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9182)
2023(13240)
2022(11731)
2021(11062)
2020(9168)
2019(21459)
2018(21494)
2017(41563)
2016(22565)
2015(25506)
2014(25582)
2013(25329)
2012(23196)
2011(20924)
2010(20881)
2009(19049)
2008(18336)
2007(16111)
2006(14358)
2005(12308)
作者
(65537)
(55164)
(54062)
(51417)
(34509)
(26485)
(24664)
(21707)
(20881)
(19391)
(18761)
(18433)
(17283)
(17200)
(16579)
(16563)
(16477)
(15871)
(15778)
(15241)
(13649)
(13352)
(13284)
(12631)
(12455)
(12253)
(12102)
(12080)
(11095)
(10906)
学科
(93249)
经济(93150)
(65764)
管理(58552)
(49281)
(43957)
企业(43957)
方法(38406)
数学(33483)
数学方法(33093)
农业(32879)
业经(23654)
地方(23153)
中国(22534)
(20866)
(19635)
(17074)
(15740)
贸易(15730)
(15212)
环境(14146)
理论(13912)
(13815)
技术(13688)
(13386)
土地(13015)
(12256)
(12125)
(12076)
银行(12033)
机构
学院(316583)
大学(314290)
管理(127487)
(122060)
经济(119222)
理学(111174)
理学院(109896)
管理学(107909)
管理学院(107360)
研究(106225)
中国(80073)
(71948)
科学(69140)
(67650)
业大(56244)
农业(55389)
(53838)
(51702)
中心(49808)
研究所(49328)
(46976)
(43120)
师范(42782)
北京(42161)
财经(41726)
(38146)
(38138)
(38056)
农业大学(35234)
经济管理(35053)
基金
项目(223076)
科学(174295)
研究(163552)
基金(160237)
(140252)
国家(138995)
科学基金(118694)
社会(101027)
社会科(95142)
社会科学(95115)
(88524)
基金项目(86920)
自然(78144)
自然科(76196)
自然科学(76178)
自然科学基金(74786)
(73790)
教育(72929)
编号(69144)
资助(64374)
成果(54681)
重点(49415)
(48416)
(48412)
课题(46183)
(45889)
创新(42686)
科研(42304)
大学(40767)
国家社会(40599)
期刊
(138603)
经济(138603)
研究(87967)
(72609)
中国(64145)
学报(53045)
科学(49702)
农业(49477)
管理(41120)
大学(40008)
学学(37781)
(36483)
教育(33220)
业经(28550)
(26796)
金融(26796)
技术(26610)
(23644)
问题(19779)
经济研究(18504)
财经(18436)
图书(17959)
资源(17668)
(17161)
科技(16154)
(15573)
业大(15300)
理论(15090)
农村(14893)
(14893)
共检索到460647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林业经济问题  [作者] 葛智超  张贵军  杨皓  张蓬涛  
应用基于熵值法的耦合函数模型对涞水县生态退耕前后土地利用与农户生计的耦合度进行综合评价。研究结果表明,2001~2010年土地利用状况与农户生计状况的耦合度在2002年退耕工程实施后由26.14o下降到-40.92o,退耕中期(2004~2007年)耦合度恢复为34.26o,退耕后期(2008~2010年)又下降到0o以下,呈波动变化,耦合程度经历了协调发展、低级共生再到协调发展、低级共生四个过程,并阐述了如何稳固退耕还林的成果。
[期刊] 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  [作者] 赵丽  张蓬涛  周智  
由土地利用变化导致的生态系统服务价值的变化可以作为一个反映土地利用变化环境效应的重要量化指标。该文参考谢高地等人提出的单位面积生态服务价值系数,对涞水县2001~2010年的土地利用变化及其对生态系统的影响和驱动因素进行了分析研究。结果表明,2001~2007年和2007~2010年土地利用类型变化差异较大。2001~2007年,耕地面积有大幅减少,林地、草地面积大幅增加,2007~2010年,耕地、草地、居民点及工矿用地面积增加明显,园地、林地、滩涂和裸地减少;2007~2010年的土地利用变化率明显高于2001~2007年;由于林地、滩涂面积的减少和居民点及工矿用地面积的增加,使得整个研究...
