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3344)
- 2023(4740)
- 2022(3902)
- 2021(3264)
- 2020(2625)
- 2019(5950)
- 2018(5494)
- 2017(10949)
- 2016(5477)
- 2015(6132)
- 2014(6155)
- 2013(6284)
- 2012(6146)
- 2011(5830)
- 2010(5971)
- 2009(5811)
- 2008(5529)
- 2007(5045)
- 2006(4715)
- 2005(4445)
- 学科
- 济(54588)
- 经济(54554)
- 管理(16462)
- 方法(15402)
- 地方(15377)
- 数学(14072)
- 数学方法(14033)
- 业(13597)
- 地方经济(11898)
- 中国(10488)
- 企(10484)
- 企业(10484)
- 业经(8352)
- 学(7621)
- 农(7204)
- 财(7126)
- 经济学(6392)
- 融(6353)
- 金融(6353)
- 制(5807)
- 环境(5792)
- 农业(5597)
- 发(5389)
- 产业(5287)
- 银(5173)
- 银行(5173)
- 体(5089)
- 行(5032)
- 和(4742)
- 总论(4506)
- 机构
- 大学(93702)
- 学院(93106)
- 济(56007)
- 经济(55210)
- 研究(35728)
- 管理(34109)
- 理学(28992)
- 理学院(28669)
- 管理学(28391)
- 管理学院(28205)
- 中国(27043)
- 财(23038)
- 经济学(19855)
- 财经(18572)
- 京(18450)
- 科学(17729)
- 经济学院(17602)
- 所(17529)
- 经(16814)
- 研究所(15684)
- 中心(15031)
- 财经大学(13723)
- 江(13371)
- 院(12230)
- 北京(11911)
- 社会(11183)
- 范(11010)
- 师范(10954)
- 科学院(10919)
- 经济研究(10519)
- 基金
- 项目(56348)
- 科学(45745)
- 基金(43102)
- 研究(41714)
- 家(36327)
- 国家(36077)
- 科学基金(31642)
- 社会(31640)
- 社会科(30150)
- 社会科学(30145)
- 基金项目(22061)
- 省(20693)
- 资助(18017)
- 教育(17949)
- 自然(17435)
- 自然科(17030)
- 自然科学(17028)
- 自然科学基金(16728)
- 划(16645)
- 编号(14417)
- 国家社会(14371)
- 济(13840)
- 发(13805)
- 经济(13723)
- 部(12960)
- 重点(12573)
- 发展(12119)
- 展(11966)
- 人文(11849)
- 成果(11844)
共检索到148429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杨贵军 杨鸿海 秦泽西
文章利用环渤海经济圈经济数据,采用FH广义空间模型,测度环渤海经济圈资本流动水平。数据分析结果显示,近年来环渤海经济圈资本流动水平低。2011—2015年间资本流动水平相对于2003—2007年间有所下降。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周海燕 柏杨
环渤海经济圈是中国21世纪经济发展的一增长极,为研究其城市间的经济增长情况,区域间经济差距及其动态演进趋势,文章采用面板数据计量模型测度了1985~2009年间环渤海经济圈城市间的经济发展状况。结果表明,环渤海经济圈圈城市间的经济增长在长期内不存在趋同,而是发散的,只是在个别时间段内存在趋同,说明环渤海经济圈城市间的经济差异拉大,但是差距拉大的速度是缓慢的。人力资本、固定资产投资和政府支出的增加有利于经济趋同,而储蓄增加会导致经济趋异。
[期刊] 城市发展研究
[作者]
范斐 孙才志
城市化水平区位差异已成为环渤海经济圈区域经济和社会协调发展的制约因素。本文在构建城市化水平区位差异评价指标体系的基础上,对环渤海经济圈17个沿海城市1996~2008年的城市化水平进行测度,运用Gini系数、Theil指数对环渤海经济圈的城市化水平差异进行分解,并分析其变动趋势。结果表明:环渤海经济圈沿海城市城市化水平较高的城市呈群状分布,且区位差异显著,沿海省份间的差异逐步扩大,山东省省内城市化水平差异问题突出,河北省、辽宁省省内城市化水平差异有逐步减小的态势。
[期刊] 财经研究
[作者]
曹国琪
环渤海经济圈的形成与发展曹国琪发展是一个永恒的命题,经济区域化和贸易自由化已成为当今世界发展的主旋律。区域化的经济构建了更为广泛的社会化生产和协作,它充分体现了规模经济的效率;自由化贸易开辟了比较优势的利益源泉。环渤海经济圈的形成和设想鼎承了规模经济...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黄刚
