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7530)
2023(11010)
2022(9800)
2021(9237)
2020(7632)
2019(17919)
2018(17740)
2017(34885)
2016(18871)
2015(20921)
2014(20878)
2013(20727)
2012(18958)
2011(16928)
2010(16790)
2009(15002)
2008(14372)
2007(12231)
2006(10674)
2005(9139)
作者
(54377)
(45196)
(44703)
(43044)
(28829)
(21768)
(20307)
(17763)
(17373)
(15943)
(15667)
(15215)
(14313)
(14183)
(14086)
(13660)
(13407)
(13386)
(12940)
(12760)
(11220)
(10846)
(10801)
(10249)
(10093)
(9970)
(9957)
(9855)
(8981)
(8839)
学科
(77203)
经济(77128)
管理(51784)
(48099)
(39667)
企业(39667)
方法(35522)
数学(31063)
数学方法(30723)
中国(21116)
地方(20017)
(19289)
(17874)
(17244)
业经(16088)
环境(13047)
农业(13004)
(12567)
贸易(12557)
(12173)
理论(12164)
(12131)
(12101)
(11015)
技术(10987)
财务(10958)
财务管理(10941)
企业财务(10422)
(10381)
地方经济(9947)
机构
大学(264413)
学院(262561)
管理(107041)
(101344)
经济(98938)
理学(93903)
理学院(92752)
管理学(91064)
管理学院(90602)
研究(88735)
中国(62406)
科学(58268)
(56747)
(43896)
(43435)
(41537)
业大(41173)
研究所(40609)
中心(39355)
(36235)
(36162)
财经(35987)
师范(35830)
北京(35510)
(33152)
(32769)
农业(32660)
(30027)
经济学(29882)
师范大学(29407)
基金
项目(191071)
科学(150487)
基金(139285)
研究(136509)
(122115)
国家(121177)
科学基金(104574)
社会(85624)
社会科(81196)
社会科学(81172)
基金项目(76079)
(74358)
自然(70156)
自然科(68482)
自然科学(68466)
自然科学基金(67199)
(62923)
教育(61434)
资助(56571)
编号(54869)
成果(43110)
重点(42737)
(41192)
(40714)
(39120)
课题(37554)
创新(36554)
科研(36451)
教育部(34991)
大学(34938)
期刊
(106179)
经济(106179)
研究(75305)
中国(43319)
学报(42786)
科学(40315)
管理(36709)
(36342)
大学(31731)
(30252)
学学(30022)
教育(25942)
农业(25799)
技术(21273)
(17537)
金融(17537)
业经(17259)
经济研究(16490)
财经(16413)
问题(15663)
图书(14416)
资源(14054)
(13840)
科技(13597)
理论(13054)
(12915)
现代(12546)
技术经济(12318)
实践(12173)
(12173)
共检索到364494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作者] 钟海燕  赵小敏  黄宏胜  
通过分析城市等级结构和空间关联,有助于识别城市体系发展阶段和协作状况,对于指导区域城市协调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以环鄱阳湖区32城市为研究对象,运用"位序-规模"法则分析后发现:2006年环鄱阳湖区中间位序城市较多,人口分布较为均衡,但研究区的2城市指数高达3.698,南昌市的首位优势十分明显;运用"区域经济联系量"分析南昌市区与其它31城市间经济联系隶属度,结果表明研究区内二级城市中九江、抚州隶属度较高,三级城市中星子、湖口、彭泽和浮梁的隶属度较低。因此,为促进环鄱阳湖区城市群的协调发展,应重点加强二级城市的城市化建设,如九江、新余,促进各级城市间的经济协作。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李硕硕  刘耀彬  骆康  
