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15995)
2023(22951)
2022(19361)
2021(17972)
2020(15073)
2019(34002)
2018(33625)
2017(64177)
2016(35079)
2015(39149)
2014(38611)
2013(37958)
2012(35084)
2011(31691)
2010(32054)
2009(29806)
2008(29435)
2007(26312)
2006(23517)
2005(21084)
作者
(101104)
(84438)
(83746)
(79584)
(53549)
(40373)
(37979)
(32964)
(32084)
(30190)
(28776)
(28577)
(26894)
(26746)
(26294)
(25843)
(24889)
(24742)
(24433)
(24229)
(21120)
(20873)
(20538)
(19591)
(18924)
(18874)
(18812)
(18643)
(17033)
(16749)
学科
(145058)
经济(144887)
(116987)
管理(108356)
(97224)
企业(97224)
方法(60787)
(52093)
数学(49700)
数学方法(48996)
(40759)
中国(40466)
业经(39816)
农业(34650)
地方(31649)
(30635)
(30026)
(27566)
财务(27477)
财务管理(27425)
企业财务(26063)
(25730)
贸易(25710)
理论(25623)
(24901)
技术(24758)
(24240)
(22782)
银行(22721)
环境(21945)
机构
学院(498757)
大学(495710)
(199393)
经济(195105)
管理(194861)
研究(168193)
理学(167086)
理学院(165234)
管理学(162255)
管理学院(161343)
中国(128899)
(105997)
科学(104018)
(92982)
(90882)
(84856)
(76992)
中心(76909)
研究所(76803)
业大(76056)
财经(73624)
农业(70069)
(66980)
(66748)
北京(66673)
师范(66074)
(61389)
(61282)
经济学(59295)
财经大学(54347)
基金
项目(333260)
科学(262938)
研究(244548)
基金(241317)
(210602)
国家(208730)
科学基金(179569)
社会(154656)
社会科(146257)
社会科学(146218)
(130954)
基金项目(127159)
自然(116382)
自然科(113701)
自然科学(113673)
教育(112624)
自然科学基金(111644)
(109792)
编号(100145)
资助(98760)
成果(81337)
重点(75039)
(73335)
(73206)
(69903)
课题(69255)
创新(64949)
国家社会(63523)
科研(63386)
教育部(62667)
期刊
(229881)
经济(229881)
研究(146058)
中国(101355)
(86691)
学报(79052)
管理(75216)
科学(74206)
(73468)
大学(60808)
农业(58582)
学学(57420)
教育(57078)
(47140)
金融(47140)
技术(45034)
业经(41747)
财经(36249)
经济研究(34518)
(31203)
(31148)
问题(30399)
(24997)
技术经济(24954)
图书(24244)
科技(23475)
现代(23072)
商业(22460)
资源(22250)
世界(21986)
共检索到752562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农业经济问题  [作者] 李宁  陈利根  孙佑海  
本文围绕"如何才能使农地‘三权分置’是有效的"命题,从现代农业发展背景下农地产权结构细分对"三权分置"构成的约束及其组织治理的角度进行研究。结果发现,(1)在农业生产特点下,家庭经营的重要性使得需要除去人身属性进而以财产权性质流动的农地使用权细分要求,对农地承包权和经营权的分置构成了分置结果上的两难约束;(2)农业发展本身对农地处分权从流转权到抵押权细分的内在要求,对农地承包权和经营权的分置也构成了方式选择上的实质约束;(3)面对上述双重约束,农地股份合作社是在治理上实现农地"三权分置"的有效组织途径,同时也是构建新型农业经营体系和促进农业产业化发展的重要路径。启示在于,在通过农地经营权流动与...
