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3064)
- 2023(4488)
- 2022(3909)
- 2021(3948)
- 2020(3350)
- 2019(7782)
- 2018(7861)
- 2017(14462)
- 2016(8110)
- 2015(9361)
- 2014(9119)
- 2013(8689)
- 2012(8617)
- 2011(7489)
- 2010(7586)
- 2009(6984)
- 2008(7066)
- 2007(6413)
- 2006(5687)
- 2005(5154)
- 学科
- 济(28310)
- 经济(28276)
- 管理(20337)
- 业(17665)
- 企(13575)
- 企业(13575)
- 地方(10112)
- 农(9605)
- 方法(9037)
- 中国(8539)
- 学(7523)
- 数学(7295)
- 数学方法(7097)
- 农业(6440)
- 业经(6405)
- 财(6036)
- 制(5778)
- 理论(5372)
- 贸(5232)
- 贸易(5225)
- 易(4944)
- 和(4703)
- 环境(4510)
- 教育(4450)
- 地方经济(4350)
- 技术(4329)
- 教学(3975)
- 体(3961)
- 银(3819)
- 银行(3806)
- 机构
- 大学(108619)
- 学院(108167)
- 研究(39859)
- 管理(37621)
- 济(36096)
- 经济(34892)
- 理学(31564)
- 理学院(30987)
- 中国(30727)
- 管理学(30123)
- 管理学院(29920)
- 京(28485)
- 科学(27766)
- 农(22316)
- 所(21488)
- 研究所(19497)
- 中心(18942)
- 北京(18863)
- 业大(18855)
- 江(17761)
- 农业(17654)
- 范(17201)
- 师范(17025)
- 财(16533)
- 院(14798)
- 州(14445)
- 省(13791)
- 师范大学(13759)
- 技术(13676)
- 财经(12446)
- 基金
- 项目(71873)
- 科学(54650)
- 研究(51638)
- 基金(49153)
- 家(43657)
- 国家(43177)
- 科学基金(36067)
- 社会(29720)
- 省(28782)
- 社会科(27702)
- 社会科学(27695)
- 基金项目(26763)
- 划(25002)
- 自然(24706)
- 自然科(24106)
- 自然科学(24100)
- 自然科学基金(23631)
- 教育(23491)
- 编号(21813)
- 资助(19979)
- 成果(18288)
- 重点(16165)
- 发(16144)
- 课题(15976)
- 部(14561)
- 创(14429)
- 计划(14071)
- 科研(13563)
- 创新(13439)
- 年(13128)
共检索到173660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王晓荣 荣朝和 盛来芳
东京大都市区公共交通的高效率与以山手环线为核心的铁路网络密切相关。以历史资料与现状数据为基础,介绍了山手线的形成与强化过程,分析了其作为环形通道和环状枢纽体系的功能。主要结论如下:①以山手线为中心的铁路网络对东京交通与城市时空形态产生重要影响,铁路网络形态,特别是其枢纽体系对提高城市时空要素转换效率具有重要意义;②环线铁路有助于形成城市枢纽体系的有效宏观界面;③以北京为例分析了山手线经验对我国城市及铁路规划的启示,主张强化铁路环线的界面效应。
[期刊] 地理科学进展
[作者]
焦利民 龚晨 许刚 董婷 张博恩 李泽慧
