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8894)
- 2023(13058)
- 2022(11326)
- 2021(10737)
- 2020(8878)
- 2019(20688)
- 2018(20719)
- 2017(38811)
- 2016(22028)
- 2015(25146)
- 2014(25707)
- 2013(24735)
- 2012(22850)
- 2011(20697)
- 2010(21063)
- 2009(18701)
- 2008(17685)
- 2007(15526)
- 2006(13959)
- 2005(12390)
- 学科
- 济(98547)
- 经济(98458)
- 管理(57229)
- 业(51021)
- 企(42110)
- 企业(42110)
- 方法(39355)
- 数学(34268)
- 数学方法(33915)
- 中国(27573)
- 教育(23166)
- 地方(22628)
- 学(22214)
- 农(21171)
- 财(19256)
- 业经(19004)
- 理论(18327)
- 农业(14614)
- 地方经济(14338)
- 贸(13838)
- 贸易(13830)
- 和(13819)
- 技术(13749)
- 制(13693)
- 环境(13397)
- 易(13274)
- 发(12521)
- 教学(11398)
- 务(11341)
- 融(11301)
- 机构
- 学院(307459)
- 大学(307118)
- 济(122030)
- 经济(119242)
- 管理(115150)
- 研究(106947)
- 理学(99815)
- 理学院(98575)
- 管理学(96803)
- 管理学院(96243)
- 中国(71937)
- 京(66799)
- 科学(64713)
- 所(53718)
- 财(53517)
- 范(49254)
- 研究所(48975)
- 师范(48950)
- 中心(45825)
- 江(45678)
- 北京(43125)
- 财经(43100)
- 农(42845)
- 业大(41922)
- 师范大学(40042)
- 经(39167)
- 技术(38640)
- 教育(38564)
- 院(38486)
- 州(36960)
- 基金
- 项目(204308)
- 科学(161785)
- 研究(157651)
- 基金(144352)
- 家(123987)
- 国家(122827)
- 科学基金(105140)
- 社会(96471)
- 社会科(91092)
- 社会科学(91067)
- 省(81624)
- 教育(79797)
- 基金项目(76393)
- 划(69626)
- 编号(67400)
- 自然(66531)
- 自然科(64932)
- 自然科学(64920)
- 自然科学基金(63749)
- 资助(59591)
- 成果(56371)
- 课题(49495)
- 重点(46887)
- 部(46458)
- 发(45082)
- 创(42199)
- 项目编号(40833)
- 教育部(40711)
- 年(40571)
- 规划(39188)
- 期刊
- 济(137848)
- 经济(137848)
- 研究(101214)
- 教育(65588)
- 中国(64476)
- 学报(44251)
- 管理(42433)
- 科学(41367)
- 财(39224)
- 农(37984)
- 大学(34427)
- 技术(33516)
- 学学(31121)
- 农业(26723)
- 经济研究(22720)
- 融(21585)
- 金融(21585)
- 财经(21507)
- 业经(20139)
- 职业(19383)
- 经(18434)
- 问题(17212)
- 技术经济(15512)
- 图书(15411)
- 坛(15031)
- 论坛(15031)
- 理论(14298)
- 科技(13179)
- 业(13101)
- 现代(12949)
共检索到458811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中国成人教育
[作者]
宋秀英 李果 贾沁媛
区域经济发展和教育资源向来密不可分。随着环渤海经济区纳入国家经济发展战略,对高技能人才需求提出了更高要求,为该地区内高职教育大发展带来了机遇。同时,高职教育发展也能为环渤海区域经济发展注入活力和提供新的人力资本。
关键词:
环渤海 经济增长极 高职教育 区域经济
[期刊] 教育与职业
[作者]
李爱东 赵晓毅 宋秀英