经济韧性是社会经济稳定的重要前提,而生态环境往往制约经济韧性的各个维度。构建环鄱阳湖区生态安全约束下城市经济韧性测度指标和方法,并采用社会网络分析对其空间关联网络的结构特征进行分析。结果表明:(1)研究区城市经济韧性表现出先下降后上升的趋势,其空间分布大体上呈现由环湖核心区向环湖外围区递减的环湖分布特征,表明生态安全约束下的湖域地区社会经济稳定性在增强,而空间分布差异显著。(2)研究区城市经济韧性空间关联网络整体特征呈现一主多次的分布格局,成员联系愈加紧密,网络密度呈上升趋势,但中心城市核心地位逐渐减弱,次核心地位逐渐上升,表明生态安全约束下环湖地区城市经济韧性的“核心边缘模式”在逐渐减弱。(3)生态安全约束下环湖地区城市经济韧性空间关联网络具有地域分异特征,并呈现出“抱团取暖”的动态联系规律。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李硕硕  刘耀彬  骆康  
经济韧性是社会经济稳定的重要前提,而生态环境往往制约经济韧性的各个维度。构建环鄱阳湖区生态安全约束下城市经济韧性测度指标和方法,并采用社会网络分析对其空间关联网络的结构特征进行分析。结果表明:(1)研究区城市经济韧性表现出先下降后上升的趋势,其空间分布大体上呈现由环湖核心区向环湖外围区递减的环湖分布特征,表明生态安全约束下的湖域地区社会经济稳定性在增强,而空间分布差异显著。(2)研究区城市经济韧性空间关联网络整体特征呈现一主多次的分布格局,成员联系愈加紧密,网络密度呈上升趋势,但中心城市核心地位逐渐减弱,次核心地位逐渐上升,表明生态安全约束下环湖地区城市经济韧性的“核心边缘模式”在逐渐减弱。(3)生态安全约束下环湖地区城市经济韧性空间关联网络具有地域分异特征,并呈现出“抱团取暖”的动态联系规律。
[期刊] 江西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刘小瑜  胡俭  
目前环鄱阳湖城市群等级规模结构现状不容乐观,存在不少问题。主要有:首位城市南昌垄断性相对较强、中等城市数量偏少,小城市数目较多、规模小实力弱,城镇体系存在严重断层等。为此,我们建议环鄱阳湖城市群在"十二五"建设规划中采取优化措施,进一步强化首位城市南昌的建设,提高南昌对周围城镇的辐射、拉动作用;加快区内中等城市九江、上饶等的发展,创造一两个大城市,弥补城镇体系中间断层;利用生态区位错位竞争原理,促进城镇间的协调发展;加大小城镇的投资和建设力度,改善小城镇发展环境,弥补中等城市过少、辐射能力不强的缺陷;建立协调机构,统筹各城市间的协调发展,使环鄱阳湖城市群的等级规模结构更加合理。
[期刊]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作者] 刘耀彬  杨文文  
基于多中心网络城市理论和集群网络结构竞争理论,在构建城市群网络空间绩效分析框架和评价指标体系的基础上,采用DEA的BCC模型和Malmquist指数模型,对2008~2010年环鄱阳湖区城市群42个城市空间网络联系效率进行了分析。研究表明:(1)从效率总体比较来看,环鄱阳湖区内的大部分城市处在空间网络联系的生产前沿面上,不在生产前沿面上的城市逐渐向生产前沿面靠近;(2)从效率分解来看,环鄱阳湖城市群空间网络绩效的变化是技术效率和技术水平共同作用的结果,其中,技术水平起的作用更为明显;(3)从效率空间差异分布看,环鄱阳湖区城市群空间网络绩效呈现核心区大于边缘区、边缘区大于外围区的规律,而城市群空...
[期刊]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作者] 邹润彦  周宏冀  郭熙  但承龙  吕添贵  李洪义  
利用地理加权回归(Geographically Weighted Regression,GWR)模型,对环鄱阳湖区农田土壤有机碳(Soil Organic Carbon, SOC)影响因子的空间分布格局进行系统分析,结合克里格插值方法进行土壤有机碳制图研究,同时综合比较了地理加权回归方法(GWRK)与回归克里格(Return Kriging,RK)方法在预测土壤有机碳储量结果之间存在的差异。结果表明:(1)根据Pearson相关性分析结果,所选取的各环境影响因素均与土壤有机碳具有相关性(P
[期刊]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作者] 刘耀彬  戴璐  张桂波  
当前城市化和水环境问题已成为全球共同面临的富有挑战性的问题,选取环鄱阳湖区作为研究样区,借助GIS技术,采用空间统计方法并建立水环境胁迫模型,对这种水环境胁迫下的城市化格局响应进行了研究。研究表明:(1)综合城市化计算显示,环湖区的城市化格局是随着与鄱阳湖体距离的增大,其城市化水平呈现出先增大后减小趋势,表明湖泊对城市化影响总体上显现出与距离相关的非线性分异格局;(2)空间统计结果显示,水资源富集的环湖核心区的空间关联比较显著,其水质对城市化水平的胁迫作用比较明显;(3)水胁迫度比较表明,在环湖边缘区和外围区水环境对城市化的胁迫强度级别有明显差异,随着与鄱阳湖体距离的增大,水环境对城市化的胁迫...
