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8942)
- 2023(13082)
- 2022(11521)
- 2021(10887)
- 2020(8962)
- 2019(20751)
- 2018(20484)
- 2017(40215)
- 2016(21985)
- 2015(24426)
- 2014(24387)
- 2013(24056)
- 2012(22163)
- 2011(19976)
- 2010(20082)
- 2009(18214)
- 2008(17521)
- 2007(15139)
- 2006(13489)
- 2005(11635)
- 学科
- 济(87510)
- 经济(87415)
- 管理(60746)
- 业(56339)
- 企(45836)
- 企业(45836)
- 方法(39248)
- 数学(34453)
- 数学方法(34023)
- 中国(24879)
- 农(23104)
- 财(20847)
- 地方(20694)
- 学(20420)
- 业经(18141)
- 农业(15447)
- 贸(15224)
- 贸易(15217)
- 易(14714)
- 环境(14499)
- 制(14240)
- 理论(13991)
- 和(13587)
- 策(12952)
- 技术(12618)
- 务(12460)
- 财务(12397)
- 财务管理(12377)
- 银(12285)
- 银行(12239)
- 机构
- 大学(307421)
- 学院(306455)
- 管理(122815)
- 济(121344)
- 经济(118462)
- 理学(106677)
- 研究(105632)
- 理学院(105416)
- 管理学(103598)
- 管理学院(103057)
- 中国(76866)
- 科学(67149)
- 京(65722)
- 财(55038)
- 所(52676)
- 研究所(48322)
- 农(48088)
- 中心(47477)
- 业大(45673)
- 江(44351)
- 财经(44236)
- 范(42465)
- 师范(42117)
- 北京(41439)
- 经(40276)
- 院(39163)
- 农业(37682)
- 州(36095)
- 经济学(35742)
- 师范大学(34295)
- 基金
- 项目(215236)
- 科学(169980)
- 基金(156678)
- 研究(156292)
- 家(136747)
- 国家(135643)
- 科学基金(116872)
- 社会(97736)
- 社会科(92664)
- 社会科学(92642)
- 基金项目(84188)
- 省(83299)
- 自然(77616)
- 自然科(75793)
- 自然科学(75777)
- 自然科学基金(74394)
- 教育(71054)
- 划(70914)
- 资助(64123)
- 编号(63678)
- 成果(51360)
- 重点(48157)
- 部(47010)
- 发(46155)
- 课题(44031)
- 创(44003)
- 创新(41066)
- 科研(40936)
- 教育部(40025)
- 国家社会(39603)
- 期刊
- 济(131031)
- 经济(131031)
- 研究(92189)
- 中国(53167)
- 学报(47402)
- 科学(45201)
- 管理(43413)
- 农(42658)
- 财(38355)
- 大学(35468)
- 学学(33433)
- 教育(33026)
- 农业(29867)
- 技术(25273)
- 融(25168)
- 金融(25168)
- 业经(21143)
- 经济研究(20772)
- 财经(20199)
- 问题(18537)
- 经(17183)
- 图书(16027)
- 科技(14988)
- 资源(14933)
- 理论(14916)
- 业(14902)
- 现代(14555)
- 技术经济(14364)
- 实践(13774)
- 践(13774)
共检索到440718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作者]
