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3851)
- 2023(5696)
- 2022(4885)
- 2021(4600)
- 2020(3910)
- 2019(9262)
- 2018(9287)
- 2017(18354)
- 2016(9889)
- 2015(11033)
- 2014(10945)
- 2013(10714)
- 2012(9573)
- 2011(8670)
- 2010(9064)
- 2009(8163)
- 2008(7835)
- 2007(6745)
- 2006(5909)
- 2005(5282)
- 学科
- 济(46033)
- 经济(46000)
- 管理(24571)
- 业(22693)
- 方法(22559)
- 数学(20974)
- 数学方法(20470)
- 企(18501)
- 企业(18501)
- 中国(13261)
- 地方(10833)
- 学(9940)
- 农(9831)
- 财(8348)
- 业经(7880)
- 理论(7166)
- 制(7045)
- 城市(6901)
- 环境(6527)
- 农业(6247)
- 产业(6224)
- 贸(6146)
- 贸易(6141)
- 易(5893)
- 结构(5616)
- 和(5383)
- 体(5208)
- 银(5167)
- 银行(5153)
- 发(5100)
- 机构
- 学院(139724)
- 大学(138426)
- 济(55523)
- 管理(54340)
- 经济(54181)
- 理学(47615)
- 研究(47471)
- 理学院(46977)
- 管理学(45650)
- 管理学院(45409)
- 中国(35072)
- 科学(31829)
- 京(29626)
- 所(23840)
- 财(23468)
- 研究所(22106)
- 农(21940)
- 中心(21588)
- 业大(21482)
- 江(20336)
- 范(19179)
- 财经(19169)
- 师范(18964)
- 北京(18215)
- 院(17965)
- 经(17504)
- 农业(17442)
- 经济学(17317)
- 州(16156)
- 经济学院(15614)
- 基金
- 项目(99763)
- 科学(79741)
- 基金(73907)
- 研究(67697)
- 家(65513)
- 国家(65098)
- 科学基金(56794)
- 社会(43290)
- 社会科(41267)
- 社会科学(41255)
- 省(39424)
- 基金项目(39402)
- 自然(39238)
- 自然科(38414)
- 自然科学(38407)
- 自然科学基金(37680)
- 划(33339)
- 教育(31847)
- 资助(31119)
- 编号(26313)
- 重点(23351)
- 发(21284)
- 部(21226)
- 创(20118)
- 成果(19677)
- 科研(19283)
- 计划(19252)
- 创新(18986)
- 课题(18902)
- 国家社会(17994)
共检索到195103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刘耀彬 王英 谢非
湖域地区日益城市化并进而演化为复杂的环湖城市群空间网络化现象,已成为世界性的一个普遍趋势。以环鄱阳湖城市群为例,运用城市规模分布的结构分析方法和非参数检验对其城市规模演变特征与规律进行深入揭示。研究表明:①环湖城市群首位城市影响较大,中间城市出现严重断层现象,中小城市数量多且处于较低水平发展,区域经济发展水平相对落后。②环湖区整体城市化水平得到较快发展,中小城市晋升为大城市速度加快,首位城市与其他城市间差距呈现缩小趋势,但短期内各规模城市之间转型比较困难,首位城市依然占主导地位。③城市规模分布接近Zipf的理想分布状态,具有比较明显的分形特征,同时能较好拟合β>1时的双帕累托对数正态分布曲线,各个规模等级城市数量比例较合理。
