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5842)
- 2023(8696)
- 2022(7192)
- 2021(6923)
- 2020(5755)
- 2019(12773)
- 2018(12551)
- 2017(23302)
- 2016(12849)
- 2015(14621)
- 2014(14833)
- 2013(14530)
- 2012(14222)
- 2011(13122)
- 2010(13803)
- 2009(13147)
- 2008(13325)
- 2007(12404)
- 2006(11654)
- 2005(10948)
- 学科
- 济(73132)
- 经济(73036)
- 管理(36550)
- 业(34913)
- 企(25768)
- 企业(25768)
- 方法(22375)
- 农(19966)
- 地方(18723)
- 数学(18450)
- 学(18449)
- 数学方法(18098)
- 中国(17749)
- 业经(14792)
- 农业(14558)
- 财(13948)
- 地方经济(12754)
- 制(12616)
- 理论(10891)
- 融(9953)
- 金融(9952)
- 银(9848)
- 银行(9810)
- 和(9429)
- 体(9426)
- 行(9426)
- 贸(9138)
- 贸易(9130)
- 环境(9029)
- 易(8711)
- 机构
- 大学(204811)
- 学院(202109)
- 济(87312)
- 经济(85433)
- 研究(75722)
- 管理(70133)
- 理学(58617)
- 理学院(57802)
- 中国(57725)
- 管理学(56534)
- 管理学院(56149)
- 科学(46098)
- 京(43898)
- 财(41371)
- 所(40324)
- 研究所(35983)
- 农(35262)
- 中心(33358)
- 江(33166)
- 财经(31863)
- 范(30193)
- 师范(29916)
- 经(28534)
- 北京(28366)
- 经济学(27877)
- 业大(27814)
- 农业(27254)
- 州(26308)
- 院(26007)
- 经济学院(24553)
- 基金
- 项目(120978)
- 科学(94700)
- 研究(88446)
- 基金(87563)
- 家(76491)
- 国家(75813)
- 科学基金(63486)
- 社会(57347)
- 社会科(54026)
- 社会科学(54011)
- 省(46259)
- 基金项目(45023)
- 教育(40891)
- 自然(39254)
- 划(38862)
- 自然科(38323)
- 自然科学(38309)
- 自然科学基金(37615)
- 资助(36405)
- 编号(35468)
- 成果(31772)
- 重点(27701)
- 发(26834)
- 部(26703)
- 课题(25521)
- 国家社会(23884)
- 创(23454)
- 教育部(22978)
- 性(22827)
- 大学(22457)
- 期刊
- 济(113668)
- 经济(113668)
- 研究(67934)
- 中国(43552)
- 农(34778)
- 学报(34751)
- 财(32394)
- 科学(31403)
- 管理(28693)
- 大学(26305)
- 教育(24903)
- 学学(24535)
- 农业(23133)
- 融(20713)
- 金融(20713)
- 财经(17741)
- 经济研究(17662)
- 技术(17556)
- 业经(16284)
- 经(15516)
- 问题(14610)
- 技术经济(11313)
- 贸(11256)
- 版(11023)
- 业(10970)
- 图书(10850)
- 世界(10620)
- 统计(10408)
- 国际(9947)
- 经济问题(9255)
