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7145)
- 2023(10459)
- 2022(9132)
- 2021(8669)
- 2020(7328)
- 2019(16924)
- 2018(17000)
- 2017(33191)
- 2016(18065)
- 2015(20364)
- 2014(20486)
- 2013(20186)
- 2012(18256)
- 2011(16448)
- 2010(16340)
- 2009(14900)
- 2008(14521)
- 2007(12577)
- 2006(10879)
- 2005(9621)
- 学科
- 济(68600)
- 经济(68518)
- 业(51960)
- 管理(51565)
- 企(42318)
- 企业(42318)
- 方法(34328)
- 数学(29473)
- 数学方法(29133)
- 中国(20028)
- 农(18141)
- 财(17933)
- 业经(15704)
- 学(15249)
- 地方(13832)
- 制(13665)
- 理论(13430)
- 银(13033)
- 银行(13000)
- 行(12280)
- 农业(12269)
- 务(12204)
- 财务(12143)
- 财务管理(12115)
- 贸(11912)
- 贸易(11906)
- 和(11840)
- 融(11592)
- 金融(11591)
- 企业财务(11513)
- 机构
- 大学(252755)
- 学院(249708)
- 管理(103843)
- 济(95633)
- 经济(93364)
- 理学(89888)
- 理学院(88932)
- 管理学(87442)
- 管理学院(86994)
- 研究(79914)
- 中国(63124)
- 京(54069)
- 科学(50206)
- 财(45558)
- 所(39368)
- 农(37598)
- 中心(37046)
- 业大(36899)
- 财经(36719)
- 研究所(35993)
- 江(35365)
- 北京(34507)
- 经(33406)
- 范(32653)
- 师范(32387)
- 州(29329)
- 农业(29210)
- 院(29126)
- 经济学(27623)
- 财经大学(27583)
- 基金
- 项目(173279)
- 科学(135830)
- 研究(127655)
- 基金(125451)
- 家(108122)
- 国家(107196)
- 科学基金(92788)
- 社会(78939)
- 社会科(74666)
- 社会科学(74646)
- 基金项目(67267)
- 省(67256)
- 自然(61231)
- 自然科(59770)
- 自然科学(59758)
- 自然科学基金(58658)
- 教育(58261)
- 划(56681)
- 编号(52994)
- 资助(52115)
- 成果(42500)
- 部(38028)
- 重点(37924)
- 创(35721)
- 课题(35710)
- 发(35642)
- 创新(33228)
- 科研(33177)
- 项目编号(33089)
- 教育部(32769)
- 期刊
- 济(102402)
- 经济(102402)
- 研究(76918)
- 中国(44797)
- 学报(38202)
- 管理(36908)
- 科学(35446)
- 农(33512)
- 财(32918)
- 大学(29015)
- 教育(28583)
- 学学(27058)
- 融(25964)
- 金融(25964)
- 农业(23610)
- 技术(21957)
- 财经(16929)
- 业经(16514)
- 经济研究(15598)
- 图书(14707)
- 理论(14152)
- 经(14107)
