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10449)
- 2023(14666)
- 2022(12053)
- 2021(10967)
- 2020(8977)
- 2019(19830)
- 2018(19705)
- 2017(37644)
- 2016(20236)
- 2015(22729)
- 2014(22768)
- 2013(22683)
- 2012(21552)
- 2011(19532)
- 2010(20371)
- 2009(19404)
- 2008(19441)
- 2007(18223)
- 2006(16830)
- 2005(15660)
- 学科
- 济(111797)
- 经济(111590)
- 业(88071)
- 企(70119)
- 企业(70119)
- 管理(67818)
- 农(47366)
- 方法(35555)
- 业经(33718)
- 农业(31850)
- 中国(30195)
- 地方(27817)
- 财(26526)
- 数学(26368)
- 数学方法(26146)
- 制(21019)
- 技术(18801)
- 务(17967)
- 财务(17939)
- 财务管理(17910)
- 学(17798)
- 和(17552)
- 策(17490)
- 企业财务(16918)
- 理论(16865)
- 贸(16402)
- 贸易(16387)
- 体(16293)
- 发(16056)
- 易(15788)
- 机构
- 学院(308441)
- 大学(300363)
- 济(140728)
- 经济(138082)
- 管理(118642)
- 研究(107441)
- 理学(100181)
- 理学院(99117)
- 管理学(97813)
- 管理学院(97237)
- 中国(85675)
- 京(63933)
- 财(62977)
- 科学(61259)
- 农(61180)
- 所(54627)
- 江(50536)
- 中心(49045)
- 财经(48678)
- 研究所(48410)
- 农业(46341)
- 业大(44964)
- 经(43805)
- 经济学(42502)
- 北京(40546)
- 范(39742)
- 州(39548)
- 师范(39415)
- 经济学院(37921)
- 院(37187)
- 基金
- 项目(187453)
- 科学(149420)
- 研究(143086)
- 基金(135420)
- 家(115459)
- 国家(114212)
- 科学基金(99219)
- 社会(96080)
- 社会科(89995)
- 社会科学(89965)
- 省(75566)
- 基金项目(71131)
- 教育(63153)
- 划(60452)
- 自然(59378)
- 编号(58850)
- 自然科(58014)
- 自然科学(58002)
- 自然科学基金(57023)
- 资助(53860)
- 成果(47436)
- 发(46668)
- 部(41517)
- 重点(41506)
- 创(41136)
- 课题(40430)
- 业(39951)
- 国家社会(39345)
- 发展(38866)
- 展(38265)
- 期刊
- 济(181836)
- 经济(181836)
- 研究(97802)
- 中国(70069)
- 农(63823)
- 财(50544)
- 管理(48904)
- 科学(42912)
- 农业(42815)
- 学报(42542)
- 大学(34244)
- 融(33998)
- 金融(33998)
- 业经(33449)
- 学学(32545)
- 教育(31694)
- 技术(29672)
- 经济研究(27071)
- 财经(25703)
- 问题(23581)
- 经(22434)
- 业(22078)
- 技术经济(19393)
- 世界(18607)
- 贸(16600)
- 经济问题(15796)
- 商业(15618)
- 现代(15608)
- 农村(15574)
- 村(15574)
共检索到499958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改革与战略
[作者]
李欣广
人的发展在社会经济发展中所处的地位可概括为:人的发展是社会经济发展的终极目的。人的发展是社会经济发展的关键标志,社会经济发展对人的两类能力提升(个体能力的增强与集体能力的进步)有着不同的内涵、方式与相互关系。人的发展是社会经济发展最重要的手段,人力资源与经济结构有内在关联,经济人才培养是经济发展的重要依托,科学发展与人的发展直接相关。人的发展是三位一体发展的首要任务,农民、农村、农业的现代化和农民现代化最关键。人的发展与社会经济发展相互提供调节的驱动力,当代社会的发展对人的经济行为提出了一个中心(不做金钱
[期刊] 管理世界
[作者]
王梦奎
[期刊] 农业经济问题
[作者]
吴敬学 毛世平 王济民 檀学文
[期刊] 经济师
[作者]
彭国福
