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14582)
- 2023(20729)
- 2022(17529)
- 2021(16066)
- 2020(13795)
- 2019(31686)
- 2018(31298)
- 2017(60454)
- 2016(32784)
- 2015(37211)
- 2014(36975)
- 2013(36587)
- 2012(33690)
- 2011(30252)
- 2010(30449)
- 2009(28470)
- 2008(28487)
- 2007(25761)
- 2006(22578)
- 2005(19891)
- 学科
- 济(140401)
- 经济(140236)
- 业(113877)
- 管理(102008)
- 企(94436)
- 企业(94436)
- 方法(64948)
- 数学(54242)
- 数学方法(53589)
- 农(50994)
- 财(39329)
- 业经(38340)
- 中国(35106)
- 农业(33776)
- 地方(27212)
- 学(27140)
- 务(26838)
- 财务(26755)
- 财务管理(26702)
- 制(26184)
- 企业财务(25309)
- 贸(25074)
- 贸易(25065)
- 易(24286)
- 技术(24117)
- 理论(23547)
- 和(22840)
- 划(20354)
- 策(20174)
- 环境(20130)
- 机构
- 学院(477858)
- 大学(474317)
- 济(195160)
- 管理(191215)
- 经济(191145)
- 理学(165371)
- 理学院(163622)
- 管理学(160810)
- 管理学院(159949)
- 研究(154677)
- 中国(117390)
- 京(101489)
- 科学(96085)
- 财(88892)
- 农(87998)
- 所(77892)
- 业大(74056)
- 中心(71838)
- 财经(71554)
- 江(71393)
- 研究所(70665)
- 农业(68212)
- 经(65040)
- 北京(63813)
- 范(60372)
- 师范(59800)
- 经济学(58522)
- 州(57041)
- 院(55478)
- 经济学院(53139)
- 基金
- 项目(322074)
- 科学(253793)
- 研究(234578)
- 基金(234003)
- 家(203568)
- 国家(201684)
- 科学基金(174152)
- 社会(148800)
- 社会科(140915)
- 社会科学(140876)
- 省(126782)
- 基金项目(124148)
- 自然(113518)
- 自然科(110886)
- 自然科学(110856)
- 自然科学基金(108899)
- 教育(106988)
- 划(105424)
- 资助(96417)
- 编号(95975)
- 成果(76474)
- 重点(71424)
- 部(70781)
- 发(68981)
- 创(67697)
- 课题(65174)
- 创新(62849)
- 科研(61523)
- 国家社会(61033)
- 教育部(60578)
- 期刊
- 济(217270)
- 经济(217270)
- 研究(135679)
- 中国(87060)
- 农(84364)
- 学报(75347)
- 管理(70423)
- 财(70257)
- 科学(69660)
- 大学(57715)
- 农业(57277)
- 学学(54674)
- 教育(46706)
- 技术(43010)
- 融(41447)
- 金融(41447)
- 业经(40201)
- 财经(34930)
- 经济研究(33052)
- 业(30184)
- 经(30008)
- 问题(29249)
- 技术经济(25200)
- 版(23857)
- 统计(22966)
- 科技(22533)
- 现代(22251)
- 商业(22221)
- 图书(21926)
- 理论(21895)
共检索到697374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
[作者]
赵海燕 朱梦瑶 马峥 李霖 唐衡