[期刊] 华中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蒋文君  赵红梅  唐豪  
立足于鄱阳湖区干旱与城市化两大环境问题,应用1995年2016年间10个时相的Landsat5TM和Landsat8OLI/TIRS遥感影像数据,采用TVDI干旱监测指数和归一化城市热岛的计算方法,利用空间统计和相关性统计分析方法,分区探讨环鄱阳湖区9个区县周边郊区地表干旱状态对城市热岛效应的影响.研究表明:1)旱地及裸地区域的TVDI指数对干旱具有明显的指示作用.2)研究区内热岛强度受季节影响较大,夏、秋两季热岛强度较强,冬季较弱,城市面积的扩展与归一化热岛强度无明显关系.3)干旱与热岛强度呈现明显的正
[期刊] 地域研究与开发  [作者] 李彦  赵小敏  欧名豪  
在主体功能分区基础上,对环鄱阳湖区进行土地利用分区,以实现空间有序发展和土地利用的差异化管理,为区域可持续发展提供土地保障。根据环鄱阳湖区主体功能分区图、土地利用现状图、土地适宜性评价结果图,在ArcGIS9.2中进行叠置分析和空间聚类分析,通过制定基于主体功能区的土地利用分区属性赋值规则,得到环鄱阳湖区土地利用分区图。在土地利用政策层面协调主体功能分区和土地利用分区的基础上,将环鄱阳湖区划为农业用地区、生态林用地区、城镇及工业用地区和湿地保护区,并提出了相应的土地用途管制措施。
[期刊]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作者] 傅春  陈炜  欧阳莹  
生态足迹是衡量区域生态承载力状况的一个较成熟的方法。首先通过计量模型计量出环鄱阳湖区1989~2008年生态足迹的时间序列值,并评价了其承载状况。结果显示,近20a来,环鄱阳湖区的生态足迹从1989年的1 401万hm2提升到2008年的3 145万hm2,呈波动上升趋势;生态承载力从1989年的6 255万hm2上升至2008年的7 215万hm2,基本上呈不断上升的变化趋势。环鄱阳湖区生态承载力能满足区域的生态足迹需求,表现出生态盈余,但其盈余空间从1989年的4 220万hm2降低至2008年的4 069万hm2,总体上呈减少趋势。其次,将生态足迹与区域的经济总量和三次产业进行协整分析后...
