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7476)
- 2023(10255)
- 2022(8339)
- 2021(7557)
- 2020(6516)
- 2019(14196)
- 2018(14109)
- 2017(27023)
- 2016(14574)
- 2015(16076)
- 2014(15810)
- 2013(15741)
- 2012(14471)
- 2011(12871)
- 2010(13108)
- 2009(12278)
- 2008(12469)
- 2007(11372)
- 2006(10190)
- 2005(9242)
- 学科
- 业(80098)
- 济(65755)
- 经济(65676)
- 企(63196)
- 企业(63196)
- 管理(51918)
- 农(45302)
- 农业(30264)
- 业经(27418)
- 方法(25452)
- 财(21708)
- 数学(18225)
- 数学方法(18101)
- 务(16266)
- 财务(16262)
- 财务管理(16250)
- 技术(15379)
- 企业财务(15355)
- 中国(15004)
- 制(14350)
- 地方(13770)
- 策(13762)
- 划(12911)
- 和(12072)
- 体(12009)
- 贸(11617)
- 贸易(11607)
- 易(11274)
- 学(11238)
- 环境(10609)
- 机构
- 学院(215170)
- 大学(204577)
- 济(92291)
- 经济(90709)
- 管理(86801)
- 理学(74887)
- 理学院(74110)
- 管理学(73010)
- 管理学院(72628)
- 研究(71580)
- 中国(58554)
- 农(56238)
- 科学(45789)
- 农业(42974)
- 京(42554)
- 财(40543)
- 业大(39080)
- 所(37145)
- 江(34941)
- 研究所(33786)
- 中心(33776)
- 财经(31890)
- 经(28916)
- 省(26589)
- 经济管理(26563)
- 州(26498)
- 农业大学(26383)
- 经济学(26375)
- 院(25719)
- 北京(25653)
- 基金
- 项目(145605)
- 科学(116400)
- 基金(107625)
- 研究(104316)
- 家(94882)
- 国家(93935)
- 科学基金(81569)
- 社会(68690)
- 社会科(64785)
- 社会科学(64766)
- 省(59381)
- 基金项目(58395)
- 自然(53756)
- 自然科(52467)
- 自然科学(52456)
- 自然科学基金(51556)
- 划(47438)
- 教育(43871)
- 编号(41826)
- 资助(41685)
- 业(36282)
- 发(33315)
- 创(33217)
- 重点(32770)
- 农(31485)
- 部(31456)
- 成果(30507)
- 创新(30307)
- 国家社会(28582)
- 制(28181)
- 期刊
- 济(112906)
- 经济(112906)
- 农(59162)
- 研究(57266)
- 中国(41603)
- 农业(39907)
- 科学(34630)
- 学报(34451)
- 财(32772)
- 管理(32607)
- 大学(26723)
- 业经(26224)
- 学学(26223)
- 业(20994)
- 融(20603)
- 金融(20603)
- 技术(18080)
- 问题(15466)
- 财经(15260)
- 经济研究(15024)
- 农村(13860)
- 村(13860)
- 资源(13844)
- 农业经济(13607)
- 经(13188)
- 技术经济(12695)
- 世界(12274)
- 版(12192)
- 现代(11280)
- 教育(11000)
共检索到323682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作者]
傅春 康晚英
以鄱阳湖区周边12县市为研究区域,以氮、磷2种污染物为研究对象,以土地利用、畜禽以及农业人口为三大主要营养源,运用输出系数模型对环鄱阳湖区1997~2007年的面源污染现状负荷进行估算,结果表明TP/TN都呈现平稳上升的趋势,且面源污染高负荷区主要集中在南昌县、新建县和南昌市辖地区;预测2011~2020年TN/TP的变化,结果表明研究区域总磷总氮均有明显增长趋势,环鄱阳湖区年平均TN/TP相对现状年平均增长率为17.46%和16.02%。面源污染负荷的三大营养源贡献中畜禽输出负荷的贡献率随时间的推移有明显增加的趋势,农业人口和土地利用的贡献率有下降的趋势,揭示了环鄱阳湖地区禽畜污染将是农业面...
