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8406)
- 2023(11975)
- 2022(10217)
- 2021(9583)
- 2020(7992)
- 2019(18371)
- 2018(18527)
- 2017(35698)
- 2016(19669)
- 2015(22270)
- 2014(22582)
- 2013(22021)
- 2012(20074)
- 2011(17994)
- 2010(17927)
- 2009(16171)
- 2008(15617)
- 2007(13664)
- 2006(11770)
- 2005(10163)
- 学科
- 济(77913)
- 经济(77822)
- 管理(55164)
- 业(52379)
- 企(43683)
- 企业(43683)
- 方法(34469)
- 数学(29118)
- 数学方法(28795)
- 农(21903)
- 中国(20183)
- 业经(19064)
- 学(18402)
- 财(17702)
- 地方(17556)
- 制(14868)
- 理论(14650)
- 农业(14464)
- 技术(13218)
- 和(13150)
- 产业(12289)
- 贸(12172)
- 贸易(12168)
- 环境(11767)
- 体(11765)
- 易(11740)
- 教育(11570)
- 银(11092)
- 银行(11046)
- 务(10953)
- 机构
- 大学(275723)
- 学院(275583)
- 管理(110556)
- 济(105212)
- 经济(102781)
- 理学(96043)
- 理学院(94964)
- 管理学(93373)
- 管理学院(92877)
- 研究(92509)
- 中国(66021)
- 科学(59469)
- 京(59448)
- 财(46715)
- 所(46558)
- 农(46343)
- 业大(43346)
- 研究所(42779)
- 中心(40991)
- 江(40159)
- 财经(37763)
- 北京(37385)
- 范(37200)
- 师范(36816)
- 农业(36461)
- 经(34214)
- 院(34051)
- 州(32628)
- 技术(31244)
- 经济学(30324)
- 基金
- 项目(193927)
- 科学(151633)
- 研究(142979)
- 基金(138377)
- 家(120779)
- 国家(119753)
- 科学基金(102252)
- 社会(87750)
- 社会科(83029)
- 社会科学(83007)
- 省(77414)
- 基金项目(74148)
- 自然(66667)
- 自然科(65050)
- 教育(65037)
- 自然科学(65033)
- 划(64719)
- 自然科学基金(63835)
- 编号(59258)
- 资助(56341)
- 成果(47991)
- 重点(43075)
- 发(41923)
- 部(41747)
- 课题(41195)
- 创(40616)
- 创新(37734)
- 科研(36616)
- 项目编号(36556)
- 大学(35468)
- 期刊
- 济(116163)
- 经济(116163)
- 研究(79958)
- 中国(51908)
- 学报(46054)
- 农(42623)
- 科学(41609)
- 管理(40371)
- 教育(34425)
- 大学(34282)
- 财(33906)
- 学学(32144)
- 农业(30015)
- 技术(24745)
- 业经(20718)
- 融(19515)
- 金融(19515)
- 经济研究(18050)
- 财经(17603)
- 图书(15728)
- 问题(15196)
- 经(15034)
- 业(14837)
- 科技(14647)
- 理论(13660)
- 技术经济(13139)
- 版(13063)
- 现代(12898)
- 实践(12648)
- 践(12648)
