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4814)
2023(6939)
2022(5207)
2021(4449)
2020(3472)
2019(7875)
2018(7847)
2017(15053)
2016(8393)
2015(9366)
2014(9725)
2013(9214)
2012(8028)
2011(7052)
2010(7098)
2009(6655)
2008(6492)
2007(5550)
2006(5114)
2005(4731)
作者
(24557)
(20464)
(20244)
(19634)
(13123)
(10008)
(9184)
(8134)
(7953)
(7427)
(7078)
(7053)
(6694)
(6395)
(6387)
(6367)
(6049)
(6005)
(5941)
(5879)
(5076)
(5051)
(4934)
(4825)
(4650)
(4613)
(4612)
(4402)
(4239)
(4076)
学科
(40403)
经济(40367)
管理(21495)
(18788)
中国(15338)
(13775)
企业(13775)
地方(12420)
方法(12183)
(11247)
数学(10803)
数学方法(10627)
(9221)
业经(9016)
土地(8434)
城市(7778)
农业(7746)
(7362)
环境(6988)
(6002)
(5837)
城市经济(5817)
人口(5601)
地方经济(5518)
发展(5385)
(5377)
产业(5368)
问题(5171)
(4893)
理论(4801)
机构
大学(117765)
学院(117561)
(46199)
经济(45003)
管理(44925)
研究(43562)
理学(38247)
理学院(37717)
管理学(36938)
管理学院(36741)
中国(31962)
科学(28024)
(26423)
(21920)
(20812)
研究所(19978)
中心(19750)
(19254)
业大(18775)
(18396)
(17440)
师范(17293)
(16568)
农业(16411)
北京(16089)
财经(15482)
(14426)
经济学(14189)
师范大学(14128)
(14084)
基金
项目(84090)
科学(66837)
基金(60676)
研究(59557)
(53260)
国家(52886)
科学基金(45889)
社会(39356)
社会科(37306)
社会科学(37289)
(34067)
基金项目(32343)
自然(29324)
自然科(28642)
自然科学(28635)
(28173)
自然科学基金(28049)
教育(26297)
编号(23504)
资助(23486)
重点(19286)
(19279)
成果(18039)
课题(17338)
(17303)
(16611)
国家社会(16574)
创新(15781)
发展(15558)
科研(15464)
期刊
(52021)
经济(52021)
研究(35296)
中国(27930)
(19355)
科学(19067)
学报(17561)
管理(15227)
(13584)
大学(13489)
农业(13364)
学学(12758)
教育(11377)
技术(10571)
业经(8861)
问题(8768)
资源(8688)
(8285)
金融(8285)
城市(7659)
经济研究(7603)
(7014)
(6992)
财经(6916)
统计(6514)
(6442)
现代(6389)
科技(6141)
(6005)
(5771)
共检索到177423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国土资源科技管理  [作者] 李德胜  王占岐  蓝希  
将环鄱阳湖城市群作为研究对象,着力于构建城市化协调评价指标体系,分析人口城市化与土地城市化时空特征,借助均方差权值法和协调度模型研判两者的协调发展水平及特征。研究发现:(1)环鄱阳湖城市群人口城市化与土地城市化水平均呈现递增的时序演变特征,土地城市化的演进速度更快;市域人口城市化差距逐渐扩大,离散程度逐渐缩小;土地城市化的空间分异和两极分化现象相当明显。(2)人口城市化与土地城市化水平的差距逐渐缩小,两者的耦合度呈现逐渐提高的趋势;协调发展水平呈现由低级向高级、由磨合阶段向协调阶段递进式时序演变的规律;空间格局上表现出市域协调发展等级极化现象明显和城市化发展类型以土地城市化滞后型为主的特征。(...
[期刊] 城市问题  [作者] 吕志强  卿姗姗  邓睿  庞容  
选取我国地级以上城市为基本研究单元,以21世纪的最初10年为研究时段,运用协调度模型,结合GIS技术,分析了我国人口城市化、土地城市化及二者协调性的时空特征。结果显示:整体上看,我国地级以上城市人口城市化增长率在逐年降低,而土地城市化增长率几乎保持稳定,且二者差距在不断拉大;人口城市化增长速率呈现东高西低、南高北低的格局;土地城市化增长速率为东部快于西部,西部快于中部,东北最慢;85%的城市土地城市化快于人口城市化;2002-2007年,人口城市化与土地城市化发展不协调问题在全国城市普通存在,2007-2012年,人口城市化与土地城市化的不协调性呈进一步扩散之势。
[期刊]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作者] 刘耀彬  戴璐  张桂波  
当前城市化和水环境问题已成为全球共同面临的富有挑战性的问题,选取环鄱阳湖区作为研究样区,借助GIS技术,采用空间统计方法并建立水环境胁迫模型,对这种水环境胁迫下的城市化格局响应进行了研究。研究表明:(1)综合城市化计算显示,环湖区的城市化格局是随着与鄱阳湖体距离的增大,其城市化水平呈现出先增大后减小趋势,表明湖泊对城市化影响总体上显现出与距离相关的非线性分异格局;(2)空间统计结果显示,水资源富集的环湖核心区的空间关联比较显著,其水质对城市化水平的胁迫作用比较明显;(3)水胁迫度比较表明,在环湖边缘区和外围区水环境对城市化的胁迫强度级别有明显差异,随着与鄱阳湖体距离的增大,水环境对城市化的胁迫...
