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13197)
- 2023(18918)
- 2022(15862)
- 2021(14537)
- 2020(12099)
- 2019(27447)
- 2018(27463)
- 2017(51798)
- 2016(28250)
- 2015(31615)
- 2014(31932)
- 2013(31380)
- 2012(29156)
- 2011(26499)
- 2010(26869)
- 2009(24778)
- 2008(23995)
- 2007(21369)
- 2006(19262)
- 2005(17762)
- 学科
- 济(128536)
- 经济(128402)
- 管理(78376)
- 业(72021)
- 企(58111)
- 企业(58111)
- 方法(46066)
- 数学(39012)
- 数学方法(38569)
- 中国(37325)
- 农(32691)
- 地方(32495)
- 业经(28831)
- 学(28508)
- 财(26498)
- 制(24496)
- 农业(22109)
- 银(21718)
- 银行(21668)
- 融(21249)
- 金融(21240)
- 行(20958)
- 理论(20005)
- 贸(19959)
- 贸易(19942)
- 易(19177)
- 环境(18969)
- 和(18770)
- 地方经济(18066)
- 体(18031)
- 机构
- 大学(402958)
- 学院(400835)
- 济(164069)
- 经济(160403)
- 管理(151697)
- 研究(146227)
- 理学(128993)
- 理学院(127438)
- 管理学(125170)
- 管理学院(124439)
- 中国(111013)
- 科学(89879)
- 京(88648)
- 财(75462)
- 所(75191)
- 研究所(67988)
- 农(67283)
- 中心(64865)
- 江(62025)
- 财经(58825)
- 业大(58551)
- 北京(56963)
- 范(55947)
- 师范(55360)
- 经(53291)
- 院(53231)
- 农业(52258)
- 州(49963)
- 经济学(49252)
- 师范大学(44738)
- 基金
- 项目(265712)
- 科学(208064)
- 研究(195739)
- 基金(190221)
- 家(166352)
- 国家(164935)
- 科学基金(140217)
- 社会(122754)
- 社会科(116153)
- 社会科学(116123)
- 省(104287)
- 基金项目(99903)
- 自然(89404)
- 教育(89389)
- 划(87909)
- 自然科(87276)
- 自然科学(87254)
- 自然科学基金(85642)
- 编号(80102)
- 资助(77911)
- 成果(66551)
- 发(60463)
- 重点(60168)
- 部(57636)
- 课题(56775)
- 创(54557)
- 创新(50947)
- 国家社会(50402)
- 科研(50026)
- 教育部(49075)
- 期刊
- 济(194134)
- 经济(194134)
- 研究(127072)
- 中国(88622)
- 学报(65102)
- 农(62498)
- 科学(59700)
- 管理(59338)
- 财(56242)
- 教育(51050)
- 大学(48954)
- 学学(45635)
- 农业(42792)
- 融(40476)
- 金融(40476)
- 技术(36280)
- 经济研究(31267)
- 业经(30833)
- 财经(29199)
- 经(25090)
- 问题(24873)
- 图书(22402)
- 业(22349)
- 技术经济(20082)
- 科技(19200)
- 理论(18925)
- 贸(18535)
- 版(18369)
- 现代(18334)
- 世界(17680)
共检索到627210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初钊鹏