[期刊] 江西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刘小瑜 胡俭
目前环鄱阳湖城市群等级规模结构现状不容乐观,存在不少问题。主要有:首位城市南昌垄断性相对较强、中等城市数量偏少,小城市数目较多、规模小实力弱,城镇体系存在严重断层等。为此,我们建议环鄱阳湖城市群在"十二五"建设规划中采取优化措施,进一步强化首位城市南昌的建设,提高南昌对周围城镇的辐射、拉动作用;加快区内中等城市九江、上饶等的发展,创造一两个大城市,弥补城镇体系中间断层;利用生态区位错位竞争原理,促进城镇间的协调发展;加大小城镇的投资和建设力度,改善小城镇发展环境,弥补中等城市过少、辐射能力不强的缺陷;建立协调机构,统筹各城市间的协调发展,使环鄱阳湖城市群的等级规模结构更加合理。
[期刊] 华中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刘耀彬 邱浩 戴璐
基于景观生态安全理论和引力模型,探讨生态安全约束下的城市群空间网络结构动态演变及关联特征,不仅能为城市群空间网络结构优化提供新视角,而且可为促进城市群可持续发展提供科学依据。以环鄱阳湖城市群为研究区,将景观结构安全指数与生态系统服务价值相结合来构建生态安全指数,并引入到改进的引力模型中,对研究区空间网络结构动态演变及关联特征进行定量测度与分析。结果表明:1)2005年—2015年环鄱阳湖城市群整体生态安全度有所降低,部分区域经历了由高生态安全度向低生态安全度的转化,生态风险提升;2)在不考虑生态安全约束情形下,整个研究期间南昌市区始终处于核心地位,“核心-边缘”结构明显,城市空间网络结构变化呈松散趋势。在生态安全约束下,研究区多中心网络结构特征逐渐凸显,城市群空间网络结构发育程度逐步走向成熟,向协同方向优化;3)在不考虑生态安全约束情形下,多数城市关联强度低且处于稳定的均质状态,形成以南昌市区为首位关联城市的单核心特征。在生态安全约束下,城市群空间网络关联整体呈现异速非均衡特征,并形成以南昌市区、九江市区、抚州市区和景德镇市区为首位关联城市的多中心发展模式。可见,结合生态安全指数的引力模型能有效测度生态安全约束下的城市群空间网络结构动态演变及关联特征,可为环鄱阳湖城市群可持续发展提供参考。
[期刊]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作者]
刘耀彬 戴璐
借鉴社会网络分析方法和城市引力模型,从网络的基本形态、结构属性和网络特征3个维度对环鄱阳湖区城市群整体和分区的经济联系进行研究。研究表明:(1)从网络中心性角度看,整体网络中的中介程度不高,城市之间资源交换的程度不高,而各个圈层网络表现为南昌市的中心度很高,在城市群经济发展中起重要作用。(2)从小团体分析的角度看,整体网络被划分为两个联系紧密的团体,而核心区网络则出现了结构洞。(3)从角色分析角度看,整体网络角色可大致分为经济领导、辐射输出、接受辐射以及普通角色,而整体网络优势尚未发挥。由此,依据网络分析结果进一步提出实现环鄱阳湖城市群网络化优化发展的政策建议。
[期刊]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作者]
刘耀彬 杨文文
基于多中心网络城市理论和集群网络结构竞争理论,在构建城市群网络空间绩效分析框架和评价指标体系的基础上,采用DEA的BCC模型和Malmquist指数模型,对2008~2010年环鄱阳湖区城市群42个城市空间网络联系效率进行了分析。研究表明:(1)从效率总体比较来看,环鄱阳湖区内的大部分城市处在空间网络联系的生产前沿面上,不在生产前沿面上的城市逐渐向生产前沿面靠近;(2)从效率分解来看,环鄱阳湖城市群空间网络绩效的变化是技术效率和技术水平共同作用的结果,其中,技术水平起的作用更为明显;(3)从效率空间差异分布看,环鄱阳湖区城市群空间网络绩效呈现核心区大于边缘区、边缘区大于外围区的规律,而城市群空...