[期刊] 地理科学进展  [作者] 朱凤凯  张凤荣  李灿  焦鹏飞  王静霞  
当前,中国正经历着城市化的飞速发展和重要转型,认识把握土地城市化与人口城市化协调性和区域差异,对统筹区域城市化的"人地配置"和实现新型城镇化意义重大。选取全国地级以上城市为样本,运用协调度指数、塞尔指数等模型,考察20世纪90年代城市化快速发展以来,土地城市化与人口城市化速率及其协调性的时空变化,在此基础上分析由此造成的建成区非农人口密度变化及区域差异。结果表明:①土地财政主导下,城市扩张速度普遍加快,土地城市化与人口城市化不协调现象由东部地区扩展到全国范围;②地级以上城市建成区非农人口密度普遍下降,而直辖市等经济发达地区建成区的大幅扩张导致非农人口密度区域差异缩小;③区域间建设用地指标与人口非农化相匹配的"人地挂钩",是未来实现健康、协调城市化的有效途径。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刘耀彬  王英  谢非  
湖域地区日益城市化并进而演化为复杂的环湖城市群空间网络化现象,已成为世界性的一个普遍趋势。以环鄱阳湖城市群为例,运用城市规模分布的结构分析方法和非参数检验对其城市规模演变特征与规律进行深入揭示。研究表明:①环湖城市群首位城市影响较大,中间城市出现严重断层现象,中小城市数量多且处于较低水平发展,区域经济发展水平相对落后。②环湖区整体城市化水平得到较快发展,中小城市晋升为大城市速度加快,首位城市与其他城市间差距呈现缩小趋势,但短期内各规模城市之间转型比较困难,首位城市依然占主导地位。③城市规模分布接近Zipf的理想分布状态,具有比较明显的分形特征,同时能较好拟合β>1时的双帕累托对数正态分布曲线,各个规模等级城市数量比例较合理。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范辉  刘卫东  吴泽斌  张恒义  
借鉴系统科学中的有关理论,分别构建了人口城市化和土地城市化的评价指标体系,研究了1991—2011年浙江省11个地级市人口城市化和土地城市化各自的内部协调性、两者之间的耦合协调关系和计量关系。结果表明:1浙江省各地级市人口城市化和土地城市化均逐步提高。2人口城市化与土地城市化之间的协调发展度在研究前期(1991—2001年)提高的速度较慢,而在研究后期(2001—2011年)提高的速度较快。在研究前期土地城市化超前于人口城市化,而在现阶段土地城市化则滞后于人口城市化。3浙江省人口城市化与土地城市化的耦合协调等级具有明显的时空演变格局,杭州市和宁波市的耦合协调等级通常领先于其他城市,而丽水市和衢州市则相对落后。4根据人口城市化和土地城市化的协调发展度和相对发展度,绘制了"九宫格",对浙江省全部地级市未来城市化协调发展有针对性地提出了建议和措施。
[期刊] 城市发展研究  [作者] 沈中印  
文化创意产业当前已成为一种新的经济现象迅速崛起,在区域经济发展中所占比重越来越大。鄱阳湖生态经济区拥有独特的文化产业优势与生态优势,环湖城市群是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发展的重要载体和增长极,应依托环湖城市群大力发展特色鲜明的文化创意产业。文章分析了环鄱阳湖城市群文化创意产业的发展基础,讨论了文化创意产业的发展态势,并从环鄱阳湖城市群文化创意产业基地(园区)建设和文化创意产业集群发展两个层面讨论文化创意产业布局,最后提出环鄱阳湖城市群文化创意产业发展对策。
[期刊] 江西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刘小瑜  胡俭  
目前环鄱阳湖城市群等级规模结构现状不容乐观,存在不少问题。主要有:首位城市南昌垄断性相对较强、中等城市数量偏少,小城市数目较多、规模小实力弱,城镇体系存在严重断层等。为此,我们建议环鄱阳湖城市群在"十二五"建设规划中采取优化措施,进一步强化首位城市南昌的建设,提高南昌对周围城镇的辐射、拉动作用;加快区内中等城市九江、上饶等的发展,创造一两个大城市,弥补城镇体系中间断层;利用生态区位错位竞争原理,促进城镇间的协调发展;加大小城镇的投资和建设力度,改善小城镇发展环境,弥补中等城市过少、辐射能力不强的缺陷;建立协调机构,统筹各城市间的协调发展,使环鄱阳湖城市群的等级规模结构更加合理。
[期刊] 城市问题  [作者] 王永锋  高建华  张智先  
