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4068)
2023(5737)
2022(4808)
2021(4001)
2020(3388)
2019(7297)
2018(7000)
2017(13987)
2016(6816)
2015(7967)
2014(8070)
2013(8337)
2012(7940)
2011(7328)
2010(7562)
2009(7188)
2008(6811)
2007(6180)
2006(5719)
2005(5247)
作者
(20850)
(17537)
(17506)
(16683)
(11146)
(8079)
(7937)
(6696)
(6628)
(6325)
(6184)
(5689)
(5648)
(5529)
(5437)
(5355)
(5245)
(4943)
(4841)
(4576)
(4568)
(4289)
(4180)
(4050)
(4018)
(3993)
(3606)
(3588)
(3552)
(3318)
学科
(63504)
经济(63478)
管理(21847)
(20375)
地方(18983)
(17774)
企业(17774)
方法(17367)
数学(14192)
数学方法(14140)
地方经济(14075)
业经(13099)
产业(11635)
中国(11558)
(9818)
(8710)
经济学(7166)
(7035)
环境(6902)
结构(6446)
(6442)
(6383)
农业(6363)
(6273)
(6034)
金融(6033)
理论(5990)
(5829)
贸易(5826)
总论(5561)
机构
学院(115585)
大学(112192)
(64710)
经济(63801)
管理(43803)
研究(41970)
理学(37330)
理学院(36935)
管理学(36534)
管理学院(36299)
中国(30070)
(24245)
(22688)
科学(21712)
经济学(21610)
(20394)
财经(19436)
经济学院(19091)
研究所(18188)
中心(17630)
(17370)
(17352)
(14567)
北京(14424)
(14104)
师范(14037)
财经大学(13978)
(13671)
科学院(13092)
社会(12869)
基金
项目(70947)
科学(57125)
研究(54396)
基金(51757)
(43215)
国家(42884)
社会(38882)
科学基金(37612)
社会科(37189)
社会科学(37183)
(28571)
基金项目(26548)
教育(22664)
(22090)
资助(21020)
自然(20710)
编号(20592)
自然科(20199)
自然科学(20195)
自然科学基金(19850)
(18821)
国家社会(16658)
发展(16622)
(16407)
成果(16052)
重点(15758)
(15499)
经济(15368)
(15279)
(14828)
期刊
(81685)
经济(81685)
研究(39674)
中国(20031)
管理(19274)
(17542)
经济研究(14744)
科学(13287)
(12424)
业经(12260)
技术(12012)
学报(11831)
财经(10977)
问题(10453)
(9919)
大学(9887)
学学(9586)
(9482)
金融(9482)
技术经济(8663)
农业(8385)
商业(7526)
(7330)
统计(7245)
世界(7031)
经济问题(6886)
教育(6644)
(6508)
经济管理(6383)
国际(6204)
共检索到181844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河北经贸大学学报  [作者] 刘景枝  李怀亮  
"环首都经济圈"战略的出台,为该区域的文化产业发展带来了难得的契机。然而长期处于探寻跨区域协作方式的语境中,环首都经济圈文化产业对接首都,首先要准确定位区域产业功能,整合区域内外产业要素资源;再从延伸、补充和服务环节着手,以错位、迂回、追求超越的思路设计产业链;又要善于借助文化传播、科技力量优化价值链,实现辐射带动效应。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张云  赵一强  
生态产业化是按照社会化大生产、市场化经营的方式来提供生态服务。它与产业生态化一起,构成生态产业的形成路径。生态产业化的实质是生态资本的保值增值。生态学的进展和公共物品理论的现代扩展,分别为生态产业化提供了生态学、经济学依据。生态产业化的实现需要一系列条件,对生态安全的担忧不应成为生态产业化的障碍。环首都经济圈生态产业化已探索出多种路径,包括林下产业、森林旅游、碳汇林业、非公有制林业等,其增强贫困地区内生发展能力的作用得到初步验证。目前生态产业化在实践中存在进展缓慢和盲目发展两方面问题,亟需加强理论研究,完善顶层设计,加强政策扶持与引导。
[期刊] 开放导报  [作者] 邓丽姝  
产业价值链分工是区域产业整合发展的主导趋势,中心城市的服务功能对于区域产业整合和升级具有重要作用。首都经济圈的产业分工,以产业间分工,而不是以产业价值链分工为主导。津冀与北京基于第二、第三产业的分工发展十分明显,第二、第三产业内部结构也具有较强互补性。在实证分析基础上,本文相应提出北京主导首都经济圈产业升级的战略思路。
[期刊] 宏观经济管理  [作者] 吴海燕  张国卿  
