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7513)
- 2023(10546)
- 2022(8998)
- 2021(8089)
- 2020(6382)
- 2019(14536)
- 2018(14455)
- 2017(26757)
- 2016(14124)
- 2015(15923)
- 2014(16094)
- 2013(16158)
- 2012(15480)
- 2011(14608)
- 2010(15026)
- 2009(14203)
- 2008(13741)
- 2007(12368)
- 2006(11613)
- 2005(11101)
- 学科
- 济(85004)
- 经济(84947)
- 管理(41780)
- 业(35765)
- 地方(27228)
- 企(27200)
- 企业(27200)
- 方法(23620)
- 中国(23486)
- 数学(19765)
- 数学方法(19611)
- 农(19236)
- 业经(17740)
- 环境(17026)
- 地方经济(16690)
- 学(16533)
- 农业(13708)
- 发(13480)
- 融(12636)
- 金融(12634)
- 制(12478)
- 贸(12403)
- 贸易(12387)
- 银(12148)
- 银行(12135)
- 和(12031)
- 行(11900)
- 易(11824)
- 财(11739)
- 资源(11333)
- 机构
- 学院(217847)
- 大学(215758)
- 济(99536)
- 经济(97531)
- 研究(84822)
- 管理(78999)
- 理学(65926)
- 中国(65376)
- 理学院(65086)
- 管理学(64092)
- 管理学院(63694)
- 科学(50960)
- 京(48167)
- 所(44249)
- 财(42151)
- 研究所(39801)
- 中心(37308)
- 农(35343)
- 江(34687)
- 财经(32552)
- 北京(31546)
- 经济学(31008)
- 范(30636)
- 院(30510)
- 师范(30338)
- 经(29279)
- 业大(29259)
- 州(28383)
- 经济学院(27389)
- 农业(27138)
- 基金
- 项目(137985)
- 科学(108145)
- 研究(101919)
- 基金(98093)
- 家(85835)
- 国家(85109)
- 科学基金(71864)
- 社会(66318)
- 社会科(62914)
- 社会科学(62899)
- 省(54604)
- 基金项目(51169)
- 划(45568)
- 教育(44390)
- 自然(43960)
- 自然科(42718)
- 自然科学(42706)
- 自然科学基金(41897)
- 编号(40502)
- 资助(40116)
- 发(36990)
- 成果(33219)
- 重点(31842)
- 发展(30066)
- 展(29569)
- 部(29458)
- 课题(29257)
- 创(28141)
- 国家社会(27931)
- 创新(26421)
- 期刊
- 济(126940)
- 经济(126940)
- 研究(71024)
- 中国(52018)
- 农(33523)
- 管理(32692)
- 学报(32527)
- 科学(31279)
- 财(30630)
- 大学(24223)
- 农业(23077)
- 学学(22543)
- 教育(22543)
- 融(22531)
- 金融(22531)
- 技术(20745)
- 经济研究(20543)
- 业经(19688)
- 财经(16898)
- 问题(16115)
- 经(14832)
- 资源(13485)
- 技术经济(12580)
- 业(12403)
- 贸(12376)
- 图书(12369)
- 国际(12152)
- 世界(11771)
- 商业(10629)
- 统计(10441)
共检索到359332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盖美 聂晨 柯丽娜
基于资源环境消耗和经济发展,应用可变模糊识别理论和耦合协调度模型,对2006—2015年环渤海地区沿海17个城市的经济—资源—环境三维系统(以下简称ERE系统)的承载力和协调度的时序演变规律和区域内部差异进行了定量评价和综合分析,结果表明:(1)环渤海沿海地区的资源环境承载力和经济的发展力总体处于中等偏高水平,主要表现为较高、中等和较低的三阶段递进式,且呈现出逐年上升的趋势。天津、大连、青岛、呈较高水平,唐山、秦皇岛、东营、潍坊等8市为中等水平,沧州、丹东、锦州和葫芦岛水平较低,且各地的限制性因素明显。(2)10年来,17市的ERE系统的协调度是呈上升趋势的,但是区域内部的发展差异较为明显。天津、大连最高,丹东、锦州、沧州和葫芦岛最低,唐山、青岛、烟台协调度较高,东营、潍坊处于中等水平,其余各市协调度较低。最后通过灰色GM(1,1)预测模型得到环渤海2016—2020年ERE系统的耦合协调度一直维持在中等水平,且有微弱上升趋势。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杨舒 张华