- 实践(13192)
- 践(13192)
- 问题(12803)
- 科技(12138)
- 技术经济(12116)
- 现代(11798)
- 业(11640)
- 版(10846)
共检索到361186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李咏梅 田增瑞
现代信用风险模型主要分为结构法模型和简约法模型。这两类模型各有特点,但总体上是围绕着违约时间、违约概率、违约债券定价、违约的可预测性等问题展开,两类模型各自的特点也都缘于对这些关键问题的不同假定或处理方法。传统的结构法模型和简约法模型都是基于完全信息条件下的信用风险模型。近年来一些学者放松了关于完全信息的假定,建立了非完全信息的信用风险模型,使信用风险的评估和预测更加接近现实。
关键词:
信用 信用风险 模型 研究
[期刊] 金融理论与实践
[作者]
王倩 Hartmann-Wendels 王煦逸
次贷危机可以说是近期最热门的话题之一。次贷导致的信用危机通过传染影响了整个金融机构。在这篇文章中,我们深入的研究了信用风险传染的主要模型,由于建模方式的不同,影响了对信用衍生产品价格的确定。能够正确的理解这些模型的基本思想,多我们理解次贷传染的整个过程有着重要的意义。文章从简约模型和结构模型的框架下,深入探讨了现有的传染模型。通过这篇文献的深入研究,能为我们在这个基础上研究信用违约传染问题奠定了基础。
关键词:
信用传染 次贷风险 组合建模
[期刊] 金融发展研究
[作者]
周子元 邓雁
结构模型是研究信用风险的先进方法。本文以结构模型建模的4个要素为线索,总结了国外文献的研究方法和主要研究成果,评价了对我国相关研究的借鉴意义;并对国内的相关研究进行了比较和分析,指出了共同存在的问题和改进方向。
关键词:
信用风险 结构模型 资产价值 违约率
[期刊] 现代管理科学
[作者]
何超 关伟
现代金融越来越信息化,现在的经济越来越发展成为了信息的集合体,互联网借贷平台自诞生以来,其去中介化的交易模式一直是经济学、金融学、信息学和社会学等学者们关注的重点。文章基于互联网金融市场的参与主体对研究成果进行分类和归纳整理,发现以往的研究主要集中于:借款人特征与信息识别对借款成功率及违约风险的影响;投资人的风险偏好和投资行为;以及网贷平台的定价策略、风险传导以及造成的监管困境等。文章还提出了未来的研究方向,包括互联网金融平台信息价值研究,国际国内互联网金融的对比研究,传统商业银行消费信贷与互联网金融对比分析等。
[期刊] 商业时代
[作者]
伍舟宏
信用风险是商业银行和其他金融机构所面临的主要风险,度量和对冲信用风险时商业银行来说尤其重要。本文介绍了目前国际上常用的几种信用风险定价模型并进行了比较分析。
关键词:
结构化模型 简化模型 信用风险 违约概率
[期刊] 经济学动态
[作者]
张元萍
2002年7月13-14日,由天津财经学院金融系与中国社会科学院经济学动态杂志社联合主办的“中国信用理论与信用风险防范高级研讨会”在天津财经学院召开。证监会
[期刊] 财会月刊
[作者]
代婉瑞 宋良荣
信用风险作为商业银行的主要风险,其经济资本管理水平直接决定商业银行的价值创造。近年来,我国商业银行数字化转型势头与日俱增,但转型求变之路于商业银行信用风险经济资本管理而言是把“双刃剑”,如何辩证地看待、分析我国商业银行数字化转型对其信用风险经济资本管理的影响机制是本文聚焦的重点。鉴于此,对商业银行数字化转型的概念、具体路径以及实施经济资本管理的主要内容三个方面的研究成果进行综述,并以正面影响和负面影响为切入点,从经济资本需求端、经济资本供给端和经济资本配置效率三个层面辨析数字化转型赋能商业银行信用风险经济资本管理的作用机理。
[期刊] 现代管理科学
[作者]
彭飞 朱建林
