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10305)
2023(14500)
2022(12504)
2021(11592)
2020(9402)
2019(21925)
2018(21813)
2017(41738)
2016(22890)
2015(25521)
2014(25685)
2013(25699)
2012(23887)
2011(21735)
2010(21864)
2009(19933)
2008(19316)
2007(17023)
2006(15181)
2005(13567)
作者
(68180)
(56433)
(55995)
(53314)
(36084)
(27056)
(25416)
(22269)
(21707)
(20156)
(19333)
(19134)
(18042)
(17978)
(17418)
(17332)
(16764)
(16596)
(16172)
(16086)
(13979)
(13950)
(13693)
(12786)
(12700)
(12606)
(12558)
(12547)
(11511)
(11148)
学科
(101611)
经济(101516)
管理(62689)
(59341)
(47451)
企业(47451)
方法(42017)
数学(36374)
数学方法(35947)
中国(30591)
地方(27734)
(25822)
(22198)
业经(21977)
(20146)
农业(17819)
环境(17763)
(16827)
贸易(16810)
(16187)
(15628)
(15558)
理论(15397)
技术(15171)
地方经济(15085)
(14998)
(14839)
银行(14784)
(14558)
金融(14557)
机构
大学(326842)
学院(326090)
(130266)
管理(128330)
经济(127301)
研究(115866)
理学(110574)
理学院(109256)
管理学(107191)
管理学院(106610)
中国(84895)
科学(73579)
(71764)
(59081)
(57054)
(54724)
研究所(53856)
中心(51539)
业大(49638)
(48140)
北京(46057)
财经(45543)
(45340)
师范(44888)
农业(42738)
(42614)
(41374)
(39697)
经济学(38305)
师范大学(36346)
基金
项目(223911)
科学(175572)
研究(162159)
基金(160820)
(140778)
国家(139576)
科学基金(119478)
社会(101183)
社会科(95914)
社会科学(95891)
(88239)
基金项目(85460)
自然(78306)
自然科(76481)
自然科学(76465)
自然科学基金(75023)
(74374)
教育(73423)
资助(66810)
编号(65536)
成果(52819)
(51669)
重点(50145)
(48111)
课题(46165)
(45939)
创新(42905)
科研(42544)
国家社会(41171)
发展(41086)
期刊
(146859)
经济(146859)
研究(99248)
中国(64576)
学报(52137)
(49740)
科学(48993)
管理(47872)
(39980)
大学(38930)
教育(37879)
学学(36514)
农业(34937)
技术(28899)
(28123)
金融(28123)
业经(24720)
经济研究(23284)
财经(21121)
问题(20463)
(18179)
(18019)
图书(18007)
科技(16566)
技术经济(16458)
资源(15650)
理论(15629)
现代(15217)
统计(15047)
商业(14642)
共检索到487107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傅晓华  郑清星  傅泽鼎  
绿色发展潜力是维系经济社会与资源环境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基础,是城市群核心竞争力的关键因子。通过选取资源承载力、环境支撑力、社会响应力和经济发展力4个准则层构建环长株潭城市群绿色发展潜力评估指标体系,利用综合评价法对2011—2020年环长株潭城市群绿色发展潜力进行评价,并基于GM(1,1)模型科学预测其未来5年绿色发展潜力演变趋势。结果表明:1)环长株潭城市群绿色发展潜力受城镇化率和经济密度等基础指标显著影响,说明城市群绿色发展中社会保障与经济发展尤为关键,同时应与资源环境协同并进;2)2011—2020年,环长株潭城市群绿色发展潜力呈波动攀升的演变趋势,但环境支撑力子系统呈现略微的波动下降趋势;3)环长株潭城市群各区域潜力水平不平衡,在社会响应力和经济发展力方面出现长沙“一枝独秀”局面;4)根据城市群2021—2025年绿色发展潜力预测得出,社会响应潜力子系统的上升态势最为显著,经济发展子系统与城市群绿色综合发展潜力将呈现稳步上升趋势,而资源承载力与环境支撑力子系统将处于相对停滞发展状态。
