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4624)
2023(6765)
2022(5478)
2021(5556)
2020(4467)
2019(10390)
2018(10398)
2017(17283)
2016(10703)
2015(12518)
2014(12384)
2013(11588)
2012(11024)
2011(10214)
2010(10249)
2009(9250)
2008(9149)
2007(8279)
2006(7486)
2005(7088)
作者
(28271)
(23677)
(23356)
(22698)
(15143)
(11342)
(10752)
(9350)
(9131)
(8387)
(8218)
(7850)
(7770)
(7767)
(7674)
(7560)
(7084)
(6849)
(6827)
(6777)
(6247)
(5961)
(5526)
(5411)
(5351)
(5326)
(5156)
(5089)
(4845)
(4812)
学科
(37067)
经济(37023)
中国(20547)
管理(20131)
教育(19618)
(18948)
方法(15302)
(14116)
企业(14116)
数学(13209)
数学方法(13095)
(11618)
(10171)
(9780)
贸易(9770)
理论(9730)
(9610)
(8451)
(7982)
(7580)
业经(7182)
(7023)
银行(7015)
(6833)
教学(6592)
发展(6542)
农业(6505)
(6419)
(6359)
金融(6358)
机构
大学(154480)
学院(145660)
研究(62156)
(60611)
经济(59502)
中国(42350)
管理(42084)
(35574)
科学(35426)
理学(35140)
理学院(34530)
管理学(33883)
管理学院(33573)
(31776)
(30690)
教育(30505)
师范(30486)
研究所(29034)
(28102)
师范大学(25461)
中心(25198)
北京(24175)
财经(22319)
(22094)
(21951)
(21593)
经济学(21035)
(20587)
经济学院(18837)
技术(17539)
基金
项目(88903)
研究(72012)
科学(71993)
基金(64219)
(56206)
国家(55649)
科学基金(45512)
社会(45078)
社会科(42486)
社会科学(42478)
教育(40949)
(31812)
基金项目(31723)
(30868)
编号(29536)
成果(28226)
资助(26356)
自然(26173)
自然科(25582)
自然科学(25573)
自然科学基金(25149)
课题(24664)
(23227)
重点(22340)
中国(20922)
(20754)
教育部(20690)
(20216)
(19791)
国家社会(19068)
期刊
(66752)
经济(66752)
研究(60844)
教育(49643)
中国(40595)
学报(24647)
科学(21978)
(21657)
(20355)
大学(19647)
学学(16755)
管理(16104)
技术(14687)
农业(14206)
财经(13390)
(12494)
金融(12494)
经济研究(11920)
(11803)
职业(11742)
(10489)
世界(9667)
国际(9288)
问题(9257)
(8744)
(8596)
论坛(8596)
技术教育(7639)
职业技术(7639)
职业技术教育(7639)
共检索到240841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北京大学教育评论  [作者] 王锐  
钱穆的历史著作与史学思想很大程度上是在辨析现代中国需要什么样的历史教育与历史知识。他希望根据现代中国的具体情势,为广大国民提供合适的历史知识,使他们知晓中国历史的来龙去脉,形成热爱国家、热爱民族的基本情感,并能把这些知识内化为思考中国现实政治的重要参考。就此而言,在历史著作方面,这个时代最需要一部能达到以上要求的中国通史。这部理想的中国通史能够在历史叙事中让广大国民充分吸收国家民族文化的优良品质,具备深厚的政治美德,为未来中国继续奋斗与争存。这样的历史教育并非恪守旧章,而是在此基础上形成从中国立场出发的世界视野,思考出现全球范围内反帝反殖运动、达到政治平等的可能性。
[期刊] 职业技术教育  [作者] 许衍琛  
钱穆对职业教育的理解遵循人文主义路径。他从品格养成、人生理想实现的高度认识专门技能的重要意义,认为狭隘的追求职业和智识必然导向专业化,甚至危及教育本真所在。他强调职业精神的重要性,认为必须结合传统文化与现代职业特点淬炼职业精神。他强调国家、政府在职业教育发展中的重要作用,认为职业教育发展必须建立在高等教育和国民教育的基础上。钱穆以其对职业教育的独特理解而对当今我国职业教育发展启迪颇多。
[期刊] 中国成人教育  [作者] 王绪琴  
钱穆是中国现代著名的国学大师、教育家。他一直高度重视对中国传统教育的研究,并与西方教育进行比较,对二者的意义取向、精神特质和培养目标加以对照分析。在中西教育意义差异上,他认为西方教育意义仅为功利,而中国教育则在教人为人;在中西教育精神差异上,认为西方教育精神失于冷酷,而中国传统教育精神则充满情意;在中西教育培养目标上,认为西方教育至多可培养出专家,而中国传统教育培养的则是通德通识的人才。
[期刊] 教育发展研究  [作者] 王建华  
学校教育的竞技化加剧了民众对于教育的焦虑,学业竞争失败后的"躺平"又激发了公众对于教育价值的争议。前期的焦虑与后期的"躺平"看似两个极端,却有着相似的本质。究其根本,都是偏执一端、非此即彼的思维。我们时代社会在加速发展,技术在加速进步,教育本身也在加速,这在一定程度上引发了教育焦虑和"躺平"的发生。为纾解教育的焦虑,避免"躺平"心理蔓延,我们需要全面理解教育的本质,调整教育的心态。教育的要义在于秉承"中庸之道",避免"过度"与"不及"。我们需要以"处乎材与不材之间"和"正在有意无意之间"的心态,获致一种适度的教育和圆满的德性;以"无可无不可"和"有为有不为"的心智,生成教育的智慧,成就智慧的教育。
[期刊] 教育研究  [作者] 胡德海  
在笔者看来,“中国历史上的教育家”是一个值得研究的课题,也是一个难度不小的问题。本文就这个问题作简要论述。纵观中华民族整个悠长的历史,可以说:中华民族历来是一个重视教育的民族,中国社会历来是一个重视教育的社会,中国人民也历来具有热爱知识文化和尊师重教...