共检索到331502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改革与战略
[作者]
朱富强
经济人假设源于功利主义,它实际上是功利主义的内缩和形式主义的僵化,从而导致金钱理性勃兴的产物。按照这种哲学思维,实际上是将社会整体利益视为个人行为的目的,而对个体利益的追逐则是达致这一目的的途径、手段,因而可以将经济人内含的行为机理归结为:"为他利己"。这种行为机理实际上将人类行为的目的和手段颠倒了,也正是受这种思想的支配,造成了社会发展的困境。
关键词:
功利主义 互利主义 金钱理性 为己利他
[期刊] 财经研究
[作者]
朱富强
经济人概念经历了一个逐渐演变的过程:早期是内含特定社会伦理关系的自利人,后来由抽象原子化的经济人所取代,接着演变为更中性的理性人;理性的原意也仅仅体现为实现特定目的的有效手段选择,后来却蜕变为行为的一致性问题。正因为理性内涵的不断演变及其外延的不断扩大过程,以致经济人概念成了一个同义反复;结果,经济人假设在强化经济学分析框架的同时,也使得经济理论与现实之间越来越相脱节。
关键词:
经济人 自利人 理性人 内在一致性
[期刊] 经济学家
[作者]
朱富强
现代主流经济学的经济人假设以早期还原主义心理学为理论基础,它仅仅反映了动物性的本能需求而忽视了人类的社会性;因此,它不仅无法揭示"无形的手"来自何处以及如何运作,也无法根本上理解"囚徒困境"与现实相悖的现象。相反"为己利他"行为机理则以新近人本主义心理学为理论基础,它将人类基于动物性的本能目的和基于社会性的实现手段结合起来;因此,它可以更好地挖掘"无形的手"是如何运作而实现社会协调,从而是比经济人假设更合理、有效的人性抽象。
[期刊] 经济经纬
[作者]
罗丽君
“经济人”假设是新古典主义经济学对经济个体行为动机的最基本假设。它被认为是一种简单而有价值的经济学智慧。但现实生活中也有大量现象无法用“经济人”假设来解释。为了加强该假设的解释力,经济学家不断拓宽和发展其中心概念的含义,但这样做的一个不利后果是基本概念就往往变得过于宽泛和模糊,从而失去可操作性。
关键词:
“经济人”假设 新古典主义 理性 效用
[期刊] 中国经济问题
[作者]
李清华
经济学的研究对象是人的经济行为和社会的经济规律,因此,对人性有什么样的假设,就会产生什么样的经济学。"经济人"假设是经济学对人性的高度概括,是经济学的逻辑前提,被称为经济学的"阿基米德基点"。但传统经济学对它做了教条化和绝对化的理解,仅仅研究在资源稀缺条件下静态的、孤立的个人选择,导致了"经济学帝国主义"及对现实中人的经济行为解释力的疲弱。新古典经济学的症结就在于对人性的理解过于单一,没有看到人性是丰富的,并且是在历史中演进着的。因此,经济学必须实现新的转向,从研究既定制度前提下的"稀缺资源的最优配置问题"转向对人类的合作与冲突机制的研究。新制度经济学、演化经济学、实验经济学的发展昭示着经济学...
[期刊] 山西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贺卫 王浣尘
从五方面论述了经济人假设遇到的重大挑战 :一是马斯洛的需要层次说 ,二是西蒙的有限理性说 ,三是威廉姆森的机会主义说 ,四是莱宾斯坦的X低效率说 ,五是诺斯的意识形态说 ;提出了经济人一词已名不符实、应以“效用人”取代经济人的设想。
[期刊] 商业时代
[作者]
袁红辉
"人口、资源与环境经济学"是在我国人口、资源与环境问题比较严峻的情况下设置的理论经济学,担负着实现可持续发展战略目标的现实使命。"经济人"假设是主流经济学的理论基础,在"经济人"假设下,"人口、资源与环境经济学"能否指导我国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值得商榷。文章从"经济人"的基本内涵、"经济人"对我国人口、资源与环境问题的解释力来分析"经济人"假设对"人口、资源与环境经济学"的适用性,最后指出,应该超越"经济人",寻求与"人口、资源与环境经济学"相适应的基本假设—"经济人"与"道德人"的复合。
[期刊] 税务与经济(长春税务学院学报)