根据大都市区"区域管治"的思想,探讨环首都经济圈构建中的区域管治问题。从空间一体化演变、经济一体化整合和制度一体化保障三个层面深入解析环首都经济圈加快区域一体化进程,促进区域协调发展的区域管治模式和管治重点。研究表明,围绕河北周边地区融入区域一体化进程的路径,环首都经济圈应构建由多元利益主体协同参与区域协作性公共管理事务的区域管治模式。在此基础上,区域管治的重点要落实在城市空间分异格局的统一规划,基础设施空间网络化布局与建设,产业链对接的区域分工与协作,提升企业竞争力的区域软环境建设,省直管县到撤县设区的行政区划调整,区域协调管理创新与培育共同市场等方面。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张亚明 杨丽莎 唐朝生
从区域产业分工角度出发,明确河北省的产业承接优势是推进环首都经济圈建设的当务之急。文章运用区位熵方法对区域产业的专业化程度进行衡量,并在系统分析产业比较优势基础上,运用区域分工理论探索了产业分布新格局,提出了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的政策建议,以期实现环首都经济圈内相关产业的健康稳定发展。
[期刊] 经济研究
[作者]
徐现祥 李郇
消除地方市场分割、建立完善全国统一开放的市场是否有利于区域经济的协调发展?本文从理论和实证两个方面展开讨论。在理论上,我们构造了一个简单可行的旨在考察地方市场分割(市场一体化)影响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的分析框架。在实证上,以1990—2002年间的长三角城市群为样本,作者发现,随着长江三角洲城市经济协调会的成立、运行,地方市场分割对区域协调发展的阻碍作用已经下降了近50%。本文的发现是稳健的,有助于进一步增进对如何实现区域协调发展的理解。
关键词:
市场一体化 协调发展 长三角
[期刊] 经济体制改革
[作者]
初钊鹏 徐宪民 丁志伟 吴奇志
京津冀区域合作在体制与机制上存在严重的缺陷,缺陷引致诸如"廊坊分歧"以及京津冀都市圈区域规划难以实现等诸多问题。因此,首都经济圈规划的启动需要京津冀两市一省区域合作体制与机制的顶层设计。河北省作为首都经济圈的重要区域,应积极探索首都经济圈区域一体化协调发展的体制与机制。基于此,本文从健全区域管治机制、创新区域发展政策和提高规划实施效能三个层面,提出河北省融合首都经济圈区域一体化转型与体制建设的对策建议。
关键词:
首都经济圈 区域一体化 区域管治
[期刊] 当代经济研究
[作者]
李建国 李智慧
中国形成了适合国情的区域经济发展总体格局,正在通过不断健全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的体制机制,来逐步扭转地区差距扩大的趋势以实现共同发展。产业结构的调整为中国经济持续性增长创造了条件,当前中国经济发展中的突出问题是产业结构不合理,必须着力加强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推进产业结构的不断优化升级。中国特色农业现代化新路的开辟,为农业和农村发展指明了基本方向。中国特色新型城镇化道路坚持以人为本,把生态文明理念全面融入城镇化建设全过程。中国坚持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在互动中同步推进,必将推动社会生产力实现跨越式发展。
关键词:
区域经济 协调发展 城乡一体化
[期刊] 当代经济研究
[作者]
李建国 李智慧
中国形成了适合国情的区域经济发展总体格局,正在通过不断健全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的体制机制,来逐步扭转地区差距扩大的趋势以实现共同发展。产业结构的调整为中国经济持续性增长创造了条件,当前中国经济发展中的突出问题是产业结构不合理,必须着力加强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推进产业结构的不断优化升级。中国特色农业现代化新路的开辟,为农业和农村发展指明了基本方向。中国特色新型城镇化道路坚持以人为本,把生态文明理念全面融入城镇化建设全过程。中国坚持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在互动中同步推进,必将推动社会生产力实现跨越式发展
关键词:
区域经济 协调发展 城乡一体化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彭桥 肖尧 陈浩
文章旨在探讨市场一体化对我国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的影响机制,以核心-边缘结构理论为基础,获取我国2010—2019年省级面板数据,采用"价格法"测算了我国省际区域市场分割指数并采用门限与分组回归模型实证检验市场一体化对区域经济差异的影响机制。结果发现:整体而言,随着市场一体化程度的加深,我国区域的经济差异呈现先增大后减小并逐渐趋同的阶段效应,而市场一体化对东部与西部经济发展的影响模式存在差异。