[期刊] 中国高等教育  [作者] 袁振国  
大众化进程一旦启动,就势不可挡,呈现加速发展的态势。高等教育大众化为每个人个性的平等发展带来了机会。从精英到普及的真正转型首先是价值观的转变。
[期刊] 中国高教研究  [作者] 彭时代  
高等教育民族化伴随着国家现代化及经济、科技、教育国际化的趋势而产生和发展,只有在对传统文化教育和外来文化教育进行双重“扬弃”的过程中,才能发展有民族特色和国际意识的中国高等教育。应尊重教育传统的民族化,要重视现实国情的民族化,要弘扬民族精神,增强民族凝聚力。
[期刊] 清华大学教育研究  [作者] 李立国  
本文认为工业化与教育现代化并无本质的、必然的联系,教育现代化的起点并不是工业化,而是国民教育制度的建立,而推动国民教育制度产生的动力来自于民族主义与民主主义。
[期刊] 中国成人教育  [作者] 吴显嵘  
瞭望中国成人教育发展历程,深度探索中国成人教育崛起的历史根基,就可以发现,在中国成人教育的"崛起"与"根基"之间,不仅彰显了中国传统成人教育的辉煌历史,生成了中国成人教育的鲜活特征,同时也为中国成人教育的重新崛起指明了方向。其中,"怎样看待中国成人教育崛起的历史存在"是核心话语,"怎样廓清中国成人教育崛起的历史特征"是关键所在,而"怎样探索中国成人教育崛起的未来走向"则是实践论的思考。
[期刊] 教育发展研究  [作者] 宣勇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与发展规划纲要》(以下简称《规划纲要》)的研究制订工作要求广纳群言、广集众智,充分听取社会各界意见。《规划纲要》是一个对我国教育带有未来指向性、全局性的长期战略谋划,是指导未来12年教育改革和发展的纲领性文件。就高等教育而言,《规划纲要》必须体现出增强自主创新能力、提高国家竞争力、实现教育大国向人力资源强国转变、建设创新型国家的战略需求,针对需要怎样的高等教育、如何提高高等教育质量、提升大学科技创新能力,在人民网举办的座谈会上宣勇教授认为这些都是《规划纲要》应回答的问题,为此,他从宏观、中观、微观三个层面描绘了我国高等教育的理想状态。
[期刊] 教育与职业  [作者] 曹晔  刘颖  盛子强  
新中国成立后,经济社会先后经历了新民主主义时期、社会主义初创时期、"文革"时期、有计划商品经济时期、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初建时期和以市场作为资源配置主体的时期。文章分析了不同时期职业教育发展的基本情况,展示了新中国职业教育体系从小到大、从低到高的演变轨迹,也揭示了职业教育与经济社会发展之间的客观规律。
[期刊] 中国成人教育  [作者] 安英红  张钡  
从理论主题的站位上看,中国成人教育学科可以划分为"人本"成人教育学、"行本"成人教育学、"实本"成人教育学三种历史形态。这种划分不仅是对学科历史进程的理性回溯,也是对学科未来发展的科学把握。因此,有必要从历史视域对学科的历史形态进行重新解读,且从理论、实践和社会的范畴去寻求学科历史形态划分的依据,并由此对学科现代变革趋势做出前瞻性研判,为现代成人教育学科的可持续发展提供可能的支持。
[期刊] 中国远程教育  [作者] 吕寿伟  侯永丽  
新文化运动作为一场面向传统的伦理改造运动,自上而下地引发了近代教育的剧烈变革,并以一种崭新的精神开启了中国教育的现代化历程。然而,知识精英过于强烈的救亡图存使中国的教育现代化一开始便以欧美为蓝本,他们以种种源自西方的“真理性价值”进行着一次次的思想试验,并把中国传统视为荼毒灵魂的罪恶之源。失去传统根基的教育现代化是没有灵魂的教育现代化,教育成为功利之学、实用之学,深陷虚无主义的精神顽疾。中国教育亟须传统的回归,需要依据中国古典教育的精神品格,以“天人合一”的大教育观、以“内圣外王”的教育目的论、以“人文化成”的教育方法论完成自身的返魅之旅,最终开辟出一条具有中国特色、符合中国国情的中国式教育现代化道路。
[期刊] 科技管理研究  [作者] 罗梓迪  
高等教育影响一个国家的生存与发展,是一个社会文明的载体,也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一个必要条件,更是实现人类可持续发展的首要关键。目前我们对于高等教育的迫切需求已远超以往任何时候,社会、经济发展所需的新型高技术高知识分子也愈来愈多,高等教育的管理水平也需要与日俱进。
[期刊] 比较教育研究  [作者] 张宏  
学校教育一直是教育史研究的核心问题。许多教育史学家注重历史的连续性,认为教育史就是学校从小到大,从"萌芽"到参天大树的过程。实际上,19世纪以来,学校教育已经发生了断裂性变化。现代学校决不是以往学校在规模上的扩大,它是一种全新的教育。在现代学校中,教育已经渗透在学校生活的方方面面,无论是教师的课堂教学、学校日常生活管理,还是学校建筑本身,都承载着某种教育功能,对学生的心理、身体以及行为进行塑造。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