[期刊]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傅晓华  郑清星  傅泽鼎  
绿色发展潜力是维系经济社会与资源环境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基础,是城市群核心竞争力的关键因子。通过选取资源承载力、环境支撑力、社会响应力和经济发展力4个准则层构建环长株潭城市群绿色发展潜力评估指标体系,利用综合评价法对2011—2020年环长株潭城市群绿色发展潜力进行评价,并基于GM(1,1)模型科学预测其未来5年绿色发展潜力演变趋势。结果表明:1)环长株潭城市群绿色发展潜力受城镇化率和经济密度等基础指标显著影响,说明城市群绿色发展中社会保障与经济发展尤为关键,同时应与资源环境协同并进;2)2011—2020年,环长株潭城市群绿色发展潜力呈波动攀升的演变趋势,但环境支撑力子系统呈现略微的波动下降趋势;3)环长株潭城市群各区域潜力水平不平衡,在社会响应力和经济发展力方面出现长沙“一枝独秀”局面;4)根据城市群2021—2025年绿色发展潜力预测得出,社会响应潜力子系统的上升态势最为显著,经济发展子系统与城市群绿色综合发展潜力将呈现稳步上升趋势,而资源承载力与环境支撑力子系统将处于相对停滞发展状态。
[期刊] 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  [作者] 罗绚丽  
[目的]休闲农业作为都市居民休闲旅游需求多样化及社会快速发展的产物,涉面广、带动性强,休闲农业的发展对于加快传统农业升级、优化农业产业结构、促进农村经济发展、提高农业发展层次具有重要作用,对休闲农业进行评价,探讨其发展潜力,以期为区域休闲农业及区域协调发展指明方向。[方法]通过主成分分析法,以长株潭地区为例,对其休闲农业评价指标进行分析。[结果]社会支撑能力、休闲农业需求增长力、参观价值、文化价值及土壤质量在各主成分中载荷较大,从不同角度反映了长株潭地区休闲农业的发展潜力,对休闲农业的发展影响较大。此外,长株潭休闲农业发展潜力指数从2007年的0.048 2增加到2016年的2.541 1,整体呈上升趋势。[结论]在发展潜力指数的基础上,未来长株潭地区休闲农业发展定会继续稳定向前发展。在优势休闲农业资源的基础,协调全面发展休闲农业,保障长株潭地区休闲农业可持续发展。
[期刊] 商业经济研究  [作者] 刘娟   樊帆  
本文创新提出了一种区际商贸流通业发展潜力评估方法,通过对我国省际发展潜力的实际评估发现:第一,距离较近的省份之间,商贸流通业发展潜力比较大;第二,经济发展水平偏低的省份与其他省份之间商贸流通业发展潜力较大,但也会受到地理位置的限制;第三,地区经济关联比较密切、经济一体化水平比较高的地区间商贸流通业发展潜力较小;第四,中部省份和广东省同周边其他省份的商贸流通业发展潜力比较大;第五,西北、西南地区随着交通基础设施的完善,地区之间的联系变得更加方便,商贸流通业发展潜力比较大。进一步通过两种不同方法预测区际商贸流通业发展潜力,发现两个发达且联系紧密的地区间商贸流通业发展潜力将趋于变小;而地区经济发展水平偏低,但与其他省份交通条件还不错的地方商贸流通业发展潜力趋于变大。
[期刊]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作者] 顾朝林  马婷  袁晓辉  张晓明  王旭  
长株潭城市群绿心是长株潭城市群的重要组成部分。自2007年12月国家批准长株潭城市群为全国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建设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以来面临巨大的蚕食开发压力。重点分析了绿心生态保护与发展背景,论述绿心生态保护与发展的必要性和可能性,提出绿心生态保护与发展和绿心生态构建思路,强调"保护与开发并重,保护优先"的规划策略。通过构筑绿心生态安全格局,对绿心用地进行适宜性评价,并进一步对限建区进行细分,从而在非建设区强化生态服务功能和绿心生产功能,达到"保护中利用,利用中保护"的长株潭城市群绿心生态保护目的。
[期刊] 企业经济  [作者] 童中贤  刘晓  黄永忠  
环长株潭城市群是长江中游城市群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实施中部崛起战略的重要载体。应大力实施环长株潭城市群协同发展战略,推进长沙与株洲、湘潭同城化,形成国际化大都市区,辐射带动岳阳、常德、益阳、衡阳、娄底等城市发展,提升城市群整体竞争力。同时,着力构筑环长株潭城市群融入发展轴线,推进城市群毗邻城市组团,完善城市群融入发展机制,积极融入长江中游城市群,共同打造全国经济重要增长极和具有一定国际影响的新型城市群。
[期刊] 城市发展研究  [作者] 肖卫  肖琳子  朱有志  
