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12580)
- 2023(17712)
- 2022(14357)
- 2021(13234)
- 2020(11079)
- 2019(25166)
- 2018(24647)
- 2017(47613)
- 2016(24862)
- 2015(27911)
- 2014(27380)
- 2013(27133)
- 2012(24788)
- 2011(21956)
- 2010(22343)
- 2009(21078)
- 2008(20050)
- 2007(18054)
- 2006(15842)
- 2005(14093)
- 学科
- 济(115384)
- 经济(115269)
- 业(101286)
- 企(82722)
- 企业(82722)
- 管理(81171)
- 方法(51747)
- 农(51242)
- 数学(42869)
- 数学方法(42455)
- 业经(37059)
- 农业(34264)
- 中国(33511)
- 财(33230)
- 融(27858)
- 金融(27857)
- 银(25829)
- 银行(25819)
- 地方(25013)
- 行(24915)
- 制(24731)
- 务(23105)
- 财务(23054)
- 财务管理(23016)
- 企业财务(21888)
- 技术(21278)
- 贸(19142)
- 贸易(19128)
- 理论(18754)
- 易(18584)
- 机构
- 学院(352567)
- 大学(343114)
- 济(156160)
- 经济(153360)
- 管理(146157)
- 理学(125981)
- 理学院(124934)
- 管理学(123232)
- 管理学院(122588)
- 研究(106760)
- 中国(91065)
- 财(72498)
- 京(69285)
- 农(61897)
- 科学(58517)
- 财经(57286)
- 江(53847)
- 中心(53706)
- 经(52135)
- 业大(50047)
- 所(49625)
- 经济学(48044)
- 农业(46816)
- 研究所(44207)
- 经济学院(43684)
- 州(42768)
- 北京(42584)
- 财经大学(42165)
- 经济管理(40949)
- 范(40743)
- 基金
- 项目(233337)
- 科学(187744)
- 研究(177837)
- 基金(171671)
- 家(145506)
- 国家(144121)
- 科学基金(128057)
- 社会(118071)
- 社会科(111982)
- 社会科学(111956)
- 省(93386)
- 基金项目(91027)
- 教育(80562)
- 自然(78982)
- 自然科(77243)
- 自然科学(77229)
- 自然科学基金(75917)
- 划(75108)
- 编号(71964)
- 资助(68784)
- 成果(55994)
- 部(52500)
- 发(51974)
- 创(51823)
- 重点(51305)
- 国家社会(49336)
- 课题(48798)
- 创新(47728)
- 制(46672)
- 人文(46371)
- 期刊
- 济(176800)
- 经济(176800)
- 研究(101309)
- 中国(70335)
- 农(63712)
- 财(58274)
- 管理(56840)
- 融(46253)
- 金融(46253)
- 科学(44869)
- 学报(43299)
- 农业(42979)
- 大学(36482)
- 业经(35486)
- 技术(34787)
- 学学(34757)
- 教育(31286)
- 财经(28895)
- 经济研究(26238)
- 经(24958)
- 问题(23689)
- 业(22161)
- 技术经济(19910)
- 商业(17506)
- 世界(17489)
- 统计(17415)
- 现代(17158)
- 策(16672)
- 版(16354)
- 农村(16238)
共检索到531314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中国农村观察
[作者]
孙顶强 梅玉琦 杨馨越
