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8617)
2023(12436)
2022(10442)
2021(9691)
2020(7781)
2019(17582)
2018(17192)
2017(32100)
2016(17279)
2015(19838)
2014(19735)
2013(19869)
2012(19407)
2011(18242)
2010(18635)
2009(17338)
2008(17366)
2007(15495)
2006(14548)
2005(13820)
作者
(53031)
(44225)
(44211)
(42099)
(28648)
(21110)
(19865)
(17033)
(17012)
(15940)
(15659)
(14873)
(14544)
(14538)
(14170)
(13707)
(13139)
(12888)
(12722)
(12282)
(11586)
(10955)
(10739)
(10401)
(10081)
(9922)
(9846)
(9523)
(9057)
(8868)
学科
(98982)
经济(98880)
管理(43610)
(40182)
中国(30606)
方法(30468)
(29021)
企业(29021)
地方(27594)
数学(26529)
数学方法(26258)
(24082)
业经(19573)
(19216)
(17786)
贸易(17770)
(17154)
地方经济(16819)
(16632)
(16611)
农业(16423)
(15985)
金融(15983)
(15818)
银行(15799)
(15457)
环境(14907)
(14716)
(12291)
(11606)
机构
大学(267004)
学院(265137)
(125083)
经济(122785)
研究(107839)
管理(91768)
中国(84348)
理学(76424)
理学院(75327)
管理学(74102)
管理学院(73592)
科学(62462)
(59450)
(56584)
(56202)
研究所(50644)
中心(46410)
财经(43327)
(43101)
(41744)
经济学(40777)
北京(39473)
(39287)
(38938)
师范(38628)
(38274)
经济学院(36353)
业大(33636)
科学院(33273)
农业(33151)
基金
项目(163387)
科学(129415)
研究(122002)
基金(119119)
(104295)
国家(103471)
科学基金(86573)
社会(80707)
社会科(76577)
社会科学(76562)
基金项目(61174)
(61054)
教育(54344)
(52719)
自然(51593)
自然科(50343)
自然科学(50325)
自然科学基金(49426)
资助(49352)
编号(47175)
(42321)
成果(40695)
重点(38281)
(37288)
课题(34958)
发展(34919)
国家社会(34812)
(34379)
中国(33071)
(32925)
期刊
(155204)
经济(155204)
研究(93303)
中国(61288)
(41713)
(40572)
学报(39430)
科学(39066)
管理(36962)
(31369)
金融(31369)
大学(29995)
教育(29899)
农业(28613)
学学(27965)
经济研究(25803)
财经(23079)
业经(22679)
技术(22459)
问题(20625)
(20215)
(18560)
国际(17255)
世界(17204)
(15108)
技术经济(14616)
资源(13190)
统计(12906)
经济问题(12799)
(12011)
共检索到440715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樊杰  洪辉  
文章根据韩国前中央政府高级咨询顾问就中国区域发展问题对本刊主编访谈的记录成稿。访谈反映出以下中国区域发展问题受到关注:①中国空间管制的走向、问题与主体功能区规划;②合理城市化与如何加快贫困地区发展问题;③区域均衡发展与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④国家的区域战略(规划)制定、实施和对外开放;⑤国家竞争力问题。访谈给出了经济地理的研究看法和初步阐释,对加强中国区域发展问题研究、推动经济地理学学科建设具有一定的启发和参考作用。
[期刊] 经济纵横  [作者] 任艳  
推动区域协调发展和构建现代产业体系,是党的十八大以来经济政策的重点,政治经济学急需对这两大战略进行理论阐释。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研究对象是生产方式及与之相适应的生产关系,而生产方式是劳动力与生产资料的组合和搭配方式。区域和产业是中观生产方式的两个维度,区域协调发展战略的目标是要通过对劳动力和生产资料进行区域层面的重新组合与搭配,优化区域间生产关系。以京津冀协同发展、长江经济带发展、长三角一体化发展、粤港澳大湾区建设、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五大战略为范例分析,构建现代产业体系的目标是要通过对劳动力和生产资料进行产业层面的重新组合与搭配,优化产业间生产关系。区域通过产业互补实现协调发展,而产业通过区域协调实现结构升级。