本文对二元经济理论、新兴古典主义和新经济地理学三个理论传统以及国内有关城乡发展理论进行回顾,结合城市群的一般特征,构建了基于城市群中城乡劳动力报酬差异的城乡统筹发展模型,以长株潭城市群1978—2007年的经验数据对主要结论进行实证,最后提出城市群统筹城乡发展的政策建议。
[期刊] 中国流通经济  [作者] 刘永清  
长株潭城市群被批准为国家资源节约型与环境友好型社会建设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这给长株潭城市群带来了重大的机遇,也对其现代物流发展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文章指出,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增长,长株潭城市群现代物流取得了很大发展,但仍然存在许多问题,如管理体制多元化,缺乏物流发展整体规划与资源整合,工商企业物流效率低下,粗放型物流经济和"野蛮物流"现象严重等。为更好地建设国家资源节约型与环境友好型社会,促进长株潭城市群现代物流发展,必须解放思想,大胆创新,加强长株潭三市的沟通和总体规划;优化物流政策,营造现代物流发展的宏观环境;培育物流市场,鼓励工商企业与物流企业结成合作联盟;提升物流产业结构,推进物流服务需...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赵文力  刘湘辉  鲍丙飞  向平安  
为客观分析长株潭城市群生态安全状况,结合长株潭城市群的区域特征,从区域产业发展、水资源状况和生态效益等层面构建长株潭县域层次生态安全评价指标体系,采用主观赋权法和客观赋权法相结合的方法确定各评价指标的权重,并利用改进的DPSIR模型对长株潭城市群生态安全展开定量评估和趋势预测。研究认为,长株潭城市群县域生态安全状况整体好转,但存在区域不均衡问题。并从指标体系和政策因素等对造成这种不均衡的因素进行初步分析。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杨敏  
本文对旅游产业发展潜力的概念进行了界定并构建了评价指标体系。运用因子分析法对青海省1992—2001年旅游产业发展潜力进行了动态分析和定量评价,为青海省旅游产业均衡发展和规划提供决策依据。
[期刊] 旅游学刊  [作者] 冯新刚  
特色小镇、特色小城镇是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重要平台,是深入推进新型城镇化的重要抓手,契合了新常态条件下的发展趋势。当前,传统的城市大规模开发的模式已经不再具备条件,小规模、集约化的开发将成为新常态下的潮流。特色小城镇供给了以往没有的产品,一二三产融合发展,
[期刊] 城市发展研究  [作者] 周杰  张文新  张锦宗  
我国正处于经济发展的重要转型时期,为适应新形势下的发展需要,国家战略性产业结构和布局亟需调整、优化和升级,而目前城市群经济已经成为我国当前区域经济发展的主流,因此从城市群经济的层面对战略产业的布局和组织结构进行研究是十分有意义的。本文以航空产业为例,对战略产业在我国当前主要城市群的发展潜力进行评价。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唐承丽  唐凯  周国华  周文丝  
长株潭城市群开发区一直以其较好的区位优势和经济基础,引领湖南省开发区的建设与发展。然而,在传统的"非整合、非合作博弈"的发展模式下,长株潭城市群开发区也出现了诸如"经济效益不高、土地利用不集约、数量较多、空间布局过散"等问题。基于长株潭城市群开发区发展的现状评价,以建立协调的"竞争—合作"关系和最佳的整体综合效益为出发点,提出加快长株潭城市群开发区发展的"等级整合、空间整合、多级管理整合"发展模式及"市场服务、产业关联、创新共享、政府支撑"等四个对策体系。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王兆峰  谢佳亮  吴卫  
推动旅游业高质量发展是新时代提升旅游产业竞争力的必由之路。构建涵盖产业转型、产业运行与产业共享3个维度的旅游业高质量发展理论框架,借助泰尔指数、重心模型与变系数固定效应回归等方法,探析环长株潭城市群旅游业高质量发展时空特征及影响因素。结果表明:(1)旅游业高质量发展形成以长沙和湘潭为核心和次核心的“双核”结构,长沙始终保持领先,娄底与益阳等则相对滞后。(2)旅游业高质量发展整体区域差异趋于敛缩,长株潭城市群区域内差异是整体差异的主要贡献者;南北差异有所减缓,东西差距有待优化。(3)旅游专业化对旅游业高质量发展产生广泛的正向显著影响,旅游劳动力在发达(欠发达)城市负向(正向)显著,而经济水平、交通条件和产业结构尚未产生广泛影响。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杨珍丽  唐承丽  周国华  吴佳敏  陈伟杨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