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4913)
2023(7114)
2022(6428)
2021(5895)
2020(5314)
2019(12725)
2018(12479)
2017(24117)
2016(13665)
2015(15645)
2014(16110)
2013(16094)
2012(15197)
2011(13949)
2010(14059)
2009(13338)
2008(13447)
2007(12409)
2006(10551)
2005(9513)
作者
(41937)
(35531)
(35244)
(33699)
(22137)
(17316)
(16339)
(13945)
(13094)
(12574)
(12047)
(11903)
(11220)
(11197)
(11156)
(11046)
(10945)
(10359)
(10231)
(10177)
(8877)
(8830)
(8708)
(8112)
(7975)
(7973)
(7912)
(7730)
(7308)
(7201)
学科
(61548)
经济(61461)
管理(36976)
(35717)
方法(29903)
(27943)
企业(27943)
数学(26957)
数学方法(26672)
(17216)
(15424)
地方(15107)
中国(14345)
(13102)
(12058)
农业(11425)
业经(11135)
(10781)
贸易(10778)
(10392)
(9217)
(8981)
财务(8952)
财务管理(8924)
环境(8922)
企业财务(8414)
(8356)
银行(8333)
(8321)
金融(8318)
机构
大学(205749)
学院(203614)
(83412)
经济(81578)
管理(77016)
研究(70844)
理学(66291)
理学院(65437)
管理学(64260)
管理学院(63874)
中国(52634)
科学(45747)
(43676)
(38893)
(38163)
(37608)
研究所(34347)
中心(33152)
业大(32838)
(31115)
农业(30841)
财经(30251)
(27959)
师范(27693)
北京(27474)
(27203)
经济学(25823)
(25103)
(24580)
经济学院(23482)
基金
项目(135863)
科学(105261)
基金(97186)
研究(96654)
(85662)
国家(84978)
科学基金(70985)
社会(60339)
社会科(57022)
社会科学(56998)
(53469)
基金项目(52323)
自然(46176)
(45781)
自然科(45022)
自然科学(45004)
教育(44304)
自然科学基金(44166)
资助(40073)
编号(39364)
成果(32388)
重点(31303)
(30482)
(29885)
课题(27502)
(27130)
科研(26568)
计划(25990)
创新(25521)
教育部(25357)
期刊
(91152)
经济(91152)
研究(56752)
中国(38711)
(34550)
学报(34252)
科学(31405)
(30652)
大学(24939)
管理(24180)
学学(23546)
农业(22936)
教育(18909)
技术(17254)
(16664)
金融(16664)
财经(14923)
业经(14409)
经济研究(13759)
(12885)
(12790)
问题(12660)
统计(11368)
资源(11339)
技术经济(11069)
(10489)
(10277)
决策(9560)
(9457)
理论(9392)
共检索到296389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资源科学  [作者] 杨羽頔  孙才志  