共检索到395194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经济体制改革
[作者]
斯劲
本文从基本特征、动力机制和实现路径三方面构建了现代产业体系的发展框架。现代产业体系的特征体现在具备现代性和引领性的主导产业、体现竞争优势的集聚性、融合互动的产业结构、生态性以及充分国际化的时代特征。现代产业体系的形成和发展是各种动力机制有机衔接和相互协调的结果,自主创新起核心作用,绿色低碳循环发展是内在要求,良好的政策环境是其外部动力。现代产业体系的构建必须是传统产业蜕变、创新驱动、生态化改造、承接产业转移以及政府主导多重路径共同着力。
关键词:
现代产业体系 特征 动力机制 路径
[期刊] 中国软科学
[作者]
苟仲文
本文从我国电子信息产业创新机制入手,分析了产业创新机制的作用过程,深入探讨了创新体系中五方面创新内容的形成机理,并提出了完善我国电子信息产业创新体系的思路。
[期刊] 产经评论
[作者]
张伟 胡剑波
基于产品内分工发展,分析产业体系演变的内在规律,揭示不同分工形式下产业体系的特征及构成,并针对我国不同地区产业分工演进处在不同的发展阶段,产业体系发展程度差异较大的现状,提出我国基于产品内分工的现代产业体系的实现路径。
[期刊] 产经评论
[作者]
张耀辉
本文以产业体系是企业间联系方式的定义出发,以企业竞争行为从数量竞争转向创新竞争作为传统产业体系与现代产业体系分水岭,分析了现代产业体系是保证企业创新行为为生存方式的产业体系,推断出小批量、多品种、快调整是这一阶段对外部环境的要求,信息、物流、风险投资和科技服务这四个部门服务于企业创新行为,构成了现代产业体系的基础设施,而企业则最大限度地利用外部规模经济来保证自己的创新竞争力。人均收入的提高不仅带来了对产品和服务品种的需求扩张,也提升了个人生命价值。政府需要从民族整体利益和长远利益将现代产业体系作为政策工具
[期刊] 科技进步与对策
[作者]
周媛也 周德 李湘黔
构建军民一体化现代产业体系既是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的重要内容,也是国防和军队现代化建设的坚实基础。通过对我国产业体系发展现实逻辑进行梳理,指出军民一体化现代产业体系是实现国家科技自主可控和产业自立自强的客观要求,是适应市场和战场多样性需求的必然选择,是知识向生产力和战斗力转化的内在需要。从创新驱动、融合发展、组织变革和集聚发展4个维度对军民一体化现代产业体系的内在机理进行阐释,从做强实体经济、强化协同创新、发展现代金融、夯实人才基础等方面提出构建军民一体化现代产业体系的基本路径。
[期刊] 图书情报工作
[作者]
方丹辉 王战平 杜杨芳 柳瑶
将"香农-韦弗"信息传播模式理论与网上公共危机的形成相结合,分析网上公共危机形成过程,即危机信息的网络传播与扩散过程。在此基础上,提出网上公共危机综合防范架构体系,即政府是危机防范的主体,网民的防范意识是基础,信息技术的运用是核心,意见领袖的引导是关键,非政府组织是支撑,依法科学行政是前提。
关键词:
网络环境 公共危机 形成过程 防范体系
[期刊] 中国高教研究
[作者]
申超
当前大学排行行为愈演愈烈,其原因有市场需求,有科研机构的科研兴趣和自身发展等方面利益的驱动,也是大众、高校、政府需求的综合作用结果。通过分析世界及中国主要大学排行榜的指标体系及其排名方法,发现大学排行中普遍存在的问题,如指标体系设计、数据的可得性、评价的影响因素、评价行为的监督等方面的问题。为此提出相关的发展建议。
关键词:
大学排行榜 形成机理 指标体系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余长春 彭本红 上官飞
文章在界定大学生能力内涵的基础上,通过大学生能力现实情况的实证分析,找出社会对大学生各种能力的需求情况以及大学生在创新能力等方面的欠缺;然后在对大学生能力形成机理进行理论分析的前提下,构建出了大学生的三层次能力体系模型。
关键词:
大学生能力 形成机理 能力体系模型
[期刊] 中国流通经济
[作者]
孙前进