文章基于2010—2020年我国东三省区域经济与资源环境指标数据,构建了包含5个一级指标、19个二级指标的区域经济绩效与资源环境承载力指标体系,并运用极值法、熵值法、综合指数法、耦合协调度模型等方法对东三省区域经济绩效与资源环境承载力的协调发展程度进行评价。研究结果表明:东三省区域经济绩效与资源环境承载力水平均处于上升阶段,其发展较为同步;研究期内,区域经济绩效与资源环境承载力的耦合协调度上升,但同时也面临着协调度增长乏力的困境;东三省可以通过构建区域经济共同体促进协同发展,寻找突破区域发展与资源环境耦合协调度瓶颈的新路径。
[期刊] 中国软科学
[作者]
王殿茹 赵淑芹 李献士
本文从可持续发展理论出发,选取了四个方面的水资源承载力指标体系进行了重点评价,分析了水资源对本区域经济发展压力态势,得出了相应结论。结果表明:本区域水资源对经济发展的压力是明显的,且呈动态趋势。为了解决本区域水资源与经济发展之间的矛盾,应在有限的水资源条件下,大力推行节约用水,全面建设节水型社会,以保证本区域2020年全面实现小康社会的目标。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马巾英
通过东江湖库区当前以水为核心的资源环境的健康状况调查,构建水环境承载力评价体系,运用主客观赋权法,测度了2001—2011年东江湖库区水环境的承载力,结果表明东江湖库区水环境承载力呈现整体稳定伴有小幅度下滑的趋势,资源环境与人类经济社会的发展可能存在不协调的状况。在此基础上,对东江湖库区资源环境系统与社会经济系统的综合评价指数及其两者之间的协调发展度进行了测量,结果发现,东江湖库区2001—2011年期间大多数年份资源环境与社会经济的关系为中度协调,部分年份出现了初级协调、勉强协调的情况;库区的资源环境与社会经济之间协调程度不高。最后,提出了推动东江湖库区资源环境与社会经济协调发展的对策建议。
关键词:
水环境承载力 协调发展 东江湖库区
[期刊] 国土资源科技管理
[作者]
陈永林 谢炳庚 李晓青 邓楚雄
基于人口与粮食的关系建立土地资源承载力模型,以湖南省各县域为例,分析湖南省粮食总产量及土地资源承载力的发展特点,探讨土地资源承载力与区域经济发展的关系,并在此基础上提出发展策略。研究表明:全省粮食总产量呈总体增长趋势,土地资源承载力指数基本持平;全省粮食生产与土地资源承载力指数的变化可以分为3个阶段:平稳期、减产期和波动增长期,各县域土地资源承载力可分为人口超载区、粮食盈余区和动态平衡区;可以预期,粮食生产总量的发展趋势为稳中有升,土地资源承载力基本不变,处于粮食临界盈余状态。土地资源承载力与区域经济的协调关系的基本特征表现为:从时间上看,2000-2004年处于缓慢变化阶段,2004-200...
[期刊] 地域研究与开发
[作者]
李泽红 郭文杰 董锁成
以全国水平为理想状态参照区域,选择湖北省为研究载体,介绍了以人口和经济为双重考量的相对资源承载力分析方法。对湖北省相对资源人口与经济承载力的动态分析表明,湖北省1978-2005年相对资源人口承载力呈小幅波动的平稳发展趋势,相对资源经济承载力呈稳步上升的趋势。其中相对自然资源人口承载力呈小幅波动的缓慢上升趋势,相对经济资源人口承载力呈小幅波动的缓慢下降趋势。总体上,湖北省处于人口超载、经济承载力富余的状态。
[期刊] 自然资源学报
[作者]
许明军 杨子生
资源环境承载力评价是区域资源开发利用与经济发展战略决策及其规划的基础依据。当前学界对此进行了大量评价研究,评价指标方面尽管数量众多,但往往对资源环境内涵和制约因子考虑较少或者不够全面,指标与国土规划(或区域规划)衔接较少,同时其指标处理上常常只是简单地对系统做黑箱处理,缺乏对两个系统内部作用机制、协调发展状况的研究。论文以地处我国西南边疆山区的云南省德宏州为例,对德宏州及所辖5个县(市)资源环境承载力进行评价,并对资源环境承载力9个子系统的作用机制和协调发展状况进行评价分析。结果表明:1)德宏州资源环境承载力的区域差异较大,芒市、盈江县和陇川县为高等承载力,瑞丽市为中等承载力,梁河县为低等承载...
[期刊]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作者]
孙钰 李新刚
城市土地综合承载力系统协调发展的有效测度,能够反映该系统有序均衡持续发展的基本情况。本文以人口、资源、环境、经济、社会、交通、科技、财政为主要因素,从城市土地支撑力水平和城市土地受压力强度这一视角出发,构建了一套较为完善的城市土地综合承载力系统协调发展度指标体系;并采用灰关联熵法确定评价指标权重,结合综合指数评价模型给出了系统协调发展度评价模型;进而对2010年山东省地级市土地综合承载力系统协调发展度进行了实证研究,并运用ArcGIS技术和GeoDa软件对系统协调发展度进行了空间自相关分析。结果表明:山东省地级市土地综合承载力系统协调发展度空间差异比较显著,呈现出以山东半岛城市群地区为"主轴"...