[目的]国家高度重视现代农业产业园的建设和发展,集聚发展是现代农业产业园发展的现实需要。对园区集聚效应进行评价,找出制约园区集聚效应发挥的影响因素并提出相应对策建议,可以为推动现代农业产业园进一步发挥集聚效应提供参考。[方法]以北京市8家现代农业产业园为研究对象,从要素集聚、产业链集聚、功能集聚以及带动集聚4个层面构建指标体系,利用熵权TOPSIS法对产业园集聚效应进行评价,并在此基础上,采用障碍度模型分析影响产业园集聚效应的障碍因素。[结果](1)从产业园集聚效应来看,各园区要素集聚方面发展相对协调、产业链集聚上存在差距、功能集聚差距较大、带动效果上呈现两极分化。(2)对集聚效应产生最显著的制约因素是产业链集聚效应,其次为功能集聚和带动集聚,要素集聚对其发展的障碍程度不高。(3)主导产业产值占比较低对产业园产业链集聚效应的影响最大,产业园总产值不高以及农作物化肥利用率不足对产业园功能集聚效应影响较大,园区内合作社数量不足影响产业园带动集聚效应的发挥。[结论]做大做强主导产业,打通产业链上下游,构建以主导产业为核心的集聚发展体系以及以绿色发展、科技应用和品牌建设为抓手,加强园区多功能建设,提升产业园本土市场竞争力是当前产业园发挥集聚效应的关键所在。
[期刊] 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
[作者]
赵海燕 严铠 刘仲妮 马峥 唐衡
[目的]产业融合是现代农业产业园建设的重点所在,对园区产业融合发展及其综合效益进行分析,明晰其产业融合发展的整体水平,并有利于了解园区建设的阶段性成效与主要短板。[方法]根据现代农业产业园产业融合的形式及其产生的作用,结合文献与调研资料,本文从园区产业融合发展本身和产业融合发展的综合效益两方面选取相关指标,利用层次分析法、德尔菲法构建产业融合发展水平评价指标体系,并运用农业产业融合综合发展指数法测算北京8家园区的产业融合指数和综合效益指数,从两方面观测园区产业融合发展水平。[结果](1)经过三年的发展,北京现代农业产业园整体上基本实现产业融合发展并取得较好经济效益,但产业融合深度不足和社会、生态效益偏低。(2)园区农业产业链延伸达到基本实现融合发展水平,但农业多功能拓展、技术渗透发展两方面水平相对偏低,主要是休闲农业拓展、科研经费投入力度、农业物联网等信息技术应用等发展不足影响其融合深度。(3)园区产业融合发展的经济效益水平较高,但社会、生态两方面效益水平相对较低,主要是组织化水平、绿色发展、就业促进等作用发挥不足影响其综合效益水平。[结论]基于北京区域特殊性,发挥科技创新的强劲驱动力和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的主要推动作用是未来北京现代农业产业园提升产业融合深度和综合效益水平的关键所在。
[期刊] 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
[作者]
刘子萱 李国景 罗其友
[目的]以农为本,完善并创新新型经营主体与农民的利益联结模式,带动农民持续增收是规划和创建现代农业产业园的根本宗旨。因此,探讨明晰现代农业产业园联农带农效应水平和区域差异,对制定产业园发展新思路、新举措具有重要意义。[方法]在探讨现代农业产业园联农带农机制基础上,结合数据可得性,从就业效应、增收效应和组织效应3个维度构建了现代农业产业园联农带农效应水平指标体系, 利用加权TOPSIS分析方法生成表征联农带农效应水平的综合指数,并进行实证分析。[结果](1)国家现代农业产业园建设对区域农业增长、农户增收的带动作用初步显现,各国家现代农业产业园联农带农效应水平在0.03~0.53之间,总体偏低。(2)联农带农综合水平前10名国家现代农业产业园的就业和增收带动贡献突出。联农带农效应平均水平为0.430 1,在带动农户就业人数、农户增收水平,龙头企业等新型经营主体的数量上高于其他产业园及全国平均水平。(3)国家现代农业产业园联农带农效应水平地区差距较大。其中,福建省、湖北省、湖南省、黑龙江省和广东省的国家现代农业产业园联农带农效果相对较好,华南区、东北区、西南区和长江中下游区的国家现代农业产业园联农带农水平总体较高。[结论]国家现代农业产业园联农带农效应的地域差异大,与园区新型经营主体培育、运行机制与政策和经济环境等因素紧密相关;未来发展要因地制宜,精准设计推进路线与机制,一园一业,一园一策;不断创新完善园区农户利益联结机制,全面提升功能,进一步释放联农带农潜力,拓展增收渠道,持续增加农户收入。
[期刊] 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
[作者]
肖琴 罗其友
[目的]现代农业产业园作为探索农业农村发展新模式的重要载体,是推动乡村产业振兴的重要抓手,对其进行深入研究,具有重要的理论价值和实践意义。[方法]基于62个国家现代农业产业园的调研,综合性解读现代农业产业园的内涵,系统总结国家现代农业产业园建设成效,深入剖析国家现代农业产业园创建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对策建议。[结果]国家现代农业产业园建设取得了积极成效,但存在着主导产业选择非粮化同质化倾向明显、一、二、三产业融合有待深化、农民参与度偏低、财政资金投入方式单一等问题。[结论]需要优化主导产业选择、深入推进一、二、三产业融合、完善利益联结机制、丰富财政资金投入方式、加强监测评价,以更好推进国家现代农业产业园建设。
关键词:
现代农业产业园 内涵 成效 问题 对策
[期刊] 经济师
[作者]
娄俊杰
