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11092)
2023(15888)
2022(13202)
2021(12183)
2020(10137)
2019(22778)
2018(22230)
2017(41998)
2016(21937)
2015(24464)
2014(23933)
2013(23509)
2012(21720)
2011(19496)
2010(19543)
2009(17765)
2008(16553)
2007(14476)
2006(12640)
2005(11107)
作者
(62080)
(52186)
(51795)
(49193)
(33339)
(24889)
(23370)
(20421)
(19998)
(18256)
(17854)
(17460)
(16710)
(16379)
(16095)
(16044)
(15655)
(15014)
(14965)
(14959)
(12913)
(12770)
(12618)
(12066)
(11916)
(11582)
(11413)
(11219)
(10503)
(10354)
学科
(106331)
经济(106240)
管理(66229)
(63396)
(53260)
企业(53260)
方法(42215)
数学(36736)
数学方法(36295)
中国(25922)
(23837)
地方(23252)
技术(22358)
业经(21859)
(21649)
(19187)
(17529)
(16969)
贸易(16956)
农业(16558)
(16442)
理论(15579)
(15504)
金融(15502)
地方经济(14599)
环境(14276)
(14242)
银行(14203)
(14077)
技术管理(14043)
机构
大学(312827)
学院(311908)
(139061)
经济(136385)
管理(121672)
研究(108629)
理学(105353)
理学院(104304)
管理学(102558)
管理学院(101988)
中国(79448)
(64420)
科学(62961)
(59614)
(52624)
中心(49320)
财经(47918)
研究所(47823)
(47729)
(46175)
业大(44513)
经济学(43770)
(43717)
(40140)
北京(40047)
(39342)
经济学院(39106)
师范(38866)
农业(37295)
(36203)
基金
项目(214464)
科学(171089)
研究(158012)
基金(156737)
(137028)
国家(135913)
科学基金(117701)
社会(103082)
社会科(97942)
社会科学(97920)
(84473)
基金项目(82301)
自然(74832)
教育(73947)
自然科(73209)
自然科学(73189)
自然科学基金(71902)
(71007)
资助(63095)
编号(62057)
(49723)
成果(49146)
重点(48956)
(48018)
(47664)
创新(45782)
课题(43945)
国家社会(43481)
教育部(41817)
科研(40787)
期刊
(153870)
经济(153870)
研究(95295)
中国(62986)
管理(48579)
学报(45553)
(45229)
科学(44365)
(42231)
教育(36681)
大学(36053)
学学(34129)
技术(31531)
农业(29145)
(27244)
金融(27244)
经济研究(25827)
财经(24286)
业经(22880)
(21140)
问题(19390)
技术经济(17848)
(16557)
科技(16372)
(15811)
国际(15599)
统计(14794)
世界(14490)
(14422)
商业(13716)
共检索到466100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经济经纬  [作者] 李平  王春晖  田朔  
开放经济条件下,一国或地区的自主创新能力受自身研发投入、外部技术溢出、市场需求等多重因素影响。笔者在理论分析国际技术扩散和内生需求因素对自主创新影响的基础上,运用1993年~2008年环渤海地区面板数据进行实证检验,结果表明当地自主创新能力的提升主要依靠自身研发投入和市场需求,而人力资源约束、收入差距及FDI挤出效应制约了自主创新能力的全面提升。
[期刊] 经济与管理研究  [作者] 齐晶晶  何自力  杨志强  
本文对环渤海经济圈的聚集效应和扩散效应进行分析。使用SPSS软件,运用主成分分析法对环渤海经济圈40个城市的综合经济实力进行了计算和评估,据此总结出该区域核心城市、中心城市和腹地的发展现状,同时总结了区域内三大板块的核心城市及其腹地的发展现状,从而得出资源在该区域以及区域内三大板块之间聚集与扩散的路径,以及聚集效应与扩散效应在该区域协调发展的途径。
[期刊] 华东经济管理  [作者] 蒋建华  张承伟  高红梅  
技术创新差异是构成区域经济差异的内在原因。研究以专利申请授权量为测度指标,采用锡尔系数分解方法、探索性空间(ESDA)分析方法,对环渤海经济圈2001-2011年10年间区域技术创新存在的差异及其时空演化格局进行分析。研究结果表明:2001-2011年环渤海经济圈区域技术创新总体差异呈波浪式下降趋势,区间差异发展不均衡,山东半岛区内差异最大;环渤海经济圈区域技术创新集聚态势不明显,呈随机分布态势;环渤海经济圈区域技术创新水平呈现"两极分化"分布;环渤海经济圈区域技术创新热点演化总体格局相对稳定;区域技术创
[期刊] 国际贸易问题  [作者] 陈字  卫平  