[期刊]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作者] 傅春  欧阳莹  陈炜  
水足迹模型是计量水资源承载力的一个较新颖且日趋成熟的方法。水资源状况对鄱阳湖区生态系统的平衡、稳定以及生态系统良性循环有着重要意义。将水足迹模型运用于环鄱阳湖区进行实证研究,通过计量模型计算出环鄱阳湖区1989~2008年水足迹的时间序列值,并评价其承载状况。结果显示,近20a来,环鄱阳湖区的水足迹需求由1989年的73.5亿m3增加至2008年的110亿m3,呈现出波动上升趋势。至今为止水足迹未超载,但盈余空间呈减少趋势。最后从优化水资源利用、倡导绿色消费和促进区域间贸易交流等降低水足迹的需求和增大水足迹供给的角度提出了提高水足迹承载力的对策。进而从水足迹的角度为环鄱阳湖区提高生态系统承载力...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刘耀彬   邓伟凤   骆康   李硕硕   肖小东   胡伟辉  
生态安全是产业发展的重要基底因素,且在湖域城市群表现得尤为明显。基于2000—2019年环鄱阳湖城市群42个县(市、区)的面板数据,采用固定效应模型和中介模型分析生态安全对产业结构升级的直接效应和间接效应,并利用门限模型考察生态安全对产业结构升级影响的门槛特征。研究表明:(1)生态安全对产业结构合理化与高级化具有显著的促进作用,且这种作用受湖泊分区影响,呈现出由环湖核心区—边缘区—外围区逐渐递减的特征。(2)受生态安全的约束,FDI对产业结构合理化呈现出显著的负向完全中介效应,而对产业结构高级化呈现出显著的负向部分中介效应,表明生态安全和外部投资具有替代效应。(3)生态安全对产业结构升级存在以FDI为门槛的非线性效应。具体来说,生态安全对产业结构合理化存在单门限效应,而对产业结构高级化存在双门限效应,随着地区FDI水平的提高,生态安全对产业结构升级的促进作用逐渐增大。因此,湖域城市群可以借助生态优势汇聚外来资本,进而达到区域产业结构升级的目的。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刘耀彬   邓伟凤   骆康   李硕硕   肖小东   胡伟辉  
生态安全是产业发展的重要基底因素,且在湖域城市群表现得尤为明显。基于2000—2019年环鄱阳湖城市群42个县(市、区)的面板数据,采用固定效应模型和中介模型分析生态安全对产业结构升级的直接效应和间接效应,并利用门限模型考察生态安全对产业结构升级影响的门槛特征。研究表明:(1)生态安全对产业结构合理化与高级化具有显著的促进作用,且这种作用受湖泊分区影响,呈现出由环湖核心区—边缘区—外围区逐渐递减的特征。(2)受生态安全的约束,FDI对产业结构合理化呈现出显著的负向完全中介效应,而对产业结构高级化呈现出显著的负向部分中介效应,表明生态安全和外部投资具有替代效应。(3)生态安全对产业结构升级存在以FDI为门槛的非线性效应。具体来说,生态安全对产业结构合理化存在单门限效应,而对产业结构高级化存在双门限效应,随着地区FDI水平的提高,生态安全对产业结构升级的促进作用逐渐增大。因此,湖域城市群可以借助生态优势汇聚外来资本,进而达到区域产业结构升级的目的。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钟海燕  赵小敏  黄宏胜  
协调土地利用分区与主体功能区对于指导区域空间有序开发、实现区域土地利用的差异化管理具有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首先从分区目标、分区内容、分区指标和分区方法等4方面分析了主体功能区和土地利用分区的关系,指出两者的协调应在战略层面实施;然后以环鄱阳湖区为例进行实证研究:根据研究区主体功能分区图、土地利用现状图、土地适宜性评价结果图等,通过制定基于主体功能区的土地利用分区属性赋值规则,在ArcGIS9.2中进行叠置分析和空间聚类分析,得到环鄱阳湖区土地利用分区图,将环鄱阳湖区划为农业用地区、生态林用地区、城镇及工业用地区和湿地保护区,并提出了相应的土地用途管制措施。结果表明,将主体功能区成果应用于土地利用分区,有利于在用地上落实分区成果、实现地域功能管制。
[期刊] 自然资源学报  [作者] 李鹏  姜鲁光  封志明  张景华  闫慧敏  赵慧霞  
在种植制度复杂、地块破碎及多阴雨天气的南方地区,应用卫星遥感植被指数时间序列数据提取复种指数受到中低空间分辨率的限制。使用较高空间分辨率影像是提取该区域复种信息有效的数据源。论文以鄱阳湖区为研究区,通过遥感解译提取水田空间信息;在界定单/双季稻生长期物候历的前提下,根据水稻不同生长期内归一化植被指数(NDVI)的明显差异,选择合理时间窗口的TM影像获取水田NDVI数据,采用非监督分类法提取单/双季稻的空间分布信息;结合湖区乡镇不同熟制水稻单产数据估算出基于栅格的水稻产量。研究表明,4月下旬到6月下旬是判别双季早稻与单季稻空间分布的合理时间窗口;7月上旬到8月上旬及9月中旬到10上旬是判别单季稻...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