自从建园以后,园区始终坚持高标准和高速度的原则来建设现代农业产业园区,园区招商引资、基础设施建设以及企业进场建设等工作产生了良好的效果。当前阶段,需要根据初步建设的农业产业园框架来加快农业产业园发展脚步,将产业效果体现出来,整合各项资源,健全生产配套设施,为国家级现代农业产业园的建设奠定基础。在本篇文章中,详细探究了采取何种方式高效率的建设现代农业产业园。
[期刊] 经济问题
[作者]
山西省生产力学会紧紧围绕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五大任务",以促进现代农业、绿色农业提档升级为主线,以推动生产力创新驱动为突破点,会同原山西省农业厅(现山西省农业农村厅)和相关市县区联合开展"桦桂杯"现代农业产业园建设课题研究,并组织了征文活动。学会会长李雁红领题、带队,理事、常务理事积极参与,组织和动员专家、学者深入太原市的阳曲县和清徐县,长治市的
关键词:
现代农业产业园 课题研究
[期刊] 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
[作者]
汪洋 王宏
【目的】 现代农业产业园是打造农村产业融合发展的平台载体,按照“生产+加工+科技”一体化发展要求,农产品加工是现代农业产业园建设不可或缺的关键环节。【方法】 围绕农产品加工与现代农业产业园关系,利用理论分析和统计分析方法,对2021年底前批准创建的200家国家现代农业产业园的农产品加工现状进行分析。【结果】 截至2021年底,200个国家产业园,农产品加工总产值约10000亿元左右,平均每个产业园农产品加工产值约50亿元左右。农产品加工业产值与农业总产值平均比值为3.5:1,远高于全国2.4:1的平均水平。园内企业全年纳税总额约300亿元左右,平均每个产业园纳税总额约1.5亿元左右。但产业园农产品加工建设仍存在企业竞争力不强、技术装备水平不足、政策支持力度不够、专业人才短缺等问题。【结论】 提出应挖掘市场需求、培育壮大加工企业、强化科技支撑、提高副产物综合利用、强化政策支持、加强人才培养等有关对策与建议,以期为现代农业产业园的建设和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提供参考。
[期刊] 世界农业
[作者]
张凤兵 吴迪
农业全要素生产率提升是农业高质量发展的核心,农业政策落地将直接影响农业全要素生产率的变动。以“国家现代农业示范区”政策为例,采用2005—2020年中国263个地市的面板数据,建立多时点双重差分(DID)模型,考察农业产业园区建设对农业全要素生产率的影响。结果显示:(1)国家现代农业示范区的设立,对农业全要素生产率提升具有显著的促进作用,经过一系列稳健性检验后,该结论仍然成立。政策效应具有持久性,随着设立时间的推移,国家现代农业示范区对农业全要素提升的推动作用越来越大。(2)国家现代农业示范区设立主要通过改善电力、农田水利基础设施的方式促进农业全要素生产率的发展,但借助农业种植结构调整的路径不显著。(3)发达地区、非粮食主产区及高粮食产量和化肥施用强度地市的国家现代农业示范区,对农业全要素生产率提升具有更强的政策效果。优化农业产业园区政策,有助于农业由传统的“要素驱动型”向“效率驱动型”发展模式转变。
[期刊] 科技管理研究
[作者]
王树进 黄冠军
农业作为支撑我国经济体系进一步优化建设与发展的重要基础产业,其在当今社会的现代化发展深受重视,国家更是针对现代农业的可持续发展,制定并实行了一系列帮扶政策,力求在党和中央引领下全面推动农业产业的创新实践。现代农业是国家农业生产、发展模式由传统结构转为现代集约型的充分体现,这不仅展现了我国农业具体演变历程,
[期刊] 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
[作者]
周群 陈学渊 韩晓静 零丽斯 李善伟
[目的]国家现代农业产业园是促进农民增收、乡村产业发展和加快农业现代化的重要载体。华北平原作为重要的粮食及重要农产品供给保障区,是现代农业产业园高度集聚区。探讨华北平原国家现代农业产业园区域发展特征及效率水平,总结其建设经验,对我国国家现代农业产业园的区域协调优化和高效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方法]文章以华北平原51家国家现代农业产业园为研究对象,运用标准差椭圆、核密度估计方法,分析园区空间特征;通过赫芬达尔指数分析园区产业集聚度;采用DEA-SBM方法对园区投入产出进行效率分析。[结果]结果表明:(1)空间分布方面,华北平原的国家现代农业产业园空间分布呈现“北(偏西)—南(偏东)”的方向特征,并且呈现集聚带状分布特征,主要分布贯穿在京津、鲁苏区域;(2)产业发展方面,华北平原的国家现代农业产业园主导产业以畜牧、粮食、水果、蔬菜为主,且具有典型的寡占型特征;(3)投入产出方面,华北平原的国家现代农业产业园呈现整体向好态势,规模效率是制约园区运行效率提升的重要因素。[结论]强化集聚区辐射功能,推动园区产业联动发展;完善全产业链环节,提升园区增值增效空间;优化园区要素供给,提高生产要素利用水平。