[期刊] 中国成人教育
[作者]
杨桂玲
随着环首都经济圈建设的开展和全球一体化进程的加快,社会对高校的人才培养目标提出了更多、更高的要求。然而传统的高校教育教学模式已经不再适应经济发展,必须深化改革,本文则尝试探讨高校在环首都经济圈的背景下如何建设与之相适应的教学软环境。
关键词:
环首都经济圈 高校教学:软环境建设
[期刊] 中国科技论坛
[作者]
张亚明 孙瑞佳 唐朝生
建设"环首都经济圈亚核心"是释放北京城市发展压力、加速填平京冀发展"经济鸿沟"的必然要求,是打造区域战略性资源整合平台、形成我国经济发展新"增长极"的重要战略举措。本文对环首都经济圈亚核心进行了科学界定,从城市规模和经济联系量等维度筛选出环首都经济圈的亚核心,并根据产业结构分布确定其发展定位,着重从区位优势、产业承接、联动发展等视域提出了发展路径。
[期刊] 改革与战略
[作者]
周恩毅 胡罡 徐晓飞
"空间"是人类进行社会经济活动的场所,是任何公共生活形式和权利动作的载体。空间在历史发展中产生,并随着历史的演变而重新结合和转化。空间结构是人类各种经济活动在特定经济区域内的空间分布状态及空间组合形式,是政治、经济、社会、文化、生产、自然条件、工程技术和建筑空间的综合反映。城镇与乡村作为区域经济系统的两大组成部分,两者共同协调发展,才能实现总体经济最优化和社会福利最大化,才能解决我国"三农"问题,促进城乡人口、资源与环境的可持续发展。
关键词:
区域空间 城乡一体化 协调
[期刊] 地域研究与开发
[作者]
张婧 沈玉芳 刘曙华 王能洲 马仁锋
金融是现代经济的核心,区域金融协调发展则是实现金融资源在区域内优化配置的必要保障,也是促进区域经济一体化健康、快速发展的有力保障。基于此,以长三角地区为研究对象,在区域经济一体化迅速发展的大背景下,重点分析了长三角地区金融业发展演进的空间结构特点。研究发现,区域金融业呈现出"一心两极两轴多点"的空间结构特点,在此基础上分析了制约区域金融协调发展的突出问题,最后提出构建区域利益协调机制、金融信息共享机制、多层次金融合作协调机制及金融监管协调机制等对策建议。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金凤君,王晖军
东北亚地区是经济增长最快和最有活力的地区,但区域合作的机制则是不健全的,尤其是在基础设施建设方面缺乏合作性的机制。文章以促进各方共同发展为出发点,从区域经济学的角度提出了东北亚地区运输网络一体化的设想和航运中心的层次结构发展战略,以及利用"轴—辐"系统模式组织运输网络和强化朝鲜半岛—中国大陆陆路交通联系等观点。
[期刊] 中国软科学
[作者]
吕丹 汪文瑜
本文运用全局主成分分析,在对城乡一体化程度测度的基础上进行了东中西及东三省四大区域的城乡一体化水平影响因素分析;运用VAR模型对全国城乡一体化与经济发展的关系进行了分析。研究表明:中国城乡一体化水平在空间上具有较强的区域差异;城乡经济、人口、社会生活和资源环境一体化对各区域城乡一体化综合水平的影响程度具有差异性;中国经济发展和城乡一体化之间存在着一种长期协整、互为因果的关系。
[期刊] 当代经济科学
[作者]
安虎森 蒋涛
企业常选择市场规模较大的区域或区内贸易自由度较高区域作为生产区位,这可提高产业的集中度。产业集中具有溢出效应,因此产业的空间集中提高经济增长率,而区际收入的差距,随资本存量区际差距的扩大而扩大,随经济增长率的提高而缩小。产业集中又导致拥挤效应,此时如果产业的空间集中度低,则经济增长率随产业集中度的提高而提高,但如果产业的空间集中度很高,则经济增长率随产业空间集中度的提高而下降。因此,大范围的产业集中必须要适中。要实现产业活动的适度集中,外围地区必须拥有一定份额的产业活动,这就需要建立适度的差别化政策来约束外围地区的产业进一步向经济发达地区集中。要实现区域经济协调发展,应实行差别化政策而不应实行...
[期刊] 技术经济
[作者]
赵莉 宋国宇
在分析我国物流业发展对区域经济一体化的作用机理的基础上,利用我国29个省(自治区、直辖市)的省级数据,通过相关分析与回归分析,实证研究了我国省级物流业的发展水平,检验了物流业发展水平与区域经济一体化程度之间的相关性。实证结果表明:物流业的发展水平与省际贸易壁垒之间存在负相关关系;区域经济一体化能促进物流业的发展,物流业的发展有助于降低我国省际贸易壁垒、缓解国内市场分割状况、推进省际贸易发展和实现区域经济一体化;东南沿海地区省份与中、西部地区省份在物流基础设施与贸易依存度方面存在明显差别。
关键词:
物流业 区域经济一体化 省际贸易壁垒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