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4365)
2023(6490)
2022(5728)
2021(5213)
2020(4733)
2019(11017)
2018(10931)
2017(21399)
2016(11931)
2015(13864)
2014(14138)
2013(14128)
2012(13028)
2011(11815)
2010(11886)
2009(11048)
2008(11179)
2007(10217)
2006(8736)
2005(7825)
作者
(36859)
(31287)
(31081)
(29885)
(19647)
(15247)
(14279)
(12366)
(11681)
(10911)
(10630)
(10519)
(10004)
(9928)
(9836)
(9802)
(9801)
(9097)
(9084)
(8963)
(7895)
(7650)
(7649)
(7168)
(7102)
(7031)
(6939)
(6844)
(6420)
(6252)
学科
(52950)
经济(52903)
(29281)
管理(29068)
方法(25866)
数学(23371)
数学方法(23174)
(22164)
企业(22164)
(15189)
地方(13901)
中国(13096)
(12797)
(12635)
(10212)
贸易(10208)
农业(10041)
(9861)
业经(9312)
(8451)
(7883)
环境(7856)
(7260)
财务(7246)
财务管理(7225)
(6982)
(6974)
(6973)
金融(6972)
银行(6956)
机构
大学(176212)
学院(175643)
(71584)
经济(69958)
管理(65076)
研究(62807)
理学(56081)
理学院(55322)
管理学(54229)
管理学院(53896)
中国(46374)
科学(41875)
(37314)
(35746)
(33487)
(31988)
研究所(30818)
业大(29528)
中心(29376)
农业(28390)
(27286)
财经(25634)
(24103)
师范(23852)
北京(23412)
(23148)
(22537)
经济学(22353)
(21335)
经济学院(20474)
基金
项目(119613)
科学(92961)
基金(86572)
研究(82854)
(77430)
国家(76872)
科学基金(63959)
社会(51488)
社会科(48759)
社会科学(48742)
基金项目(46957)
(46898)
自然(42995)
自然科(41872)
自然科学(41857)
自然科学基金(41063)
(40440)
教育(37575)
资助(35368)
编号(33433)
重点(27919)
成果(26738)
(26625)
(26432)
(23903)
科研(23747)
计划(23673)
课题(23191)
创新(22508)
教育部(21739)
期刊
(76754)
经济(76754)
研究(48583)
(31565)
中国(31285)
学报(31217)
科学(28579)
(24431)
大学(22272)
学学(21264)
农业(20878)
管理(19878)
教育(14138)
(13898)
金融(13898)
技术(13830)
业经(12456)
财经(12181)
经济研究(12159)
(11847)
问题(11117)
资源(10477)
(10418)
(9206)
统计(9013)
技术经济(9004)
(8225)
商业(8197)
理论(8158)
(8001)
共检索到252748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地域研究与开发  [作者] 吴莉  侯西勇  于良巨  邸向红  
以环渤海三省两市为研究区,基于20世纪70年代末期以来5个时相的Landsat MSS/TM/ETM+遥感影像提取县级及以上城镇建成区的空间分布图形信息,采用扩展动态度、扩展强度和空间自相关指数等指标分析环渤海区域城镇扩展的时空动态特征。结果表明:(1)20世纪70年代末期以来,环渤海区域城镇用地不断扩展,各阶段扩展速度和扩展强度呈上升趋势,而扩展动态度趋于减少。(2)不同类型城镇扩展的总体趋势基本一致,但类型间差异亦较显著。(3)城镇扩展动态度的总体空间格局呈显著正相关,高值区空间分布的阶段性特征显著,且呈现沿交通干线分布和变化的特征。(4)城镇扩展强度总体上趋于随机分布,但局部地区呈集聚分...