[期刊] 城市发展研究
[作者]
沈中印
文化创意产业当前已成为一种新的经济现象迅速崛起,在区域经济发展中所占比重越来越大。鄱阳湖生态经济区拥有独特的文化产业优势与生态优势,环湖城市群是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发展的重要载体和增长极,应依托环湖城市群大力发展特色鲜明的文化创意产业。文章分析了环鄱阳湖城市群文化创意产业的发展基础,讨论了文化创意产业的发展态势,并从环鄱阳湖城市群文化创意产业基地(园区)建设和文化创意产业集群发展两个层面讨论文化创意产业布局,最后提出环鄱阳湖城市群文化创意产业发展对策。
[期刊] 国土资源科技管理
[作者]
李德胜 王占岐 蓝希
将环鄱阳湖城市群作为研究对象,着力于构建城市化协调评价指标体系,分析人口城市化与土地城市化时空特征,借助均方差权值法和协调度模型研判两者的协调发展水平及特征。研究发现:(1)环鄱阳湖城市群人口城市化与土地城市化水平均呈现递增的时序演变特征,土地城市化的演进速度更快;市域人口城市化差距逐渐扩大,离散程度逐渐缩小;土地城市化的空间分异和两极分化现象相当明显。(2)人口城市化与土地城市化水平的差距逐渐缩小,两者的耦合度呈现逐渐提高的趋势;协调发展水平呈现由低级向高级、由磨合阶段向协调阶段递进式时序演变的规律;空间格局上表现出市域协调发展等级极化现象明显和城市化发展类型以土地城市化滞后型为主的特征。(...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刘耀彬 邓伟凤 骆康 李硕硕 肖小东 胡伟辉
生态安全是产业发展的重要基底因素,且在湖域城市群表现得尤为明显。基于2000—2019年环鄱阳湖城市群42个县(市、区)的面板数据,采用固定效应模型和中介模型分析生态安全对产业结构升级的直接效应和间接效应,并利用门限模型考察生态安全对产业结构升级影响的门槛特征。研究表明:(1)生态安全对产业结构合理化与高级化具有显著的促进作用,且这种作用受湖泊分区影响,呈现出由环湖核心区—边缘区—外围区逐渐递减的特征。(2)受生态安全的约束,FDI对产业结构合理化呈现出显著的负向完全中介效应,而对产业结构高级化呈现出显著的负向部分中介效应,表明生态安全和外部投资具有替代效应。(3)生态安全对产业结构升级存在以FDI为门槛的非线性效应。具体来说,生态安全对产业结构合理化存在单门限效应,而对产业结构高级化存在双门限效应,随着地区FDI水平的提高,生态安全对产业结构升级的促进作用逐渐增大。因此,湖域城市群可以借助生态优势汇聚外来资本,进而达到区域产业结构升级的目的。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刘耀彬 邓伟凤 骆康 李硕硕 肖小东 胡伟辉
生态安全是产业发展的重要基底因素,且在湖域城市群表现得尤为明显。基于2000—2019年环鄱阳湖城市群42个县(市、区)的面板数据,采用固定效应模型和中介模型分析生态安全对产业结构升级的直接效应和间接效应,并利用门限模型考察生态安全对产业结构升级影响的门槛特征。研究表明:(1)生态安全对产业结构合理化与高级化具有显著的促进作用,且这种作用受湖泊分区影响,呈现出由环湖核心区—边缘区—外围区逐渐递减的特征。(2)受生态安全的约束,FDI对产业结构合理化呈现出显著的负向完全中介效应,而对产业结构高级化呈现出显著的负向部分中介效应,表明生态安全和外部投资具有替代效应。(3)生态安全对产业结构升级存在以FDI为门槛的非线性效应。具体来说,生态安全对产业结构合理化存在单门限效应,而对产业结构高级化存在双门限效应,随着地区FDI水平的提高,生态安全对产业结构升级的促进作用逐渐增大。因此,湖域城市群可以借助生态优势汇聚外来资本,进而达到区域产业结构升级的目的。
[期刊]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作者]
刘耀彬 胡伟辉 骆康 李硕硕 邓伟凤
基于流空间可以有效刻画特殊地域城市群企业异地投资网络。基于土地利用和工企登记数据,采用股权穿透法获取1950~2020年环鄱阳湖城市群42个县区工商企业异地投资数据,分别从“主要节点-骨干路径-空间格局”层面揭示环鄱阳湖城市群企业异地投资网络的结构及演化特征。研究结果表明:(1)节点加权入度逐渐上升,南昌辐射带动作用显著,净流动空间分布不均衡性突出,区位倾向性特征明显;(2)骨干路径主要发生在南昌、九江、鹰潭、抚州以及景德镇等经济发展水平较高的市辖区,跨越地理要素阻碍现象明显;(3)行业整体上朝多中心结构发展,批发和零售业企业异地投资网络结构由单中心向多中心演变,金融业向多地平级互通格局演变,租赁和商务服务业演变为三中心,制造业呈现南移东进的趋势。
