代化产业体系的重点任务包括:推动产业转型升级,实现制造业高质量发展;提高技术先进性,促进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注重产业融合,推进现代服务业发展;增强产业安全性,提升产业链供应链韧性和安全水平。未来加快建设以实体经济为支撑的现代化产业体系,应加快突破关键核心技术难题,着力提高自主创新能力,推进产业基础高级化,全面提升实体经济数字化水平,优化现代化产业体系发展的制度环境。
[期刊] 宏观经济管理  [作者] 郑栅洁  
<正>习近平总书记在二十届中央财经委员会第一次会议上强调,现代化产业体系是现代化国家的物质技术基础;加快建设以实体经济为支撑的现代化产业体系,关系我们在未来发展和国际竞争中赢得战略主动。我们必须认真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的重要论述精神,深入领会蕴含其中的深刻内涵和深邃思想,坚持以实体经济为重,推进产业智能化、
关键词:
[期刊] 管理世界  [作者] 宁吉喆  
科学阐明中国式现代化的理论观点对于深入学习领会党的二十大精神十分重要。本文系统阐述了中国式现代化的特色、本质要求、重大原则和战略安排,探讨了中国式现代化各方面内容的意义、思路和方针,重点分析了经济、社会、生态文明、科技教育人才建设的主要任务。文章指出,中国的问题必须从中国基本国情岀发由中国人自己来解答。要坚持自信自立,推动高质量发展,提高人民生活品质,逐步把我国建设成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本文分析对读者全面理解和准确把握中国式现代化的立场、观点和方法有重要启示。
[期刊] 宏观经济研究  [作者] 张于喆   盛如旭   李红宇   杨威   王海成   张铭慎   郑腾飞   洪群联  
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是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必由之路,也是赢得大国竞争主动的战略需要。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提出“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强调“没有坚实的物质技术基础,就不可能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现代化产业体系是现代化国家的物质技术基础,能够为中国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的实现提供坚强物质支撑。为加快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本刊特刊发一组文章,讨论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的理论逻辑、主要问题和推进路径,供读者参阅和思考。
关键词:
[期刊] 开放导报  [作者] 张于喆   郑腾飞   盛如旭  
百年未有之大变局的外部环境以及我国现代化发展新阶段,对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提出了迫切要求。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的目标指向,从先进性看,要着眼于“高”;从完整性看,要着眼于“全”;从安全性看,要着眼于“稳”。与发达国家水平和我国实现高质量发展的目标相比,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仍面临产业国际竞争力和先进性不强、产业体系的动态调整及时性不强等诸多掣肘。要根据中国式现代化的发展要求,锚定强国建设、民族复兴目标,针对产业增长、要素驱动、产业创新、产业结构、产业布局、产业组织、产业政策等产业发展内容,结合现实中的具体问题统筹安排各个方面的推进举措,最终形成体现中国特色、符合时代背景和产业发展阶段特征的现代化产业体系。
[期刊] 中国金融  [作者] 魏琪嘉  
当前,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加速演进,加快建设以实体经济为支撑的现代化产业体系,是加快构建新发展格局、推动经济社会实现高质量发展的主动选择。金融是实体经济的“血脉”,发挥好金融对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的促进作用,是推动产业链、资金链、人才链、创新链融合发展的必要前提,对实现金融资源与实体经济良性互动具有重要意义。
[期刊] 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  [作者] 纪丽娟  
通过构建评价指标体系,对2010—2021年30个省份中国式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水平展开探究。结果表明:中国式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水平总体呈逐年上升态势,且各维度指数变化态势不尽相同;东部地区中国式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水平较高,中部地区次之,西部地区最低;省份空间关联模式以同质集聚为主;经济发展水平、数字金融、公共服务水平、众创空间或孵化室、人才资源是中国式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的核心影响因素。为此,应推动地区特色化发展、汇聚多元化创新要素、纵向延伸产业链条,助力中国式现代化产业体系高质量建设。
[期刊] 科技进步与对策  [作者] 王曦  
基于2011—2021年中国内地30个省份面板数据,借助纵横向拉开档次法、定基功效系数法、线性加权法度量中国式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水平,并运用空间计量模型分析中国式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影响因素。研究表明:2011—2021年中国式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水平及各维度表现均呈上升态势;中国式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存在显著的空间集聚特征,具体表现为高-高、低-低集聚趋势。空间杜宾模型估计结果表明,金融发展环境、地区环境容忍度、人口集聚程度、经济发展水平、外商投资强度、政府调控力度是影响中国式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水平的重要因素。基于此,提出应协同高效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深化区域协同发展、持续强化金融支持等政策建议。
[期刊] 改革  [作者] 陈梦根   张可  
随着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的兴起,数据等新型生产要素不断涌现,生产力发展进入新阶段。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关键在于大力发展新质生产力。立足于中国式现代化和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新时代需求,新质生产力不断引领生产方式、商业模式和发展动能发生根本性变革,对推动经济社会发展和构建现代化产业体系的作用愈发明显。发展新质生产力与构建现代化产业体系是相辅相成、相互促进的,现代化产业体系是新质生产力的根本依托,新质生产力是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的助推器。新质生产力代表了生产力发展的最新阶段和方向,体现了现代科技创新的高度集成与应用,是引领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的重要动力源泉。在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过程中,必须全面融入新质生产力,形成与之高度契合的产业结构、组织形式和生态系统。为更快形成新质生产力,构建现代化产业体系,应积极攻克关键核心技术,优化升级产业链供应链,改造提升传统产业,培育壮大战略性新兴产业和未来产业,大力发展数字经济。
[期刊] 云南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作者] 刘宇  
利用2013—2022年中国30个省级面板数据,借助空间杜宾模型、中介效应模型及调节模型分析数字金融对中国式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的影响效应。研究结果表明:中国式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具有较强的正向空间自相关特征;数字金融能够显著驱动本地区及周边地区中国式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数字金融对中国式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的促进作用存在产业规模与资源富集度异质性;数字金融能够通过推动科技创新促进中国式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要素集聚在数字金融与中国式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关系中发挥调节作用。据此,提出促进数字金融高质量发展,打造科技创新“新高地”,加速推动要素集聚的政策建议,为推进中国式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提供理论参照。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