[作者]
陈孝兵
经济人假设是西方经济大厦的建构基石。实际上,经济人假设有其局限性,在经济学长期发展的过程中,虽然几经锤炼,在内涵上有了新的拓展,但始终保留着"自利性"这一基本的规定性。现在看来,它只是揭示了人类经济生活一个很小部分的规律,不可能一般化到人类经济生活的全部。
关键词:
经济人 经济人假设 主流经济学 自利性
[期刊] 改革与战略
[作者]
黄信
经济人假设是经济学形成时最好的前提假设。以经济人假设为基础的经济分析视角在不断变化,由此推动了经济学理论不断发展。人的发展经济学研究人的发展问题,与经济学分析离不开人的要求相一致。处于经济社会转型的当今中国,对人的发展问题的研究应该是中国经济学研究的重要任务之一。文章认为,如同传统经济学把经济人作为一种分析方法一样,人的发展经济学应在正确理解人与经济学关系的基础上,找准对人的发展分析的视角。
关键词:
经济人假设 经济学发展 人的发展经济学
[期刊] 改革与战略
[作者]
朱富强
经济人之所以会成为现代主流经济学的硬核,从思想史的角度看,主要有两个重要的分水岭。一是,斯密关于"无形的手"之"预定协调"的观点赋予了自利行为的合理性,从而使得"自利"为后来的主流经济学家所片面强调,乃至赋予了个体行为以效用最大化这一偏至诉求。二是,边沁关于效用加总的功利主义原则赋予了个体效用的计量性,从而使得"效用"为后来主流经济学所普遍接受,乃至进一步发展了基于理性计算的数理模型化分析。显然,正是两者的结合,为经济人假设的出现及其在经济学中的支配地位奠定了思想史的基础。
关键词:
经济人 无形的手 功利主义 思想史
[期刊] 经济问题探索
[作者]
汪安佑
亚当.斯密等人提出的“理性经济人”假设,究竟其适应性如何?笔者通过长期观察认为,“理性经济人”对于私营投资者或创业者是适应的,对一国产权制度的建立是具有意义的,但这一假设对从事政府管理工作的管理者和从事教学科研工作的学者是不适应的。研究表明:政府管理者的理性要求应为“理性公仆人”,学者的理性要求应为“理性责任人”。
[期刊] 经济理论与经济管理
[作者]
凌晓东
机制选择与经济人假设凌晓东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需要我们对许多传统的观点、看法、口号做出相应的调整,以求得社会意识形态与社会经济基础之间的协调。在这方面,经济人假设的确立是一个十分基本的问题。明确经济人假设与市场机制的关系,不仅对正确设计经...
[期刊] 经济评论
[作者]
陈美衍
人的有限理性使得经济学只可能是关于经济现象的最一般本质因素及其关系的知识体系。“经济人”是经济现象的最一般本质因素之一,故必然要包含在经济分析的逻辑起点之中。人的有限理性还使得经济分析的逻辑起点必须具有抽象单纯性,这使得能得到普遍认可的经济分析的逻辑起点只能由“经济人”构成。所以,人的理性有限性是“经济人”假设,尽管高度抽象简化,但仍能成为经济学家最广泛接受的经济分析的逻辑起点的根本原因。
关键词:
“经济人”假设 有限理性 抽象单纯性
[期刊] 上海经济研究
[作者]
杨静
“经济人”是西方经济学对人经济行为的基本假设,它是西方经济学的一切理论推导和政策决策的出发点和基础。“经济人”假设历经两个多世纪,在质疑和批判中不断的进行修正和完善,但是值得我们注意的是,对“经济人”假设所进行的修正和改进依然没有走出西方经济学的分析范式和脱离西方经济学惯用的方法论。本文从回顾西方经济学对“经济人”假设的修正和完善入手,运用科学的马克思主义方法论和唯物史观,从人的本质、社会的历史更替等三个方面来阐述“经济人”假设的硬伤所在,揭开“经济人”假设不科学的面纱。
关键词:
经济人 唯物史观
[期刊] 财经研究
[作者]
陈招顺
不能完全照搬“经济人”假设陈招顺“经济人”假设是西方经济学家分析市场经济惯用的理论出发点。在他们看来,利己是人的本性,是“经济人”所共有的,人们的经济活动无不以追求最大经济利益为动机。其实,利己心是私有制的产物,特别是在资本主义制度下形成的一种观念。...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