[期刊] 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  [作者] 宋建辉  王坤  刘会想  
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实施评价对于落实规划、强化实施具有重要意义。文章在对县域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实施评价内涵进行界定的基础上,以涞水县土地利用总体规划(1997~2010)实施情况为例,通过构建评价指标体系、确定指标权重,运用多指标综合评价法对每项指标进行评价,再使用几何平均法合成总评价值,最后依据评价结果提出了对新一轮规划修编的建议。
[期刊] 地理科学进展  [作者] 陈海  郗静  梁小英  陈姗姗  
作为中国涉及面最广、群众参与程度最高的一项生态工程,退耕还林对区域土地利用变化产生了重大影响。目前对土地利用变化过程和土地利用主体行为的分析研究不足,不能有效揭示宏观农业土地利用变化的微观机理,难以合理解释农户土地利用行为的变化。本文以陕西省米脂县高渠乡为例进行研究,利用经历权重法定量分析了退耕还林政策结束前后不同农户群体土地利用策略的变化;利用构建的农户群体土地利用决策模型,模拟不同政策情景下农户群体土地利用行为的变化及其对区域土地利用变化的影响。结果表明,该模型可以显示还耕和撂荒两种土地利用行为的变化及其空间配置,能揭示造成这种区域差异的微观机理,为分析农户群体土地利用行为的变化、探讨农业政策与农户行为之间的相互作用,提供了可供借鉴的途径。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张磊  李君  武友德  
以洱源县郑家庄为例,运用全覆盖式问卷调查、参与式农村评估及景观格局分析等方法,对多民族共生区农户的生计及土地利用状况进行分析。得出以下结论:(1)各族农户生计的非农与兼业化程度均较高,汉、白等原驻民族的农为主型农户比例最高,藏族等迁入民族的非农型农户比重最大。(2)汉、白等原驻民族农户及农为主、非农为主型农户的生计多样性较高,组合较为合理;各族农户间的生计多样化指数差异较小而不同生计类型农户间的差异悬殊。(3)不同民族农户土地利用的型式与程度存在差异,藏族等迁入民族农户拥有、流转耕地面积及宅基地的用地规模、利用程度均整体高于汉、白等原驻民族,但耕地利用的集约度及宅基地内部不同类型用地分配的均匀度与组合的多样性相对较低。(4)农户生计的非农与多样化影响其土地利用的规模、效率及形态组合,整体而言,农户生计的非农程度与其耕地流出面积、宅基地利用的规模、程度及内部不同类型用地分配的均匀度呈正比,而与其耕地租入面积、利用的集约度及宅基地内部不同类型用地组合的多样性呈反比。
[期刊] 中国土地科学  [作者] 胡业翠  刘桂真  李静  
研究目的:分析移民易地安置区不同类型农户生计多样性及其土地利用变化,为区域土地优化与自然资源可持续利用提供参考。研究方法:问卷调查、半结构访谈及数理统计等方法。研究结果:移民政策实施以来,研究区纯农户比例急剧下降,不同类型农户的兼业行为趋势明显,农业生计多样化指数增加,但非农生计方式单一;移民兼业行为和非农生计行为明显,但原驻民的农业生计多样性指数更高;不同类型农户土地利用变化表现出,农户兼业程度越高,耕地面积减少越快,林地扩张程度越高,农用地面积变化越明显等特点;移民政策实施以来,研究区土地利用集约度明显提升,且表现出非农程度越高,耕地利用集约度水平越高的趋势,但因林地大面积扩张导致农用地集...
[期刊] 山西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马安胜  李诚固  刘双良  
研究目的:探讨城市产业结构与土地利用耦合关系。研究方法:数据统计法,文献资料法,综合分析法。研究结果:通过对沈阳市调研案例进行实证分析,城市共同发展的过程是城市中所包含的产业结构进行优化,合理利用城市土地的一个耦合过程。研究结论:土地利用和产业结构调整要具有战略性目标,城市土地置换与产业的结构性调整可以进行合理结合,从而减少城市土地资源的绝对使用量,提高土地使用效率。
[期刊] 自然资源学报  [作者] 陈国建  
文章在分析延安生态建设示范区2000—2003年间各土地利用类型的数量变化和空间特征的基础上,引入退耕指数、退耕影响系数等指标研究退耕还林草对示范区土地利用结构变化的影响。结果显示,示范区已退耕坡耕地36.07%,平均每年退耕12.02%,全区的退耕影响系数高达4.76,该结果表明大规模的退耕还林草活动对区域土地利用变化的影响很大,它推动了土地利用结构的优化。分乡镇的研究显示,退耕对示范区各乡镇土地利用变化的影响存在一定的差异,除2个乡镇的退耕影响系数远远低于全区平均水平外,其他7个乡镇都高于全区平均水平。
[期刊] 华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崔绍芳  王继军  