[期刊] 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  [作者] 阮红燕  黄智刚  裴文文  张宇鹏  
研究基于城市空间形态扩张理论和方法,以钦州市为研究对象,选用城市形态定量分析指标如扩张面积、扩展速率指数、扩张强度指数、形状指数、分维数、紧凑度指数等,结合RS和GIS的空间分析和统计分析研究钦州城市建成区空间形态扩展特征。以LandsatTM/ETM+影像为数据源,提取钦州市1987~2010年建成区信息,经分析结果表明:2000年以前钦州市以主城区扩展为主,1987~2010年主城区已经历缓慢扩张向快速扩张阶段;2000年之后,随着钦州港区快速扩张,主城区扩张进入快速扩张阶段;2005~2008年主城区与钦州港区扩张均呈现缓慢;1987~2010年间,主城区和钦州港区的建成区形态较简单,且...
[期刊] 商业经济研究  [作者] 张斯琴  
本文通过对环渤海城市经济效率水平及时空演化特征的分析,提出城市经济效率增长的"时空惯性"特征,城市经济效率既会受到本城市历史效率循环累积的影响,也会受到周边城市的效率溢出性影响。基于其路径依赖性以及空间溢出效应,距离临近发展相近城市经济效率水平具有趋同趋势,进而为地区增长方式转换、实现效率型城市发展道路提供了理论上的证明。
[期刊] 城市发展研究  [作者] 尤仪霖  刘志强  林存晖  李含  
在我国快速城镇化背景下,探明土地城镇化对建成区绿地率的影响关系,可为科学推进城市绿地建设提供理论指导。首先,通过理论分析土地城镇化对建成区绿地率的影响;其次,根据时间序列数据构建VAR模型,运用脉冲响应函数和方差分解,探究土地城镇化要素对建成区绿地率影响的长期动态变化;最后,根据面板数据进行固定效应模型回归和逐年回归,测算研究周期内土地城镇化要素对建成区绿地率的影响强度及其逐年变化情况。
[期刊] 城市发展研究  [作者] 尤仪霖  刘志强  林存晖  李含  
在我国快速城镇化背景下,探明土地城镇化对建成区绿地率的影响关系,可为科学推进城市绿地建设提供理论指导。首先,通过理论分析土地城镇化对建成区绿地率的影响;其次,根据时间序列数据构建VAR模型,运用脉冲响应函数和方差分解,探究土地城镇化要素对建成区绿地率影响的长期动态变化;最后,根据面板数据进行固定效应模型回归和逐年回归,测算研究周期内土地城镇化要素对建成区绿地率的影响强度及其逐年变化情况。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杨洋  梅洁  
以多源遥感数据、GIS辅助数据和统计数据为基础,利用GIS空间分析法和指数分析法,揭示近20年来环渤海地区县域土地—人口城镇化水平时空演化与失调发展特征。结果表明:环渤海地区县域土地—人口城镇化水平均以低等水平为主,但土地城镇化处于中高等水平的县域多成组分布于市辖区周围,人口城镇化处于中高等水平的县域多连片分布于经济较为发达的地区;土地—人口城镇化水平均呈显著增长趋势,但土地城镇化水平呈高速增长的县域多分布于沿海地带和省会城市内,人口城镇化水平呈高速增长的县域主要分布于河北省内;约有94.56%的县域土地—人口城镇化水平呈失调发展,失调等级以轻度失调为主,失调类型以人口城镇化滞后为主;土地—人口城镇化水平失调发展呈周期性循环波动、螺旋式上升趋势,总体而言,重度失调发展的县域比例有所上升,人口城镇化滞后的县域比例显著上升。
[期刊] 企业管理  [作者] 周灵刚  徐华  
电网发展受空间要素制约的问题逐步突显,落点新变电站、新通道的政策处理难度和所需要的代价成本较大;再者,老变电站本身存在与周边环境不协调、容量和间隔不足、以及设备安全隐患等问题也不容忽视。因此,充分利用老站占地面积大、地处负荷中心、配网割接方便等优势,研究做好扩容改造或整体重建这篇文章是电力企业将要面临的重要课题。过去的几年,台州地区在这方面做了一些探索和实践,成功实施了110千伏路桥变原址整
[期刊] 自然资源学报  [作者] 刘沁萍  杨永春  田洪阵  顾磊  张博  
基于植被变化视角,以中国656个建制城市的建成区为研究对象,选择1992、2000和2010年DMSP/OLS夜间灯光数据和植被数据,选用城市建成区内归一化植被指数(Normalized Difference Vegetation Index,NDVI)的均值反映建成区植被的状况;用建成区内NDVI均值和背景区内NDVI均值的比值(NDVI比值)衡量人为因素对城市建成区植被的影响情况。结果表明:①同一年份,城市规模越大,建成区植被越差;近20 a来,除小城市植被变差外,其他等级城市植被总体在变好。②同一年份,规模小的城市人为因素产生的不利影响相对较小。近20 a来,人为因素对特大城市和大城市植...