农村产业融合是构建现代农业产业体系、转变农业发展方式和探索中国特色农业现代化道路的重要途径。如何更好地促进农村产业融合是当前中国农业发展面临的重要课题。本文基于全国8325个现代农业园区的数据,采用多期双重差分模型,实证检验现代农业园区建设对农村产业融合的影响。研究表明:现代农业园区建设能显著促进地区农村产业融合。进一步的异质性分析发现:现代农业园区建设的政策效应存在等级异质性,国家级现代农业园区建设的农村产业融合促进作用大于省级现代农业园区建设,而地市级现代农业园区建设的作用不显著;从园区类型来看,现代农业产业园和现代农业示范区建设更能促进农村产业融合。进一步的机制分析表明,现代农业园区建设通过农业产业集聚效应和农业技术示范效应推动农村产业融合。本文的研究结论为因地制宜地发挥现代农业园区建设在农村产业融合中的促进作用提供了政策启示。
[期刊] 农业现代化研究
[作者]
韩国莹 刘同山
信息通信技术(ICT)作为获取信息、分享和利用资源的重要媒介,为农村经济发展和现代乡村产业体系的构建带来了新机遇。基于最新一次全国农业普查北京市调查的村级数据,采用内生扩展回归模型、广义倾向得分匹配和工具分位数回归等方法,分析ICT对农村产业结构升级的影响,探讨ICT对农村产业结构水平的作用路径。结果表明,在2 851个样本村中使用ICT的农户比例在50%及以上的村共有1 503个,占总样本村的52.72%,平均产业结构水平为6.53,ICT使用比例较高的村的产业结构水平也较高。在未达到现有资源禀赋约束下的最优产业结构水平时,ICT能够显著促进农村产业结构升级,在超过这一水平后,ICT对农村产业结构水平不再具有正向作用,二者之间呈较为稳定的“倒U型”关系。ICT对产业结构水平位于中间和中间偏上的农村地区,有明显的“扶优做强”特性。据此,建议加紧完善农村网络基础设施,引导支持农村居民借助ICT发展农村电子商务等新产业,开拓农村产业的新发展模式,利用ICT激活乡村产业发展所需各类要素资源,同时瞄准不同等级产业结构水平的地区,制定更有针对性的具体措施。
[期刊] 改革与战略
[作者]
魏德功
现代农业是一个历史的、发展的,其内涵随着历史进程的变迁而不断更新的概念。科学技术性、制度创新性及效率与效益性是其基本特征。现代农业国区是在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型期的特殊产物,它应充分体现现代农业的内涵与发展趋势。区位理论、增长极理论、系统工程理论和可持续发展理论概括为园区建设的基本理论。坚持经济效益、产业化经营、市场扩张、科技优先、以及区域特色应当是园区建设要遵循的基本原则。
关键词:
现代农业 园区建设 理论基础 基本原则
[期刊] 农业技术经济
[作者]
李博伟 邢丽荣 徐翔
本文从理论上分析了农业生产集聚对农民收入的影响机制,并以淡水养殖为例,利用村户对接的调研数据进行实证检验。主要结论有:农业生产集聚和生产技术服务产生显著的交互作用,促进农民收入增加,相比技术推广服务,农业生产集聚和生产外包服务的交互作用更强烈;农业生产集聚和合作社组织模式产生显著的交互作用,促进农民增收,而农业生产集聚和"公司+农户"组织模式没有产生显著的交互作用;农业生产集聚对农民收入的影响存在门槛效应,来自淡水养殖的经验证据显示,当集聚程度低于门槛值0. 7619时,集聚对农民收入没有显著影响,当集聚程度高于门槛值时,能够显著促进农民收入增加,并且随着集聚效应被激活,农户个体差异对养殖收入的影响被削弱。
[期刊] 世界农业
[作者]
张洪振 李桐林 孔媛 潘明明
电子商务能否助力乡村特色农业产业发展?本文基于翔实的村级与规模经营农户微观数据,实证检验电子商务对乡村特色农业发展的影响、制约因素和作用机制。研究发现:电子商务能够显著促进乡村地区的产业发展,其作用在全国层面具有普遍性。稳健性和内生性检验验证了上述结论的稳健性。调节效应和机制检验结果表明,电子商务不仅能直接通过拓宽销售渠道、营造品牌促进农村特色产业发展,还能通过吸引劳动力回流等方式加强地区人力资本强度,间接推动农村产业发展,但其影响受到村庄干部素质能力的调节。本文的研究结论对于完善乡村电子商务政策、推进乡村特色农业发展和产业振兴具有重要意义。
关键词:
电子商务 特色农业 村干部能力 作用机制
[期刊] 自然资源学报
[作者]
田彩红 李琳 廖斌
基于2006—2021年长江经济带579个县域的面板数据,采用固定效应模型、门槛模型探讨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对农业绿色发展的影响效应及非线性调节机制。研究表明:(1)研究期间,长江经济带县域农业绿色发展和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水平均呈波动上升趋势,并呈现“下游高、中游平、上游低”的空间分异格局。(2)长江经济带县域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能显著促进农业绿色发展,但影响效应存在区域异质性,表现为下游县域>中游县域>上游县域。(3)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对农业绿色发展的影响存在双门槛特征,在整体层面和中游县域呈“跃迁式”增长特征,在下游县域呈“U”型特征,在上游县域先呈边际效应递增再呈边际效应递减。