退耕还林工程通过改善生态系统,进而影响农业产业结构,与商品型生态农业系统相互耦合,同时,商品型生态农业系统内部的农业生态经济系统耦合态势也在不断变化。以黄土丘陵沟壑区退耕还林工程与商品型生态农业发展的典型代表区——安塞县为例,运用耦合度模型的方法,分析商品型生态农业与退耕还林工程系统耦合关系的演变过程。结果表明,系统演化过程可划分为四个阶段:Ⅰ.商品型生态农业与退耕还林工程系统协调化发展阶段;Ⅱ.过度退耕情况下商品型生态农业发展阶段;Ⅲ.过度退耕限制商品型生态农业发展阶段;Ⅳ.限制商品型生态农业发展速度以
[期刊] 旅游学刊  [作者] 王新歌  席建超  陈田  
土地利用变化与社区居民生计的耦合是认识人类社会-陆地自然系统相互作用的一种新视角。文章以大连金石滩为例,采用遥感影像目视解译、参与式观察、半结构访谈、调查问卷等方法,结合耦合协调度模型,研究了过去20年大连金石滩旅游度假区土地利用变化与当地社区居民生计之间的动态耦合关系。研究结果表明:旅游度假区当地社区土地利用的规模、结构和效益与当地社区生计模式中在生计资本、生计策略和生计结果之间存在明显的对应关系。总体看,土地仍然是决定当地社区生计的决定因素。这种变化从生产性要素(农业生产)向非生产性要素转变(房租出租
[期刊] 旅游学刊  [作者] 王新歌  席建超  陈田  
土地利用变化与社区居民生计的耦合是认识人类社会-陆地自然系统相互作用的一种新视角。文章以大连金石滩为例,采用遥感影像目视解译、参与式观察、半结构访谈、调查问卷等方法,结合耦合协调度模型,研究了过去20年大连金石滩旅游度假区土地利用变化与当地社区居民生计之间的动态耦合关系。研究结果表明:旅游度假区当地社区土地利用的规模、结构和效益与当地社区生计模式中在生计资本、生计策略和生计结果之间存在明显的对应关系。总体看,土地仍然是决定当地社区生计的决定因素。这种变化从生产性要素(农业生产)向非生产性要素转变(房租出租
[期刊] 旅游学刊  [作者] 王新歌  席建超  陈田  
土地利用变化与社区居民生计的耦合是认识人类社会-陆地自然系统相互作用的一种新视角。文章以大连金石滩为例,采用遥感影像目视解译、参与式观察、半结构访谈、调查问卷等方法,结合耦合协调度模型,研究了过去20年大连金石滩旅游度假区土地利用变化与当地社区居民生计之间的动态耦合关系。研究结果表明:旅游度假区当地社区土地利用的规模、结构和效益与当地社区生计模式中在生计资本、生计策略和生计结果之间存在明显的对应关系。总体看,土地仍然是决定当地社区生计的决定因素。这种变化从生产性要素(农业生产)向非生产性要素转变(房租出租或价值提升)。在过去20年,金石滩土地利用-生计模式的耦合协调程度尚处于可接受状态,维持均衡,但仍存在较大的可优化空间。基于此,该文认为,旅游度假区的发展需要进一步调整土地利用结构,改善居民生计资本配置方式,从而实现旅游度假区的可持续发展。
[期刊]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作者] 梁流涛  许立民  
在SLA框架下,从人力资本和自然资本两方面探讨农户生计资本对土地利用效率影响的作用机理,并利用2000-2009年全国固定观察点农户调查数据进行实证研究,定量分析生计资本不同方面对农户土地利用效率影响大小和方向。研究结果表明:①人力资本主要是通过人力资本的兼业状态和农村劳动力素质两方面对土地利用效率的影响。人力资本的兼业程度与土地利用效率呈现倒"U"型关系,农户适当的从事非农兼业有利于土地利用效率的提高,但兼业过度(家庭非农劳动力比例超过0.480)会导致土地利用效率的下降,因此,应适当地鼓励农户从事非农兼业活动,并创建促使过度兼业农户真正向非农产业转化的制度环境;人力资本素质对土地利用效率呈...
[期刊] 自然资源学报  [作者] 王一超  郝海广  张惠远  翟瑞雪  张强  
农户生计与耕地利用之间的关系已经成为理解人地关系的重要切入点。论文以宁夏盐池县为例,在可持续生计框架下,从农户生计资本和生产要素配置两个角度,探讨农户生计分化及其对耕地利用的影响。结果表明:1)盐池县兼业户与非农就业户合计占调查农户的58%,农户非农化现象普遍;2)劳动力越多、人均耕地越少的农户,其家庭非农收入占比越高,生计资本是农户生计分化的"推力";3)务农机会成本越高的农户其生计分化程度越高,务农机会成本是农户生计分化的"拉力";4)随着生计分化程度的增加,耕地利用的生产要素投入强度呈递减态势,但是
[期刊] 开发研究  [作者] 王贺封  曹媛  王怡菲  
城市交通状况对其土地利用方式及效益具有重要影响,开发区作为城市的重要组成部分,用地效益是否受影响,二者之间是否存在一定关系需要进行探讨。为此,选取36个市级以上的开发区(块)为研究样本,综合利用GIS技术与空间句法、层次分析法和耦合协调度模型等,在对上海市开发区用地效率与交通通达性进行定量计算的基础上,分析探讨二者之间的耦合关系。结果表明,开发区具有较好局部范围被感知程度,分布于中心城区环线、城市快速道以及对外高速公路周边区域的开发区具有较好交通通达性的同时表现出较高的土地利用效益。耦合协调度测算进一步发现,开发区的用地效益与其交通便捷程度具有较高的相关性,大部分开发区二者表现出较高协调等级,特别是国家级开发区二者均呈现较高耦合协调发展水平,部分市级开发区土地利用效益水平滞后于其区域交通发展状况。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