[期刊] 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
[作者]
周芳 金书秦 张惠
[目的]农业面源污染已经成为西藏构建国家生态安全屏障的重要制约因素,揭示西藏农业面源污染的现状,探明其主要污染源和分布特征,能够为西藏农业面源污染防治政策的制定提供参考和依据。[方法]利用单元调查法,以西藏不同地区农田化肥、畜禽养殖和农村生活为污染单元,对2000—2016年西藏农业面源排放的总氮(TN)和总磷(TP)排放总量、构成及强度进行核算,并分析其空间差异与分布特征,反映西藏农业面源污染现状并把握其动态演变。[结果]西藏农业面源污染的TN、TP排放量基本呈现有增有减的平稳态势,畜禽养殖贡献率最大,占TN、TP排放总量的96. 3%和94. 5%,畜禽养殖是西藏农业面源污染防治的重点领域。西藏不同地区TN、TP排放量和强度差异明显,那曲市、昌都市、日喀则市的TN和TP排放总量位居前3位,拉萨市和昌都市的TN和TP排放强度位居前2位,阿里地区TN和TP排放总量和排放强度均最低。[结论]综合考虑到农业面源污染总量和负荷强度,拉萨市、昌都市、日喀则市、那曲市应当作为西藏农业面源污染治理的重点区域。
关键词:
西藏 农业面源 总氮 总磷 分布特征
[期刊]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作者]
唐国华 林玉茹 胡振鹏 王仕刚
根据入湖污染负荷监测、调查资料和不同水文条件下流场-水质同步监测资料,应用数理统计方法,研究了鄱阳湖氮磷营养物质分布、转移和削减特征。研究结果显示:(1)总磷、总氮是影响鄱阳湖水环境质量的主要污染物,入湖污染负荷与入湖径流水量紧密正相关。(2)鄱阳湖换水周期短,水流更换频繁,氮磷污染物在湖区不会充分混合;氮磷超标水域随着水体流动,逐步向下游转移、扩散;湖水位处于消落状态,通江水道部分水域氮磷浓度超标。(3)湖相状态水环境比河相好,湖相状态一般不会出现大面积的总氮和总磷同时超标。(4)鄱阳湖水环境勉强维持Ⅲ类标准,如果出现损害环境的人类活动,脆弱的水环境将会恶化。针对这些特征提出了保护鄱阳湖"一湖清水"的对策建议。
[期刊]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作者]
汤爱萍 万金保 李爽
鄱阳湖小流域农村面源污染严重,环境问题不断加剧。通过背景值调查与污染源解析,显示农村生活和种植业是鄱阳湖小流域农村面源污染的主要来源。采取集成式BMPs模式,将源头控制与末端治理相结合,充分利用当地优势,合理搭配植物缓冲带、沟渠湿地、人工湿地,兼性塘等,实现氮、磷流失的有效拦截,达到有效控制示范区小流域农村面源污染目的,从而为鄱阳湖农村面源污染控制提供借鉴。结果表明:BMPs系统污染物去除能力高,运行成本低。系统单位面积削减总量分别为CODcr710.17kg、SS 114.91kg、TP 4.08kg、TN 35.93kg、NO-3-N 4.74kg、NH+4-N 19.18kg,而运行成本...
关键词:
农村面源污染 BMPs 单位面积削减量
[期刊]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作者]
刘聚涛 钟家有 付敏 吴涛
农村生活区水环境是流域水环境的重要组成部分。鄱阳湖流域是我国的重要农业生产区,农村人口众多,未经过处理的生活污水、生活垃圾和固体废弃物、分散畜禽养殖污染由于无序排放导致了鄱阳湖流域河湖水质下降,湖泊富营养化指数升高。通过采用污染物当量算法对鄱阳湖流域农村生活区面源污染估算,分析了1991~2011年农村生活污染现状及其趋势,并分析了鄱阳湖河湖水质变化趋势及其在农村生活区面源污染中的影响因子。研究结果表明:(1)1991~2011年,鄱阳湖流域农村人口、生活污染、生活垃圾和固体废弃物污染、分散畜禽养殖污染不断增加,其中农村生活污水污染物排放量、TN、TP和COD排放量增长了12.68%,年平均增...
[期刊]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作者]
高海鹰 庄霞 张奇
乐安江是影响鄱阳湖水质的一条重要河流,近年来非点源污染迅速增加,水质呈下降趋势。运用GIS手段建立了研究区非点源污染的基本空间信息库,在野外水样监测和土地利用调查的基础上,分析了乐安江流域非点源氮的时空变化特征。氮的流失主要以可溶态形式,TN和DTN全年变化剧烈,在12月份普遍较高,4月份次之,9月份最低。在监测各月份乐安江流域TN浓度的范围为0.09~1.359 mg/L,水质属中营养水平。NO-3-N浓度平均值为DTN的65%,是DTN流失的主要形态,其时空分布与TN具有明显的相似性;在丰水期4月份,NH3-N的平均浓度为全年最低水平,平水期9月份NH3-N平均浓度为三氮之首;NO-2-N...
