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7571)
2023(9763)
2022(7663)
2021(6927)
2020(6013)
2019(13449)
2018(13217)
2017(25589)
2016(13574)
2015(14901)
2014(14605)
2013(14723)
2012(13327)
2011(11850)
2010(12311)
2009(11968)
2008(12232)
2007(11403)
2006(10381)
2005(9526)
作者
(38649)
(33061)
(32522)
(30520)
(20835)
(15740)
(14466)
(12696)
(12401)
(11767)
(11311)
(10848)
(10776)
(10376)
(10219)
(9815)
(9493)
(9455)
(9435)
(9381)
(8221)
(8214)
(8046)
(7676)
(7511)
(7349)
(7318)
(7225)
(6656)
(6605)
学科
(80724)
(65067)
经济(64985)
(64244)
企业(64244)
管理(51716)
(44865)
农业(29814)
业经(27536)
方法(25205)
(21233)
数学(17665)
数学方法(17530)
(16248)
财务(16233)
财务管理(16219)
中国(15532)
技术(15424)
企业财务(15334)
(14446)
(14322)
(12206)
(12060)
(11922)
理论(11559)
(11442)
贸易(11432)
(11117)
地方(10634)
企业经济(10615)
机构
学院(203392)
大学(193458)
(91770)
经济(90328)
管理(84913)
理学(72946)
理学院(72357)
管理学(71504)
管理学院(71144)
研究(64296)
中国(53413)
(51179)
(40418)
(39939)
农业(38730)
科学(36915)
业大(35003)
(33514)
(32461)
财经(31509)
中心(29949)
研究所(28890)
(28504)
经济学(26356)
经济管理(26270)
(25468)
北京(24508)
经济学院(23845)
农业大学(23658)
商学(23469)
基金
项目(129413)
科学(103737)
研究(98231)
基金(94724)
(81354)
国家(80419)
科学基金(70623)
社会(65685)
社会科(61961)
社会科学(61946)
(53268)
基金项目(50234)
自然(43571)
自然科(42629)
自然科学(42619)
教育(42313)
自然科学基金(41931)
(41430)
编号(40393)
资助(37098)
(34563)
成果(30645)
(30219)
(29441)
(29372)
(28859)
重点(28124)
创新(27238)
国家社会(27220)
(27135)
期刊
(113897)
经济(113897)
研究(58057)
(55722)
中国(41977)
农业(37635)
管理(34058)
(33917)
科学(29178)
学报(28394)
业经(26598)
大学(23394)
学学(22519)
(20383)
金融(20383)
(20024)
技术(19971)
经济研究(15993)
财经(15747)
问题(15346)
教育(15182)
农村(13992)
(13992)
农业经济(13760)
(13707)
技术经济(13553)
世界(12909)
(11346)
经济问题(10949)
现代(10816)
共检索到314430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农业现代化研究  [作者] 朱万斌  常欣  程序  
农业生产力的计量方法直接决定着人类对农业生态系统的价值评估,进而决定生产者对生产方式的选择。过去的一个世纪内,农业的功能与属性都已经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尤其是其对自然资本的消耗和生态环境的影响已成为全球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支配力量。然而当前沿用的农业生产力计量方法却反映不出这些变化了的特征和需要,以致于严重削弱了现时农业生产力也使损害了农业可持续发展能力的不当生产方式被肯定、支持和鼓励。本文梳理了农业生产属性演变和生产力计量方法发展的脉络,提出用农业生态系统生产力概念和方法体系来计量农业生产力的设想。
[期刊] 山西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关付新  
通过对1985~2005年我国农业生产力发展和农户性质变迁的实证研究,揭示了我国农业生产力发展决定农业组织演进的变化过程。农业生产力的发展,改变了我国农业生产要素的存在状态,产生了农户打破自给自足和"小农均衡"状态的经济剩余。农户作为配置和利用农业生产要素的经济组织,正从传统农户和商品农户向现代农户转变。促进我国农户向现代农业组织演进的根本途径是深化农村改革,进一步解放和发展农业生产力。
[期刊] 农业经济  [作者] 于中涛  张燕之  