大都市区化是全球城市化进程中的普遍现象,研究大都市区域城市扩张进程对理解其未来增长趋势、区域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大都市区土地扩张及区域间的对比分析,以及都市区发育过程中城市扩张的一般化空间模式还未被深入理解。论文选取东京、纽约和上海3个大都市区,获取1990—2015年间3期Landsat影像数据,使用梯度和格网分析法,采用城市土地密度函数和城市扩张指数,从建设用地数量变化及其时空分布、城市形态变化等方面,多角度对比分析各城市不同阶段建设用地增长的时空差异。结果表明:①大都市区边界仍在不断扩展,建设用地在研究期内持续增长;20多年间东京、纽约和上海的建设用地面积分别增长了63%、53%和233%;上海一直处于高强度扩张状态,而纽约的城市扩张在后期几近停滞。②大都市区建设用地密度从中心向外呈圈层递减式分布,城市核心区和边缘区半径的增长最明显;城市形态均趋向于紧凑。③新增建设用地时空异质性明显。东京的远郊新城不断建设,纽约一些尚有发展潜力的区域次中心仍在扩张但速率逐渐放缓,上海的核心区外围增长剧烈并逐渐向远城区推进。④大都市区域扩张先后经历高速期—缓慢期—停滞期,扩张进程表现为核心区膨胀—次中心及新城建设—逐步形成稳定的多中心结构。
[期刊] 开放教育研究
[作者]
张媛 任翠英
在开展终身学习的过程中,各国城市虽采取了诸如政府支持、资源整合、学社合作等共同方法与策略,但国别不同所带来的教育发展及价值取向差异也不可避免地影响着终身学习的开展。本文通过东京、纽约两大国际都市在这一领域的异同比较,以期深化人们对终身学习理念的把握,并对我国大中城市推进终身学习提供参考与借鉴。
关键词:
东京 纽约 终身学习
[期刊] 经济问题探索
[作者]
于晓萍 赵坚
大都市区化是城市化发展的必然阶段,我国主要大城市已经呈现出大都市区化发展的特点和趋势。大都市区多中心格局的形成,体现人口、产业城市功能在更大空间范围内实现优化配置的过程,空间规模的扩大能够提供专业化分工所需的市场规模。城市交通网络的发展与完善为多中心结构提供了空间支撑,在扩展城市集聚经济边界的同时,提高了大都市区多个集聚中心的可达性与连通性,维护了市场的完整性,为多中心大都市区一体化发展提供必要条件。通勤铁路在建设成本、运行速度、运送能力等方面的技术经济特性和经济优势,使之成为连接中心城区与郊区新城最理想的交通方式。东京大都市区的通勤铁路系统在其空间组织优化和区域经济发展过程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
[期刊] 世界经济研究
[作者]
杨亚琴 王 丹
本文通过对纽约、伦敦、东京三个国际大都市中央商务区现代服务业集群发展模式的比较研究,认为现代服务业集群发展的内在增长引擎源于主导产业的发育和成长,而国际大都市经济结构的转型是主导产业崛起的前提;有效的空间载体和重要的政策平台,是现代服务业集群发展的重要因素,政府对中央商务区的规划指导和政策扶持,能积极引导现代服务业集群快速成长;专业人才集聚和强劲的面向全球市场的现代服务业需求,是国际大都市现代服务业集群的重要依托和支撑。同时,本文也指出,由于城市定位和发展模式的不同,三个大都市现代服务业集群形成的途径与机制也是不均相同的,发展类型和结构特征也是有差异的。
关键词:
国际大都市 现代服务业 集群发展
[期刊] 城市问题
[作者]
姚士谋
国际化大都市──东京考察姚士谋东京,目前是世界上公认的最重要的国际化大都市之一,其城市规模之大、建设之现代化,整体功能结构之国际化,以及其在世界上的国际地位与作用,仅有纽约、伦敦和巴黎可与之相比,属于全球性的现代化的大都会。东京作为日本的首都,位于经...
[期刊] 现代日本经济
[作者]
姜乾之 张靓
以东京都为核心的东京大都市圈崛起过程中,一个重要的问题就是如何形成一个有利于促进各类要素空间集聚与合理流动的城市治理结构。这种城市治理结构的制度性框架不断完善,成为保持都市圈竞争力的关键环节之一。东京大都市圈政府主导型的治理结构,重点包括统筹规划机制、顶层管控机制、区域竞合机制与市场协调机制,有力支撑了东京大都市圈集约化、多核心的空间拓展和经济绩效实现,为我国刚刚起步的都市圈治理提供了有益借鉴。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魏立华,丛艳国
文章以京津唐大都市区为例,从大都市区居民日常出行行为特征分析入手,探讨了作为"城际交通"主要方式的快速列车的运行态势及其对都市区通达性空间格局的影响,提出了建立"中心辐射型"城际快速列车运行系统,并将中心城市的"城际交通"与"城内交通"衔接的规划措施。
[期刊] 地域研究与开发
[作者]
张芸 梁进社 李育华