环渤海经济区正逐渐成为引人注目的经济增长第三极,服务区域经济、培养高素质应用型人才的高职院校面临挑战和机遇。文章简述了环渤海地区高职院校人才培养现状,分析了环渤海经济增长极对高职院校人才培养的新诉求——集群化、针对性和开放性,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助推环渤海经济增长极的人才培养策略。
关键词:
环渤海经济增长极 高职院校 人才培养策略
[期刊] 宏观经济管理
[作者]
刘强
[期刊] 财经理论与实践
[作者]
颜鹏飞 邵秋芬
经济增长极理论是 2 0世纪 40年代末 5 0年代西方经济学家关于一国经济平衡增长抑或不平衡增长大论战的产物。狭义经济增长极有三种类型。一是产业增长极 ,二是城市增长极 ,三是潜在的经济增长极。广义经济增长极 ,意谓凡能促进经济增长的积极因素和生长点 ,其中包括制度创新点、对外开放度、消费热点等等。经济增长极具有相对性和变异性。中国区域经济发展战略经历了均衡 (2 0世纪 5 0— 70年代 )—非均衡 (80年代 )—非均衡协调 (90年代 )的动态发展过程。典型的发展中大国和区域经济发展的不平衡性这一国情和区情 ,决定了我们应该采用以增长极理论为基础的非均衡型区域经济发展战略
关键词:
经济增长极 区域经济发展战略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李丽 黄超
文章结合产业结构转型系数,运用Granger因果检验方法和PDL(Polynomial Distribution lag)模型检验了环渤海地区产业结构转型对经济增长率和增长质量的影响。结果显示:不存在产业结构转型与经济增长率的长期因果关系,存在产业转型与TFP经济增长贡献率的单向因果关系。经济增长滞后于产业转型,即期产业转型系数与经济增长率负相关,但与滞后三期以内的产业转型系数正相关。因此,环渤海地区产业转型具有短期经济增长效应,不具备长期经济增长效应,环渤海地区产业提高了该区域的经济增长质量,同时也表明环渤海地区产业转型滞后,转型质量不佳。
[期刊] 农业技术经济
[作者]
姜太碧
根据经济增长极理论 ,影响经济增长极形成的因素可归纳为资金、技术和人才、制度。本文详细分析了在农村城镇化过程中这三个因素对农村城镇增长极形成的作用 ,并提出了相应对策。
[期刊] 经济问题
[作者]
肖良武 黄臻 罗玲玲
增长极理论研究的丰富成果及省域经济增长极体系形成推动区域经济增长的实践经验具有广泛的重要借鉴价值。基于经济发展、经济结构与经济环境视角,运用现有统计数据,建立相关模型,利用多种分析方法,以黔中经济区为例,我们拟选择并构建一个完整多层次的经济增长极体系。
关键词:
省域经济 增长极 培育路径
[期刊] 经济问题
[作者]
肖良武 黄臻 罗玲玲
增长极理论研究的丰富成果及省域经济增长极体系形成推动区域经济增长的实践经验具有广泛的重要借鉴价值。基于经济发展、经济结构与经济环境视角,运用现有统计数据,建立相关模型,利用多种分析方法,以黔中经济区为例,我们拟选择并构建一个完整多层次的经济增长极体系。
关键词:
省域经济 增长极 培育路径
[期刊] 特区经济
[作者]
田娜
2017年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我国经济已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实施区域协调发展战略是实现中国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内在要求。西安作为陕西经济重要极核的极化效应明显,导致增长极与其外围区形成的区域经济空间组织整体的持续增长能力正在下降,应发挥西安作为区域经济重要增长极的扩散效应来实现关中区域经济的高质量一体化。大西安规划及其实施的过程应该体现西安经济由极核阶段向扩散阶段转化的分散化、均衡化特征,不仅要积极培育和完善支撑单个增长极的主导产业和市场主体,更要建立多个增长极之间的渗透与联系,进而达到区域经济的高水平均衡。
关键词:
西安经济 高质量增长 极化效应 扩散阶段
[期刊]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作者]
任重 周云波
本文利用1981-2005年环渤海三省二市工业废气排放量、人均实际GDP以及第二产业占GDP的比重、外商直接投资占GDP的比重等两个污染控制变量的年度数据,建立panal data模型,通过实证分析验证了环境库兹涅茨曲线是否存在以及什么因素影响环境库兹涅茨曲线的形状。实证结果表明,环渤海地区工业废气排放量与人均GDP之间呈现整体向上倾斜的倒"N"形的曲线特征,随着经济发展水平的提高、经济规模的扩大和重化工业化进程的推进,环渤海地区的工业废气排放污染呈现出持续恶化的趋势;恶化速度可能存在一个先相对减缓、后加速、然后相对减缓的过程,这不同于传统的环境库兹涅茨倒"U"假说;就目前的经济发展阶段来说,...