日本国内商品流通政策包括商业流通政策和物流政策两大部分,是随着日本经济发展,尤其是流通业发展而不断调整的。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日本的流通政策经历了6个发展阶段,在维护与促进竞争方面,以颁布各项法律、法规,撰写中间报告、行政指导等多种形式推动流通业发展,反映了一个较为科学、完整的流通政策体系对日本经济发展、消费者生活质量提高的重要作用,也印证了即使在市场经济体系的国家,经济政策与政府规制对经济活动也影响巨大。
关键词:
日本 流通政策 体系
[期刊] 技术经济
[作者]
纪国涛
以企业为核心的产学研用联合攻关体系建设已成为创新驱动经济增长、新常态下新旧动能转换的主要路径选择。通过对国网辽宁电力产学研用联合攻关体系的案例研究,描摹了其联合攻关体系呈现出的五大特色,剖析了其形成的驱动因素与形成过程,提出了一个整合性的形成机理框架,发现国网辽宁电力产学研用联合攻关体系形成过程体现为以一种驱动因子为主导,其它因子次第赋能,在三种驱动因子以不断自我增强方式连续循环的作用机制下,进而驱动产学研用联合攻关体系历时性地呈现出螺旋式上升的过程,最后提出了经验启示。研究结论为焦点企业构建产学研用联合攻关体系提供借鉴和参考。
[期刊] 职业技术教育
[作者]
杨子舟
我国产业工人结构已发生巨大变化,技能形成是农民工、传统产业工人、青年技术工人等群体转型发展的关键;加快推动技能形成,是国家长治久安、产业转型升级、解决就业结构性矛盾的必然要求。目前我国技能形成体系存在培训政策取向工具化、雇主参与意愿偏低、劳动者学习风险偏高、认证机制失灵等问题。新时期构建新型产业工人技能形成体系,要从技能投入、技能供应、技能使用、技能评价四个环节着手,分别构建多元的成本分担体系、持续的生涯教育体系、开放的劳动力用工体系、产出导向的质量评估体系。当前,我国职业教育改革要牢牢把握"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性"三个关键词,推动职业教育的供给侧发力,着眼育人系统的结构性调整,促进技能形成体系的改革发展。
[期刊] 商业经济与管理
[作者]
肖亮 王家玮
双循环新发展格局构建的关键在于推动产业关联畅通和经济良性循环流转,实现供给侧与需求侧协同发展。现代流通体系在国民经济循环中处于核心环节,是衔接供给侧与需求侧的桥梁和纽带,在破解双循环新发展格局构建中面临的痛点、难点及堵点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文章着眼畅通双循环,构建了“四功能打造、六化转型、五体系升级”现代流通体系建设的逻辑模型,提出了现代流通体系在实现更高水平生产与消费循环、更高质量城市与农村循环、更高层次内外贸市场循环、更加协调跨区域市场循环中的重要作用,进而从信息传导、结构牵引、要素优化和科技创新四大功能出发,阐述了现代流通体系畅通双循环的内在机理及关键机制,并提出相应对策。
关键词:
双循环 现代流通体系 理论逻辑 内在机理
[期刊] 地方财政研究
[作者]
陈鸿祥
与欧美发达国家"影子银行"体系有着重要区别,中国"影子银行"体系具有特殊的形成机理,是金融抑制制度背景下的博弈产物。目前,中国"影子银行"体系并不具备显著的自身脆弱性,但对传统货币政策调控形成挑战,需要作出富有逻辑性的监管安排。
关键词:
影子银行 形成机理 金融监管
[期刊] 金融与经济
[作者]
查慧园 江蒸腾
征信制度的形成伴随着整个人类社会的发展,征信体系的建设则是一项综合性、系统性的工程。本文分析了征信制度的形成机理,介绍了我国征信体系的发展情况并对征信体系建设指数进行了国际比较,借鉴国外经验提出完善我国征信体系的建议。
关键词:
信用 征信 征信制度 征信体系
[期刊] 新金融
[作者]
陈鸿祥
与欧美发达国家"影子银行"体系有着重要区别,中国"影子银行"体系具有特殊的形成机理,是金融抑制制度背景下的博弈产物。目前,中国"影子银行"体系并不具备显著的自身脆弱性,但对传统货币政策调控形成挑战,需要作出富有逻辑性的监管安排。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