有关资产证券化风险自留问题的研究兴起于2008年次贷危机之后,我国对于相关话题的研究也处于初步探索阶段。已有文献认为,证券化产品的发起者与投资者之间存在信息不对称,导致商业银行等发起者倾向于出售低质量的贷款,或是放松对贷款的筛查和监督,使投资者蒙受损失,这也成为各国陆续推出风险自留政策的原因。依据信号理论和激励相容原理,风险自留有助于缓解信息不对称问题,但也有学者认为,强制自留的资金成本和信息损耗削弱了风险自留制度的价值。对于最优自留形式与比例的选择,学者们认为应当依据经济环境、产品结构、资产质量有针对性
关键词:
资产证券化 信息不对称 信用风险自留
[期刊] 现代管理科学
[作者]
彭飞 朱建林
有关资产证券化风险自留问题的研究兴起于2008年次贷危机之后,我国对于相关话题的研究也处于初步探索阶段。已有文献认为,证券化产品的发起者与投资者之间存在信息不对称,导致商业银行等发起者倾向于出售低质量的贷款,或是放松对贷款的筛查和监督,使投资者蒙受损失,这也成为各国陆续推出风险自留政策的原因。依据信号理论和激励相容原理,风险自留有助于缓解信息不对称问题,但也有学者认为,强制自留的资金成本和信息损耗削弱了风险自留制度的价值。对于最优自留形式与比例的选择,学者们认为应当依据经济环境、产品结构、资产质量有针对性地制定自留政策,而且应当完善豁免条款和反规避措施,以保障自留政策的有效性。
关键词:
资产证券化 信息不对称 信用风险自留
[期刊] 现代管理科学
[作者]
李琪 田鑫
文章首先分析出商业银行选择信用风险转移的动机是突破融资约束和资本约束,以及减少信贷约束和增加银行贷款。然后重点总结了信用风险转移与金融稳定性之间关系的三个维度:一是信用风险转移对银行个体风险的影响结论还存在较大分歧;二是信用风险转移会损害银行体系的稳定性;三是信用风险转移对金融系统性风险的影响结论与信用风险转移工具类型、货币政策传导机制、信息不对称、动态演变等视角相关。最后,文章指出已有研究存在以下不足:信用风险转移对微观个体风险和宏观系统风险影响的综合分析及系统研究有所不足;缺少信用风险转移与金融稳定的
[期刊] 武汉金融
[作者]
谭中明 谢坤 丁国平
潜藏于P2P网贷市场中的信用风险,一直是制约网贷行业安全、有效运营的内在阻力。本文通过系统梳理和总结近年来中外学界在P2P网贷信用风险生成机理与传导、评测指标体系以及风险评测模型等方面的研究文献,指出当前P2P网贷信用风险研究领域存在的不足,对未来可进一步深入探究的方向做出展望。
[期刊] 现代管理科学
[作者]
潘庄晨 邢博 范小云
文章以金融产品分类的视角,分别回顾梳理并简要评述了债权产品和产权产品适用的信用风险评价模型。结合我国P2P网络借贷平台的风险特征和基本特点,文章认为互联网金融企业比较适合偏重定价功能的产权产品风险评价模型,金融机构网络投融资平台较适合偏重评价功能的债权产品风险评价模型,而开发基于不同参数的风险资产定价模型将成为我国P2P网络借贷平台风险管理的必然选择。
[期刊] 武汉金融
[作者]
谭中明 谢坤 丁国平
潜藏于P2P网贷市场中的信用风险,一直是制约网贷行业安全、有效运营的内在阻力。本文通过系统梳理和总结近年来中外学界在P2P网贷信用风险生成机理与传导、评测指标体系以及风险评测模型等方面的研究文献,指出当前P2P网贷信用风险研究领域存在的不足,对未来可进一步深入探究的方向做出展望。
[期刊] 上海立信会计学院学报
[作者]
戴佳君 张奇峰
从研究范式与研究方法来看,审计风险研究主要分为三类:(1)在审计学与管理学的逻辑框架内采用理论演绎法或规范研究讨论审计目标、审计环境、审计责任、审计方法与审计风险之间的关系;(2)以实验研究与实地研究的方法在审计学、心理学、行为科学与社会学的逻辑框架内,分析审计风险的影响因素与控制方法;(3)用经验研究的方法在法与经济学的逻辑框架内,讨论制度环境、审计风险与审计市场结构之间的关系。以往国内审计风险的研究主要采用规范研究较多,实验研究、实地研究以及经验研究相对欠缺。
关键词:
审计风险 规范研究 实证研究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