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8525)
- 2023(12388)
- 2022(10255)
- 2021(9490)
- 2020(8012)
- 2019(18361)
- 2018(17912)
- 2017(33704)
- 2016(18625)
- 2015(20791)
- 2014(21235)
- 2013(20709)
- 2012(19543)
- 2011(17770)
- 2010(18201)
- 2009(16848)
- 2008(17119)
- 2007(15992)
- 2006(13827)
- 2005(12187)
- 学科
- 济(75994)
- 经济(75894)
- 业(53188)
- 管理(48624)
- 企(37545)
- 企业(37545)
- 农(35228)
- 方法(33104)
- 数学(28949)
- 数学方法(28620)
- 农业(24030)
- 中国(21830)
- 财(21573)
- 业经(19476)
- 制(18451)
- 学(17710)
- 地方(16908)
- 体(13287)
- 银(13246)
- 银行(13206)
- 行(12619)
- 融(12553)
- 金融(12545)
- 理论(12482)
- 贸(12291)
- 贸易(12288)
- 务(12184)
- 财务(12141)
- 财务管理(12104)
- 易(11886)
- 机构
- 学院(272283)
- 大学(270088)
- 济(106610)
- 经济(104034)
- 管理(98315)
- 研究(95441)
- 理学(84160)
- 理学院(83165)
- 管理学(81460)
- 管理学院(80957)
- 中国(71829)
- 科学(60946)
- 农(58615)
- 京(57530)
- 财(51166)
- 所(49757)
- 农业(45292)
- 研究所(45275)
- 业大(45247)
- 中心(44528)
- 江(43004)
- 财经(39795)
- 范(37252)
- 师范(36805)
- 经(35988)
- 北京(35826)
- 州(34084)
- 院(33994)
- 经济学(32718)
- 省(32166)
- 基金
- 项目(180629)
- 科学(140067)
- 研究(131377)
- 基金(128290)
- 家(113460)
- 国家(112411)
- 科学基金(93879)
- 社会(81941)
- 社会科(77195)
- 社会科学(77172)
- 省(72867)
- 基金项目(67588)
- 划(60894)
- 教育(60894)
- 自然(59631)
- 自然科(58201)
- 自然科学(58177)
- 自然科学基金(57144)
- 编号(54353)
- 资助(52033)
- 成果(45648)
- 重点(41552)
- 发(39655)
- 部(39583)
- 课题(38852)
- 创(36930)
- 性(34761)
- 创新(34568)
- 科研(34541)
- 国家社会(33729)
- 期刊
- 济(123818)
- 经济(123818)
- 研究(77759)
- 农(59185)
- 中国(58656)
- 学报(50302)
- 科学(43452)
- 财(40984)
- 农业(39011)
- 大学(37700)
- 学学(35765)
- 管理(33214)
- 教育(32331)
- 融(26108)
- 金融(26108)
- 技术(23577)
- 业经(23437)
- 财经(19732)
- 经济研究(18776)
- 业(18298)
- 经(16982)
- 版(16910)
- 问题(16685)
- 业大(13737)
- 统计(13229)
- 技术经济(12864)
- 科技(12770)
- 图书(11914)
- 理论(11885)
- 商业(11868)
共检索到408307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农业经济
[作者]
张冬梅
现代乡村治理体系和巩固脱贫攻坚成果内嵌于乡村振兴伟大战略,是乡村现代化和走向共同富裕征程中的接续奋斗,两者在指导思想和领导主体上相统一,工作主体、内容和服务对象相互耦合,工作机制联动、方式互补。要想促进现代乡村治理体系与巩固脱贫攻坚成果耦合协同需加强党的领导,坚持群众路线,完善工作机制衔接,并做好政策接续,健全协同推进的政策保障。
关键词:
乡村治理 脱贫攻坚 耦合性
[期刊] 农业经济
[作者]
吴慧娟
作为乡村振兴的重要组成部分,脱贫攻坚成果巩固关系到我国农村的全面建设与振兴。运用现代乡村治理体系指导脱贫攻坚成果巩固工作,符合脱贫地区未来发展对现代化公共管理能力和社会治理能力的需要,并为脱贫地区长远发展提供制度保障。但是,由于脱贫攻坚地区仍然存在相对贫困和发展不充分不均衡问题,以现代乡村治理体系推动脱贫攻坚成果巩固仍然存在现实困境与难题,需要切实推行符合脱贫地区实际情况的政策指导方案。
关键词:
乡村治理体系 脱贫攻坚 乡村振兴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伏广彬 吴秉昊 李文 郭精军