[期刊] 改革
[作者]
蒋黎 蒋和平 蒋辉
国家现代农业产业园是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探索现代农业发展和乡村振兴新模式的重要载体。"十三五"时期,各地在创建国家现代农业产业园过程中,已经在农业全产业链打造、联农带农机制构建、农业绿色发展、农业科技支撑等方面取得显著成效,但在发展过程中还存在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包括主导产业布局不合理、一二三产业融合度不高、对区域经济发展带动作用不明显、园区建设考核与验收标准脱离实际等。为推动我国现代农业高质量发展,建立生态高值农业产业体系,实现农业可持续发展,应从推动农业产业转型,强化科技支撑,加快农业产业结构调整,进一步明确产业园分类,提高产业园"四大能力",构建国家、省、市、县四级联动体系,加强园区产业带动能力建设,做好"四个示范"推动各地现代农业建设等方面着力。
[期刊] 经济师
[作者]
黄筱 黄业德 史成东
随着"互联网+"、物联网概念的提出,越来越多的产业走上智能化、信息化、自动化的道路。因此,文章在农产品物流的管理过程,运用信息技术、物联网和互联网,把供应、生产、商业和物流等其他形式的一体化作为研究对象,从智慧物流的角度将农资、技术供应、生产、加工、流通配送、销售直到消费者紧密合作构建潍坊现代农业产业园供应链一体化智慧物流发展模式。以智慧物流信息共享平台为中心通过开放平台和服务门户把政府、现代农业产业园、物流港、消费者等建立一体化供应链联盟,可以有效提高农业的服务功能、提高农业效率与农民收入、提高农产品物流速度降低物流成本、以专业化物流增值服务提升农产品价值、智慧物流系统的导入提升农产品安全和经营水平等。
关键词:
现代农业产业园 供应链一体化 智慧物流
[期刊] 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
[作者]
孟子恒 朱海燕 刘学忠
[目的]苹果是我国第一大水果,苹果产业对主产区的农业经济增长贡献较大。研究苹果产业集聚对苹果产业经济增长的影响以及相关的各生产要素对苹果产业经济增长的贡献,这对苹果产业的健康发展具有指导意义。[方法]以我国7大主产区的苹果产业为研究对象,以产业集聚理论为支撑,基于7大产区2001~2018年的面板数据,用C-D生产函数构建了主产区的苹果产业经济增长模型,实证分析了主产区的苹果产业集聚对苹果产业经济增长的影响。[结果](1)区位熵对苹果产值的弹性为0.396,表明苹果产业集聚对苹果产业经济增长的影响较大;(2)各种生产要素中资本投入对苹果产值的弹性最大,达到0.827,体现了苹果产业的高投入特点;(3)技术溢出对苹果产值的弹性最小,为0.336,表明技术对苹果生产的作用尚未充分发挥出来。(4)劳动力对苹果产值的弹性为负值,表明随着产业的发展,果农逐渐用资本等要素替代劳动力。[结论]苹果产业集聚增加了集聚地各种生产要素的供给,促进了集聚地种植业生产结构的升级和苹果生产技术的传播推广,推动了集聚地苹果产业的经济增长。
[期刊] 农村经济
[作者]
李和平 张晓晓
国家现代农业产业园的建设和发展是实现农业现代化的重要途径。平衡与协调园区利益联结机制,促进农民增收成为现代农业产业园建设的主要目标之一。本文通过文献和理论分析,梳理现代农业产业园中存在的利益联结机制,以农户为视角,对"市场+农户"、"基地+农户"、"公司+农户"、"公司+合作社+农户"以及"双重入股"五种类型的利益联结机制进行对比阐述与案例分析。最后,提出现代农业产业园建设要以农村、农户为建设根基;因地制宜,发展优势先导性产业;反哺农户,促进企业承担社会责任;转变职能,发挥监督引导作用等政策建议。
关键词:
现代农业产业园 利益联结 机制研究
[期刊] 现代经济探讨
[作者]
苏玉同 宋洪远
传统农业生产模式何以实现数字化转型一直是推动数字农业发展的关键问题。文章从农业社会化服务供给主体的角度出发,详细探讨了国家现代农业产业园引导传统水稻生产模式数字化转型过程。研究发现:产业园的转型实践活动拥有不同于一般农业生产经营主体的数字化转型思维,产业园以类似“领导者+服务者”的双重身份,通过深入洞察传统水稻生产方式痛点问题,依靠制度嵌入、技术嵌入、关系嵌入的方式为传统水稻生产模式实现数字化转型提供了详细指导与服务保障,并基于“需求-响应-实现”逻辑形成引导农业劳作形式与农业生产主体数字化的转型机制,成为推动传统农业生产模式数字化转型的关键主体。因此,为推进农业生产模式数字化转型工作,相关农业生产经营主体要注重确立长期转型计划,对数字生产模式做出前瞻性认知并提供相应服务,为数字农业生产技术能够在乡野普及落地提供制度保障,形成一批成熟可推广的数字农业生产模式。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
推荐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