[期刊] 改革  [作者] 王佳宁  罗重谱  胡新华  
近年来,重庆经济持续快速发展,经济结构调整取得显著成效,引起社会各界广泛关注。重庆市委、市政府为推动经济持续快速发展而采取的系列举措因应了经济学、管理学等相关经典理论。重庆经济持续快速发展缘于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实施五大功能区域发展战略、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激发区县创造活力、推动产业转型升级、优化配置城乡资源、布局新兴消费业态、合理分配财政资金、创新内陆开放新模式。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杨悦  朱哲  
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是指导我国经济理论研究和经济建设实践最重要的经济思想,其所具有的独特性、科学性和开放性,是我国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理论基础。然而,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发展却并非一帆风顺。传统计划经济体制向市场经济的转向时,首先受到影响的就是马克思政治经济学。因为人们当时对市场经济制度的认知有限,一部分人对有“资本”与“市场”先天优势的资本主义所依侍的西方经济学过分信赖,从而对马克思政治经济学丧失了信心,认为其是过时的经济思想。这种认知偏误导致相当一段时间内马克思政治经济学的指导地位受到挑战。
[期刊] 经济问题探索  [作者] 刘安国  马睿娟  王美艳  杨开忠  
20世纪90年代崛起的新增长理论和新经济地理学在不完全竞争框架内用技术创新、递增报酬、运输成本以及这些因素的消长解释区域发展差异。我们针对2014年中国270个地级城市非农产业生产活动的规模报酬及其影响因素展开的经济计量研究表明:(1)城市劳动产出弹性与城市技术水平或创新能力正向关联;(2)资本产出弹性与人口密度正向关联,与运输成本负向关联;(3)270个地级城市中有267个城市的规模弹性值大于1,表明中国城市和区域非农产业经济活动具有典型的规模报酬递增特征;(4)中国城市和区域非农产业经济活动的规模报酬依东、中、东北和西部顺序梯度递减,这为杨开忠(2001)解释中国四大经济地带发展差异的"西...
[期刊] 政治经济学评论  [作者] 周文  李思思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经济经历了长达四十年的快速增长,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绩,然而高速增长带来的诸如经济社会结构失衡、环境污染等问题日益凸显。高质量发展是中国准确把握经济新常态阶段性特征,推进中国由大到强的关键转变,也是抓住世界大环境变革机遇,提升国际地位的有力转变。高质量发展正在掀起我国经济领域一场广泛而深刻的变革,带来从理念到实践的全面革命。2018年高质量发展成为国内讨论热点,学者们已从不同角度对高质量发展进行了阐释,然而现有文献中从政治经济学角度阐述高质量发展的较少,基于此,本文力求从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视角解析高质量发展的内涵,即高质量的发展是物质资料生产方式顺应时代潮流的伟大转变,是生产力的发展与生产关系的变革的统一。高质量发展一方面要求解决生产力内部要素的矛盾,以推进生产力自身的发展;另一方面要通过深化改革调整生产关系以适应生产力的发展,促进生产力进一步解放和发展。
[期刊] 城市发展研究  [作者] 徐姗  王开泳  邓羽  
选择适当的区域发展模式,是促进区域可持续发展的必然要求,建立知识库是新时期区域发展模式选择的重要支撑和实现手段。因此,在阐释区域发展模式内涵和特性的基础上,对区域发展模式知识库进行了定义和顶层设计,随后详细分析了知识库体系中数据库、模拟库和决策库的基本组成和运行原理,最后提出了基于知识库决策系统的区域发展最优模式的比选思路,为深化认识区域发展模式及构建知识库提供了理论依据和思路借鉴。
[期刊] 江西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张玉奇  
当前新时代是中国社会发展的全新阶段,我国各个领域面临新的重大发展机遇和更加严峻的挑战。新时代中国经济发展呈现新常态,经济发展的模式、目标、动力、体制均发生了明显变革。经济问题关乎人民群众的切身利益和国家发展大计,经济水平的高低直接影响国家的综合国力,是促进国家机器正常运转的关键要素。经过改革开放的伟大征程,我国对于经济发展有了更加深刻的认识,并逐渐走出了一条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经济发展道路,彰显了鲜明的道路自信和理论自信。当前经济发展在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引领的马克思主义理论的指导下不断前行,具有广阔的发展前景。同时,我们也应该认识到,时代在发展,社会在进步,新的问题不断产生,在机遇与挑战并存的背景下,如何选择科学发展路径,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樊杰  王亚飞  