巩固脱贫攻坚成果与乡村振兴耦合协调发展是新发展阶段推进我国高质量发展的核心任务之一。文章构建了符合甘肃省省情的巩固脱贫攻坚成果评价指标体系和乡村振兴发展水平评价指标体系,采用熵值法、相对发展模型、改进耦合协调度模型、探索性空间数据分析模型,从时间和空间两个维度实证测度甘肃省2011—2021年巩固脱贫攻坚成果与乡村振兴发展水平及其耦合协调度。结果显示:在研究期内,甘肃省各地区巩固脱贫攻坚成果发展水平高于乡村振兴发展水平,且随着时间推移这种差距逐渐变大;两者在空间上都呈现“西北高、东南低”的格局。巩固脱贫攻坚成果和乡村振兴耦合协调度呈现“西北高、东南低”的分布特征,以低度协调和中度协调类型为主,高度协调类型集中在甘肃省西北部,两者的相互作用逐渐减弱。巩固脱贫攻坚成果与乡村振兴耦合协调度的空间正相关性显著,属于“高-高”集聚型和“低-低”集聚型的城市最多,耦合协调度的空间分布差异逐渐减小。
[期刊] 改革与战略
[作者]
吴丰华
脱贫攻坚取得全面胜利后,推动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是加快推进乡村振兴的重要前提和基础,关系到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首先,文章学理化探讨了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的理论逻辑、历史逻辑和现实逻辑。其次,文章重点分析了其有效衔接的两大重点维度——产业衔接和人才衔接。在产业衔接方面:一是坚持以市场为主导,发挥有为政府作用,依托当地优势资源,选育恰当产业、引育龙头企业;二是激发内生动力、培育“造血”能力,促进农户与现代农业有效衔接;三是因地制宜发展壮大农村集体经济,推动集体经济提质增效。在人才衔接方面:一是增强自主发展能力,培养本土人才;二是打通乡贤回归通道,吸纳外部人才;三是扩大人才选派规模,推动科技人才下沉;四是完善东西部协作机制,促进人才双向交流。最后,文章提出了构建支撑保障衔接体系:在观念衔接方面,站在共同富裕的高度认识有效衔接,树立精准、主动的衔接理念;在主体责任衔接方面,做好主体、政策、考核及社会力量的衔接;在重点空间衔接方面,瞄准重点区域、重点县、重点村,推进农村“欠发达地区”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在保障体系衔接方面,做好资金投入、基础设施建设和公共服务提升的衔接。
[期刊] 改革与战略
[作者]
朱汝胜
2020年全国已经如期实现脱贫攻坚的目标,开始进入相对贫困治理阶段,接续推进全面脱贫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成为我国贫困治理工作的重要方向和任务。广西部分典型地区在脱贫攻坚时期十分注重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的有效衔接和同步推进,并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可以为后脱贫时代推进广西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提供有益启示。面对基础条件薄弱、产业发展不稳定、主体能力不足、带动力量不强、治理水平不高等问题,广西应做好脱贫攻坚方略与乡村振兴理念、政策、机制、产业、基础、人才等方面的衔接,通过建立健全返贫致贫风险防范机制、打造现代农产品全产业链、切实保障稳岗就业、提高教育医疗保障水平、增强城乡居民内驱发展动力、继续做好特殊群体兜底保障等,实现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
[期刊] 改革
[作者]
高强 曾恒源
脱贫攻坚目标任务完成后,在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的基础上衔接推进乡村振兴,不仅要求工作体系平稳转型,而且要求微观政策转移接续。从地方实践来看,自“三农”工作重心转移以来,各地认真贯彻落实党中央决策部署,从领导体制、制度设计、机构队伍、考核机制和财政支持等方面入手,推动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取得积极进展。与此同时,各地在实践中面临着对两大战略有效衔接的认识不足、各级部门责任与能力不匹配、衔接安排未充分考虑地区差异、规划引领与考核力度不够、扶贫资产管理利用机制有待优化等问题和难点。建议进一步深化对推进衔接的认识、明确领导体制和职责分工、差异化制定衔接节奏和方向、强化规划引领和考核应用、优化扶贫资产管理利用机制,以推动两大战略有效衔接工作落实落地。
关键词:
脱贫攻坚 乡村振兴 战略衔接
[期刊] 南京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黄祖辉 钱泽森