[期刊] 城市问题  [作者] 赵亚莉  刘友兆  
利用1996-2011年间全国31个省份城市建成区的面积数据,揭示了城市建成区扩张的时空特征,并运用计量分析方法探讨了城市建成区扩张的动因。研究发现,我国省际城市建成区面积扩张幅度存在明显的梯度分布,且扩张速度表现出明显的时段差异;城市建成区扩张受经济发展和城市化的显著影响,各省份城市建成区面积、经济发展水平与城市化水平之间存在长期均衡关系;经济发展和城市化水平对各省份城市建成区扩张的作用存在差别,城市化水平对城市建成区扩张的影响大于经济发展对建成区扩张的影响。
[期刊] 地理科学进展  [作者] 尹昌应  石忆邵  王贺封  
利用多源历史地图资料和遥感影像数据,首先在地理信息系统软件ArcGIS Desktop 10.01和遥感图像处理软件ERDAS Imagine 2011支持下提取上海市自1842年以来近170年间的建成区边界数据序列;然后通过Fragstats 4.1软件计算城市边界的分形维数和近圆指数,来度量城市边界扩张的复杂性,借助ArcGIS Desktop 10.01软件进行扇形分区统计,以识别城市边界向东、西、南、北等8个方位扩展的方向性特征,用"亲水性"表征黄浦江和吴淞江对城市边界扩展的吸引力;最后基于上述指标分析上海城市形状演变的历史过程及其特征,并结合历史文献资料讨论导致上海城市形状演变的社会变革因素。结果表明:①分形维数和近圆指数均随时间推移呈"M"型趋势变大。改革开放是上海城市形状变化的分界点,此前城市沿黄浦江、吴淞江呈狭长形或椭圆形,此后则逐渐向团状方向演变;②城市边界在不同历史时期呈"单向型"或"全向型"延伸。改革开放以前城市边界随机地向单一方向延伸且速度较慢,改革开放以来则向各个方向延伸,总体上以浦西的延伸速度最为显著;③随着陆上交通条件不断发展,黄浦江和吴淞江对城市边界扩展的引力作用在不断减弱;④城市边界的复杂性和方向性变化随着历史演进呈现出显著的阶段性特点,主要受不同历史时期的社会形态与经济发展水平驱动。
[期刊] 地理科学进展  [作者] 李极恒  龚岳  李贵才  
改革开放以来,珠三角地区的工业迅速发展,村镇土地利用快速非农化,其中以东莞、中山、佛山3市最为典型。论文以3市为案例,探讨2010年来珠三角村镇建成区空间型态。研究数据主要包括广东省2015年土地利用现状数据和2009—2015年间3市的土地利用数据。首先,通过斑块密度、空间离散度、空间均匀度、平均斑块面积、分形维数、景观破碎度、缓冲区分析、Moran’s I指数这8个指标,分析建设用地的空间形态特征。其次,分析工业用地与非工业建设用地、建设用地与交通道路的空间分布关系,比较并总结3市的村镇建成区空间类型。最后,基于灰色关联分析法,探讨影响空间类型的产业发展因素。研究发现,东莞村镇建设用地呈现高度破碎均匀分布型,佛山呈现团状离散型,中山介于二者之间,为中度碎化分散型;3市的产业发展能较大程度上影响其形成不同的建成区空间型态。未来,基于产业经济作为村镇建成区空间特征变化的主因,珠三角可以结合粤港澳大湾区规划建设,通过调整产业结构、布局以及交通和土地利用,优化村镇空间布局。
[期刊] 自然资源学报  [作者] 董旭光  孟祥新  徐洪雄  陈艳春  刘焕彬  