[期刊] 上海经济研究
[作者]
王振坡 翟婧彤 张颖 游斌
该文利用城市首位度、城市指数、偏态系数等指标,对京津冀城市群的城市规模等级结构的分形特征进行描述,并从人口、经济、空间三个角度,利用Zipf模型对京津冀城市群的位序—规模分布特征进行回归分析。研究结果表明:京津冀城市群城市规模等级体系欠合理,大城市与中小城市的差距大,具有明显的分形特征;城市群规模等级结构失衡,极化效应明显,"中心—外围"格局显著,城市间差距较大,城市间经济联系不强。文章建议:通过区域顶层设计,提升京津两城市的双核辐射能力,同时强化副中心和新城功能,从而实现京津冀城市群的城市空间结构优化。
[期刊] 地域研究与开发
[作者]
刘效龙 张世全 冯长春
综合运用分形、马尔科夫转移矩阵、等级钟和空间自相关等方法对中原城市群城市规模等级的时空演变进行了分析,得出结论:①城市规模等级分布趋于"扁平化",首位城市郑州的垄断性较弱;城市在不同规模类型间的转移过程中,小城市向中等城市的转移概率低,中等城市向大城市的转移概率高,中等规模城市数量增长缓慢;城市个体位序的变化相对较小,城市规模发展具有较强的路径依赖和连续性;②城市规模分布依然以省辖市为基础,在省辖市与周围县市的空间互动上,开封和平顶山对周围县市有显著的极化作用,郑州和新乡对周围县市产生了极化作用但不显著,其余省辖市与周围县市未形成紧密的空间互动关系。
[期刊] 城市问题
[作者]
郭泉恩 蒋梅鑫 钟业喜
以国家战略地区鄱阳湖生态经济区为研究区域,将建成区面积作为城市规模的测度指标,确定了城市规模与经济绩效的耦合匹配分析模型,并以规模—经济匹配值的时空差异分析作为切入点,研究城市规模与经济绩效的耦合情况。研究表明: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城市规模的增长逐年加快,尤其是在2010-2012年期间,交通干线经过地区的城市规模有了明显扩张;从2001年到2012年,城市规模与经济绩效偏离理想状态较多的地区明显减少,耦合情况的区域差异有所缩小,且每个时段均存在规模主导区域多于经济主导区域的情况;城市规模与经济绩效耦合程度的改善在2001-2005年和2010-2012年这两个时间段最为明显,并且规模主导区域的面...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刘耀彬 白彩全 李政通 吴启焰 廖文强
在城市规模结构理论的基础上,对环鄱阳湖城市间距离、城市规模、创新扩散与城市体系规模结构变动之间的关系进行了研究。结果显示,一个城市的规模可由规模大于它且距离它最近的城市的规模以及两城市间的距离解释,两者都对此城市的规模产生正向影响,其中城市间距离的影响更大。然而,环鄱阳湖城市体系中,城市间距离的位序差异对城市间距离差异没有明显的解释作用,即环鄱阳湖城市体系中城市间距离和距离位序之间不存在明显的与城镇位序规律相一致的内在定量关系。此外,为进一步发现环湖城市体系内城市的创新扩散是否影响稳定的城市位序—规模体系,引入创新扩散因素分析了环鄱阳湖城市体系创新扩散的特征以及创新扩散与城市规模、城市位序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环鄱阳湖城市体系各城市的创新流强度等级与各城市规模等级基本对应,其创新扩散主要呈现出由大城市扩散到次级规模城市再扩散到小城市的等级扩散模式。
[期刊] 现代城市研究
[作者]
杨贤房 万智巍 陈永林 雷军成 张安皓
基于长途客运班次和列车班次数据,运用社会网络分析方法和构建偏离度指标,研究不同尺度下鄱阳湖生态城市群网络结构特征及偏离度,研究结果表明:1)鄱阳湖生态城市群中南昌市在不同尺度不同流数据网络多处于核心地位,其他如九江、宜春、新余等城市不同尺度及流网络下排名各有不同;2)基于客运班次和列车班次区域网络结构显现出明显的差异;3)研究尺度对加权度中心、图密度影响最小,而对介数中心影响最大,度中心次之;4)两种尺度网络结构位序偏离度分别为:加权度中心为0.24,图密度为0.48,度中心为1.7,介数中心为0.24。区域是各种要素在不同尺度下相互作用的综合结果,区域空间结构刻画需要考虑不同尺度以及综合各种要素。最后,对鄱阳湖生态城市群规划建设提出相关建议。
关键词:
尺度 鄱阳湖 城市群 网络结构 江西省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