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对农业绿色发展的影响存在产业升级的双门槛特征,在整体层面和上游县域、中游县域呈“跃迁式”增长特征,在下游县域呈“增长—缓冲—增长”特征。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对农业绿色发展的影响存在技术创新的双门槛特征,在整体层面和中游县域呈“跃迁式”增长特征,下游县域呈“增长—缓冲—增长”特征,上游县域不存在门槛效应。研究结果可为中国推动农业绿色发展提供决策参考,也为其他欠发达国家的农业绿色发展提供经验借鉴。
[期刊] 山西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王树进 黄冠军
现代农业园区是我国在加快农业现代化建设过程中出现的一种新型农业组织形式。自1994年我国提出建设现代农业园区开始,各地相继建立不同种类、规模和质量的现代农业园区,对于促进农村产业结构调整、农产品质量提升和农村经济发展有重要作用。对现代农业园区进行技术经济综合评价,可为政府提供科学的决策和管理依据,引导现代农业园区更加科学健康地发展。因此,制订完善的现代农业园区技术经济综合评价体系是亟待解决的问题。
[期刊] 金融与经济
[作者]
赖娟 罗继美 唐凡 刘燕云
选取2011—2020年全国146个县域的平衡面板数据,视“保险+期货”试点项目的开展为准自然实验,采用熵值法对农业产业规模化进行赋权测算,并选用多期双重差分模型实证评估“保险+期货”对农业产业规模化的影响效应。研究结果表明:“保险+期货”试点对农业产业规模化具有明显的促进作用,地方财政支持具有正向调节效应;“保险+期货”试点地区与品种对农业产业规模化的影响存在异质性,即在东部地区“保险+期货”试点对农业产业规模化的影响更大,对粮食作物产业规模化的促进效应强于经济作物。对此要持续推进“保险+期货”试点范围扩大并覆盖更多农产品品种,进一步完善和优化现有“保险+期货”模式。与此同时,要在东部地区与产粮县区做好宣传与培训工作,积极推动“保险+期货”试点项目开展,以提升当地农业产业规模化水平。
[期刊] 南方经济
[作者]
文春晖 郭骞谦
农业全球价值链(AGVC)作为全球国际分工的载体对各国现代产业体系和产业结构转型升级产生重要影响。文章在构建农业全球价值链促进产业结构转型升级理论模型的基础上,运用2007—2019年全球60个国家的面板数据,检验了农业全球价值链嵌入对产业结构转型升级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研究发现:(1)AGVC嵌入通过产业融合中的农业工业化和农业服务业化两条途径促进产业结构合理化和高级化,从而实现产业结构转型升级,AGVC参与度越高的国家,农业工业化与农业服务业化程度越高,产业结构转型升级也更快;(2)AGVC上游嵌入对结构高级化和结构合理化均产生较明显的促进作用,而AGVC下游嵌入仅对产业结构合理化产生影响,对产业结构高级化影响不显著;(3)AGVC嵌入对发展中国家产业结构合理化和产业结构高级化均存在显著的正向影响,而对于发达国家而言,AGVC嵌入仅通过农业服务业化带动产业结构高级化。未来,基于我国新发展格局和产业结构发展阶段判断,需要坚定不移地构建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的双循环发展战略,形成高水平的农业对外开放发展新格局;加快农业领域科技创新与国际合作,增强国际市场竞争力;坚持农业工业化和农业服务业化双轮驱动,推动产业结构转型升级。
关键词:
农业全球价值链 产业融合 产业结构转型
[期刊] 世界农业
[作者]
李春杰 张卫华 于战平
国外现代农业园区建设发展早于中国20年的时间,其发展过程中积累了丰富的经验。通过对以色列的示范农场、日本的农园和美国的农业科技园区主要做法的经验分析和总结,结合天津现代农业园区发展中存在的建设内容雷同、经济和社会效益差异大、科技示范带动能力弱,以及过分估计依赖休闲农业的贡献等问题,提出了国外农业园区发展对天津的启示是转变政府扶持农业园区的发展方式、提升农业园区的经济效益、探索园区产权制度改革、提高设施使用率和完善对农业园区发展的公共服务体系。
[期刊] 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
[作者]
赵海燕 严铠 刘仲妮 马峥 唐衡