由于诸多主客观因素的阻碍,现阶段金融体系在推进环首都经济圈、消化北京地区转移产业方面的效率、质量有待提升。环首都经济圈应立足地区产业经济发展实际,通过一系列调整金融结构、规范融资信贷、提升产业效益的具体措施,积极承接北京所转移产业,促进本区域各类产业的持续健康发展。
[期刊] 宏观经济管理  [作者] 吴海燕  张国卿  
由于诸多主客观因素的阻碍,现阶段金融体系在推进环首都经济圈、消化北京地区转移产业方面的效率、质量有待提升。环首都经济圈应立足地区产业经济发展实际,通过一系列调整金融结构、规范融资信贷、提升产业效益的具体措施,积极承接北京所转移产业,促进本区域各类产业的持续健康发展。
[期刊] 中国成人教育  [作者] 杨桂玲  
随着环首都经济圈建设的开展和全球一体化进程的加快,社会对高校的人才培养目标提出了更多、更高的要求。然而传统的高校教育教学模式已经不再适应经济发展,必须深化改革,本文则尝试探讨高校在环首都经济圈的背景下如何建设与之相适应的教学软环境。
[期刊] 中国科技论坛  [作者] 张亚明  孙瑞佳  唐朝生  
建设"环首都经济圈亚核心"是释放北京城市发展压力、加速填平京冀发展"经济鸿沟"的必然要求,是打造区域战略性资源整合平台、形成我国经济发展新"增长极"的重要战略举措。本文对环首都经济圈亚核心进行了科学界定,从城市规模和经济联系量等维度筛选出环首都经济圈的亚核心,并根据产业结构分布确定其发展定位,着重从区位优势、产业承接、联动发展等视域提出了发展路径。
[期刊] 中国科技论坛  [作者] 张亚明  胡泽明  姜靖  
在分析首都经济圈经济发展与产业结构现状基础上,运用产业结构升级测度模型测度其产业结构升级方向和转变速率,发现首都经济圈整体产业结构正向高级化发展,但产业转变速度有待提高,最后利用面板数据模型揭示了首都经济圈产业结构升级的影响因素,并提出促进区域内产业结构升级的对策建议。
[期刊] 经济管理  [作者] 魏后凯  刘长全  
一、首都经济圈的范围界定及层次从总体上看,首都经济圈大体可分为三个层次,即核心层、紧密层和松散层。经济圈核心层包括北京、天津两市,以及环绕其周围的河北省唐山、保定、秦皇岛、承德、沧州、张家口、廊坊7市。该地区覆盖面积达16.8万平方公里,占全国的1.75%;人口6277万,
[期刊] 经济问题  [作者] 景世民  郭卫东  
目前,首都经济圈已经上升为国家战略,在未来将成为我国重要的经济增长极,山西应该充分发挥自身参与首都经济圈的比较优势,积极融入首都经济圈,成为泛首都经济圈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为转型综改试验区的发展提供开放的发展平台,在产业发展方面实现合作共赢,走出一条符合山西特点的转型综改之路。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张亚明  杨丽莎  唐朝生  
从区域产业分工角度出发,明确河北省的产业承接优势是推进环首都经济圈建设的当务之急。文章运用区位熵方法对区域产业的专业化程度进行衡量,并在系统分析产业比较优势基础上,运用区域分工理论探索了产业分布新格局,提出了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的政策建议,以期实现环首都经济圈内相关产业的健康稳定发展。
[期刊] 经济研究参考  [作者] 胡浩  
一、环首都经济圈"绿色产业"发展现状(一)环首都经济圈新兴产业"对接"的掣肘。环首都区域发展新兴产业的现实问题是,虽目前正在保持快速发展态势,但各地发展参差不齐,差距较大。总体来看,该区域新兴产业发展起步较晚,存在着产业总体规模小、层次不高,
[期刊] 商业经济研究  [作者] 莫小泉  何月霓  
新常态经济下我国经济建设逐步进入稳定发展阶段,其对经济发展质量和速度提出了更高要求。在此背景下,环首都经济圈形成的经济共同体有着极大潜力,其中流通产业经济的发展引人瞩目。文章将环首都经济圈流通效率对居民消费的影响放在新常态经济背景下进行研究,明确了区域流通效率对居民消费的影响机制,并选取数据包络分析法(DEA)建构环首都经济圈居民消费的静态面板模型,通过相应的测评指标评价流通效率对居民消费的影响,最终得出结论:环首都经济圈流通效率整体上表现为较高水准,且与居民消费存在正相关关系,提高流通效率能够增加居民消费总量,从而促进区域居民消费结构的提升。
[期刊] 北京工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梁慧超  沈红丽  齐晓丽  
"环首都经济圈"建设目标是有效承接首都产业转移和功能分散,接受首都人才、技术、信息等高级要素的溢出。有效承接能力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环首都经济圈"各个地区的技术吸收能力。对"环首都经济圈"的技术吸收能力的影响因素进行实证分析,结果表明:影响程度由大到小的主要因素依次是基础设施、经济发展水平、人力资本和产业条件。提升"环首都经济圈"技术吸收能力的优化方案应以完善基础设施的网络化建设,改善经济发展提供的支撑条件,优化人力资本结构、增加知识存量,实现基于产业承接的产业结构调整为核心。
[期刊] 经济研究参考  [作者] 高桂玲  刘亮  
一、难题之一:区域统一市场与分税制的冲突综观当前环首都经济圈在产业发展领域的纷争,众多矛盾的根源在于以"分税制"为核心的"分灶吃饭"的财政体制。客观地说,这种财政体制在改革开放以来的前二十多年里,对于充分调动中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