"陆海统筹"战略对于我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乃至"海洋强国"目标的实现具有重大意义。本文从海洋和陆域两个系统出发,构建包括资源、环境、经济、社会四个维度在内的陆海统筹测度指标体系,测算环渤海各城市的陆海统筹度,应用核密度估计模型分析其时间差异变化趋势,对各城市陆海统筹现状进行分类研究,并进行空间差异分析。结果表明:时间上,该地区整体陆海统筹水平呈现逐年提升态势。空间上,所有17个城市均已处于海陆系统协调阶段,其中天津和大连属于陆域主导中级协调型;烟台属于海洋主导初级协调型;青岛、东营、威海和盘锦属于陆域主导初级协调型;其余城市属于海洋滞后勉强协调型。
[期刊] 自然资源学报  [作者] 韩增林  夏康  郭建科  孙才志  邓昭  
[期刊] 自然资源学报  [作者] 韩增林  夏康  郭建科  孙才志  邓昭  
沿海地区是陆海统筹发展的区域载体,基于沿海省市的陆海复合系统进行陆海统筹发展的区域评估对海洋强国建设的理论与实践具有重要意义。论文以陆海复合经济地域系统为前提,将沿海城市形成的区域作为沿海地带,基于各沿海城市的集合作为省级沿海地带进行比较分析,建立包括经济、社会、生态以及环境4个维度指标体系,在考虑"非期望"产出的情况下运用Global-Malmquist-Luenberger(GML)指数测算沿海地带陆海统筹发展水平并进行区域差异分析。结果表明:第一,总体上,沿海地带陆海统筹发展水平全要素生产增长率大多处于无效率状态,且不考虑非期望产出明显高估了全要素生产增长率的增长;时间上,陆域、海洋以及陆海综合GML指数的变动趋于一致,呈平稳的态势;效率分解,陆海统筹发展水平全要素生产率下降明显是由规模效率变动和技术规模变动的下降所影响。第二,沿海地带正经历从"重陆轻海"到逐步实现陆海统筹发展的过程;对沿海地带陆海统筹发展水平空间差异进行分类,浙江、福建及河北属于陆域效率驱动型,环渤海地区(除河北外)、江苏、广西和海南属于海洋效率驱动型,上海和广东属于陆海效率复合型;区域差异形成的原因主要有产业结构差异、海洋产业技术门槛、海洋资源承载力以及政府政策。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王萍   曹慧敏   田伟君  
以研究环渤海地区海水环境污染与经济产业结构的具体关系为目的,选取2011—2020年环渤海湾区三省两市的面板数据,引入三次产业结构占比作为研究重点,旨在研究“环境库兹涅茨曲线(EKC)假说”下三次产业经济结构、海洋环境污染、经济发展之间的关系,探讨了三次产业结构—水质污染排放指标的相关性。结果表明,第一产业、第二产业对污染物的排放量均有显著正相关,第二产业比第一产业对污染物排放量的相关性更强,而第三产业对污染物排放量均有显著负相关。以化学需氧量(COD)、氨氮(NH_(3)-N)、二氧化硫(SO_(2))、氮氧化物(NO_(X))等污染物的排放量为主要指标,探究渤海湾水环境污染与经济发展的库兹涅茨曲线特征,结果中人均固体废弃物(PSW)呈现“S”型,受特殊值影响较大,lnPCOD、lnPNH_(3)-N、lnSO_(2)的EKC皆已达到顶点,lnPNO_(X)的拟合结果也呈现下降趋势。这意味着环渤海湾区的经济发展已经发展到EKC的“顶点后阶段”,经济发展的环境补偿性越来越小。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王萍   曹慧敏   田伟君  
以研究环渤海地区海水环境污染与经济产业结构的具体关系为目的,选取2011—2020年环渤海湾区三省两市的面板数据,引入三次产业结构占比作为研究重点,旨在研究“环境库兹涅茨曲线(EKC)假说”下三次产业经济结构、海洋环境污染、经济发展之间的关系,探讨了三次产业结构—水质污染排放指标的相关性。结果表明,第一产业、第二产业对污染物的排放量均有显著正相关,第二产业比第一产业对污染物排放量的相关性更强,而第三产业对污染物排放量均有显著负相关。以化学需氧量(COD)、氨氮(NH_(3)-N)、二氧化硫(SO_(2))、氮氧化物(NO_(X))等污染物的排放量为主要指标,探究渤海湾水环境污染与经济发展的库兹涅茨曲线特征,结果中人均固体废弃物(PSW)呈现“S”型,受特殊值影响较大,lnPCOD、lnPNH_(3)-N、lnSO_(2)的EKC皆已达到顶点,lnPNO_(X)的拟合结果也呈现下降趋势。这意味着环渤海湾区的经济发展已经发展到EKC的“顶点后阶段”,经济发展的环境补偿性越来越小。