在中国经济增长过程中,过去40年经济地理格局发生了显著变化。城市化水平从17.92%提高到58.52%,经济发展水平的区域分布格局在东南方向上发生旋转,东北—西南向的经济发展水平差异演变成沿海—内陆向,进而演变为目前东南—西北向的经济发展水平差异的格局特征。文章在分析经济地理格局变化所表现的成就和基本特征的基础上,提出了该阶段经济地理格局变化存在的突出问题:区域发展不平衡问题更为突出,区域差距和城乡差距依然很大;区域城市化和工业化过程付出的资源环境代价大,由于人口集聚和经济增长带来的环境容量超载成为中国区域发展不可持续的主导因素;空间治理能力现代化水平相对滞后于区域经济发展的现代化水平。文章建立了未来中国经济地理格局演变探讨的基本框架,应认知信息化支撑的流动空间、资源环境承载力基础条件,以及不同人群对人居环境需求等的变化及其对经济地理格局变化的影响作用,提出新时代促进区域协调发展应把区域功能定位和区域公平性作为前提条件,把引导人口继续向东南半壁适度集聚,以及着手大西北合理开发作为缩小大尺度区域差距的新战略,把形成各具特色、但满足人的居住生活和事业发展的综合价值是相等的城乡空间格局作为协调城乡关系的新途径。
[期刊] 地理科学进展  [作者] 陈才,刘曙光  
区域经济地理学作为既古老又年轻的地理学分支,经历了萌芽、形成与发展过程。受到实践领域、认知领域、方法技术领域和相邻学科发展的影响,其理论、方法和实践都经历全面而深刻的变革,在世纪之交已显示出面向区域经济可持续发展,运用系统思维方法和信息技术手段,建设完善而开放的学科理论体系的发展趋势。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吕拉昌,魏也华  
近年来,伴随着资本主义社会经济转型和全球化,资本主义进入了制度重建的新阶段,社会科学日益重视“制度”因素的作用。经济地理学强调制度、文化对区域发展的影响,提出了经济地理学的“制度转向”。文章深入分析西方学者提出的制度转向、制度厚度概念及与区域发展关系的基础上,进行理论评析,并简要探讨对中国区域发展的启示。
[期刊] 云南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李炳炎  向刚  
中国要实现国民经济又好又快发展,关键在于切实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从"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到"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标志着中国发展指导思想的转变,具有重要意义。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有着深刻的政治经济学理论涵义。要实现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必须提供相应的制度保障,积极推进政府改革,把增进自主创新能力作为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中心环节,加快经济结构的优化调整,坚持以人为本,实现可持续发展。
[期刊] 云南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杨林生  杨德才  
对"李约瑟之谜"及"中国改革"的制度经济学进行分析,为探寻制度影响经济绩效提供了一个有益的视角。对"李约瑟之谜"的解读观点纷呈,无论是官僚体制的阻碍,还是产权体系的缺失乃至意识形态的延滞,其症结都在于制度绩效低下。始于1978年的中国改革,正是一个制度不断创新、供给和变迁以挖掘增长潜力的过程,通过基于路径依赖的渐进式制度变迁、交易成本的市场化取向改革以及产权结构安排的激励效应,经济增长绩效的制度红利不断显现。
[期刊] 经济师  [作者] 赵雨晴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生态问题逐渐显露出来,我国在社会发展中面临着诸多生态问题。从整体上来看,大量基础资源的使用和环境的污染都超过了生态系统的承载限度,并快速地对环境造成破坏。针对生态问题,推进生态文明的建设进程,寻找适应我国的发展道路,必须提倡全新的发展理念即绿色发展理念。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生态观思想,从可持续发展到绿色发展理念顺应了时代的需要,具有现实必然性,对社会的健康持续发展具有指导作用。新时代必须深刻把握马克思生态观,形成现代化全方位的绿色发展新格局。
[期刊] 广东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庄恒恺  
随着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大众的精神文化需求也随之提升,客观上要求发展和壮大文化产业,提供更多、更优的文化产品。我国文化市场潜力巨大,需求旺盛,在信息技术和数字技术的助力下,文化产业也将迎来弯道超车的绝佳时机。但面对发展机遇,也要清晰地认识到我国文化产业存在的诸多问题,如文化产品质量不高,呈现低俗化、娱乐化、快餐化特点,文化市场中盗版侵权等行为屡有发生,市场秩序和竞争环境有待进一步规范等。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