经济全球化和区域经济一体化背景下,区域竞争与技术创新日益聚焦于大中城市,创新是城市的灵魂,并引导城市的发展;同时,城市作为创新的“神经中枢”,只有区域城市化水平达到一定的层次,相应的创新才会产生。二者的关系在于城市通过物质和能量的输入对创新起塑造作用,而创新则通过物质与能量的输出,对城市具有反作用。城市与创新的相互作用,具体表现为以时空为参照系、城市化水平与创新能力相互作用的界面特征。基于上述理论,运用相关分析、熵权分析和层次分析等方法,对中原城市群9个省辖市的城市化水平和创新能力状况作了综合评价,并在综合和分组两个层面对二者协调关系进行了定量分析。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黄河东  
以中国18大城市群为研究对象,构建评价指标体系和评价模型,计算城市化及生态环境发展水平指数,并建立耦合评价模型,计算城市化与生态环境的协调发展度并对比分析。结果显示:中国城市群城市化与生态环境协调发展整体水平不高并且地区差距明显,并提出相应的发展建议。
[期刊] 地理科学进展  [作者] 李久枫  余华飞  付迎春  赵耀龙  
多维城市化协调度评价是衡量区域城市化质量的重要方面,探究城市化时空聚类模式则是分析区域城市化特征的有效方法。针对目前城市化协调度评价缺乏多维度时空综合分析的现状,本文以广东省为例,提出一种基于时空权重矩阵的复杂时空系统协调度评价模型,运用此模型分析2006-2014年城市化协调度的时空变化特征,并借助时空扫描方法分析其聚类模式。研究结论为:(1)近10年来城市化水平呈现3种时序特征,人口城市化水平表现出随时间均衡发展的"集中"特征,而经济与土地表现出低频次的"集中与分散"交替,社会、生态及综合水平表现出高
[期刊] 现代城市研究  [作者] 林萌  于伟宣  罗可雨  董赛云  张中浩  肖锐  
本研究以上海-杭州湾城市群为例,建立建设用地扩张和人口-经济-社会城市化评价指标体系,对该地区1994-2015年间4个不同时期的城市化水平进行综合评价并采用耦合协调度模型,定量地揭示了上海-杭州湾城市群建设用地扩张与人口-经济-社会城市化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研究区城市化的综合水平在空间上具有较大的差异,建设用地扩张与人口-经济-社会城市化的耦合协调度整体上有了一定提高,但在同步性整体上有待改善。
[期刊] 财经理论与实践  [作者] 刘莉君  刘友金  
通过构建耦合协调度模型,运用空间探索分析法评价环长株潭城市群承接产业转移与土地集约利用之间的耦合协调度及时空演变特征。结果表明:整体上,环长株潭城市群承接产业转移与土地集约利用之间的耦合协调度不高,大多处于濒临失调的状态;时间上,2005—2017年八个城市承接产业转移与区域土地利用之间的耦合协调度均朝着协调的方向呈稳定上升趋势;空间上,表现出"以长沙为中心,东高西低、南高北低"的空间分布特征,但差距不断缩小,且在发挥系统整体功能上还有协调发展和深度合作的巨大潜力。
[期刊]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作者] 刘耀彬  戴璐  
借鉴社会网络分析方法和城市引力模型,从网络的基本形态、结构属性和网络特征3个维度对环鄱阳湖区城市群整体和分区的经济联系进行研究。研究表明:(1)从网络中心性角度看,整体网络中的中介程度不高,城市之间资源交换的程度不高,而各个圈层网络表现为南昌市的中心度很高,在城市群经济发展中起重要作用。(2)从小团体分析的角度看,整体网络被划分为两个联系紧密的团体,而核心区网络则出现了结构洞。(3)从角色分析角度看,整体网络角色可大致分为经济领导、辐射输出、接受辐射以及普通角色,而整体网络优势尚未发挥。由此,依据网络分析结果进一步提出实现环鄱阳湖城市群网络化优化发展的政策建议。
[期刊] 经济研究参考  [作者] 晓宇  
雾霾常态化,往往令城市特别是大城市被当成环境问题的渊薮,似乎城市越大,"城市病"越重。究竟该如何理解呢?北京大学城市与环境学院的贺灿飞在近期的一篇工作论文中,以2010年、2011年数据为基础,通过资源、环境和生态三项指标,研究了全国16个城市群的环境问题。结论是,与全国平均水平比,16个城市群在资源集约利用方面的表现更加出色。2010年,城市群的人均资源占有量大于平均水平,人均用水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