本文利用我国行业层面的面板数据,比较分析了国际技术扩散和自主创新对我国内资部门技术进步的影响。通过比较研究技术引进、外国直接投资和自主创新对我国内资工业部门劳动生产率和经济增长的影响,得到以下结论:自主创新对内资部门的劳动生产率和经济增长都有显著的正面效应;技术引进对内资部门的经济增长有显著的正面效应,但对劳动生产率的提高没有显著影响;外国直接投资促进了内资工业部门的劳动生产率提高和经济增长,但并非由于技术外溢,而是由于市场竞争等其他效应;外国直接投资对内资部门的自主创新有着显著的抑制作用;此外,本文从实证结果判断,我国引进的技术主要是适宜技术。
[期刊] 软科学  [作者] 周怀峰  郭玉杰  
两种不同类型的国内市场需求对自主创新的作用路径是不同的。对于国内已有市场需求,企业通过市场调研获取市场对该产品的最新需求进而研发生产新产品来达到自主创新;对于国内潜在的市场需求,企业需要先研发生产出产品进而诱导国内市场需求的产生,从而实现自主创新。
[期刊] 中国科技论坛  [作者] 杨忠泰  
陕西、四川两省区域技术创新体系存在着区域科技与区域经济、地方科技与国家科技、中心城与其它地市科技布局、高新技术产业与传统产业发展非平衡性的特征和内在缺陷。其区域自主创新体系的构建,应充分利用国家科技优势,选择区域自主创新体系建设的"正向路径";重视富有地域特色的原始创新,着重开展集成创新和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
[期刊] 世界经济  [作者] 李平  
国际技术扩散是发展中国家和地区技术进步的一个重要来源。国际贸易、外国直接投资、专利申请和专利引用是国际技术扩散的三大主要路径和方式。本文旨在评介上述国际技术扩散路径对于东道国技术进步意义的基础上,总结发展中国家和地区利用国际技术扩散的可能方式,加快发展中国家和地区的技术进步。
[期刊] 财经研究  [作者] 曹国琪  
环渤海经济圈的形成与发展曹国琪发展是一个永恒的命题,经济区域化和贸易自由化已成为当今世界发展的主旋律。区域化的经济构建了更为广泛的社会化生产和协作,它充分体现了规模经济的效率;自由化贸易开辟了比较优势的利益源泉。环渤海经济圈的形成和设想鼎承了规模经济...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杨贵军  杨鸿海  秦泽西  
文章利用环渤海经济圈经济数据,采用FH广义空间模型,测度环渤海经济圈资本流动水平。数据分析结果显示,近年来环渤海经济圈资本流动水平低。2011—2015年间资本流动水平相对于2003—2007年间有所下降。
[期刊] 经济研究  [作者] 傅晓霞  吴利学  
通过引入同时包含国内技术开发和国外技术引进的知识生产函数,本文构建了基于后发经济的内生技术进步增长模型,从而探讨了赶超国家技术创新和经济增长的决定机制,并特别关注国内外技术差距、国内技术创新路线和资本积累过程的影响。模型分析的主要结果有:(1)后发国家的经济增长速度会收敛到领先国家水平,但绝对收入水平的赶超幅度取决于研发效率、家庭偏好和生产结构因素;(2)技术水平差距是决定国家间经济发展差异和赶超过程的关键,其影响远远大于有效劳均资本存量差距;(3)后发国家的技术创新路线,特别是国内与国外成果的关系会对其研发行为和投入结构产生决定性影响;(4)均衡利率由有效劳均资本而不是绝对人均资本存量决定,...
[期刊] 经济学家  [作者] 胡晨光  程惠芳  杜群阳  
本文基于中心——外围意义上集聚经济圈的视角研究了集聚经济圈集群产业的形成因素与结构,转型动力与结构等因素,认为集聚经济圈的产业集聚是构成国家产业国际竞争力的重要源泉,其竞争力来源于经济圈内部多元化富有活力集群产业的支撑。与强调单一集群竞争引起资源稀缺或者制度锁定、路径依赖等因素导致集群产业衰退的理论不同,认为全球化背景下集聚经济圈内部工业化进程、产业结构演化和多元化集群产业的集聚竞争是促进低层次集群产业价值链低端环节向外扩散与集聚经济圈集群产业结构转型的主要原因。
[期刊] 软科学  [作者] 彭秀丽  刘茂松  
基于资本异质化视角,分析了我国传统工业化粗放式"落后的增长"发展现状,进行了后发优势和竞争优势的比较研究,提出了在信息化和全球化条件下,基于竞争优势的集约化经济增长方式的内核是内生型的技术创新,即我们必须立足于比较优势的传统梯度推移战略理念,由模仿创新快速过渡到自主创新,走以竞争优势为核心的内生型技术创新路径,进行工业化的反梯度推移,并提出了相关建议和应对策略。
[期刊]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作者] 姚海燕  
本文在分析环渤海经济圈经济发展现状及未来发展趋势的基础上 ,探讨了青岛在环渤海经济圈中的地位和作用 ,指出了青岛参与环渤海经济圈经济技术协作的指导思想和重点领域 ,并对协作的战略措施进行了分析。
[期刊] 经济研究参考  [作者] 杨谨夫  
本文选取环渤海经济圈30个主要城市的经济发展数据,利用数据包络分析(DEA)方法对该区域城市经济发展效率进行研究。首先,采取BC~2模型对环渤海经济圈的30个主要城市,从投入产出角度,通过综合效率、纯技术效率规模效率等指标来具体评价城市经济发展效率,发现各城市投入产出方面与最优值存在的差距;其次通过超效率模型(SE—DEA)对该区域30个地级以上城市经济发展有效性进行综合排名,最后得出改进城市经济发展效率的启示。
[期刊] 经济管理  [作者] 毛蕴诗  戴勇  
从OEM到ODM再到OBM的路径其实就是引进、消化吸收、模仿到自主创新的过程,也是一个技术积累和技术学习的过程。新兴经济大多数企业的创新由OEM起步,在进行一定的资本和技术积累后,逐渐过渡到ODM和OBM。OEM、ODM、OBM三种模式在技术学习过程、市场、价值创造及创新特点方面有着不同的特征。新兴经济的一些企业成长和创新路径的典型案例给我国企业提供了很好的借鉴。在与发达国家企业开展OEM业务时,我国企业应在生产制造过程中逐渐积累起自身的R&D能力,形成自己的知识产权,在此基础上进行自主创新和创建自主品牌,实现从OEM、ODM到OBM的演进。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