关键词:
乐安江流域 非点源氮 土地利用 鄱阳湖
[期刊] 农业现代化研究
[作者]
覃湘 陈竹书 周浩 文高辉
揭示粮食生产大省农业面源污染时空变化规律及其与粮食生产内在脱钩关系,为农业生产管理提供理论依据。该文以湖南省为研究区,基于农村统计年鉴等数据并选取化肥、牲畜排泄物和农药污染源为研究对象,采用清单分析法评估2007—2019年农业面源污染时空变化特征,并基于脱钩理论揭示粮食生产与农业面源污染的脱钩效应。结果表明:1)研究期内,湖南省农业面源污染物的排放量和强度均持续降低,其中牲畜污染排放强度下降幅度达到35.16%,由2017年的60.21 kg/hm~(2)降至2019年的38.04 kg/hm~(2),化肥污染排放强度和农药污染排放强度分别下降了6.05%和10.13%,农业面源污染政策管控措施效果明显;2)农药、牲畜污染排放强度呈显著聚集性效应,高排放区主要分布在湘中、湘南及湘东地区,而化肥污染高值区逐渐向湘东地区聚集;3)湖南省农业面源污染治理效果显著,粮食生产与3类污染物排放强度均呈阶段性耦合脱钩特点。最后,本文提出了优化畜禽养殖结构,在保障粮食生产前提下控制化肥施用数量,推广农药减量和虫害防治技术等政策建议。
[期刊]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作者]
王俊霖 黄兵 郑颖 徐悦
地下水位空间分布特征研究对合理开发并有效利用地下水资源具有重要意义。为准确分析环洞庭湖区地下水位空间分布特征,以分隔距离增量及其对应的允许变化范围、最大计算范围、变异函数模型结构为变量构建了118种组合方案,采用交叉验证法及其评价指标对不同方案的变异函数模型参数及交叉验证统计结果进行对比分析,在此基础上筛选出相对较优的变异函数模型用于研究环洞庭湖区地下水位空间分布特征。结果表明:(1)不同结构的变异函数模型参数及其评价指标结果存在较大的差异;相同结构的变异函数模型参数及其对应的评价指标随分隔距离增量和最大计算范围的变化也存在明显变化趋势,且部分评价指标变化趋势对模型合理性的影响效果相反。(2)经对比分析,环洞庭湖区地下水位的变异函数模型为球形模型,模型变程为978 km,块金值为9.86,偏基台值为45.36,块金系数为17.9%。研究区域内地下水位具有强烈的空间相关性,且结构性因素对空间变异且主导作用。(3)环洞庭湖区地下水位总体上呈层状分布,由外向内地下水位依次降低,地下水埋深依次减少,研究区域内地下水位与地势和河流水系结构关系密切。
[期刊]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作者]
邹润彦 周宏冀 郭熙 但承龙 吕添贵 李洪义
利用地理加权回归(Geographically Weighted Regression,GWR)模型,对环鄱阳湖区农田土壤有机碳(Soil Organic Carbon, SOC)影响因子的空间分布格局进行系统分析,结合克里格插值方法进行土壤有机碳制图研究,同时综合比较了地理加权回归方法(GWRK)与回归克里格(Return Kriging,RK)方法在预测土壤有机碳储量结果之间存在的差异。结果表明:(1)根据Pearson相关性分析结果,所选取的各环境影响因素均与土壤有机碳具有相关性(P
[期刊]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作者]
乔卫芳 牛海鹏 赵同谦
利用SWAT模型,基于GIS技术和流域DEM,构建了丹江口水库流域农业非点源污染基础信息库,并根据实测资料对模型的参数进行了率定和验证,在确定模型适用性的基础上分析了流域农业非点源污染负荷的时空分布特征,模拟计算了流域内主要的土地利用类型的单位面积农业非点源污染负荷量。结果表明:研究区农业非点源污染负荷年内分布不均,污染负荷与降雨量具有较强的相关性,氮负荷同月径流的相关系数为0.896,磷负荷同泥沙负荷的相关系数为0.920;氮、磷等营养物质的流失量具有较大的空间差异性,且不同土地利用方式下单位面积的农业非点源污染有较大的差别,耕地和裸露地的单位面积污染负荷均较高,而林地单位面积的泥沙负荷污染...