我国经济体制改革,正在通过经济特区——沿海开放港口城市——沿海经济开放区和经济圈——内地,多层次的探索和实践。沿海开放城市和经济区与内地在经济技术等方面加强联合和协作,在新的广度和深度上大力支援内地,从而对推动和加快内地的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促进全国经济的振兴和腾飞,都具有非常重要的战略意义。一、“渤海经济圈”的优势渤海是我国最大的内海。辽东半岛和山东半岛由北到南合抱着渤海湾,扼守着京津的大门。环沿渤海湾约5,000公里的海岸线上,依次排列着一长串城市。这些城市历来相互间就有较广泛的经济联系,现在改革与开放更把这些城市联结一起。“渤海经济圈”早已客观存在。
[期刊] 国际经贸探索
[作者]
王厚双
中韩经济有较强的互补性和共同发展彼此间经济合作的强烈愿望,这是两国经济合作得以迅速发展的基础。环渤海地区自然资源丰富、经济基础雄厚、科技开发能力强,以及交通运输、通讯等基础设施健全,为中韩在该地区的经济合作创造条件。而中韩在该地区合作的全面展开,势必带动环渤海地区国际经济合作走上良性循环,推动环渤海经济圈的早日形成。
[期刊] 经济体制改革
[作者]
陈燕 邓旭
从GDP、固定资产投资情况、对外贸易、实际利用外资、地方财政收入等方面入手进行的分析研究表明,环渤海各省市区经济存在非平衡发展问题。综合环渤海4省2市1区的经济发展状况并进行分类得出:北京、天津属经济发达的第一梯队,山东、辽宁、河北属经济较为发达的第二梯队,山西、内蒙古属经济欠发达的第三梯队。
关键词:
环渤海经济圈 省际 经济差距
[期刊] 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
[作者]
中国社会科学院环渤海课题组
人们曾用“80年代看广东,90年代看浦东”这样一句话来描述中国经济增长热点地区的转移。那么,中国下一个经济的增长热点在哪里?放眼此时此刻到处都洋溢着建设者热情的广袤大地,众说纷纭。但是,在经过多方面分析之后,人们还是把目光聚集到
[期刊] 山西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张艳丽
环渤海地区是我国今后经济发展的重点和中心,但由于一些主客观因素的影响,使得其启动和发展速度缓慢。文章通过分析这一地区发展存在的问题,并与长三角和珠三角区域发展进行比较,提出了解决这些问题的对策和建议。
[期刊] 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
[作者]
邬凤祥
[期刊] 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
[作者]
佘雪锋
16个环渤海经济圈城市在利用外资方面具有相似的政策优势及地缘优势,具有很强的可比性。之所以对这16个环渤海经济圈城市利用外资的业绩与潜力进行分析比较,是因为这些城市具有相似的地缘优势和政策优势,在利用外资方面可比性很强。本文采用联合国《世界投资报告》提出的"业绩指数"和"潜力指数"概念和评估方法,分1999-2001年,2007-2009年两个时间段,对中国16个环渤海经济圈城市利用外商直接投资的业绩与潜力进行了定量分析。通过对业绩指数的分析,看出各市利用外资业绩状况及变化趋势。通过对潜力指数的分析,看出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徐健
环渤海经济圈产业结构同构现状:1.专业化产品结构相似。在统计年鉴中列出的3种主要电子及通讯产品领域,北京和辽宁以微型电子计算机为专业化产品。
[期刊] 华东经济管理
[作者]
汪文姣 陈志鸿
环渤海经济圈近年来作为中国经济增长的"第三极"受到了普遍关注,从实际利用外资额来看,环渤海经济圈是北方吸引外资最大的地区,那么,在这个区域,是否存在一个中心城市起"龙头"作用?伴随着天津滨海新区和青岛城市规划的兴起,天津和青岛的龙头之争开始凸显,作为环渤海经济圈的两大核心城市,天津和青岛的发展是应当有所侧重,还是齐头并进?文章从实证分析的角度对天津和青岛分别作为中心城市的模式进行检验,结果表明,无论是天津还是青岛,都没有作为整个地区中心城市的实力,但是,从整体来看,天津发展更胜一筹,因此,为了提升整个环渤
[期刊] 企业经济
[作者]
张丽霞 李勇
世界经济的发展已经步入"服务经济"时代,服务业已经成为带动地区经济发展的重要力量。环渤海经济圈在我国经济发展过程中有着重要的战略地位,有着广阔的发展空间,其各省市服务业的发展,将对该地区经济的发展起着重要的作用。本文从分析环渤海经济圈的服务业入手,对环渤海经济圈的七个省市地区,根据其2007年的统计调查数据,根据服务业的投入产出,运用数据包络的分析方法,分析各省市服务业发展的效率。研究结果显示:在环渤海经济圈中,有四个地区的服务业发展效率是非DEA有效的。根据分析结果,探讨了这些地区服务业发展效率低下的原因,并提出环渤海经济圈服务经济的发展对策。
关键词:
环渤海经济圈 服务业 DEA 发展效率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索贵彬
文章对城市生态位相关理论特别是城市生态位态势理论进行了总结和整理。在此基础上,构建了城市生态位综合评价指标体系,并运用该指标体系,采用主成分分析方法,借助于SPSS软件,对环渤海经济圈相关城市的生态位状况进行了评价,以期为城市生态位的构建和城市的可持续发展提供理论参考和实践指导。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