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后,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是实现长效脱贫、走向现代化、实现共同富裕的重要路径。本文从战略目标和内容的变动与提升、农户内生动力的培育与内嵌、保障机制的融合与优化3个层面,分析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的内在逻辑;同时指出在有效衔接过程中应清晰认识三个持续、两个缺位以及两个局限等问题;并且提出实现巩固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应重视三条路径的协同推进,即"既要巩固脱贫成果,又要保持可持续""既要汲取既有经验,又要实现新拓展""既要破解固有局限,又要创立新格局"。
[期刊] 职业技术教育
[作者]
谢德新 黄春雨
当前,我国正处于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全面实施乡村振兴统筹协调发展的历史交汇期和政策叠加期。新形势下,职业教育作为阻断贫困阶层代际传递的主要推动力、赋能乡村振兴的重要抓手,在应对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与乡村振兴两大战略有效衔接进程中出现的战略落地不足、农村人口空心化、乡村产业升级困难、区域振兴水平失衡等问题,应不断从管理体系、培养体系、产业联动体系、资源共生体系等方面进行优化,为实现乡村善治“着力”、激发乡村内生动力“聚力”、促进乡村致富“出力”、缩小乡村差距“发力”,从而助力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与乡村振兴两大战略同频共振、统筹衔接、协同推进,为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作出应有贡献。
关键词:
职业教育 脱贫攻坚 乡村振兴 共同富裕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龙花楼 陈坤秋
实现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是我国"十四五"时期的重大决策部署。当前相关研究系统性不足,缺乏空间视角,亟需通过多学科融合与多方法集成构建系统性理论框架并开展分区分类研究。文章沿着"问题—理论—实证—调控"的总体思路展开研究,以实现乡村振兴同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有效衔接的内在逻辑与实现机制为研究对象,以现实差距与困境为出发点,借鉴国内外二者有效衔接的经验,探讨其理论框架构建、情景模拟与实现路径、发展模式以及管控体系与政策方案的问题。实现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研究不仅要努力实现理论创新,助推学科发展,也要服务国家战略决策。研究需要在方法论、分析工具、话语体系上寻求多维突破。未来研究需要重点关注全球扶贫开发与乡村发展的时空格局与关键问题、相对贫困治理机制与成效提升策略、城乡融合发展与乡村振兴互馈机制与区域模式以及乡村科学与人地系统科学发展等科学命题。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李胜楠 唐红涛 湛泳
文章基于2010—2020年中国省级面板数据,采用耦合协调度模型、空间Markov链模型,研究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衔接程度、时空分布格局、空间动态演进机制及驱动因素。研究结果表明:就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的衔接程度而言,大部分省份处于高度与极度协调状态,其中“乡村振兴滞后型”占大多数。衔接程度的动态演进在时序上呈现稳步向上发展趋势,较难实现跨越式转移,处于高度协调阶段的省份存在“俱乐部趋同”现象;空间上中西部地区省份多呈现向上转移趋势,部分省份保持“俱乐部趋同”,同时邻域环境对于有效衔接具有重要的作用,衔接程度高的省份对周围省份会产生正向溢出效应,呈现“高高”集聚的“俱乐部收敛”现象。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的衔接驱动机制具有多样性,其中政府驱动与产业驱动具有负效应,收入驱动与市场驱动总体呈现正效应。
[期刊] 南京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黄祖辉 钱泽森
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后,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是实现长效脱贫、走向现代化、实现共同富裕的重要路径。本文从战略目标和内容的变动与提升、农户内生动力的培育与内嵌、保障机制的融合与优化3个层面,分析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的内在逻辑;同时指出在有效衔接过程中应清晰认识三个持续、两个缺位以及两个局限等问题;并且提出实现巩固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应重视三条路径的协同推进,即"既要巩固脱贫成果,又要保持可持续""既要汲取既有经验,又要实现新拓展""既要破解固有局限,又要创立新格局"。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周国华 于雪霞 贺艳华 陈奕璋 毕方泽