关键词:
SWAT 农业非点源 流域 丹江口
[期刊] 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
[作者]
丘雯文 钟涨宝 李兆亮 潘雅琴
[目的]农业面源污染排放量在不同作物间的分配格局变化的信息对于国家制定农业面源污染防控政策具有重要的意义,不同作物生产的污染排放格局及其形成原因亟待深入分析。[方法]文章在测算各类作物生产中农业面源污染排放量的基础上,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研究我国农业面源污染及其内在构成的时空差异。[结果](1) 1998—2014年,我国农业面源污染排放总体呈下降趋势,农业面源污染排放格局已从谷物作物转向蔬菜作物。(2)我国农业面源污染排放空间差异明显,面源污染排放高的省份集中于黄淮海平原,低值省份则主要分布于我国的西部地区,农业面源污染增长主要集中在西北地区。(3)东北地区谷物作物面源污染排放比重高,东南沿海地区蔬菜作物面源污染排放比重高。(4)污染排放强度对谷物作物面源污染排放的影响较大,而蔬菜作物面源污染排放的增加则主要归因于种植面积的扩大。[结论]应因地制宜地制定农业发展政策,科学调整农业种植结构,改造传统农业向技术密集型现代农业转变。
[期刊]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作者]
董一慧 刘春篁 昝金晶 李佳乐 郭威 卫承芳 楚珺 孙占学 Evgeniya Soldatova Hirok Chaudhuri
以鄱阳湖流域为研究区,以区内浅层地下水作为研究对象,对浅层地下水硝酸盐氮分布特征和时空变化规律进行研究并分析来源。浅层地下水中硝酸盐氮浓度在0.5~21.6 mg/L范围内,平均值为7.0 mg/L。丰水期和枯水期,硝酸盐氮浓度分别为0.7~21.6和0.5~15.7 mg/L。高浓度硝酸盐氮主要出现在流域内典型农灌区。水体氢氧同位素特征显示,地表水主要来源为大气降水,受其他补给来源及蒸发作用的混合影响;地下水主要来源为当地大气降水,与地表水发生混合作用,受蒸发作用影响较小。硝酸盐氮氧同位素结果显示降雨、灌溉、土地利用类型、肥料施用是影响研究区浅层地下水中硝酸盐氮浓度及分布的主要因素。贝叶斯模型计算结果显示,土壤氮对地下水硝酸盐氮的贡献率最大,平均贡献率为44.6%;大气降水的贡献率仅次于土壤氮,平均贡献率为28.2%;氮肥,污水和粪便的贡献率分别为19.4%和7.8%。
[期刊] 地理科学进展
[作者]
李相虎 张奇 邵敏
基于1998-2007年热带测雨卫星(TRMM)3B42 V6降雨数据分析鄱阳湖流域降雨时空分布特征,并利用40个气象站观测日降雨数据对TRMM数据在不同子流域、不同降雨强度及不同季节里的精度进行了对比分析,弥补了以往只评价整体精度的不足。结果显示:鄱阳湖流域北部地区修水、饶河子流域较易出现暴雨,导致雷达信号衰减,使TRMM对大雨强降雨的探测出现较大偏差;流域内降雨以10~50 mm为主,其雨量占到总雨量的60%;流域降雨在年内1-3月中旬为干旱少雨期,3月下旬-9月初为湿润多雨期,9-12月再次进入干旱少雨期;而空间分布呈东、西部大,中部小的格局;同时发现,在赣南山区TRMM降雨较观测雨量低300~400 mm,这可能受高程和坡度的影响,使TRMM对山区降雨的探测精度也出现较大偏差。
[期刊]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作者]
傅春 欧阳莹 陈炜
水足迹模型是计量水资源承载力的一个较新颖且日趋成熟的方法。水资源状况对鄱阳湖区生态系统的平衡、稳定以及生态系统良性循环有着重要意义。将水足迹模型运用于环鄱阳湖区进行实证研究,通过计量模型计算出环鄱阳湖区1989~2008年水足迹的时间序列值,并评价其承载状况。结果显示,近20a来,环鄱阳湖区的水足迹需求由1989年的73.5亿m3增加至2008年的110亿m3,呈现出波动上升趋势。至今为止水足迹未超载,但盈余空间呈减少趋势。最后从优化水资源利用、倡导绿色消费和促进区域间贸易交流等降低水足迹的需求和增大水足迹供给的角度提出了提高水足迹承载力的对策。进而从水足迹的角度为环鄱阳湖区提高生态系统承载力...
关键词:
环鄱阳湖区 水足迹 动态变化 评价
[期刊]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刘敏 李书睿 倪国裕
为了对湖北省农业干旱作出客观而科学的评价,本文从农业生产实际情况出发,用“条件”水分平衡方法,提出了一个综合考虑水分盈亏和同期作物需水量的农业干旱指标I=(P-Ep)/Q,并用此指标分析了湖北省近30年来主要干旱类型的时空分布特征及对农业生产的影响,同时结合各地各种类型各级干旱出现频次进行了农业干旱分区。
关键词:
农业干旱 指标 时空分布 湖北省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