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5157)
2023(7466)
2022(6168)
2021(5793)
2020(4982)
2019(11857)
2018(11637)
2017(23069)
2016(12789)
2015(14801)
2014(15128)
2013(14948)
2012(13986)
2011(12655)
2010(12951)
2009(12316)
2008(12827)
2007(11855)
2006(10155)
2005(9320)
作者
(37553)
(31669)
(31503)
(30220)
(20226)
(15223)
(14581)
(12354)
(11768)
(11265)
(10586)
(10543)
(10086)
(10004)
(9903)
(9894)
(9855)
(9341)
(9179)
(9155)
(7852)
(7852)
(7829)
(7236)
(7171)
(7109)
(7064)
(6992)
(6435)
(6334)
学科
(57830)
经济(57762)
(42850)
管理(41965)
(37092)
企业(37092)
方法(29993)
数学(25681)
数学方法(25485)
(19918)
(15832)
(14585)
财务(14569)
财务管理(14538)
企业财务(13969)
中国(13774)
业经(12742)
(12229)
(11742)
农业(10419)
理论(10398)
地方(9694)
(9551)
贸易(9549)
(9538)
(9199)
(8602)
(7989)
银行(7969)
(7739)
机构
大学(196460)
学院(194275)
(80730)
经济(79047)
管理(75726)
理学(65479)
理学院(64797)
管理学(63860)
管理学院(63491)
研究(62505)
中国(47888)
(40914)
(39834)
科学(37299)
(31840)
财经(31792)
(31706)
(28853)
(28822)
中心(28775)
研究所(28721)
业大(27685)
北京(25802)
经济学(25273)
(25128)
农业(25000)
师范(24917)
财经大学(23669)
(22919)
经济学院(22903)
基金
项目(122289)
科学(96052)
研究(90282)
基金(88759)
(76404)
国家(75750)
科学基金(64783)
社会(57428)
社会科(54287)
社会科学(54270)
(47276)
基金项目(47044)
教育(42575)
自然(41101)
自然科(40091)
自然科学(40077)
(39895)
自然科学基金(39384)
编号(37468)
资助(36373)
成果(31556)
(28422)
重点(27855)
(25720)
课题(25323)
(25090)
教育部(24614)
人文(23738)
科研(23704)
(23686)
期刊
(89040)
经济(89040)
研究(56660)
(34504)
中国(34270)
学报(29937)
(28685)
科学(27004)
管理(26320)
大学(22664)
学学(21304)
教育(20321)
农业(19088)
财经(16708)
技术(16466)
(16443)
金融(16443)
(14286)
经济研究(14021)
业经(14017)
问题(12247)
(10477)
财会(10314)
技术经济(10265)
(10063)
(9527)
理论(9526)
商业(9215)
会计(9159)
统计(8858)
共检索到283070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经济问题  [作者] 黄磊  闫存岩  孟宪伟  
现代企业制度的发展提出了公司制企业"两权分离"的著名命题。而新制度经济学家通过对公司产权的分解与剖析,指出应当通过剩余控制权分配从而实现对公司治理结构进行事前的制度安排。基于信息经济学的委托—代理理论与利益相关者理论的发展,使得理论界对公司治理问题的本质有了进一步的了解。从现代企业理论、产权理论、委托—代理理论以及利益相关者理论的角度出发,对现代公司治理的发展渊源及理论基础进行简要回顾和分析,进而说明治理结构与机制的设计则重在对各利益相关者做出相关制度安排,以在不同利益集团之间寻求利益均衡。
[期刊] 财会通讯(学术版)  [作者] 褚仁凤  
本文认为,由于契约的不完备性导致剩余索取权和剩余控制权的存在,使得公司治理成为必要。理论上公司治理是剩余控制权和剩余索取权要有对应的企业制度安排;实践中公司治理是指董事会等结构安排,包括独立董事、内部审计的任命、授权,以及恰当的股权结构安排等。
[期刊] 中国职业技术教育  [作者] 孙云志  
高职院校治理的概念应涵盖高职院校治理主体、制度以及治理效果等方面,涵盖落实高职院校办学自主权、强化学术权力以及开放内部组织等问题,从而构建起现代化高职院校治理体系。其中,多中心理论基础是自主治理,利益相关者理论基础是多元"个体判断"产权理论,组织理论基础是多元组织结构整合。
[期刊] 华东经济管理  [作者] 潘庭荣  
现场管理理论基础刍议潘庭荣企业的各类要素在现场汇集,并按照设定的方案进行转换,这个转换过程进行得好,企业的效益就有可能是好的,这个转换过程进行得差,企业的效益则肯定是差的。有的专家认为,二战后日本的经济之所以会迅速崛起,主要是因为日本的企业界十分重视...