利用WRF模式及其3DVAR同化模块,结合环渤海区域风能资源观测网测风塔观测数据,设计并构建了多种3DVAR同化方案,用来提高环渤海区域风能资源数值模拟初始场质量。以2010年4月12日至13日一次大风过程为研究对象,利用该同化方案进行了一系列WRF数值模拟对比试验。选择较优的3DVAR同化方案对环渤海区域70 m高度风能资源进行了2009年6月1日至2010年5月31日一整年的数值模拟。模拟结果表明,较优的3DVAR同化方案能有效地改进区域风能资源数值模拟初始场质量,主要体现在模拟值与实测值更为接近,模拟效果得到显著改善。环渤海区域70 m高度年平均风速和年平均风功率密度呈现出南小北大的分布...
[期刊] 地域研究与开发  [作者] 姜博  修春亮  陈才  
基于城市流强度的分析方法,对1997,2004年环渤海地区28个中心城市以及京津冀、辽中南、山东半岛三大亚区的外向功能量、城市流强度、城市流倾向度进行了测算、比较与分析。结果表明:多数中心城市的城市流强度相关指标都出现了不同程度的下降,仅有少数城市的部分指标出现了上升;资源型城市的城市流强度值较低,有些甚至为0;京津冀外向功能量、城市流强度、城市流倾向度等指标位居环渤海地区首位,辽中南次之,山东半岛虽位居最后,但发展潜力巨大。
[期刊] 地域研究与开发  [作者] 李媛婷  李益敏  吴博闻  计培琨  杨雪  
利用2012年、2015年、2018年和2020年的夜间灯光数据与统计数据,在4期建成区提取结果相对误差均小于5%的基础上,采用局部空间自相关、标准差椭圆、地理探测器等方法进行建成区时空格局与影响因素分析。结果表明:建成区扩张速度分布由2012—2015年的从中央到四周递减转变为2015—2020年的四周增速较高而中央较低,2012—2020年扩张强度有所提升,中强度及以上州市占比由2012—2015年的31.25%增加到2018—2020年的50%;建成区扩张速度的高高聚集区与热点区域均分布在滇中与滇东北,且建成区3个时间段内重心呈西北—东北—东南迁移趋势;扩张速度演变的主导单因子为路网密度、用水总量和人口密度,且因子间的交互作用均大于单因子作用。因此,需采取多管齐下、因地制宜的合理调控与正向激励政策来促进平衡发展。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曾春水  王开泳  蔺雪芹  许玉玲  张蕾  
基于Theil系数、服务业重心模型、收敛与分散分析、逐步回归分析等方法,对环渤海经济区服务业差异时空演变及影响因素进行深入分析。研究表明:①环渤海经济区服务业差异主要由省区内部差异贡献,1992—2000年差异略有缩小,由省区间差异变小引起,而2000—2010年差异扩大显著,由京津冀内部差异扩大引起;②1992—2000年沿海地区以收敛为主,内陆地区以发散为主。2000—2010年辽宁省东西部以向下发散为主,中部以向下收敛为主;京津冀东部以收敛为主,而西部以发散为主;山东省整体以收敛为主;③环渤海经济区服务业发展的影响因素主要有人均GDP、内外部联系、经济密度、消费能力、政府支持力度。④从时间演变来看,经济发展水平一直环渤海服务业发展是最重要影响因素,服务业发展从市场供给导向逐渐的转化为需求导向。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