发展现代农业,需要积极重视各种先进农业生产技术的应用。全面推广各项农业技术辅助农业生产,将会显著提升农作物的产量,并促使农业经济效益显著提升。因此,文章对现代农业经济发展中农业技术的重要性进行研究。结合现代农业技术在农业经济发展中的应用,发现其能够有效提升农业生产效率、优化农产品质量、增加农民收入、推动新型农业科技发展并对于持续提升农民素质具有积极促进作用。
关键词:
农业技术 农业经济 现代化
[期刊] 价格月刊
[作者]
程华蓉
南昌市价格调节基金制度是1989年经省人民政府批准实施的,由于当时属尝试阶段,征收范围较为狭窄,年均征收额200万元左右,很难满足当时政府平抑市场物价的需要。根据国务院《关于积极稳妥地推进物
[期刊] 农村经济
[作者]
何秀玲
探讨和研究我国农村经济社会发展问题 ,实际上也就是探究如何解决好农业、农村、农民即“三农”问题。我国农村存在的经济社会问题 ,属于公共问题 ,解决这些问题 ,政府负有重大的责任。为促进有中国特色的农村经济社会发展 ,政府应当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发展 ,加大对农业的投入 ,加快农村市场的培育 ,推进农业结构的调整 ,切实减轻农民的负担。
关键词:
农村经济 政府行为 政府责任
[期刊] 农村金融研究
[作者]
吴增芳
农业发展社会经济学,又称农业发展经济学、农业发展学或国际农业发展引论。它是西方现代农业经济科学中的一门新兴的学科,属于农业政策、农村社会学和农业经济三位一体的综合性科学。
[期刊] 经济师
[作者]
刘垣泽
人口数量统计工作在我国自古就有,随着时代变迁和科技水平的不断进步,特别是新中国成立后,我国人口普查工作逐步走入正轨,尤其是2010年5月12日,经国务院第111次常务会议通过,《全国人口普查条例》自2010年6月1日正式实施,人口普查工作以立法形式确定下来,标志着我国人口统计工作实现了法制化、科学化。对于人口数量变化与社会经济发展的关系,经济学家们普遍认为:人口增长与经济增长比例关系是社会再生产过程中,人口再生产发展速度与物质资料再生产之间的一定的数量对比关系。马克思主义提出的两种生产理论给予当代中国社会经济发展重要的启示,是制定我国经济政策和人口政策的指导思想。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指出,促进生育政策和相关经济社会政策配套衔接,加强人口发展战略研究。这就要求我们在积极发展经济的同时,还要注重有计划地调节生育,做到“两种生产一起抓”。
[期刊] 统计研究
[作者]
卢精诚
自从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社会主义建设进入新的历史时期,社会经济情况发生了深刻的变化。客观形势迫切要求社会经济统计学,首先是社会经济统计学原理有一个较大的发展。《社会经济统计学原理教程》(以下简称《原理教程》)一书的出版,为欣欣向荣的统计理论百花园又增添了一朵新花。通读全书,感到其中洋溢着开拓精神和时代气息,它在许多方面对社会经济统计学的发展作出了贡献。
[期刊] 中国人口科学
[作者]
蔡昉
文章在揭示中国严峻就业形势的基础上,从借鉴市场经济国家的经验和中国的实际出发,通过阐述充分就业是经济社会稳定的基础,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有赖于就业的扩大,经济增长并不自动导致最大化就业,以及人力资本积累具有公共品的性质等命题,论证就业应该成为中国社会经济发展政策的优先目标。
[期刊] 工业技术经济
[作者]
吴茂青 金莉芝
浙江是中国经济增长速度最快和最具活力的省份之一,从增量改革的角度来看,私营经济的快速发展是浙江经济发展的特色和优势。浙江私营经济的发展促进了经济增长,推动了社会生产力发展,成为工业化、城市化和现代化的生力军,成为就业和城乡居民收入增长的最大来源,成为繁荣城乡市场的主体力量,为培养企业家,构建人力资本形成了良好机制,并为财政收入、出口创汇做出重要贡献。
关键词:
浙江 私营经济 角色定位
[期刊] 人口研究
[作者]
李竞能,吴国存
伟大革命导师马克思逝世已经一百年了。在这期间,世界形势发生了翻天复地的变化。中国人民在马克思革命学说的指引下,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取得了民主革命和社会主义革命的伟大胜利,建立起一个日益繁荣富强的社会主义新中国。
[期刊] 资源与环境
[作者]
高广生
本文从国土规划的作用、性质和基本内容等入手,详尽分析了国土规划在经济建设与生态环境保护、促进生产力合理布局、资源综合开发和环境综合整治方面的地位与作用。提出制定统筹兼顾,考虑生态、经济效益的规划(即国土规划)是保证我国经济社会协调发展的重要手段之一。
[期刊] 农村经济
[作者]
李晖
在现代社会经济条件下,传统循环农业已丧失生命力,必须发展一种有别于传统循环农业的新的现代循环农业。作者将现代农业循环经济的主要特征概括为种养大循环、工农大循环、城乡大循环、区域大循环、循环产业化、操作机械化、系统开放化等,并就当前我国发展现代农业循环经济的取向、重点与措施进行了探讨。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