[期刊] 管理世界  [作者] 洪银兴  王荣  
新时代的农业现代化要求引入现代生产要素,实现乡村振兴。农地所有权、承包权和经营权"三权分置"改革是新时代农业现代化的制度基础。"三权分置"的改革不只是推动土地经营权的流转,在经营权流转前先要流转农户的承包土地,实现土地的集中和统一规划,积累土地资本。在此过程中流转的是承包地,农户的承包权没有丧失,只是改变承包权益的实现形式,农户通过承包权的股权化,取得货币收益。在土地集中和统一规划基础上进行土地经营权的流转,其目标是根据发展现代品质农业、提高附加值要求选择和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主体,这是以土地资本来选择土地的经营者,以推动现代生产要素进入农业和农村。"三权分置"下土地流转的意义要充分评价。如果说农村前一轮的改革实行承包经营体制是释放和激发农民的劳动活力,实现劳动的价值,那么这一轮的"三权分置"的改革则是释放和激发土地活力,实现土地价值,从根本上改变农业的弱势地位。
[期刊] 农业经济  [作者] 李晶洁  
“三权分置”是顺应农村农业发展的一项重要改革政策,符合现代农业发展的现实需要,为农业发展提供了更强劲的动力。但在实践过程中,集体土地所有权的强化以及集约化经营模式,在一定程度上与小农户经营形成排斥,对于现代农业经营体系建设构成影响。当前而言,为建设现代农业经营体系,应平衡好小农户与新型农业经营主体之间的关系,同时建构起相对完善的农业经营服务主体框架。
[期刊] 中国土地  [作者] 赵庆利  
近年来,现代农业的发展大大促进了农业结构调整的步伐,也引起了农村土地利用结构的改变。以各种名目新建的农业设施越来越多,占地量越来越大,传统的农用地管理政策似乎已与之不相适应。如何适
[期刊] 农村经济  [作者] 王鹏鹏  
由于农地权利体系的二元划分,致使农地信托存在两个比较突出的问题:一是农地信托的财产不明确;二是农地信托的委托人非农化。农地"三权分置"的提出,经营权与承包权的分离,使得经营权可以自由流转,进而成为农地信托合格的权利载体。农地信托的目的也将由宏观的政策目标演绎为微观的个人诉求,信托财产也将由使用权等不明确的权利更新为经营权,信托委托人将由政府、专业合作社等改良为农户。信托制度引入农地流转后,将有助于提高农地金融的普惠水平,从而因应现代农业的发展需要。
[期刊] 经济学家  [作者] 李宁  张然  仇童伟  王舒娟  
农地产权的结构细分构成了改革开放以来地权配置变动的典型特征。可以从农地使用权、收益权和处分权三项权利之间和各自内部的行为特征差异角度,划分这一特征的总体阶段以及每一阶段的具体内容。而在现代农业发展的背景之下,当前农地"三权分置"的改革在地权变动的角度,具有结构细分的特征内涵:其中农地经营权与承包权的分置,具有农地使用权细分的内容,为保证其有效性需要保障农户家庭在农地要素使用中的主体经营地位;另外,分置之后的农地经营权活化,则具有农地处分权细分的内容,为保证其有效性,需要注意农地要素不同市场类别之间的相互关联,即农地处分方式的选择问题,尤其是农地流转中债权与物权方式的差异会影响农地抵押的实现效果。最后,文章围绕"如何实现农地产权结构后续的有效配置?"主题,提出了相应的政策建议。
[期刊] 经济学家  [作者] 李宁  张然  仇童伟  王舒娟  
农地产权的结构细分构成了改革开放以来地权配置变动的典型特征。可以从农地使用权、收益权和处分权三项权利之间和各自内部的行为特征差异角度,划分这一特征的总体阶段以及每一阶段的具体内容。而在现代农业发展的背景之下,当前农地"三权分置"的改革在地权变动的角度,具有结构细分的特征内涵:其中农地经营权与承包权的分置,具有农地使用权细分的内容,为保证其有效性需要保障农户家庭在农地要素使用中的主体经营地位;另外,分置之后的农地经营权活化,则具有农地处分权细分的内容,为保证其有效性,需要注意农地要素不同市场类别之间的相互关
[期刊] 中国土地科学  [作者] 周力   刘宗志  
研究目的:探究农地“三权分置”改革对集体经济发展的影响。研究方法:基于农业农村部固定观察点数据,采用双重差分方法,实证检验农地“三权分置”改革对农村集体经济收入的影响及其机制。研究结果:(1)农地“三权分置”增加了农村集体经济收入,且主要推动了财产性集体经营收入增加,非财产性集体经营收入无明显变化。(2)机制分析表明,农地“三权分置”增强了村集体主体地位。一方面,村集体通过增加地力投资,获得新增土地的增值收益和集中统一流转的管理费;另一方面,农地“三权分置”改革后,村庄能够吸引农业新型经营主体,进而增加农村集体经济收入。(3)异质性分析表明,“三权分置”对农村集体经济收入的提升作用对处于城郊的村庄、村干部受教育年限高的村庄和产业化水平较高的村庄更为明显。研究结论:应当继续深化农地“三权分置”改革,强化农村土地集体所有权落实,增强集体经济活力;同时,鼓励农业新型经营主体发展,完善农村集体经济组织、新型经营主体与农户利益联结机制,促进农村共同富裕。