[期刊] 技术经济  [作者] 刘涛  张广兴  霍静娟  
将DEA方法与Malmquist生产率指数法相结合,测度了2007—2010年我国环渤海地区9大港口的投入-产出效率。结果表明:研究期间,受金融危机的影响,我国环渤海地区主要港口总体的技术效率不佳,但庞大内需使其技术效率呈上升趋势,规模效率过低是导致其技术效率不佳的主要原因,港口的投入-产出效率在很大程度上与港口规模有关;从动态效率来看,9大港口的Malmquist生产率指数整体上呈上升趋势且其增长率为正,但个别港口的Malmquist生产率指数受金融危机的影响明显且有不同程度的下降;不同省份港口的Mal
[期刊] 自然资源学报  [作者] 盖美  徐玉梅  斯铁鑫  
多要素匹配是沿海地区演化和实现可持续发展的重要途径,探究陆海人口、资源、环境、科技和资金多要素匹配度及其影响因素则是沿海地区陆海统筹研究的一个难点问题。鉴于2005—2019年中国沿海11省(市、自治区)数据,采用DCI模型、主导要素法和随机森林模型进行陆海多要素的匹配测度及影响因素研究。结果显示:(1)陆域驱动型省份有辽宁、河北和山东,海域驱动型省(市、自治区)有广西、天津、江苏、浙江、福建和海南,陆海互动型省(市)有上海和广东,多数省(市、自治区)多年间陆海功能交互驱动,作用机制及稳定性存在明显差异;(2)陆海人口、资源、环境、科技和资金要素交互驱动,对各个省(市、自治区)的驱动作用存在显著差别,主导或拉动陆海多要素系统发展;(3)陆海多要素匹配度的影响因素重要性由大到小分别为产业结构、政府调控力、经济发展水平、对外开放、人才支持力、社会发展水平。研究结论为陆海统筹建设及海洋强国战略的实施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
[期刊] 地理科学进展  [作者] 党云晓  余建辉  张文忠  李业锦  谌丽  湛东升  
以环渤海地区为案例区,综合运用多层线性模型、GIS空间分析和多元线性回归分析模型,基于居民主观感受数据,对研究区域内43个城市的居住环境进行评价,并探讨城市客观特征对主观评价结果的影响。研究表明:1环渤海地区城市之间的居住环境评价差别明显,辽宁省城市的评价结果整体较优,河北省城市的评价结果整体较差;2环境健康性是居住环境评价得分较低城市的共同短板;3城市规模、人口密度、经济发展水平与居住环境的满意度均呈负相关,中小城市的居住环境满意度普遍高于大城市,临海城市的居民对所在城市的满意度评价更高;4在城市居住环境的可提升要素中,治理雾霾是当前最迫切的任务。
[期刊] 地域研究与开发  [作者] 徐静  王泽宇  
基于脆弱性视角,从敏感性和应对性两方面构建评价指标体系,运用熵权-TOPSIS模型测度1996—2015年中国陆海统筹绩效,结合核密度估计、多元线性回归和障碍度模型揭示其演化的时空分异及影响因素。结果表明:(1)中国陆海统筹绩效整体呈缓慢提升态势,两极分化趋势减弱,区域差距逐渐缩小。(2)空间演化上,陆海统筹绩效低值区空间范围不断缩小,中高值区空间范围不断扩大。其中,辽宁、河北、浙江、江苏、广西呈向好发展趋势,天津、山东、广东、上海呈减缓发展趋势,福建、海南呈波动变化。(3)回归分析表明,应对性对陆海统筹绩效的影响发挥主导作用,陆海经济协调发展度、陆海第二产业及第三产业贡献率、涉海就业结构专业化指数、科研经费投入力度、高层次人才储备率是制约其应对能力提升的主要障碍因子。
[期刊] 地域研究与开发  [作者] 韩增林  蔡先哲  郭建科  
基于陆海统筹视角,考虑陆域、海洋以及陆海复合经济系统间关系,运用C-D生产函数与索罗余值方程组合模型,并通过中国内地沿海11个省份2006—2016年的投入产出数据来测度科技进步贡献率。结果表明:(1)沿海地区经济增长的主要贡献要素源于资本与科技进步,劳动力贡献率较低。"十一五"至"十二五"时期,陆海整体科技进步贡献率下滑2.1%,资本贡献率下降0.6%,劳动力贡献率上升2.8%;(2)科技进步贡献率提升与R&D经费、R&D科技人员和国家政策规划促进有关,部分沿海省份的陆域与海洋科技进步贡献率变化不同步;(3)科技进步对经济增长的贡献潜力存在区域差异,可分为陆域科技贡献、海洋科技贡献和陆海科技综合贡献三类。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周德   赵骁阳   徐之寒   李普   金凤芝   王俊峰  