[期刊] 经济管理
[作者]
马骥 唐任伍
环渤海地区能源呈现消费增长快、自供给率低和单位GDP能耗高等特点,能源约束对经济增长影响加大。本文根据能源约束条件预测环渤海地区经济发展将呈现低速增长趋势。缓解能源约束对经济增长的影响,需要采取增加资金投入、加强区域合作、发展循环经济和改革能源价格等措施。
关键词:
能源约束 环渤海地区 经济增长 影响因素
[期刊] 商业研究
[作者]
刘文 罗润东 房光婷
作为发展中的中国经济增长的第三极,环渤海区域的经济增长成为人们关注的问题。利用有效劳动和人力资本外部性经济增长模型对环渤海五省市1978-2006年的GDP、固定资产投资和人力资本等变量的回归分析表明:人力资本越来越成为推动该区域经济增长的重要因素;五省市人力资本的直接贡献率和间接贡献率均高于全国平均水平。环渤海区域经济增长开始由"物质资本投资推动"向"人力资本推动"转变,但五省市均呈现出非均衡的经济增长态势。
[期刊] 经济研究参考
[作者]
张晓宇 曾德超
我国区域经济的划分主要有传统区域划分、指标划分和地理划分三种方法。在指标划分研究领域,对三维指标创建的研究比较不足。本文从增长极理论出发,采用最小二乘回归方法对我国31个省份经济增长需求面的消费、投资和出口的产出需求弹性进行估计,并分别构建一维和三维指标对我国区域经济进行划分。研究表明:以四大直辖市为代表的地区、中西部地区大部分省或自治区和沿海沿江地区绝大部分省或自治区分别被划分到以消费、投资和净出口为相对极性的区域。未来研究将深入探讨在"三驾马车"中具有相对极性的省份极性的形成原因和发展趋势。
关键词:
增长极 区域经济 “三驾马车” 指标
[期刊] 经济学家
[作者]
刘朝明 董晖 韩斌
本文首先从产业、资源和城市化的角度论证了成渝经济区作为西部增长极的条件;然后应用钻石结构理论分析了成渝经济区的战略目标定位和战略实施步骤。本文采用“三原则”(短板、开放和同轨)方法来揭示区域战略实施步骤在理论上是一个积极的尝试。
关键词:
增长极 成渝经济区 战略目标
[期刊] 开发研究
[作者]
栾贵勤 齐浩良
环渤海经济圈是继长江三角洲、珠江三角洲之后我国又一个促进经济发展的战略重点。环渤海地区经济的腾飞,关键是京津能否有效实现优势互补、共同合作发展,辐射"三北",对接东北亚,能否充分展现区域"龙头"的作用。目前,由于种种原因,北京和天津双核心的带动并没有完全发挥。本文应用空间相互作用引力模型及其两个经验性推论、城市流强度等对京津产业雷同性和京津因相互竞争,产生的辐射干扰性进行了数据分析、原因解释。指出北京、天津两城市经济发展中出现的一些问题并提出建议。
关键词:
引力模型推论 城市流强度 相似性 相关性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