传统的生产力理论认为,生产力是人类征服和改造自然的能力。这种理解有其合理之处,也有不容忽视的问题。特别是在人与自然的关系上,它只看到了人对自然的征服和改造以及人与自然的对立,而没有看到人只有借助于自然力才能驾驭自然力以及人与自然的统一。今天,人与自然关系紧张、资源和环境问题凸显,社会及农业的可持续发展面临严峻的挑战,其重要原因之一,就在于我们以往对生产力的这种误读。所以,正确解读农业生产力与自然力的关系,对于我们坚持科学发展观,走可持续发展道路,促进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从而发展农业生产力,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具有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
[期刊] 农业经济问题  [作者] 米黎钟  郭之骁  
现代农业不仅是生产资源、技术和方式的现代化,而是供产销全过程的现代化运作,具有相当的系统性和复杂性。片面的研究不能完全解释其先进性以及其实施路径的内在逻辑联系,片面的模仿也不能有效实现传统农业的现代化转型。本文从供应、生产、销售、食品安全、风险管控和可持续发展六个紧密相连的维度,系统、深入地剖析美日两国看似迥异的现代农业生产组织模式发现,它们只是在不同资源禀赋和人文背景下依据相同的理念和路径实现农业现代化,并解释了其现代化的实质,如扩大单体规模、促使产业集聚、加速科技转化、推进行业交融、完善监管体系、实现产品分级、优化资源配置、保障持续发展等,借此为我国农业现代化转型提供参考。
[期刊] 农业经济问题  [作者] 冉光和  王建洪  王定祥  
现代农业生产中的碳排放是引起全社会高度关注的重大课题。本文构建了一个基于农户行为的碳排放评价体系和模型,测定和预测了我国现代农业生产中的碳排放变动水平与趋势。结果表明,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农业生产碳排放以平均每年5%的速度持续增长,由于各因素变化率VAR检测值的分化,未来农业碳排放增长率表现为进一步升高的趋势。
[期刊] 农业经济  [作者] 黄慧芬  
农业生产性服务业,即面向农业产业链提供生产性服务的服务业。近年来,我国农业生产性服务业发展很快,成为发展现代农业、推进农业发展方式转变的战略引擎。农业生产性服务有助于农业产业链的整合、农业生产效率的提高以及农业比较利益的提升,促进了农业发展方式的转变。但是,我国农业生产性服务业发展水平与建设现代农业要求还存有较大差距,农业生产性服务业市场化、产业化、社会化发展滞后。因此,今后要利用多种渠道和手段吸引产业要素投向为农业提供服务的现代服务部门,推动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升级。
[期刊] 农业现代化研究  [作者] 胡继连  
本文从生产力要素均衡组合原理论述起,在阐明了生产力要素组合均衡、不均衡、均衡效应及均衡阶跃等基本概念的基础上,分析了我国农业生产力要素的宏观组合关系,提出了我国农业生产力要素宏观组合优化的对策、措施。
[期刊] 农业技术经济  [作者] 辛翔飞  秦富  
本文通过计算不平等指数,分析我国农业劳动生产力水平的地区差距及其演变趋势,并通过指数分解法分别计算东中西地区内部和地区间的差距程度。研究表明,我国农业劳动生产力水平的地区差距在不断扩大;东中西地区内部的差距对总体差距的贡献在减小,但地区间的差距在扩大;东部地区形成了“富裕俱乐部”,西部地区并未形成“贫穷俱乐部”。
[期刊] 管理世界  [作者] 张永成  
本文利用多种比较分析模型对我国农业生产力绩效进行了实证测量,得出基于环境效应调整的农业生产力绩效水平要远远高于传统方法的评价结果的结论,为我国农业社会功能的重新定位提供了一个理论基础。
[期刊] 经济问题  [作者] 林政  
农业生产力因素按其转化为生产力的方式可以被划分为物质生产因素和非物质生产因素,其具体构成可概括为十个方面。同时,农业生产力因素的构成并非杂乱堆砌,而是由特定的农业生产力因素在特定的关联方式下所形成的有机整体,是类型、层次和指标的统一。
[期刊] 世界农业  [作者] 黄旭锋  
本文从对加拿大的农业生产力布局发展进行分析,论述加拿大农业生产力布局发展的做法和措施,其中包括:农业生产布局概况、农业经营规模分析及农业资源区域布局演变等方面,从而得到一些对中国农业生产力布局发展起到一定的借鉴作用。
[期刊] 经济问题  [作者] 张福生  
旱作农业地区 ,资源制约的主要因素是水资源的严重短缺。以水资源的有效保护和高效利用为核心 ,实施对旱作农业生产力要素的改造创新和要素组合的结构调整 ,是农业综合生产能力提高的关键环节 ,也是旱作农业增长方式转变的实现途径。
[期刊] 当代经济研究  [作者] 王水兴   刘勇  
人工智能代表着新的生产力和新的发展方向。智能生产力是马克思主义生产力理论的创新发展,是人工智能作为时代主导性技术与社会生产深度融合的产物,是人类为了实现自我解放而不断深化对自然力运用的结果。作为一种新质生产力,智能生产力具有以人工智能生产力要素化为引擎的先进性,以生产力要素智能化为依托的快速迭代性,满足多样发展需求的普惠性,使各领域联系日益紧密的通约性,推动人类持续发展的绿色性。智能生产力是适应社会化大生产的新质态的生产力。解放和发展智能生产力,要深刻认识加强人工智能新型基础设施建设的重要意义,坚持以习近平关于新质生产力重要论述为指导,以实现高质量发展为主线,以培养规模宏大的创造性劳动阶层为抓手,以突破人工智能技术为核心动力,以构建风险防范体系为保障。
[期刊] 技术经济  [作者] 郑玉芝  
企业文化是当前我国企业界、理论界正在探讨的一个热门话题。至于究竟什么是企业文化,可以说是诸家纷起,说法不一,各有侧重。我觉得,企业文化是一个新名词,但从一定意义上说它要解决的却是一个老问题,即人的因素问题,人的积极性问题。企业文化的优点是它把单纯的企业管理与职工素质的全面提高结合起来,把企业中的经济因素和文化因素结合起来,把职工个人的物质需求与精神需求转化为一种群体意识,即企业精神。这种精神是企业创造财富的一部分,也是社会文明的一部分。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