解析沿海省域国土空间规划下陆海统筹路径的共性与差异,对沿海地区国土空间合理开发利用与保护具有重要的理论与实践意义。文章以中国11个沿海省(区、市)为案例区,通过耦合模糊集定性比较分析方法(fsQCA)和S-CAD政策评估方法,解析与归纳其国土空间规划下陆海统筹的路径。结果表明:(1)基于政策法律制定、生态环境保护、经济社会发展、陆海空间利用等因素进行组合分析可得16种潜在组合,其中3种条件变量组合能够解释省域陆海统筹路径。(2)国土空间规划下陆海统筹路径可归纳为3类,即政府政策引领型、生态环境保护型、经济社会发展型。(3)S-CAD政策评估结果显示,由于国土空间规划文本所涉内容不够全面,造成规划手段的一致性较低,规划制定应注重从政策制定者角度出发的政策目标、手段以及结果的一致性问题。此外,生态环境保护条件是影响国土空间规划与陆海统筹协同的关键基础性因素,对于陆海统筹政策效果提升有重要作用。
[期刊] 地域研究与开发  [作者] 姜博  修春亮  陈才  
基于城市流强度的分析方法,对1997,2004年环渤海地区28个中心城市以及京津冀、辽中南、山东半岛三大亚区的外向功能量、城市流强度、城市流倾向度进行了测算、比较与分析。结果表明:多数中心城市的城市流强度相关指标都出现了不同程度的下降,仅有少数城市的部分指标出现了上升;资源型城市的城市流强度值较低,有些甚至为0;京津冀外向功能量、城市流强度、城市流倾向度等指标位居环渤海地区首位,辽中南次之,山东半岛虽位居最后,但发展潜力巨大。
[期刊] 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  [作者] 李菲菲  周霞  周玉玺  
[目的]科学评价农业绿色发展水平,测度环渤海地区农业绿色发展区域异质性,厘清农业绿色发展关键路径,对促进该地区农业高质量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方法]以环渤海地区4省2市1区为研究对象,构建农业绿色发展评价指标体系,采用熵权法测度农业绿色发展水平,综合运用耦合协调度模型和变异系数法解析该地区农业绿色发展空间异质性特征。[结果](1)环渤海地区农业绿色发展水平整体呈现递增态势,其中产出效益变化显著;(2)对比2005、2019年,环渤海地区4省2市1区农业绿色发展路径具有典型区域差异性:2005年京鲁晋蒙资源节约表现显著,津冀辽环境友好表现显著;而2019年京冀产出效益表现显著,津鲁辽环境友好表现显著,晋蒙资源节约表现显著。(3)环渤海地区4省2市1区2005—2019年农业绿色发展耦合协调度呈现上升趋势,但处于低度耦合协调阶段,耦合协调度变异系数呈现下降趋势,农业绿色发展区域差异性逐渐降低。[结论]资源节约与环境友好层面是推进环渤海地区农业绿色发展的重点方向,制定差异化区域发展战略,加强区域间联系,发挥京津城市辐射效应,缩小区域之间差异,促进环渤海地区绿色农业的协调发展。
[期刊] 资源科学  [作者] 李博  韩增林  孙才志  狄乾斌  
脆弱性研究已成为全球环境变化领域一项新的研究视角和重要的分析工具。本研究在人海系统的基础上提出了人海资源环境系统的概念,利用脆弱性这一新的研究范式对环渤海地区人海资源环境系统进行分析。人海资源环境系统脆弱性是关于敏感性和适应性的函数,采取熵值系数法进行权重赋值,并采用函数模型法进行脆弱性测度研究。结果表明:①从时间维度上分析,环渤海地区脆弱性呈现了波动性的变化,总体上是下降趋势,并出现了三次"倒U"型发展态势;②从敏感性指标上分析,环渤海地区呈现了"先降后升再下降"的趋势,捕捞过剩以及废水废物排放是敏感性的主要影响因素;③从恢复性指标上分析,环渤海地区恢复性不断上升;在经济快速发展的过程中,注...
[期刊] 中国土地  [作者] 钱宇虹  
21世纪是海洋世纪,这是当今世界各国的共识,其中陆海统筹发展是核心问题。我国"向海发展"加速,并先后出台了一系列关于海洋开发和保护的政策措施,明确了坚持陆海统筹发展的方针。本文回顾了我国陆海统筹的发展历程,探讨了对陆海统筹发展的理解和认识。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