魏国恩 朱翔 贺清云
科学揭示城市群内在空间联系特征是诊断问题与优化对策,以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关键所在。在城市综合质量指标评价体系和可达性分析基础上,基于空间相互联系、对外服务扩散能力、对内集聚影响力等层面方法集成对2006年以来环长株潭城市群的空间联系展开了实证分析。结果表明:城市群空间相互作用呈现出以长沙-株洲-湘潭为核心的内心圈层结构,交通科技对城市空间联系产生的时间压缩效应明显,空间联系网络格局出现进一步扩大的趋势;对外服务扩散能力北高南低、东北高西北低,但区域差异程度得到较大幅度的改善,呈现出以长沙为主核心的圈层模式与常德市为副中心的极核模式并存的局面;长沙是城市群集聚的核心,益阳、娄底、常德处于城市对内集聚影响的低位区,城市群对内集聚影响能力沿高铁线路分布和拓展,长昆客运专线开通后核心地带开始呈现出向西偏移的态势;针对城市群存在极核结构依然明显、内核圈层尚处雏形、区域网络联动效应较差、基础配套有待加强的问题,提出了加强区域产业协作、优化战略政策和完善一体化交通体系的建议。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陈群元 宋玉祥
基于城市流强度理论模型,对环长株潭城市群的城市流强度值和城市流强度结构进行了测算分析,得出本城市群多数城市的城市流强度值偏小,城市间的空间联系偏弱,究其主要原因是各城市的综合经济实力不强,产业的外向度不高。再对城市流强度值与三次产业的关系进行多元线性回归分析,发现第二产业对城市流强度的影响大于第三产业,环长株潭城市群仍然处于以工业增长为主的初级发展阶段。最后,提出了环长株潭城市群各城市提高城市流强度和增强空间联系的对策。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熊鹰 李亮 孙维筠 王卯蓉 尹建军
探究城市群空间联系格局演变不仅有助于揭示城市空间发展特征,也可为城市群空间结构优化、区域经济社会协同发展提供科学依据。文章以环长株潭城市群为例,基于时序全局主成分分析法评估城市发展质量,采用修正距离要素的引力和潜力模型量化城市群的发展状况以及空间联系作用,综合运用ArcGIS的反距离插值法和重心转移曲线分析2005—2019年环长株潭城市群的8个城市空间联系的时空分异及演化趋势。结果表明:(1)2005—2019年环长株潭城市群城市联系作用总体呈稳定增长态势,存在“中部高、西部低”的强度差异;(2)2005—2019年环长株潭潜力重心总体上的移动方向为由西北向东南移动,但潜力重心偏移角度小,且相对接近几何中心,表明城市之间的空间相互作用保持均衡稳定性发展;(3)环长株潭城市群总体已形成长沙—株洲—湘潭三角结构的强联系区域,与外围城市的空间联系偏弱。应统筹优化区域发展格局,形成较完备的城市群体系,进一步优化资源配置,加快城市群综合交通基础设施网络建设,创新一体化合作机制,加快城市全面提质发展,提升城市群整体实力。
[期刊] 地理科学进展
[作者]
周国华 彭佳捷
随着人口的高速增长和工业化进程的不断加快,中国已进入快速城市化时期,快速城市化进程引发的空间冲突已逐步影响到区域可持续发展,甚至威胁区域安全。界定空间冲突的内涵,分析空间冲突的形成原因、演变特征和影响效应,构建空间冲突的理论分析框架,是一项具有重要理论和实际意义的探索性工作。空间冲突是源于空间资源稀缺性和空间功能外溢性的一种伴随空间资源竞争而产生的客观地理现象,按其形成原因可分为空间经济冲突、空间生态冲突、空间社会冲突和空间复合冲突4类;空间冲突的演变过程呈倒"U"形变化,其可控性级别可划分为稳定可控、基本可控、基本失控和严重失控4个层次;空间冲突的影响效应表现为空间资源失配、空间开发失序、生态系统失衡和社会发展失稳等。
关键词:
空间冲突 城市化 空间竞争 长株潭城市群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何天祥