伴随着新时代脱贫攻坚目标任务的顺利完成以及乡村振兴战略的全面实施,持续巩固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成为现阶段我国农业农村发展的重点任务。文章基于对湖南省脱贫攻坚成效与经验、农业农村发展现状的梳理,从地理学视角出发,提出湖南省巩固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的总体框架与长效机制。认为针对有效衔接总体框架的构建需以地域分异理论、区域发展阶段理论以及人地关系地域系统理论等为基础,做好"三类政策"衔接、"三个一批"调整、"三分协同"落地的政策顶层设计,根据空间尺度、地域类型与发展阶段选取创建有效衔接试点示范区。有效衔接长效机制的确立则应立足湖南省实际情况与发展远景,通过建立健全风险防范机制、特色发展机制、多维吸引机制、创新发展机制、互动协同机制、可持续发展机制等六大长效机制,持续巩固湖南省脱贫成果、接续推进乡村振兴发展。
[期刊] 民族教育研究
[作者]
杜尚荣 王著琴
民族地区教育脱贫攻坚成果是推动民族地区乡村振兴战略落地生根的助力器,二者有效衔接是加快中国式现代化进程的题中应有之举。二者有效衔接意味着回归立德树人在地化的价值本位,巩固赓续民族文化的价值基调,坚定民族教育高质量发展的价值立场,铸牢实现各民族共同富裕的价值追求。在衔接的底层逻辑中,巩固拓展民族地区教育脱贫成果是衔接的前提,推动民族地区教育可持续发展是衔接的重心,激活民族地区教育发展内生力是衔接的动能,发挥民族地区的区域特色优势是衔接的蹊径,形成民族教育发展与乡村振兴良性循环是衔接的旨归。在具体衔接路径上,应建立民族地区教育脱贫成果数智化动态监测机制,稳固衔接的基础;借助民族教育提高村民国家通用语言能力,夯实乡村持续发展基因;依托民族教育盘活本土资源,实现特色文化与乡村振兴的有机融合;挖掘各类民族教育助农功能,促进教育发展与乡村振兴的良性循环。
关键词:
民族地区 教育脱贫攻坚成果 乡村振兴
[期刊] 南京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李博 苏武峥
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明确提出,实现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的目标任务,已成为"十四五"时期我国农村发展研究的重要议题,也是各级政府在实践层面需要加快探索的一项重大政策议题。做好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的有效衔接,对于有效巩固脱贫成效,实现欠发达地区可持续发展发挥着重要作用。基于此,本研究从治理的视角探析了欠发达地区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衔接的逻辑,认为欠发达地区在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的衔接中,在治理模式上由探索性的运动式治理向制度性的常态化治理转型;在治理主体上由政府主导向政府、市场、社会共同参与的多元主体治理过渡;在治理对象上由贫困治理向乡村社会综合治理全面转型;在治理重心上实现从上到下的转移;在治理方式上需要实现梯度化的推进。在此基础上,提出了欠发达地区推进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的政策优化路径。
关键词:
欠发达地区 脱贫攻坚 乡村振兴 治理
[期刊] 南京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李博 苏武峥
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明确提出,实现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的目标任务,已成为"十四五"时期我国农村发展研究的重要议题,也是各级政府在实践层面需要加快探索的一项重大政策议题。做好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的有效衔接,对于有效巩固脱贫成效,实现欠发达地区可持续发展发挥着重要作用。基于此,本研究从治理的视角探析了欠发达地区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衔接的逻辑,认为欠发达地区在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的衔接中,在治理模式上由探索性的运动式治理向制度性的常态化治理转型;在治理主体上由政府主导向政府、市场、社会共同参与的多元主体治理过渡;在治理对象上由贫困治理向乡村社会综合治理全面转型;在治理重心上实现从上到下的转移;在治理方式上需要实现梯度化的推进。在此基础上,提出了欠发达地区推进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的政策优化路径。
关键词:
欠发达地区 脱贫攻坚 乡村振兴 治理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