[期刊] 城市发展研究  [作者] 段禄峰  
中国正面临乡村衰败、城镇化滞后、二元经济显著等问题,均田制已不再是财富公平分配的尺度。以推动城市繁荣和乡村振兴为目的,采用质性研究和比较分析方法,构建"三权分置"背景下农民分化与城镇化耦合发展机制,并提出推进其发展的政策建议。研究结果表明:通过"三权分置"土地制度创新,化解土地所承载的经济职能和保障职能之间的冲突,致力于终止"内卷化"的小农经济,实现价值创造及增值方式的转变,公平与效率的统一,符合产权激励和制度变迁的内在要求。
[期刊]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阚立娜  李录堂  薛凯文  
基于农地流转背景,利用Heckman选择模型对陕西省杨凌示范区内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的信贷需求、正规信贷约束程度以及资金缺口情况进行研究。结果表明:不同经营主体由于在资源禀赋、经营能力以及社会资本等方面的差异,导致其信贷需求、受到的信贷约束以及资金缺口也都不同。大部分经营主体的信贷需求强烈,但由于农业合作社和农业企业具有更广泛的可抵质押物和社会资本,受到的正规信贷约束小于普通农户、种植大户、家庭农场三类主体,从而形成的资金缺口也相对较小。据此,从农地流转制度改革、农业经营主体自身、农村金融机构和政府部门四个方面提出了改善新型农业经营主体信贷约束的政策建议。
[期刊] 农村金融研究  [作者] 杨朵轶  谢琴  潘小明  李杰  
论文研究了现代农业的价值链和现代农业金融的着力点。得出以下结论:现代农业将逐步发展成面向大众消费的工业化农业和面向高端消费的生态农业;由此必然导致行业集中度的上升、价值链的延伸并进一步细化;价值创造将集中在流通环节;现代农业金融将基于全产业链视角,开发出更多信用金融产品;城镇化中的土地流转将成为重要观察指标,并助力于农业上游生产。
[期刊] 求索  [作者] 张红宇  
新中国成立至今,中国农业在实现总量安全、产品质量提升、产业多元发展、坚持绿色发展、农民持续增收五个方面取得了显著成就,并经历了从现代农业1.0版向4.0版逐渐演变的过程,现代农业发展的内涵被极大地丰富和拓展。但中国农业大而不强的问题依然突出,农业现代化仍是"四化同步"的短板,农业国际竞争力与发达国家相比仍有明显差距。在乡村振兴背景下,必须坚持优先发展理念,坚定不移地走以多元化为特征的中国特色现代农业发展道路。通过明确重点任务和深化农村改革,加速推进农业现代化,最终实现乡村振兴。
[期刊] 农业经济  [作者] 王芳  
依托"互联网 +"发展现代农业具有重要的意义与作用,但当前我国依然面临着一些问题,针对这些问题提出 "互联网+"背景下发展现代农业的主要措施,以便为发展现代农业提供一些参考意见。
[期刊] 当代经济研究  [作者] 刘桂芝  白向龙  
当前,持续深化农地"三权分置"改革顺应了我国积极推动农业现代化转型、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战略实施、努力构建城乡融合发展新态势的时代要求。立足新时期努力实现人民共同富裕目标的时代背景,基于人民共同享有的改革实践路向,"共享发展"理应成为我国农地"三权分置"改革的内在价值追求,并集中体现在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价值内核、崇尚"社会公平"的价值准则以及追求"共同富裕"的价值指向三个层面。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需要不断做大农地改革蛋糕以夯实共享的成果基础;分好农地改革蛋糕以彰显共享的公平意涵;为农地改革增添新动力以保证共享的可持续推进。以此构建有关农地"三权分置"系统共享型的多元主体利益实现机制,助推新一轮土地制度改革朝着利益共享、人民共富的方向深入推进。
[期刊] 农业经济  [作者] 申彩红  
乡村振兴战略是国家推出的重大工程,在战略规划中明确提出到2035年基本实现农业现代化的奋斗目标。我国现代农业起步较晚,地区发展不平衡,现代农业发展过程中存在诸多问题需要解决,本文从培养农业人才、土地改革、现代技术的广泛应用、延长农业产业链等方面提出合理化建议。通过对现代农业的深入探讨,可以推动乡村振兴战略的顺利实施。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