首先分析技术进步及空间溢出机理,运用DEA方法测算2001—2011年环长株潭城市群的技术进步水平,利用Moran系数分析其空间关联性。在此基础上构建动态空间面板数据模型,探索技术溢出的主要因子,结果证实:环长株潭城市群存在日益明显的技术溢出效应和集聚效应,技术扩散与空间邻近紧密相关,研发投入、产业结构、市场化制度和人均资本是重要促进因子,且存在滞后现象,但外商直接投资和高级人力资源作用不显著。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许骏 贺清云 朱政
工业用地的演变在我国城市群发展过程中扮演了重要角色,对城市群的发展方向、空间结构、生态环境产生了显著的影响。文章以长株潭城市群为例,采取空间分析方法对城市群工业用地演变进行研究。建立各类工业用地分布图以表达1990—2015年各类工业用地的演变情况,采用16 524个正六边形单元格组成的格网系统对工业用地演变进行空间分析,以四维山丘图对工业用地演变的宏观情况进行直观表达,并以产业园区扩张、各类工业用地演变的动态曲线来描述各产业园区、各类工业业态对城市群工业用地演变的影响程度,归纳了1990—2015年长株潭城市群工业用地演变的特征:经历了零散发展—外迁集聚—连片包围的过程;都市区内园区数量过多,存在同质竞争;工业用地扩张以开拓新区为主,对现有工业用地的转型提升不足。
[期刊] 湖南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汤放华 苏薇
对长株潭城市群空间结构的演变条件和演变阶段进行分析,通过节点、通道、网络、域面、等级、流等六大结构要素阐述了其演变规律与特征,即传统经济时代为低水平离散点状的空间结构,城市间的联系和互动较少,通道不完善,等级结构不明显,网络不健全,流动性水平较低;计划经济时代,是一种计划空间,处于一种理性的计划均衡状态;转型经济时代是一种非均衡的、不断极化的空间,产业结构快速转型和升级,城市的空间组织功能日益重要,各种空间通道快速建设和完善,等级结构日趋复杂,流动性激增.认为未来长株潭城市群将进入信息化、生态化、空间体系化和城乡一体化时代.
关键词:
城市群 空间结构 演变 长株潭
[期刊] 城市问题
[作者]
谢磊 李景保 何仁伟 赵中花 史文涛
建立了县域经济指标评价体系,先用主成分分析法得到1992-2010年环长株潭城市群各县域的经济综合得分,后用标准差和聚类分析法、ESDA结合SPSS和ArcGIS软件等分析其时空差异及空间结构演变,发现在时间上县域经济总体差异呈缩小趋势;中心区域和外围区域差异同步波动缩小,但前者远大于后者。并指出在空间上高、低水平县域分别向中心和外围区域集中,呈现"凸"字形空间格局;低水平县域占多数,数量结构呈"金字塔"形;外围区域经济发展水平极低,高水平县域一般是地级市市区。全域自相关分析的Moran’s I值从1992年的0.183963上升至2010年的0.417067,这说明空间结构集聚效应不断增强;...
[期刊] 中国流通经济
[作者]
刘永清
长株潭城市群被批准为国家资源节约型与环境友好型社会建设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这给长株潭城市群带来了重大的机遇,也对其现代物流发展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文章指出,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增长,长株潭城市群现代物流取得了很大发展,但仍然存在许多问题,如管理体制多元化,缺乏物流发展整体规划与资源整合,工商企业物流效率低下,粗放型物流经济和"野蛮物流"现象严重等。为更好地建设国家资源节约型与环境友好型社会,促进长株潭城市群现代物流发展,必须解放思想,大胆创新,加强长株潭三市的沟通和总体规划;优化物流政策,营造现代物流发展的宏观环境;培育物流市场,鼓励工商企业与物流企业结成合作联盟;提升物流产业结构,推进物流服务需...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唐健雄 马梦瑶 陈宁 龚琼珲