[期刊] 商业研究  [作者] 田祖海  苏曼  
欧美国家的消费者出于道德价值的动机,对跨国公司把劳动密集、污染环境以及危害健康的生产线转移到落后的发展中国家的现象日益重视。因此,在西方引发了跨国公司的社会责任运动。虽然跨国公司社会责任运动有助于中国企业开展对外贸易、吸引外资和保护员工的合法权益,但是也要防范跨国公司社会责任所产生的负面影响,为使跨国公司的社会责任“为我所用”必须要提高企业竞争优势,趋利避害。
[期刊] 财会月刊  [作者] 何芹  
持续审计是信息技术环境下审计方法发展的必然趋势,传统审计理论是持续审计发展的理论根源。本文从持续审计的理论基础出发,探讨了持续审计的实施原理。
[期刊] 商业研究  [作者] 孙华平  张洪慧  
企业年金作为三支柱养老保险体系的第二支柱,其既不同于法定的基本养老保险,也与纯市场行为的商业寿险有本质的区别,是独立于两者之外的新生事物,是我国多层次社会保障体系不可缺少的部分。对我国企业年金的本质属性作深入探讨,从经济学、社会学以及政治学和管理学的角度分析企业年金的理论基础。
[期刊] 情报学报  [作者] 叶鹰  
从具体到抽象依次讨论了分析信息学的物理基础、逻辑构成和方法论问题 ,引进了作为分析信息学物理基础的量间概念并由此说明信息物理学必然隐含“对称性破缺” ,推得系统中信息与能量成正比而与温度成反比 ,解释了分析信息学的逻辑构成 ,指出了分析信息学在方法论上意味着纯粹计量的信息学的终结和纯粹建构的信息学的开端
[期刊] 经济学动态  [作者] 黄淳  
市场实验是实验经济学重点讨论的领域之一。本文首先对市场实验研究进行简要概述,然后介绍我们实施的双向拍卖市场课堂实验的方法及结果,以此说明双向拍卖机制
[期刊] 经济评论  [作者] 朱宪辰  
本文通过行为边界的基本分析 ,指出尽管现实中不存在完全界定状态 ,但“界定”(界定得如何 )”却是产权理论的基础 ,是解释经济人行为的基点。本文首先分析了“无残缺的私有权”与“零交易成本”所对应的“完全界定产权”;然后从行为边界 (关系特性 )的分析出发 ,提出“权利”构成的六个必要条件。最后就产权理论基础的若干认识和表述进行了讨论得出了几点推论
[期刊] 中国工业经济  [作者] 廖飞  茅宁  
本文认为,进入权理论为公司治理研究提供了一个新的视角,它使得我们对公司治理的理解更贴近于管理实践,但是,进入权自身的机会性使得进入权的配置机制中充满不确定,以至于它无法像设计的那样有效塑造当事人事后的讨价还价能力。不确定来自于:①关键资源的特征。关键资源应该是一束可分割的权利集,即使是一束虚拟的权利集;②对人力资本专用性投资的计量,包括对人力资本专用性投资程度的计量和对人力资本专用性投资绩效的计量。如果不能克服进入权的机会性所引致的不确定,它很可能只是一种可用于指导公司治理实践的思维方式,而不能成为公司治理的理论基础,至少现阶段如此。
[期刊] 职业技术教育  [作者] 孙卫平  董仁忠  
构建现代高职院校制度,是未来十年高职教育改革发展的重要趋势。公共选择理论、公共产品理论和委托代理理论为构建现代高职院校制度提供了重要的理论基础。借鉴这三个理论的相关观点,应准确把握高职教育的准公共产品属性,重新定位政府在高职教育中的功能;对高职教育进行市场化改造,推动高职院校产权制度改革;建立多元主体参与高职教育决策的长效机制,提高政府的职业教育行政效率。
[期刊] 清华大学教育研究  [作者] 刘志军  
本文通过分析现代教学观念赖以形成的认识论、交往论和发展论基础 ,提出当前教学中应确立建构的、交往的、主体性的、活动的四种教学观念。
[期刊] 河北经贸大学学报  [作者] 王毅武  皮永华  
中国现代管理理论是研究并阐释辛亥革命以来关于现代化建设的管理理念、思想、理论与学说及其产生、发展、完善的条件、特点与规律性的科学。深刻认识、理解与把握中国现代管理理论研究的国情基础、客观依据与发展环境,是该学科研究的重要理论前提,对于客观阐释和系统说明中国现代管理理论发展的内在逻辑性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际意义。
[期刊] 改革与战略  [作者] 郭东风  刘永清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