主要从产业区形成过程中不同集聚机制对城市空间要素的作用路径着手,分析了产业集聚对城市资本、就业与基础设施三大要素空间格局的影响机制;并结合北京大都市区几个典型产业集聚区的实例,在探讨其不同形成、发展机制的基础上,分析产业集聚对城市空间结构扩展演化具有怎样的作用机制。通过分析认为产业集聚对北京大都市区城市空间要素的作用机制主要体现在:主导资本流动格局、重塑劳动力市场分布和推动周边房地产市场3个方面;并以此推动了北京城市空间发展模式由"摊大饼"向轴向发展延伸,促进了近郊区城市副中心和远郊区新城的形成,使得北京城市空间向多极核、多功能的结构模式发展。
关键词:
产业集聚 大都市区 空间结构 北京市
[期刊] 现代城市研究
[作者]
费跃 过秀成 过利超 张宁
由高速公路和快速路组成的高快路系统是满足大都市区范围内长距离快速机动化交通需求的主要载体,是支撑城市空间结构拓展和产业布局重构的重要因素。论文分析了大都市区化背景下高快路一体化的内涵和布局形态,采用供需平衡模型测算高快路发展规模,通过计算节点和线路重要度确定高快路主要控制节点和走向,结合理论分析和城市实践,估算高快路环线半径。最后以南京大都市区为例进行了应用研究。
关键词:
高快路一体化 布局形态 供需平衡 重要度
[期刊] 中国土地科学
[作者]
吴群 高慧琼
研究目的:以商品住宅价格水平及涨幅较为典型的南京市为例,探讨供求关系对商品住宅价格作用的机理。研究方法:理论分析和实证分析相结合。研究结果:土地供给、商品住宅投资与竣工面积等因素形成的商品住宅供给,与新增人口、城市拆改和改善居住条件等形成的商品住宅自住性需求和投资性需求比为0.48,供求矛盾是拉动南京市商品住宅价格上涨的根源。研究结论:供求关系是房价变化的主要因素和决定因素,房地产价格形成主要遵循非价值价格理论,生产成本(地价等)只是房地产价格的构成要素,对房地产价格的作用是有限的。
关键词:
商品住宅 价格 供求关系 作用机理
[期刊] 旅游学刊
[作者]
肖星
论陇海—宝中—包兰环状铁路沿线旅游资源的特征与开发作者:肖星单位:西北师范大学地理系(兰州,730070)1995年6月,宝中电气化铁路正式投入运营。这样,在我国西北地区中部的兰州、宝鸡、中卫三个铁路枢纽城市(镇)之间,就出现了一条由陇海—宝中—包兰...
[期刊] 城市发展研究
[作者]
荣朝和 闫星祎
随着国内城市规模的不断扩大,都市区化已成为城市化发展中的一个重要趋势。城市人口增长和空间扩张是城市集聚经济的重要表现,而城市空间低密度、无序蔓延成为城市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桎梏。东京大都市区的发展历程表明,提高城市时空转换能力是解决这一矛盾的重要视角和方式。尤其是大都市区轨道通勤体系的建立,能够优化城市空间结构,压缩通勤时间距离,提高城市就业可达性,从而拓展城市集聚经济边界。回顾了东京的发展历程,重点分析其"二战"后数十年间的积极转型,认为轨道通勤体系在提高其时空转换能力方面发挥了关键作用。东京的成功经验也为我国城市化建设提供了可借鉴的思路。
[期刊] 地理科学进展
[作者]
官卫华 陈雯
在工业化后期或后工业化社会,现代服务业发展水平是反映城市综合竞争力和现代化程度的主要参照。20世纪中期以来,纽约、伦敦、东京、芝加哥等国际发达城市随着低端制造业向发展中国家转移,现代服务业已发展成为其经济主体,大大提高了在全球城市体系中的地位。目前,国内外对现代服务业空间发展的一般性规律研究较多,但是鉴于中西方发展模式性差异,尚需结合我国大都市发展的现实,对现代服务业空间组织模式和布局机制作更深入研究。本文对国内外现代服务业相关研究进行了综述,在此基础上,将现代服务业空间组织机理归纳总结为自组织创新网络、市场和制度双驱动、人文和社会因素介入等,然后以南京为实证,定性与定量相结合,深入分析其现代服务业空间布局特征,并对上述机理进行了验证,以期为相关产业规划理论和方法的完善提供参考和借鉴。本文认为,在我国现行管理体制下,"自上而下"和"自下而上"相结合的现代服务业发展路径和动力机制研究应成为今后研究的重要方向。
[期刊] 经济问题探索
[作者]
陈明生 康琪雪 刘蜜蜜
已有文献较多研究了在聚集经济作用下城市产业空间结构的形成规律;我们从环境因素中凝练出环境容量因素,确定其既是决定产业空间布局的重要因素,又反映了可持续发展对于产业空间布局的基本要求,这样,在聚集经济和环境容量的共同作用下,大都市就形成了同时促进节能环保和经济增长的产业空间结构。对于北京市产业空间结构的实证研究证明了上述结论:高关联度服务业围绕着市中心或次中心集中布局,知识密集型重工业主要布局在外围区,高关联度重工业主要分布在近郊区,劳动密集型产业主要布局在近郊区和远郊区。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