[目的]产业融合是现代农业产业园建设的重点所在,对园区产业融合发展及其综合效益进行分析,明晰其产业融合发展的整体水平,并有利于了解园区建设的阶段性成效与主要短板。[方法]根据现代农业产业园产业融合的形式及其产生的作用,结合文献与调研资料,本文从园区产业融合发展本身和产业融合发展的综合效益两方面选取相关指标,利用层次分析法、德尔菲法构建产业融合发展水平评价指标体系,并运用农业产业融合综合发展指数法测算北京8家园区的产业融合指数和综合效益指数,从两方面观测园区产业融合发展水平。[结果](1)经过三年的发展,北京现代农业产业园整体上基本实现产业融合发展并取得较好经济效益,但产业融合深度不足和社会、生态效益偏低。(2)园区农业产业链延伸达到基本实现融合发展水平,但农业多功能拓展、技术渗透发展两方面水平相对偏低,主要是休闲农业拓展、科研经费投入力度、农业物联网等信息技术应用等发展不足影响其融合深度。(3)园区产业融合发展的经济效益水平较高,但社会、生态两方面效益水平相对较低,主要是组织化水平、绿色发展、就业促进等作用发挥不足影响其综合效益水平。[结论]基于北京区域特殊性,发挥科技创新的强劲驱动力和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的主要推动作用是未来北京现代农业产业园提升产业融合深度和综合效益水平的关键所在。
[期刊] 农业经济
[作者]
宋路平
进入新世纪后,现代农业园区建设受到关注,成为农村产业融合发展的主要载体,能够凭借技术层面、资金层面、政策层面优势,对农业发展形成示范作用。打造现代农业产业园区,能够转变过往农业发展理念,积极引入数字化技术,展现市场化运营效用,使得城乡资源得到有效统筹,为乡村振兴打牢基础。本文对当前现代农业园区如何推动农村经济发展加以分析,归纳现代农业园区在长时间发展中面临的问题,结合其他地区成熟经验,形成具有可实施性改进对策。
关键词:
现代农业园区 农村经济 乡村振兴
[期刊]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傅建祥 罗慧
从山东半岛沿海地区选取青岛、威海和潍坊3个农业示范园作为研究对象,在采用模糊层次分析法(Fuzzy-AHP法)创建现代农业示范园的综合评价指标体系的基础上,对以上3个地区的不同园区的发展状况和管理状况等方面进行综合考评。通过对比分析发现,山东半岛沿海地区现代农业示范园区有的已进入农业现代化的发展阶段,有的还处在起步阶段,其建设和发展呈现不平衡的发展态势。推进现代农业示范园区的建设和发展,要依托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增强科技支撑能力;在加大对园区的政策性扶持的同时,注重园区自我发展能力的提升;通过农民培训体制机制的创新,提高园区引领和示范带动效果。
[期刊]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傅建祥 罗慧
从山东半岛沿海地区选取青岛、威海和潍坊3个农业示范园作为研究对象,在采用模糊层次分析法(Fuzzy-AHP法)创建现代农业示范园的综合评价指标体系的基础上,对以上3个地区的不同园区的发展状况和管理状况等方面进行综合考评。通过对比分析发现,山东半岛沿海地区现代农业示范园区有的已进入农业现代化的发展阶段,有的还处在起步阶段,其建设和发展呈现不平衡的发展态势。推进现代农业示范园区的建设和发展,要依托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增强科技支撑能力;在加大对园区的政策性扶持的同时,注重园区自我发展能力的提升;通过农民培训体
[期刊] 中国农村经济
[作者]
邓世令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
推荐搜索
收储制度改革能否促进玉米生产率增长?——来自全国农村固定观察点的经验证据
农村产业融合与县域经济增长——基于农村产业融合发展试点政策的经验证据
农旅融合发展能否提高县域经济韧性?——基于“全国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示范县”政策的经验证据
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促进了县域共同富裕吗——来自长江经济带579个县域的证据
农村三产融合、身份认同与益贫效应——基于CFPS的经验证据
高水平对外开放能否促进企业绿色技术创新——基于自由贸易试验区建设的经验证据
荷兰发展现代化农业对促进中国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的启示
“关系”能否带来幸福?——来自中国农村的经验证据
数字普惠金融对农村产业融合的影响——基于农村双创促进机制视角
农村三产融合与现代农业发展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