[期刊] 经济理论与经济管理
[作者]
李义平
[期刊] 农业经济
[作者]
杨涛 朱博文
[期刊]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作者]
黎孔清 孙晓玲
探讨都市农业发展与资源环境承载力之间相互作用规律,对推进都市农业发展、解决城市发展中的资源环境问题和促进区域可持续发展都具有重要意义。在科学构建都市农业发展与资源环境承载力评价指标体系基础上,借助耦合度模型,以南京市为例,对两者耦合协调关系进行实证研究。结果表明:2000~2015年南京市都市农业发展与资源环境承载力总体均呈上升态势,两者呈正相关,资源环境承载力每提高1%,南京都市农业发展水平相应增加0.746%;两者耦合协调度在2000~2007年处于失调阶段,2008~2015年转变为协调阶段,2015年协调度为0.673,处于初级协调,目前耦合协调度处于资源环境承载力滞后型。南京市应该立足资源环境基础,科学规划都市农业发展格局;转变资源开发与环境保护模式,确保都市农业可持续发展;加大政策扶持力度,促进都市农业发展与资源环境承载力协同优化。
[期刊] 地域研究与开发
[作者]
孙钰 李新刚
归纳出了影响城市土地综合承载力的3个主要因素;并对普通最小二乘法(OLS)模型和地理加权回归(GWR)模型进行了分析;进而对环渤海地区城市群土地综合承载力进行了实证研究。结果表明:①环渤海地区城市群土地人口承载力的增强,土地资源、环境承载力的优化,土地经济、社会承载力的拉动,能够提升城市土地综合承载力水平。②人口因素、资源环境因素对土地综合承载力影响的平均空间回归系数均从山东半岛城市群开始沿顺时针方向递增,经济社会因素对土地综合承载力影响的平均空间回归系数则从京津冀城市群开始沿逆时针方向递减。③这3个主要因素对土地综合承载力的影响敏感程度都存在较为明显的"高低区域地带"。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李建辉 韩二东 刘鑫
为了更加精确地测度能源-经济-环境系统(简称3E系统)及其子系统的发展状况与协调能力。文章建立了3E系统指标体系,给出了基于改进的灰色关联度分析方法的3E系统综合评价方法,并在此基础上建立了系统的协调发展水平的测度模型。最后,以陕西省为例进行了实证分析,可为政府相关部门提供数据支撑和决策依据。
关键词:
3E系统 综合评价 灰色关联度 协调度
[期刊] 自然资源学报
[作者]
吴大放 胡悦 刘艳艳 刘毅华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提出要加快构建生态文明体系,协调生态环境保护与城市开发,积极开展国土空间规划与生态修复工作。广东省新一轮生态文明建设规划提出,要根据地区资源环境承载能力,把环境损害、生态效益等指标纳入发展综合评价体系,打造珠三角绿色生态城市群。通过构建城市开发强度及资源环境承载力指标体系,选取珠三角九市作为研究对象,运用耦合协调模型量化可持续发展水平并揭示各子系统的相互作用,制定能增强承载能力的有效路径。结果表明:(1)研究区城市开发强度对比明显,都市圈特征日益显著。其中,深圳(0.9224)开发程度最强,肇庆(0.0548)程度最弱。(2)资源环境承载力按驱动因子分为自然拉动型及经济拉动型,分别通过自然优势和社会经济投入巩固综合承载力。(3)区域内过半城市生态经济系统濒临失调。受经济因素驱动,广州、深圳协调程度相对较高。(4)应对区域内三种不同的协调发展状态,为各类城市制定因地制宜的生态修复方案。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段佩利 刘曙光 尹鹏 张海峰
运用耦合协调度模型和地理加权回归模型,厘清1990年代中期以来中国沿海城市开发强度与资源环境承载力的耦合协调关系及其影响因素的空间异质性特征。结果表明:(1)沿海城市开发强度加速上升,均值由1995年的2.5254%增至2015年的5.1568%,高值集中于珠三角和长三角冲积平原,深圳(35.6402%)和上海(35.0359%)始终处于最高一级,资源环境承载力稳步上升且处可载状态,均值由1995年的0.3126增至2015年的0.3825,呈现以长江口为界,北高南低的空间特征。(2)开发强度与资源环境承载力大多处于低水平耦合阶段,非同步性特征明显,深圳耦合度最高,宁德耦合度最低,两者协调度整体不高,以中度失调为主,深圳协调度最高,汕尾协调度最低。(3)各参数对开发强度与资源环境承载力协调发展的影响存在地理空间非平稳性特征,5个自变量影响程度大小排序为对外开放水平>经济发展水平>城市化水平>人口规模程度>产业发展水平。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