以长株潭城市群养老机构数据为基础,运用最邻近指数、核密度估计、Ripley’s K函数和热点分析等方法对长株潭城市群养老设施空间布局分异特征及影响因素进行研究。结果表明:(1)长株潭城市群养老设施总体空间布局呈"品字形"分布,分布密度北重南轻;(2)长株潭城市群不同类型养老设施空间分异较大,敬老院、老年公寓、养老院三类养老设施空间集聚程度高,其它类型养老设施空间布局分散;(3)多尺度空间视角下,养老设施集聚效应明显,冷热点集聚区在城市群层面表现出显著的"块状"分布特征;(4)老年人口分布、经济发展、交通通达性、医疗配套设施是养老设施空间分异的主要影响因素。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徐建斌 占强 刘春浩 魏晓 宋洁 孙峰华
引入空间异质性原理,对长株潭城市群经济联系和空间流进行分析,从等级异质性、结构异质性和功能异质性三方面对长株潭空间异质性及其机理进行剖析,并据此探讨长株潭城市群空间异质性优化途径。结果表明:1长株潭城市群内各城市等级异质性明显,多尺度等级缀块结构在理论上对城市群发展是有益的,但等级异质对后进城市(娄底、益阳等市)的发展在某些程度上是起妨碍作用的。2长株潭城市群各城市结构异质性突出,与城市群核心区的时空距离是异质性重要原因,但距离并不是造成结构异质性的唯一原因,历史基础、文化和政策等方面也是造成结构异质性的重要方面。3长株潭城市群各城市功能异质性方面构成较为合理,但城市群"新质"的产生更多集中在长沙市,其科研和创新职能远高于其他地区。4长株潭城市群空间的一体化与空间异质化是相辅相成的两个方面,在追求空间一体化的过程中必须要正视空间异质性的存在,认识到空间异质性的机理才能实现真正意义上的一体化。
[期刊] 城市发展研究
[作者]
朱顺娟 郑伯红
城市流强度的量化指标可以定量衡量城市联系的强弱。以长株潭城市群为例,选择城市主要外向服务部门从业人员指标,根据城市流强度公式,对城市联系进行定量分析,并且基于城市流强度和结构的视角下提出加强城市联系的措施,以期加快长株潭城市群的发展与成熟。
[期刊] 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
[作者]
汤庆园 张新明
在国家实施"中部崛起"战略的背景下,加快长株潭"3+5"城市群的建设具有特殊的战略意义。对增强湖南的区域竞争力,实现经济社会跨越式发展,提高湖南城市化、工业化水平,实现农业产业化,加快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都将产生积极的推动作用。本文在分析"3+5"城市群空间发展现状和产业发展现状的基础上,通过研究产业发展的关联、转移和集聚效应以及新时期信息产业发展对城市群空间格局的影响,探讨了推动"3+5"城市群空间演进的产业机理。并在最后提出了长株潭"3+5"城市群空间建设的产业发展对策。
[期刊] 特区经济
[作者]
王明 刘月颖
在城市群发展过程中,产业作为其主要支撑,直接关系到城市群内部协调发展能否顺利实现。本文通过研究长株潭城市群的案例发现,该城市群产业存在行政分割与城市竞争、产业结构趋同且彼此产业关联度不高、产业创新发展缓慢以及支柱产业支撑减弱等问题。完善协调发展机制、构建产业合作体系、发挥市场与政府的双重作用、优化区域创新环境合理高效配置资源,加速改造传统企业等措施将有助于提升长株潭城市群内部协调发展水平。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周国华 陈炉 唐承丽 贺艳华 冉钊
在城市区域化和区域城市化发展的大背景下,城市群作为区域发展增长极的作用更加凸显。长株潭城市群是我国中西部地区的重要城市群,是我国区域一体化发展、两型社会建设、创新驱动发展的重要"试验场",近年来的研究较为活跃。文章梳理了长株潭城市群的有关研究成果,总结了近年研究取得的主要进展及存在的主要问题,提出了未来研究的方向与重点。长株潭城市群研究在城市群的范围界定与城市群形成机制、城市群空间结构与空间演化、城市群的产业优化与园区发展、城市群的资源利用与生态保护、城市群的一体化发展与治理模式等方面取得了一定的进展,但是仍然存在研究内容较为传统、过程机理研究不深、理论总结升华不够、对复杂性科学方法和大数据的运用不足等问题。今后的研究重点应包括:长株潭城市群一体化发展的理论研究;"两型"城市群空间发展研究;创新、信息网络、快速交通网络对长株潭城市群时空格局的影响研究;全球及全国城镇体系重构背景下的长株潭城市群发展定位研究;大数据、新方法、新技术的应用研究等五个方面。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